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空调压缩机零部件的抛光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297332发布日期:2023-02-28 21:54阅读:52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空调压缩机零部件的抛光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空调压缩机零部件的抛光装置。


背景技术:

2.目前,空调应用逐渐增多,产量也逐年增加,其中涉及的空调生产需求也逐渐的增多,这其中便包括空调压缩机零部件的抛光需求。现有的空调压缩机零部件的抛光装置主要通过旋转的抛光盘对零部件进行抛光,并且通过夹持固定结构将零部件夹持固定,但是该种固定方式对零部件的固定效果不理想且不稳固,影响对零部件的抛光效果,同时抛光盘在抛光时有可能与夹持固定结构接触,导致对夹持固定结构造成损坏。
3.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案以克服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有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用于空调压缩机零部件的抛光装置。
5.为达到本实用新型之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用于空调压缩机零部件的抛光装置,包括抛光结构及位于所述抛光结构下方的支撑固定结构,所述抛光结构包括可升降且可旋转的抛光盘,所述支撑固定结构包括支撑台、设置于所述支撑台上的第一密封件、第二密封件、管道,所述支撑台上设有位于其上表面的凹槽及位于其下表面且与所述凹槽连通的通孔,所述第一密封件及第二密封件的下端固定于所述凹槽底面,所述第二密封件处于所述第一密封件内,所述通孔处于所述第二密封件内,所述管道的一端对准所述通孔且与所述支撑台固定连接,所述管道的另一端与抽气结构连接。
7.优选地,所述第二密封件上表面的高度高于所述支撑台上表面的高度且低于所述第一密封件上表面的高度。
8.优选地,所述第一密封件下端的外周面与所述凹槽的内周面固定连接。
9.优选地,所述支撑固定结构还包括第一固定环,所述第一固定环的下表面与所述凹槽的底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环的外周面与所述第一密封件的内周面固定连接。
10.优选地,所述支撑固定结构还包括第二固定环,所述第二固定环的下表面与所述凹槽的底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环的外周面与所述第二密封件的内周面固定连接。
11.优选地,所述抛光结构还包括第一旋转驱动器及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的上端与所述第一旋转驱动器连接,所述第一转轴的下端与所述抛光盘固定连接。
12.优选地,所述抛光结构还包括升降驱动器及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上端与所述升降驱动器连接,所述伸缩杆的下端与所述第一旋转驱动器连接。
13.优选地,所述用于空调压缩机零部件的抛光装置还包括驱动结构,所述驱动结构包括可旋转的螺纹杆,所述升降驱动器的上端固定有滑块,所述螺纹杆穿过所述滑块且与
其螺纹连接。
14.优选地,所述驱动结构还包括第二旋转驱动器、与第二旋转驱动器连接的第二转轴、与所述第二转轴连接的联轴器,所述联轴器与所述螺纹杆连接。
15.优选地,所述抛光结构还包括第一旋转驱动器、与所述第一旋转驱动器连接的第一转轴、与所述第一转轴连接的旋转盘、固定于所述旋转盘下方的弹性件、固定于所述弹性件下方的抛光盘及固定于所述抛光盘上的导杆,所述导杆贯穿所述旋转盘的上下表面且与其滑动连接。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用于空调压缩机零部件的抛光装置通过在支撑台上设置第一密封件、第二密封件,从而可以在抽真空时,使得第一密封件及第二密封件均与零部件之间产生密封,对零部件的固定效果理想且稳固,有利于抛光的顺利进行;同时,第二密封件上表面的高度高于支撑台的上表面的高度且低于第一密封件上表面的高度,从而可以使得零部件与第一密封件之间先产生密封,然后再使得第二密封件与零部件之间密封,以便逐步的产生密封,逐步增强对零部件的固定效果;且在抛光盘上设置弹性件及导杆等结构,可以对抛光盘产生缓冲的作用,防止对抛光盘造成损坏,延长其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用于空调压缩机零部件的抛光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用于空调压缩机零部件的抛光装置的支撑固定结构的俯视图;
19.图3为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用于空调压缩机零部件的抛光装置的支撑固定结构的沿a-a方向的剖面图;
20.图4为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用于空调压缩机零部件的抛光装置的b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21.图5为本实用新型用于空调压缩机零部件的抛光装置的第一密封件的俯视图;
22.图6为本实用新型用于空调压缩机零部件的抛光装置的抛光结构的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用于空调压缩机零部件的抛光装置做出清楚完整的说明。
24.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用于空调压缩机零部件的抛光装置包括抛光结构1、位于所述抛光结构1下方的支撑固定结构2。
25.所述抛光结构1包括升降驱动器11、设置于所述升降驱动器11下端的伸缩杆12、设置于所述伸缩杆12下端的第一旋转驱动器13、设置于所述第一旋转驱动器13下端的第一转轴14、设置于所述第一转轴14下端的抛光盘15。
26.所述升降驱动器11优选为气缸,亦可以为直线电缸等,其属于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所述伸缩杆12的上端与所述升降驱动器11连接,使得所述升降驱动器11可以带动所述伸缩杆12上下移动,所述伸缩杆12的下端与所述第一旋转驱动器13固定连接,以便带动第一旋转驱动器13升降。
27.所述第一旋转驱动器13优选为电机,其属于现有技术,故在此不再赘述。所述第一转轴14的上端与所述第一旋转驱动器13连接,使得所述第一旋转驱动器13可以驱动所述第一转轴14旋转。
28.所述抛光盘15优选呈圆盘状,所述第一转轴14的下端与所述抛光盘15固定连接,以便带动所述抛光盘15旋转,从而可以使得旋转的抛光盘15对零部件进行抛光。
29.如图1至图5所示,所述支撑固定结构2包括支撑台21、设置于所述支撑台21下方的管道22、设置于所述支撑台21上的第一密封件23、固定于所述第一密封件23内的第一固定环24、设置于所述第一密封件23内的第二密封件25、固定于所述第二密封件25内的第二固定环26。所述支撑台21优选呈圆盘状,所述支撑台21上设有位于上表面的凹槽212、位于其下表面的通孔211,所述通孔211与所述凹槽212连通,所述凹槽212优选呈圆柱体状且凹槽212的直径远大于所述通孔211的直径。所述管道22的上端对准所述通孔211且与所述支撑台2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使得所述通孔211与所述管道22的内部连通,所述管道22的下端与真空发生器或者抽气结构连接,以便在通孔211及凹槽212内产生负压。所述第一密封件23呈圆环状,所述第一密封环23的中心轴线呈竖直状,所述第一密封件23的下端收容于所述凹槽212内,所述第一密封件23下端的外周面与所述凹槽212的内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密封件23的上表面处于支撑台21上表面的上方,即第一密封件23上表面的高度高于支撑台21上表面的高度,所述通孔211处于所述第一密封件23的内部。
30.所述第一固定环24呈圆环状,所述第一固定环24收容于所述凹槽212内,所述第一固定环24的下表面与所述凹槽212的底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环24的外周面与所述第一密封件23的内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环24的上表面的高度低于支撑台21上表面的高度,所述第一固定环24优选采用金属钢材料制成,从而对所述第一密封件23起到固定支撑作用。所述第二密封件25呈圆环状,所述第二密封件25下端处于所述第一固定环24的内部,所述第二密封件25的下表面与所述凹槽212的底面固定连接,所述通孔211处于所述第二密封件25的内部,所述第二密封件25上表面的高度高于所述支撑台21的上表面且低于所述第一密封件23上表面的高度,所述第一密封件23及第二密封件25优选采用橡胶材料制成。
31.所述第二固定环26呈圆环状,所述第二固定环26处于所述第二密封件25的内部,所述第二固定环26的下表面与所述凹槽212的底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环26的外周面与所述第二密封件25的内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环26优选采用金属钢材料制成,从而对所述第二密封件25起到支撑固定作用,所述第二固定环26上表面的高度低于所述支撑台21上表面的高度。
32.优选的,所述第一密封件23的上表面设有第一环形槽231,所述第二密封件25的上表面设有第二环形槽251,所述第一环形槽231自所述第一密封件23的上表面向下凹陷形成,所述第二环形槽251自所述第二密封件25的上表面向下凹陷形成。
33.如图1至图5所示,所述本实用新型用于空调压缩机零部件的抛光装置还包括驱动结构3。所述驱动结构3包括第二旋转驱动器34、与所述第二旋转驱动器34连接的第二转轴33、与所述第二转轴33连接的联轴器32、与所述联轴器34连接的螺旋杆31。
34.所述第二旋转驱动器34优选为电机,其属于现有技术,故在此不再赘述。所述第二转轴33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旋转驱动器34连接,使得所述第二旋转驱动器34可以驱动所述第
二转轴33旋转,所述第二转轴33的另一端与所述联轴器32连接,使得所述第二转轴33可以带动所述联轴器32旋转。
35.所述联轴器32为市面上常见的联轴器,其属于现有技术,故在此不再赘述。所述螺旋杆31的一端与所述联轴器32连接,使得所述联轴器32被驱动旋转时,可以带动所述螺旋杆31一同旋转。
36.所述升降驱动器11的上端还设有滑块16,所述螺旋杆31穿过所述滑块16且与其螺纹连接,使得所述螺旋杆31旋转时可以驱动所述滑块16移动,进而带动抛光结构1随之沿螺纹杆31延伸的方向移动。所述滑块16与所述升降驱动器11固定连接。
37.如图1至图5所示,所述本实用新型用于空调压缩机零部件的抛光装置使用时,首先将零部件放置于支撑台21上,且处于第一密封件23及第二密封件25的上方,零部件首先抵靠在第一密封件23的上表面上,此时在第一密封件23内部形成封闭的空间。然后管道22另一端连接的真空发生器产生真空,使得凹槽212及通孔211内的空气被抽走且产生负压,当负压达到一定值时,零部件开始向下移动,且第一密封件23被压缩,然后零部件可以与第二密封件25的上表面接触,此时亦可以在第二密封件25内产生负压,然后继续抽真空,直至零部件抵靠在支撑台21的上表面上,由于第一密封件23及第二密封件25双重密封作用,对零部件的支撑稳固效果更理想,且在抛光时,抛光盘15不会与第一密封件23及第二密封件25接触,不会影响抛光的进行。然后第二旋转驱动器34驱动第二转轴33旋转,然后通过联轴器32带动螺旋杆31旋转,然后使得滑块16移动,进而将抛光结构1移动至零部件需要抛光位置的上方,然后升降驱动器11驱动伸缩杆12向下移动,然后第一旋转驱动器13、第一转轴14及抛光盘15向下移动,直至抛光盘15与零部件接触,然后第一旋转驱动器13通过第一转轴14驱动抛光盘15旋转,使得旋转的抛光盘15可以对零部件进行抛光,使得抛光可以稳固顺利的进行。
38.进一步的,在将零部件放置于第一密封件23上表面上且开始向下移动时,第一环形槽231内的气体被挤出,且第一环形槽231径向的两端分别朝向径向两侧弯曲,从而可以在第一环形槽231内产生负压,从而使得对零部件吸附固定的效果更显著。第二环形槽251的吸附固定效果同理,故在此不再赘述。
39.在另一实施例中,为了延长抛光的寿命,在第一转轴14及抛光盘15之间还设有旋转盘17、可移动的设置于旋转盘17上的导杆19及设置于抛光盘15与旋转盘17之间的弹性件10。
40.所述第一转轴14的下端与所述旋转盘17固定连接。所述旋转盘17优选呈圆盘状。所述弹性件10的一端与所述旋转盘17固定连接,所述弹性件10的另一端与所述抛光盘15固定连接,从而对所述抛光盘15起到支撑连接作用。
41.所述导杆19可以设置一个,亦可以设置多个,所述导杆19的一端与所述抛光盘15固定连接,所述导杆19穿过所述旋转盘17的上下表面且与其滑动连接,可以对所述抛光盘15起到导向的作用。
42.在使用上述结构对零部件进行抛光时,抛光盘15与零部件接触后,假如抛光结构1继续向下移动,所述弹性件10可以被压缩,从而可以对抛光盘15起到缓冲的作用,防止刚性冲击对抛光盘15及第一转轴14造成损坏,延长其使用寿命。
43.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
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