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缸发动机上箱体压铸模具用滑块抽芯一体化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546511发布日期:2022-12-14 02:00阅读:68来源:国知局
四缸发动机上箱体压铸模具用滑块抽芯一体化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动机铸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四缸发动机上箱体压铸模具用滑块抽芯一体化结构。


背景技术:

2.四缸发动机是一种常规的动力设备,其结构较为复杂包括活塞缸体、冷却水路以及与变速箱等部件的连接结构。
3.在四缸发动机上箱体的压铸生产过程中,除了需要压铸出上箱体的内外结构轮廓外,还需要在其内部压铸出对应的冷却管路、安装孔、零部件孔等,因此在常规的滑块合模机构外还需要设计一套抽芯机构,从而实现压铸同时生成冷却管路、安装孔、零部件孔。
4.现有的合模机构和抽芯机构相对独立,两套系统在模具外侧占据较大空间,从而对模具的整体设计要求较高,同时两套独立的系统在压铸时分别操作稳定性和工作效率均不高。


技术实现要素:

5.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四缸发动机上箱体压铸模具用滑块抽芯一体化结构,将合模机构和抽芯机构一体化设计,降低模具复杂程度和设计难度,提高模具使用时的稳定性和工作效率。
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这样的技术方案实现的:
7.四缸发动机上箱体压铸模具用滑块抽芯一体化结构,包括:
8.固定座,与模座固接;
9.回退机构,设置在固定座上;
10.连接座,与回退机构的伸缩端固接,中部设有至少一个抽芯孔;
11.滑动座,与连接座固接,正对模座的合模滑槽;所述滑动座上设有与抽芯孔对应的穿芯孔;
12.伸缩抽芯组件,设置在连接座上,正对抽芯孔;
13.合模件,与滑动座连接,设有与穿芯孔对应的通道;
14.至少一个抽芯件,头端依次穿过抽芯孔、滑动座和合模件外伸出合模件,尾端与伸缩抽芯组件的伸缩部固接;所述抽芯件在伸缩抽芯组件的伸缩下在合模件内伸缩。
15.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座为两个,水平间隔设置;所述回退机构为两个,分别设置在两个固定座上;所述连接座与两个回退机构连接,所述连接座在两个回退机构的同步伸缩下相对模座位移。
16.进一步地,所述回退机构安装在固定座的外侧面,所述回退机构包括:
17.若干导向柱,垂直的设置在固定座的板面上,一端与固定座固接;所述导向柱的轴线平行于合模滑槽的轴线;
18.底板,与导向柱的另一端固接;
19.伸缩组件,其固定部与底板固接,位于底板与固定座之间;所述连接座上设有与导向柱对应的导向孔;所述连接与伸缩组件的伸缩端固接。
20.进一步地,所述滑动座包括:
21.连接柱,一端与连接座固接,所述连接座的轴线平行于合模滑槽的轴线;
22.滑块,设置在合模滑槽内,与连接柱的另一端固接,所述合模件与滑块固接;所述滑块内设有穿芯孔;
23.若干导摩块,固定的设置在合模滑槽的下表面以及相对的两侧,与滑块的相对两侧以及下表面滑动接触。
24.进一步地,所述滑块上表面设有凸起部,所述凸起部正对连接座的侧面为倾斜面;所述倾斜面与上表面之间的夹角为钝角;所述倾斜面与上表面之间倒圆角平滑过渡。
25.进一步地,还包括限位导向组件,所述限位导线组件包括:
26.导向槽件,设置在合模滑槽的下表面,其上表面设有平行于合模滑槽轴线方向的导向槽;
27.导向件,设置在滑块的下表面,位于导向槽内。
28.进一步地,还包括回退定位机构,所述回退定位机构包括:
29.定位件,设置在连接座上,下端外伸出连接座的下端;
30.固定板,设置在模座上,位于定位件的正下方;
31.两个第一接触传感器,间隔的设置在固定板上;所述定位件随着连接座的伸缩与两个第一接触传感器接触。
32.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板包括:
33.背板,与模座固接,位于定位件的正下方;
34.卡嵌滑轨,平行于连接座的伸缩方向设置在背板上;
35.两个卡嵌滑块,卡嵌外套在卡嵌滑轨上,分别与两个第一接触传感器固接;所述卡嵌滑块可通过螺钉在卡嵌滑轨上固定。
36.进一步地,所述伸缩抽芯组件包括:
37.两块相对间隔设置在滑板,一端与连接座固接,两块滑板的相对面上设有导向滑槽;
38.导向滑块,导向滑块上设有与两个滑槽匹配的导向凸起,所述导向滑块滑动的设置在设两块滑板之间;所述导向滑块与抽芯件固接;
39.往复组件,固定端设置在滑板的另一端上,其伸缩端与导向滑块连接。
40.进一步地,所述往复组件上设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一端与往复组件的固定端固接,另一端固定在往复组件的伸缩端上,所述伸缩杆平行于往复组件的伸缩方向;所述伸缩杆上外套有止回块和止出块,所述止回块和止出块间隔设置;所述往复组件上设有两个第二接触传感器,位于伸缩杆的一侧;所述止出块随着往复组件的伸缩端的伸长与一个第二接触传感器表面相抵;所述止回块随着往复组件的伸缩端的缩短与另一个第二接触传感器相抵。
41.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的优点:
42.将伸缩抽芯组件设置在连接座上,再将连接座通过回退机构以固定座连接,实现抽芯机构以及合模机构两者的整合,整体结构一体化设计,降低了模具复杂程度和设计难
度。伸缩抽芯组件与回退机构两者可以同步进行工作也可以各自独立进行工作,提高了模具使用时的工作效率,同时一体化的设计相较于两套独立的抽芯机构以及合模机构而言可以降低故障的发生概率,也可以减少对模具外侧空间的占用。
43.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目标和特征在某种程度上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进行阐述,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基于对下文的考察研究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可以从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中得到教导。
附图说明
44.本实用新型的附图说明如下:
45.图1为实施例中四缸发动机上箱体压铸模具用滑块抽芯一体化结构带模座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46.图2为图1中a-a剖处的结构示意图。
47.图3为图2中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48.图4为实施例中四缸发动机上箱体压铸模具用滑块抽芯一体化结构带模座的第一立体结构示意图。
49.图5为实施例中四缸发动机上箱体压铸模具用滑块抽芯一体化结构带模座的第二立体结构示意图。
50.图6为图5中c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51.图7为实施例中四缸发动机上箱体压铸模具用滑块抽芯一体化结构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52.图8为图7中d-d剖处的结构示意图。
53.图9为图7中e-e剖处的结构示意图。
54.图10为图7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55.图11为图10中f-f剖处的结构示意图。
56.图12为实施例中四缸发动机上箱体压铸模具用滑块抽芯一体化结构的第一立体结构示意图。
57.图13为图12中g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58.图中:1.固定座;21.导向柱21;22.底板;23.伸缩组件;3.连接座;31.抽芯孔;32.导向孔;41.连接柱;42.滑块;421.穿芯孔;422.凸起部;423.倾斜面;43.导摩块;5.伸缩抽芯组件;51.滑板;511.滑槽;52.导向滑块;53.往复组件;6.合模件;7.抽芯件;8.模座;81.合模滑槽;91.导向槽件;911.导向槽;92.导向件;101.定位件;1021.背板;1022.卡嵌滑轨;1023.卡嵌滑块;103.第一接触传感器;1101.伸缩杆;1102.止回块;1103.止出块;1104.第二接触传感器;12.压铸件。
具体实施方式
59.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60.实施例:
61.如图1至图13所示,四缸发动机上箱体压铸模具用滑块42抽芯一体化结构,包括:
62.固定座1,与模座8固接;
63.回退机构,设置在固定座1上;
64.连接座3,与回退机构的伸缩端固接,中部设有三个抽芯孔31;
65.滑动座,与连接座3固接,正对模座8的合模滑槽81;所述滑动座上设有与抽芯孔31对应的穿芯孔421;
66.伸缩抽芯组件5,设置在连接座3上,正对抽芯孔31;
67.合模件6,与连接座3连接,设有与穿芯孔421对应的通道;
68.三个抽芯件7,头端依次穿过抽芯孔31、滑动座和合模件6外伸出合模件6,尾端与伸缩抽芯组件5的伸缩部固接;所述抽芯件7在伸缩抽芯组件5的伸缩下在合模件6内伸缩。
69.将伸缩抽芯组件5设置在连接座3上,再将连接座3通过回退机构以固定座1连接,实现抽芯机构以及合模机构两者的整合,整体结构一体化设计,降低了模具复杂程度和设计难度。伸缩抽芯组件5与回退机构两者可以同步进行工作也可以各自独立进行工作,提高了模具使用时的工作效率,同时一体化的设计相较于两套独立的抽芯机构以及合模机构而言可以降低故障的发生概率,也可以减少对模具外侧空间的占用。
70.本实施例中,所述固定座1为两个,水平间隔设置;所述回退机构为两个,分别设置在两个固定座1上;所述连接座3与两个回退机构连接,所述连接座3在两个回退机构的同步伸缩下相对模座8位移。
71.两个固定座1以及两个回退机构可以保证连接座3在回退以及前进的时候整体平稳,不会出现吊角变形。
72.本实施例中,所述回退机构安装在固定座1的外侧面,所述回退机构包括:
73.若干导向柱21,垂直的设置在固定座1的板面上,一端与固定座1固接;所述导向柱21的轴线平行于合模滑槽81的轴线;
74.底板22,与导向柱21的另一端固接;
75.伸缩组件23,其固定部与底板22固接,位于底板22与固定座1之间;所述连接座3上设有与导向柱21对应的导向孔32;所述连接与伸缩组件23的伸缩端固接。
76.伸缩组件23可以选择气缸、油缸或电缸;采用上述设计可以使得连接座3贴合到固定座1,同时连接座3位移时其状态更为稳定,也可以保证其在受到伸缩抽芯组件5重力时不会出现变形。
77.本实施例中,所述滑动座包括:
78.连接柱41,一端与连接座3固接,所述连接座3的轴线平行于合模滑槽81的轴线;
79.滑块42,设置在合模滑槽81内,与连接柱41的另一端固接,所述合模件6与滑块42固接;所述滑块42内设有穿芯孔421;
80.若干导摩块43,固定的设置在合模滑槽81的下表面以及相对的两侧,与滑块42的相对两侧以及下表面滑动接触。
81.导摩块43可以减少滑动摩擦力,设计滑块42和连接柱41,从而在连接座3和滑块42之间保留连接柱41长度的间隙,此时间隙可以方便外部冷却管路等连通滑块42内部,使得滑块42快速降温等。
82.本实施例中,所述滑块42上表面设有凸起部422,所述凸起部422正对连接座3的侧面为倾斜面423;所述倾斜面423与上表面之间的夹角为钝角;所述倾斜面423与上表面之间倒圆角平滑过渡。
83.凸起部422上内的倾斜面423可以与另一模座8配合实现合模后限制滑块42回退。
84.本实施例中,还包括限位导向组件,所述限位导线组件包括:
85.导向槽件91,设置在合模滑槽81的下表面,其上表面设有平行于合模滑槽81轴线方向的导向槽911;
86.导向件92,设置在滑块42的下表面,位于导向槽911内。
87.导向件92与滑块42连接,引导滑块42在导向槽911的方向移动,避免其滑动过程中出现细小的偏移,对模座8磨损。
88.本实施例中,还包括回退定位机构,所述回退定位机构包括:
89.定位件101,设置在连接座3上,下端外伸出连接座3的下端;
90.固定板,设置在模座8上,位于定位件101的正下方;
91.两个第一接触传感器103,间隔的设置在固定板上;所述定位件101随着连接座3的伸缩与两个第一接触传感器103接触。
92.回退定位机构可以对连接座3位移量进行检测,具体的通过定位件101分别与两个第一接触传感器103接触时知悉连接座3伸缩量。第一接触传感器103可以选用如说明书附图中所示的压力变化传感器,在定位件101挤压传感器时改变压力值大小,从而知晓是否接触。
93.本实施例中,所述固定板包括:
94.背板1021,与模座8固接,位于定位件101的正下方;
95.卡嵌滑轨1022,平行于连接座3的伸缩方向设置在背板1021上;
96.两个卡嵌滑块1023,卡嵌外套在卡嵌滑轨1022上,分别与两个第一接触传感器103固接;所述卡嵌滑块1023可通过螺钉在卡嵌滑轨1022上固定。
97.通过螺钉可以调整卡嵌滑块1023在卡嵌滑轨1022上的位置,从而调整接触传感器收到信号时连接座3的伸缩量。
98.本实施例中,所述伸缩抽芯组件5包括:
99.两块相对间隔设置在滑板51,一端与连接座3固接,两块滑板51的相对面上设有导向滑槽511;
100.导向滑块52,导向滑块52上设有与两个滑槽511匹配的导向凸起,所述导向滑块52滑动的设置在设两块滑板51之间;所述导向滑块52与抽芯件7固接;
101.往复组件53,固定端设置在滑板51的另一端上,其伸缩端与导向滑块52连接。
102.导向滑块52和滑板51的配合可以在往复组件53进行伸缩时保证抽芯件7伸缩的稳定性。往复组件53可以选用气缸、油缸或电缸。
103.本实施例中,所述往复组件53上设有伸缩杆1101,所述伸缩杆1101的一端与往复组件53的固定端固接,另一端固定在往复组件53的伸缩端上,所述伸缩杆1101平行于往复组件53的伸缩方向;所述伸缩杆1101上外套有止回块1102和止出块1103,所述止回块1102和止出块1103间隔设置;所述往复组件53上设有两个第二接触传感器1104,位于伸缩杆1101的一侧;所述止出块1103随着往复组件53的伸缩端的伸长与一个第二接触传感器1104表面相抵;所述止回块1102随着往复组件53的伸缩端的缩短与另一个第二接触传感器1104相抵。
104.伸缩杆1101随着往复组件53的伸缩而伸长或缩短,同时带动上面的止回块1102和
止出块1103移动,使得止回块1102和止出块1103触碰两个第二接触传感器1104;原理类似于回退定位机构。
105.本实施例四缸发动机上箱体压铸模具用滑块42抽芯一体化结构是这样使用的,将本装置安装到模具的下模座8上,将所有管路全部连通。
106.控制两个伸缩组件23缩短,使得合模件6深入模具中形成模腔;再控制往复组件53伸长,使得抽芯件7深入并到位。
107.启动压铸工艺,压铸完成后,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抽芯件7是先抽离合模件6后再将合模件6从模腔中抽离,还是合模件6与抽芯件7同步抽离模腔后,在控制抽芯件7与合模件6分离。
108.具体的本实施例中,先控制往复组件53缩短,缩短量通过止回块1102与第二接触传感器1104收到的信息进行控制,使得抽芯件7与从模腔中抽离;再控制伸缩组件23缩短,使得连接座3移动,控制合模件6从模腔中脱离,同时带动抽芯件7继续向外抽离。
109.当合模件6以及抽芯件7完全抽出后,再打开模具将压铸件12取出。
110.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