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炉炼钢用废钢料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714910发布日期:2022-07-12 17:46阅读:327来源:国知局
转炉炼钢用废钢料斗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炼钢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转炉炼钢用废钢料斗。


背景技术:

2.现有的转炉炼钢用废钢料斗形状为梯形且底部与斗身之间直接连接,而炉口为圆形有一定弧度,废钢入炉过程废钢斗的斗嘴与下半个炉口之间会形成较大空隙,而造成斗嘴与上半个炉口之间的间距减少,容易造成废钢入炉过程挤在炉口,不能顺利入炉;另一方面,现有废钢料斗全装废钢时最大容量只有35吨,尚不能满足增加入炉废钢量的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转炉炼钢用废钢料斗,目的是在装入量不减少甚至增加的情况下保证废钢能够顺利入炉。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转炉炼钢用废钢料斗,包括斗身和设置于斗身下方的斗底板,所述斗底板为圆弧形结构,所述斗身包括相对布置的两个上侧板,两个上侧板呈v形分布,两个上侧板的下端与斗底板的上端连接。
5.所述斗底板的半径为900~950mm。
6.所述斗底板的弧度为155~160
°

7.所述斗身还包括设置于上侧板上的吊耳。
8.本实用新型的转炉炼钢用废钢料斗,将底部变成弧形无形中增加了废钢斗的高度,增加了废钢斗的容积;而且优弧形底部使斗嘴更贴近炉口,增加了斗嘴与转炉炉口之间的距离,既增加了废钢斗的容积又有利于废钢的顺利入炉。
附图说明
9.本说明书包括以下附图,所示内容分别是:
10.图1是本实用新型转炉炼钢用废钢料斗的主视图;
11.图2是本实用新型转炉炼钢用废钢料斗的侧视图;
12.图中标记为:1、斗底板;2、上侧板;3、封板;4、吊耳;5、支撑座。
具体实施方式
13.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目的是帮助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技术方案有更完整、准确和深入的理解,并有助于其实施。
14.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转炉炼钢用废钢料斗,包括斗身和设置于斗身下方的斗底板1,斗底板1为圆弧形结构,斗身包括相对布置的两个上侧板2,两个上侧板2呈v形分布,两个上侧板2的下端与斗底板1的上端连接。斗底板1的轴线与斗身的长度
方向相平行,斗底板1的轴线位于两个上侧板2的中间位置处。
15.具体地说,如图1和图2所示,斗身还包括与两个上侧板2和斗底板1连接的封板3,封板3用于封闭废钢料斗的一端,废钢料斗的另一端为让废钢通过的出料口,封板3与两个上侧板2和斗底板1的长度方向上的一端固定连接,封板3与斗底板1的轴线相垂直。
16.如图1和图2所示,两个上侧板2的宽度方向上的夹角为锐角,上侧板2的宽度方向与其长度方向(也即斗身的长度方向)相垂直,两个上侧板2的上端之间的距离大于两个上侧板2的下端之间的距离,两个上侧板2的下端分别与斗底板1的弧长方向上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
17.作为优选的,斗底板1的半径为900~950mm,斗底板1的弧度为155~160
°

18.在本实施例中,斗底板1的半径为926.1mm,斗底板1的弧度为158.62
°
,斗底板1的长度为12.53m,两个上侧板2的上端之间的距离为2.0m,形成的废钢料斗的容积为71.62m3,废钢最大装入量为45t。
19.如图1和图2所示,斗身还包括设置于上侧板2上的吊耳4。上侧板2上设置多个吊耳4且两个上侧板2上设置同等数量的吊耳4,吊耳4朝向上侧板2的外侧伸出,其中一个上侧板2上的各个吊耳4分别与另一个上侧板2上的一个吊耳4处于同轴状态。
20.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上侧板2上设置两个吊耳4。
21.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转炉炼钢用废钢料斗还包括与斗底板1连接的支撑座5,支撑座5位于斗底板1的下方。
22.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实用新型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是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转炉炼钢用废钢料斗,包括斗身和设置于斗身下方的斗底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斗底板为圆弧形结构,所述斗身包括相对布置的两个上侧板,两个上侧板呈v形分布,两个上侧板的下端与斗底板的上端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炉炼钢用废钢料斗,其特征在于:所述斗底板的半径为900~950mm。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转炉炼钢用废钢料斗,其特征在于:所述斗底板的弧度为155~160
°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转炉炼钢用废钢料斗,其特征在于:所述斗身还包括设置于上侧板上的吊耳。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转炉炼钢用废钢料斗,包括斗身和设置于斗身下方的斗底板,所述斗底板为圆弧形结构,所述斗身包括相对布置的两个上侧板,两个上侧板呈V形分布,两个上侧板的下端与斗底板的上端连接。本实用新型的转炉炼钢用废钢料斗,将底部变成弧形无形中增加了废钢斗的高度,增加了废钢斗的容积;而且优弧形底部使斗嘴更贴近炉口,增加了斗嘴与转炉炉口之间的距离,既增加了废钢斗的容积又有利于废钢的顺利入炉。废钢的顺利入炉。废钢的顺利入炉。


技术研发人员:吴春红 张邹华 许劲松 宋细牙 王炜 钟检林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新余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3.30
技术公布日:2022/7/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