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塑料加工的去毛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083496发布日期:2022-11-05 08:18阅读:159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塑料加工的去毛刺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塑料去毛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塑料加工的去毛刺装置。


背景技术:

2.塑料成型加工是将合成树脂或塑料转化为塑料制品的各种工艺的总称,是塑料工业中一个较大的生产部门,塑料加工一般包括塑料的配料、成型、机械加工、接合、修饰和装配等,后四个工序是在塑料已成型为制品或半制品后进行的,又称为塑料二次加工。
3.去毛刺就是去除在零件面与面相交处所形成的刺状物或飞边,毛刺的危害性尤为明显,逐渐引起人们的普遍重视,并开始对毛刺的生成机理及去除方法进行研究,毛刺这个小东西虽然不大,但却是直接影响到产品的品质,以随着各行业对毛刺去除的重视。
4.现有技术中的塑料加工在去毛刺处理时,通常采用人工手持打磨机进行打磨,打磨极易损伤塑料件,破坏塑料的完整性,去毛刺处理费时费力,效率低,去除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要素:

5.基于现有的塑料去毛刺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用于塑料加工的去毛刺装置。
6.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用于塑料加工的去毛刺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顶面摩擦接触有圆筒,所述圆筒底面右端固设有带有过滤网的圆管,所述底座右壁顶面开设有限位槽,所述底座左端顶面开设有圆槽,所述底座左壁底面固设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上通过安装座安装有电机,所述圆筒底面左端转动连接有摇臂,所述摇臂小头端固设有转轴,所述圆筒右壁通过安装座安装有气缸,所述圆筒顶面设有盖板。
7.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圆管方便了对研磨后的碎屑排出至外部,同时避免了研磨球从圆管排出至外部,电机为摇臂提供了动力支撑,气缸带动l型块移动。
8.优选地,所述圆管与圆筒内部相连通,所述圆管为金属材料制作,所述圆管位于限位槽内部并与其滑动连接,所述电机输出轴与转轴同轴连接,所述摇臂位于圆槽内部,所述圆筒前壁开设有观察槽,所述观察槽内部嵌设有透明挡块。
9.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限位槽限制了圆管的运动方向,电机通过摇臂推动圆筒沿着底座滑动。
10.优选地,所述盖板边缘处呈环形阵列结构固设有多个弹性卡头,所述圆筒顶面呈环形阵列结构开设有多个卡槽,所述弹性卡头与卡槽卡接配合。
11.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弹性卡头与卡槽卡接,方便对圆筒进行密封及开合。
12.优选地,所述圆筒内部底面套设有收集框,所述圆筒内部右壁摩擦接触有l型块,所述l型块底面与收集框顶面连接固定。
13.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收集框方便对去除毛刺后的塑料进行提升,代替了手动取出。
14.优选地,所述收集框外壁与圆筒内壁摩擦接触,所述l型块右端底面与气缸的活塞
杆顶面连接固定。
15.通过上述技术方案,l型块带动收集框同步移动。
16.优选地,所述圆筒左壁下端开设有出料口,所述出料口内部卡接有弧形块,所述弧形块左壁中部固设有横杆,所述横杆左壁通过螺纹孔呈前后对称结构螺纹连接有调节手轮,所述调节手轮右端通过螺纹孔与圆筒螺纹连接。
17.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出料口及弧形块的使用,方便了对圆筒内部的研磨球进行排出更换。
18.本实用新型中的有益效果为:
19.1、通过弹性卡头与卡槽分离,取下盖板后将外部研磨球倒入圆筒内部,将需要进行打磨的塑料件放入圆筒内部,通过电机的输出轴带动转轴旋转,推动摇臂同步旋转,摇臂推动圆筒沿着底座滑动,同时圆管在限位槽内部左右滑动,使圆筒及内部研磨球同步晃动对塑料件的毛刺进行打磨,打磨完成后取下盖板,通过气缸带动l型块向上移动,使收集框将塑料件向上提升并取出即可。解决了人工手持打磨机进行打磨,打磨极易损伤塑料件,破坏塑料的完整性,去毛刺处理费时费力,效率低效果差的问题,实现了对塑料加工件的快速打磨,减少了对塑料件的损伤,保护了塑料件的完整性,省时省力打磨更加均匀去毛刺效果更佳,使用效果显著提升。
20.2、通过圆管的使用,为圆筒移动提供了方向限制的同时,通过圆管将打磨后的碎屑排出至外部,为持续打磨提供了有利条件,减少了对塑料件的磨损;通过弧形块的使用,方便了对研磨球进行更换,操作简单便捷;通过观察槽方便观察去毛刺效果及进度;通过收集框的使用,方便了对去除毛刺后的塑料件进行拿取及更换。
附图说明
21.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用于塑料加工的去毛刺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2.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用于塑料加工的去毛刺装置的底座结构仰视图;
23.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用于塑料加工的去毛刺装置的底座结构剖视图;
24.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用于塑料加工的去毛刺装置的圆筒结构剖视图;
25.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用于塑料加工的去毛刺装置的弹性卡头结构拆分示意图;
26.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用于塑料加工的去毛刺装置的弧形块结构拆分示意图。
27.图中:1、底座;2、圆筒;3、圆管;4、限位槽;5、圆槽;6、固定块;7、电机;8、摇臂;9、转轴;10、气缸;11、盖板;12、弹性卡头;13、卡槽;14、收集框;15、l型块;16、出料口;17、弧形块;18、横杆;19、调节手轮;20、观察槽。
具体实施方式
28.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29.实施例一:
30.参照图1-5,一种用于塑料加工的去毛刺装置,包括底座1,底座1顶面摩擦接触有圆筒2,圆筒2底面右端固设有带有过滤网的圆管3,底座1右壁顶面开设有限位槽4,底座1左端顶面开设有圆槽5,底座1左壁底面固设有固定块6,固定块6上通过安装座安装有电机7,圆筒2底面左端转动连接有摇臂8,摇臂8小头端固设有转轴9,圆筒2右壁通过安装座安装有气缸10,圆筒2顶面设有盖板11。圆管3方便了对研磨后的碎屑排出至外部,同时避免了研磨球从圆管3排出至外部,电机7为摇臂8提供了动力支撑,气缸10带动l型块15移动。
31.圆管3与圆筒2内部相连通,圆管3为金属材料制作,圆管3位于限位槽4内部并与其滑动连接,电机7输出轴与转轴9同轴连接,摇臂8位于圆槽5内部,圆筒2前壁开设有观察槽20,观察槽20内部嵌设有透明挡块。限位槽4限制了圆管3的运动方向,电机7通过摇臂8推动圆筒2沿着底座1滑动。
32.盖板11边缘处呈环形阵列结构固设有多个弹性卡头12,圆筒2顶面呈环形阵列结构开设有多个卡槽13,弹性卡头12与卡槽13卡接配合。弹性卡头12与卡槽13卡接,方便对圆筒2进行密封及开合。
33.圆筒2内部底面套设有收集框14,圆筒2内部右壁摩擦接触有l型块15,l型块15底面与收集框14顶面连接固定。收集框14方便对去除毛刺后的塑料进行提升,代替了手动取出。
34.收集框14外壁与圆筒2内壁摩擦接触,l型块15右端底面与气缸10的活塞杆顶面连接固定。l型块15带动收集框14同步移动。
35.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时,首先通过弹性卡头12与卡槽13分离,此时收集框14位于圆筒2内部下端,取下盖板11后将外部研磨球倒入圆筒2内部,将需要进行打磨的塑料件放入圆筒2内部,盖上盖板11后通过电机7的输出轴带动转轴9旋转,推动摇臂8同步旋转,摇臂8推动圆筒2沿着底座1滑动,同时圆管3在限位槽4内部左右滑动,使圆筒2及内部研磨球同步晃动对塑料件的毛刺进行打磨,打磨过程中通过观察槽20观察打磨进度,打磨完成后取下盖板11,通过气缸10带动l型块15向上移动,使收集框14将塑料件向上提升,研磨球沿着收集框14下落留在圆筒2内部,从收集框14内部将去除毛刺后的塑料件取出即可,打磨的碎屑通过圆管3排出至外部。
36.实施例二:
37.参照图6,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圆筒2左壁下端开设有出料口16,出料口16内部卡接有弧形块17,弧形块17左壁中部固设有横杆18,横杆18左壁通过螺纹孔呈前后对称结构螺纹连接有调节手轮19,调节手轮19右端通过螺纹孔与圆筒2螺纹连接。通过出料口16及弧形块17的使用,方便了对圆筒2内部的研磨球进行排出更换。
38.使用时,旋转调节手轮19与圆筒2分离后,取下弧形块17将圆筒2内部的研磨球从出料口16排出至外部,方便对研磨球进行定期更换。
39.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