节能环保抛喷一体化智能联合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014113发布日期:2022-08-03 15:37阅读:107来源:国知局

1.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设计领域,特别是节能环保抛喷一体化智能联合机。


背景技术:

2.抛丸机是利用喷丸装置喷出的高速弹丸清理或强化铸件表面的铸造设备,抛丸机通过一种或多种丸料高速喷射在工件表面,从而实现对工件表面进行清除氧化皮、倒钝毛刺、消除应力、强化表面等处理。抛丸机一般包括辊道传动系统、抛丸机、清理室、操作平台、提升机和布袋除尘器。随着抛丸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用户对抛丸清理设备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现有技术中,抛丸机存在以下缺陷:工件清理完成后需要被转运到进口端辊道上,通常是人工借助小推车将清理好的工件从出口端送回至进口端,这样,不仅工作效率低下,工人劳动强度也大,转运很不方便;对于结构不规整的工件,或多或少会存在死角区域,工件需要多次进出抛丸机处理,不仅费时费力,而且加工质量也难以保证;抛丸机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粉尘和杂质,过滤除尘装置效果差会造成工人的工作环境变差,影响工人身体健康,粉尘的外泄还会对周围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因此,如何进行结构上的改进,以更好地适应生产需求,设计出一种工作效率高、劳动强度低、除尘效果好、劳动环境优的新型抛丸设备,已经成为本领域技术的一个重要课题。为此,科研单位与企业的相关技术人员在不断地探索、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在实际运用中仍未从根本上解决上述技术难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以上不足,提供节能环保抛喷一体化智能联合机,根据机械原理与电气自动化技术设计而成,抛丸器的布置采用计算机三维动态模拟设计确定,能够对工件进行多角度、多方位抛打清理,保证工件清理质量,并配设机器人智能补充喷吹系统,对工件内腔死角和不宜抛丸处理的地方进行补充清理,高效节能,以达到一次性完全清理目的;喷丸清理结束后,同样采用机器人智能吹灰,工件清理效率高,清灰效果好;抛丸作业中形成的废渣、粉尘分别由丸料循环系统回收利用和除尘系统过滤,除尘效率可达99%以上,改善了操作环境,保护了工人身体健康,符合国家环保要求。
4.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节能环保抛喷一体化智能联合机,包括辊道输送系统、抛丸系统、丸料循环系统、喷丸吹灰系统、除尘系统和电控系统,辊道输送系统由输送辊道、抛丸前室辊道、抛丸室辊道、补喷室辊道、抛丸后室辊道依次连接而成,其中抛丸前室辊道、抛丸室辊道、补喷室辊道及抛丸后室辊道都设置在同一水平面,且贯穿于整个抛丸系统室体中;
5.抛丸系统包括抛丸前室、抛丸室、补喷室、抛丸后室、料斗、二级纵向螺旋输送器、二级横向螺旋输送器、一级纵向螺旋输送器、一级横向螺旋输送器、电动卷闸门、抛丸器,抛丸前室和补喷室设置在抛丸室的两侧,补喷室的另一侧还设有抛丸后室,抛丸前室、抛丸室、补喷室、抛丸后室的下方分别设有抛丸前室辊道、抛丸室辊道、补喷室辊道、抛丸后室辊
道,辊道的下方都设有槽型料斗,料斗的下方都连接有螺旋输送器,补喷室和抛丸后室的下方并列设有两组料斗,料斗的下方各设有一组二级纵向螺旋输送器,补喷室的二级纵向螺旋输送器设置在抛丸后室二级纵向螺旋输送器的下方,抛丸后室二级纵向螺旋输送器的出料口连接在补喷室的二级纵向螺旋输送器的进料口,补喷室的二级纵向螺旋输送器下方连接有一组二级横向螺旋输送器,二级横向螺旋输送器设置在靠近抛丸室一侧;抛丸前室的下方也设有一组二级纵向螺旋输送器,抛丸前室的二级纵向螺旋输送器与二级横向螺旋输送器设置在一个水平面上,抛丸前室的二级纵向螺旋输送器与二级横向螺旋输送器的出料口都设置在抛丸室下方的一级纵向螺旋输送器进料口上,一级纵向螺旋输送器出料口与下方的一级横向螺旋输送器进料口相连接;抛丸前室、抛丸室、补喷室和抛丸后室之间相互连通,形成一个输送通道,抛丸前室的进口端处设有电动卷闸门,抛丸室的四周共设有16个抛丸器,分别设置在除与抛丸前室、补喷室衔接两侧面的另外四个面上,每个面上设有4个抛丸器,呈相互错开设置,抛丸室的这四个面上都设计有向外凸起一定角度的斜面,抛丸器被设置在斜面上,每组抛丸器都与辊道运行方向成一定角度,16个抛丸器形成了360度全角度抛射覆盖;
6.丸料循环系统由斗式提升机和丸砂分离器组成,斗式提升机设置在抛丸室的一侧,一级横向螺旋输送器的出料口与斗式提升机的进料口相连接,斗式提升机主要由减速机、上滚筒、下滚筒、输送带、提升料斗、提升机罩壳组成,上滚筒和下滚筒之间通过输送带连接,输送带上等距安装有多个提升料斗,上滚筒上连接有减速机,输送带外围安装有提升机罩壳,提升机罩壳的下端设有进料口,上端设有出料口,其出料口与丸砂分离器相连接,丸砂分离器主要由螺旋筛送机、丸渣分离仓、丸料仓、粉尘仓、渣料输出管组成,分离器螺旋筛送机上设有减速机,内部设有筛网,螺旋筛送机设置在丸渣分离仓的上方,丸渣分离仓一侧接有渣料输出管,下方连通丸料仓和粉尘仓、丸料仓底部连接有丸料输出管,粉尘仓下方连接有吸尘管道;
7.喷丸吹灰系统分为补喷丸系统和吹灰系统,补喷丸系统设置在补喷室内,吹灰系统设置在抛丸后室内,补喷丸系统由补喷机器人和喷丸机组成,吹灰系统由吹灰机器人和高压风机组成,补喷机器人和吹灰机器人都是由工业机器人和控制器组成,喷丸机和高压风机都设置在室体外,室体外还设置有喷丸吹灰系统的操作监控室;
8.除尘系统主要由两组除尘设备、除尘管道和抽风管道组成,抛丸系统的室体上并排设有多组抽风管道,抽风管道被分成两组接入了两组除尘设备的除尘管道中,除尘管道上还连接有丸砂分离器的吸尘管道,除尘管道的另一端连接在除尘设备上,除尘设备包括除尘器、离心风机、预旋风体、烟筒,除尘管道连接在预旋风体的进风口上,预旋风体的出风口与除尘器的进风口相连接,除尘器的出风口连接有离心风机,离心风机上设有烟筒,两组除尘设备共用一个烟筒;
9.电控系统主要由plc控制器和低压电器元件组成。
10.优选的,所述的抛丸前室、抛丸室、补喷室、抛丸后室的室体为钢板、型钢焊接结构,内衬有12-16mm厚高洛耐磨板,耐磨板为积木式结构。
11.优选的,所述的抛丸前室、补喷室与抛丸室的室体衔接处内壁上设有高耐磨橡胶防护板。
12.优选的,所述的斗式提升机的输送带采用聚酯线芯提升专用带。
13.优选的,所述的除尘器为滤筒式除尘器,滤筒的滤材采用纳米三维网状结构,由热轧无纺布表面复合高分子塑料发泡材料后经硬挺化处理而成,其表面有一层亚微米级直径的纤维,纤维之间有极微小的筛孔。
14.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原理:根据机械原理与电气自动化技术设计而成,抛丸室采用了计算机仿真设计,四周共设有16组抛丸器,每组抛丸器的布置都经过计算机三维动态模拟,布置的角度、位置均由计算机设计确定,并经过多次实践经验总结,达到比较理想的抛射效果。每组抛丸器都跟工件运行方向成一定角度,保证对被清理工件进行全面的抛丸清理,并在覆盖所有需清理工件的基础上,尽量减少弹丸的空抛,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了弹丸的利用率,减少对抛丸室内防护板的磨损;抛丸量的控制采用远距离遥控设置,能避免电机烧坏、抛丸器堵塞、弹丸空炮及伤人现象。
15.辊道输送系统中的输送辊道、抛丸前室辊道、抛丸室辊道、补喷室辊道、抛丸后室辊道均由一个变频调速的驱动装置驱动,以保证工件通过的速度实现无极调速,达到工件一次性通过清理。其辊轴均装有可方便更换的耐磨护套,能提高辊轴的使用寿命。
16.丸料循环系统中的螺旋筛送器设有光电计数装置,随时控制节能电机的转动情况,保证安全平稳高效运行;斗式提升机上装有脉冲轮,可检测跟踪提升机的工作状态,一旦出现提升机转不动等故障可及时将信号反馈至plc处理,保证设备的安全运转;丸砂分离器采用目前最先进的溢流感应式满幕帘自动调整型丸渣分离器,渣丸被分离后,粉尘被吸入除尘器进行净化处理,碎丸、砂子、氧化皮等进入废料分离仓,合格的弹丸经再次筛分后进入供丸仓以供循环使用。
17.在喷丸吹灰系统设计中,全部采用工业机器人代替人工自动化喷吹作业。补喷机器人采用自动化编程控制,输入工件代码后机器人可自动识别各种规格的工件,对工件内腔死角和不宜抛丸处理的地方进行补充清理,以达到一次性完全清理目的;工件的喷丸作业结束后,表面或空腔内会有积存的弹丸和粉尘,吹灰机器人通过高压风机产生的高压空气将工件表面吹干净,吹落的粉尘和弹丸颗粒进入丸料循环系统,弹丸被收集再利用,粉尘则被除尘器收集,既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约了能源,又减少了环境污染。
18.在除尘系统中,采用了二级除尘的方法,一级预旋风体过滤,二级滤筒除尘器除尘,除尘效率可达99%。除尘器采用了三级绿色环保自动脉冲滤筒式除尘器,滤筒所用滤材具有独特的纳米技术的三维网状结构,由热轧无纺布表面复合高分子塑料发泡材料后经硬挺化处理而成,其表面有一层亚微米级直径的纤维,其极微小的筛孔可以阻挡大部分颗粒再滤材表面。颗粒在滤材表面迅速积累,形成渗透性又易于被脉冲反吹清除的挡尘饼,因此可保持持久的高过滤效果。而传统滤材纤维间隙为12-60微米,尘粒穿过这些间隙时,尘粒进入滤料内,会阻塞过滤材料的间隙,使过滤效率降低,而脉冲反吹工作又不能有效地将间隙内堵塞的粉尘吹清,随着堵塞情况的持续恶化,除尘器阻力不断上升,除尘系统的处理风量就会降低,严重影响除尘效果。
19.电控系统中采用可编程控制器,各功能部件运行时间具有累积计时功能,由plc控制器对每台抛丸机的抛丸时间、其它各功能部件的运行时间进行计时,为设备的维修及检测提供参考;丸料循环系统设有故障报警功能,一旦出现故障自动停止运行,以防弹丸卡死并烧毁动力装置。
20.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21.本实用新型适用于多品种结构件清理,能缩短抛丸清理时间,便于实现自动化流水生产,节能环保,生产效率高。
22.(1)本实用新型的辊道输送系统由变频调速的驱动装置驱动,以保证工件通过的速度实现无极调速,达到工件一次性通过清理;清理程序结束后,辊道自动反转,将工件返回到输送辊道的指定位置上,由行车自动转运到下一道工艺产线上,工作效率高效,转运方便,大大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
23.(2)本实用新型的抛丸室共设有16组抛丸器,每组抛丸器的布置都经过计算机三维动态模拟,布置的角度、位置均由计算机设计确定,并经过多次实践经验总结调整,使抛射效果达到最佳,在对工件进行全面的抛丸清理的同时,还能减少弹丸的空抛,提高弹丸的利用率,节能环保。
24.(3)本实用新型还设有喷丸吹灰系统,全部采用工业机器人代替人工自动化喷吹作业。补喷机器人采用自动化编程控制,能对特殊工件内腔死角和不宜抛丸处理的地方进行补充清理,以达到一次性完全清理目的;吹灰机器人能自动将工件表面积存的弹丸和粉尘吹干净,吹落的粉尘和弹丸颗粒进入丸料循环系统,被收集再利用,粉尘则被除尘器收集,既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约了能源,又减少了环境污染。
25.(4)本实用新型除尘系统采用二级除尘的方法,一级预旋风体初级过滤,二级脉冲滤筒除尘器精除尘,除尘效率可达99%以上,废气排放≤10mg/m3。
附图说明
26.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27.图2为本实用新型辊道输送系统整体结构示意图;
28.图3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29.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抛丸系统整体结构示意图;
30.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丸料循环系统整体结构示意图;
31.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丸砂分离器整体结构示意图;
32.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除尘系统整体结构示意图。
33.图中:1、辊道输送系统;11、输送辊道;12、抛丸前室辊道;13、抛丸室辊道;14、补喷室辊道;15、抛丸后室辊道;2、抛丸系统;21、抛丸前室;22、抛丸室;23、补喷室;24、抛丸后室;25、料斗;26、二级纵向螺旋输送器;27、二级横向螺旋输送器;28、一级纵向螺旋输送器;29、一级横向螺旋输送器;211、电动卷闸门;221、抛丸器;3、丸料循环系统;31、斗式提升机;311、减速机;312、上滚筒;313、下滚筒;314、输送带;315、提升料斗;316、提升机罩壳;32、丸砂分离器;321、螺旋筛送机;322、丸渣分离仓;323、丸料仓;324、粉尘仓;325、渣料输出管;4、喷丸吹灰系统;41、补喷机器人;42、喷丸机;43、吹灰机器人、44高压风机;5、除尘系统;51、除尘设备;511、除尘器;512、离心风机;513、预旋风体;514、烟筒;52、除尘管道;53、抽风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34.下面是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描述:
35.在图1-图7中,本实用新型节能环保抛喷一体化智能联合机,包括辊道输送系统1、
抛丸系统2、丸料循环系统3、喷丸吹灰系统4、除尘系统5和电控系统,辊道输送系统1由输送辊道11、抛丸前室辊道12、抛丸室辊道13、补喷室辊道14、抛丸后室辊道15依次连接而成,其中抛丸前室辊道12、抛丸室辊道13、补喷室辊道14及抛丸后室辊道15都设置在同一水平面,且贯穿于整个抛丸系统室体中,辊道输送系统1上还设有一个变频驱动电机,辊道输送系统1由一个变频调速的驱动装置驱动,以保证工件通过的速度实现无极调速,达到工件一次性通过清理。抛丸室辊道13的辊道采用45号实心圆钢加工而成,并通过调质处理,且均装有可方便更换的耐磨护套,这样既保证辊轴的刚度和强度,又保证辊轴的使用寿命。
36.抛丸系统2包括抛丸前室21、抛丸室22、补喷室23、抛丸后室24、料斗25、二级纵向螺旋输送器26、二级横向螺旋输送器27、一级纵向螺旋输送器28、一级横向螺旋输送器29、电动卷闸门211、抛丸器221,抛丸前室21和补喷室23设置在抛丸室22的两侧,补喷室23的另一侧还设有抛丸后室24,抛丸前室21、抛丸室22、补喷室23和抛丸后室24的室体为钢板、型钢焊接结构,内衬有12-16mm厚高洛耐磨板,耐磨板为积木式结构;抛丸前室21、补喷室23与抛丸室22的室体衔接处内壁上设有高耐磨橡胶防护板。抛丸前室21、抛丸室22、补喷室23、抛丸后室24的下方分别设有抛丸前室辊道12、抛丸室辊道13、补喷室辊道14、抛丸后室辊道15,辊道的下方都设有槽型料斗25,料斗25的下方都连接有螺旋输送器,螺旋输送器主要由减速机、螺旋轴、输送罩组成,螺旋轴通过带座轴承固定在输送罩内,输送罩上设有进料口和出料口,螺旋轴的一侧连接有减速机;其中,补喷室23和抛丸后室24的下方并列设有两组料斗25,料斗25的下方各设有一组二级纵向螺旋输送器26,补喷室23的二级纵向螺旋输送器设置在抛丸后室24二级纵向螺旋输送器的下方,抛丸后室24二级纵向螺旋输送器的出料口连接在补喷室23的二级纵向螺旋输送器的进料口,补喷室23的二级纵向螺旋输送器26下方连接有一组二级横向螺旋输送器27,二级横向螺旋输送器27设置在靠近抛丸室22一侧;抛丸前室21的下方也设有一组二级纵向螺旋输送器26,抛丸前室21的二级纵向螺旋输送器26与二级横向螺旋输送器27设置在一个水平面上,抛丸前室21的二级纵向螺旋输送器26与二级横向螺旋输送器27的出料口都设置在抛丸室22下方的一级纵向螺旋输送器28进料口上,一级纵向螺旋输送器28出料口与下方的一级横向螺旋输送器29进料口相连接;抛丸前室21、抛丸室22、补喷室23和抛丸后室24之间相互连通,形成一个输送通道,抛丸前室21的进口端处设有电动卷闸门211,抛丸室22的四周共设有16个抛丸器221,分别设置在除与抛丸前室21、补喷室23衔接两侧面的另外四个面上,每个面上设有4个抛丸器221,呈相互错开设置,抛丸室22的这四个面上都设计有向外凸起一定角度的斜面,抛丸器221被设置在斜面上,每组抛丸器221都与辊道运行方向成一定角度,16个抛丸器221形成了360度全角度抛射覆盖;
37.丸料循环系统3由斗式提升机31和丸砂分离器32组成,斗式提升机31设置在抛丸室22的一侧,一级横向螺旋输送器29的出料口与斗式提升机31的进料口相连接,斗式提升机31主要由减速机311、上滚筒312、下滚筒313、输送带314、提升料斗315、提升机罩壳316组成,上滚筒312和下滚筒313之间通过输送带314连接,输送带314采用聚酯线芯提升专用带,输送带314上等距安装有多个提升料斗315,上滚筒312上连接有减速机311,下滚筒311上还安装有脉冲轮,可检测跟踪提升机的工作状态,一旦出现提升机转不动等故障可及时将信号反馈至plc处理,保证设备的安全运转;输送带314外围安装有提升机罩壳316,提升机罩壳316的下端设有进料口,上端设有出料口,其出料口与丸砂分离器32相连接,丸砂分离器
31主要由螺旋筛送机321、丸渣分离仓322、丸料仓323、粉尘仓324、渣料输出管325组成,分离器螺旋筛送机321上设有减速机,内部设有筛网,螺旋筛送器321还设有光电计数装置,随时控制节能电机的转动情况,保证安全平稳高效运行;螺旋筛送机321设置在丸渣分离仓322的上方,丸渣分离仓322一侧接有渣料输出管325,下方连通丸料仓323和粉尘仓324,丸料,323底部连接有丸料输出管,粉尘仓324下方连接有吸尘管道;丸砂分离器32采用目前最先进的溢流感应式满幕帘自动调整型丸渣分离器,渣丸被分离后,粉尘被吸入除尘器进行净化处理,碎丸、砂子、氧化皮等进入废料分离仓,合格的弹丸经再次筛分后进入供丸仓以供循环使用。
38.喷丸吹灰系统4分为补喷丸系统和吹灰系统,补喷丸系统设置在补喷室23内,吹灰系统设置在抛丸后室24内,补喷丸系统由补喷机器人41和喷丸机42组成,吹灰系统由吹灰机器人43和高压风机44组成,补喷机器人41和吹灰机器人43都是由工业机器人和控制器组成,喷丸机42和高压风机44都设置在室体外,室体外还设置有喷丸吹灰系统4的操作监控室;喷丸吹灰系统4全部采用工业机器人代替人工自动化喷吹作业。补喷机器人41采用自动化编程控制,输入工件代码后机器人可自动识别各种规格的工件,对工件内腔死角和不宜抛丸处理的地方进行补充清理,以达到一次性完全清理目的;工件的喷丸作业结束后,表面或空腔内会有积存的弹丸和粉尘,吹灰机器人43通过高压风机44产生的高压空气将工件表面吹干净,吹落的粉尘和弹丸颗粒进入丸料循环系统3,弹丸被收集再利用,粉尘则被除尘器511收集,既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约了能源,又减少了环境污染。
39.除尘系统5主要由两组除尘设备51、除尘管道52和抽风管道53组成,抛丸系统2的室体上并排设有多组抽风管道53,抽风管道53被分成两组接入了两组除尘设备51的除尘管道52中,除尘管道52上还连接有丸砂分离器32的吸尘管道,除尘管道52的另一端连接在除尘设备51上,除尘设备51包括除尘器511、离心风机512、预旋风体513、烟筒514,除尘管道52连接在预旋风体513的进风口上,预旋风体513的出风口与除尘器511的进风口相连接,除尘器511的出风口连接有离心风机512,离心风机512上设有烟筒514,两组除尘设备51共用一个烟筒514;除尘系统5中,采用了二级除尘的方法,一级预旋风体513过滤,二级滤筒除尘器511除尘,除尘效率可达99%。除尘器511采用了三级绿色环保自动脉冲滤筒式除尘器,滤筒所用滤材具有独特的纳米技术的三维网状结构,由热轧无纺布表面复合高分子塑料发泡材料后经硬挺化处理而成,其表面有一层亚微米级直径的纤维,其极微小的筛孔可以阻挡大部分颗粒再滤材表面。颗粒在滤材表面迅速积累,形成渗透性又易于被脉冲反吹清除的挡尘饼,因此可保持持久的高过滤效果。而传统滤材纤维间隙为12-60微米,尘粒穿过这些间隙时,尘粒进入滤料内,会阻塞过滤材料的间隙,使过滤效率降低,而脉冲反吹工作又不能有效地将间隙内堵塞的粉尘吹清,随着堵塞情况的持续恶化,除尘器阻力不断上升,除尘系统的处理风量就会降低,严重影响除尘效果。
40.电控系统主要由plc控制器和低压电器元件组成。
41.本实用新型的工作流程是,由智能行车系统将指定位置的被抛丸工件吊入辊道输送系统1的合理位置上,然后由变频减速电机带动工件辊道输入系统1开始动作。当工件由输送辊道11送到抛丸前室21的抛射区时,抛丸前室21室体上的电动卷闸门211由光电开关控制关闭,工件周身受到来自不同角度的16台抛丸器221的密集弹丸流束的打击与磨檫,附着在工件上的氧化皮及污物在受到强力冲击下迅速脱落,使其获得一定粗糙度的光洁表
面,同时其内应力也得到消除,避免了工件变形。如果特殊工件有部分未清理到的死角,工件则会进入补喷室23,补喷机器人41会自动补喷,根据不同工件的外形和死角存在的位置,按设定号的程序自动补喷,工件补喷结束后,会进入抛丸后室24进行吹灰处理,由吹灰机器人43自动吹灰,整个程序运行结束后,辊道自动反转,将被抛丸结束工件返回到输送辊道11指定位置,再通过智能行车将抛丸结束后的工件吊入到规定的存放区域进行涂装工艺。抛丸清理过程中,回落下来的丸渣混合物,经纵向二级纵向螺旋输送器26输送至一级纵向螺旋输送器28,再由一级纵向螺旋输送器28输送到一级横向螺旋输送器29,再经斗式提升机31提升输送至丸砂分离器32,在丸砂分离器32的分离下,纯净的弹丸落入丸料仓323,再经弹丸输送系统由抛丸器221抛出,从而使弹丸得到充分的循环利用。在丸料的循环过程中,所有电机均采用变频节能型,通过感应扭矩力的大小,随时调节电机运行速度,确保丸料循环畅通并保持最佳节能效果。来自丸砂分离器32、抛丸系统2中的尘埃空气混合物,在变频离心风机512的吸附引力下,经过除尘管道52,进入一级预旋风体513,再进入二级滤筒除尘器511除尘,颗粒尘埃被捕捉收集,净化后的空气经烟囱排放到大气中,除尘效率可达99%,粉尘经除尘器处理之后高空排放,排放浓度应≤10mg/m3。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