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于搬运的铝锭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894315发布日期:2023-01-12 23:59阅读:32来源:国知局
一种利于搬运的铝锭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铝锭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于搬运的铝锭结构。


背景技术:

2.铝是一种银白色金属,在地壳中含量仅次于氧和硅排在第三位。铝的密度较小,仅为铁的34.61%、铜的30.33%,因此又被称作轻金属。铝是世界上产量和用量都仅次于钢铁的有色金属。在我们日常工业上的原料叫铝锭,按国家标准(gb/t 1196-2008)应叫“重熔用铝锭”,不过大家叫惯了“铝锭”。通常原材料铝是通过铸造成锭的形式,再将铝锭堆叠,用塑料袋或钢带打包后交付给客户。在现有技术中的铝锭通通常设计为相同结构的条状,主要是为了交错叠放,但是这种条形结构的铝锭不便于搬运,一般需要在铝锭下方设置支撑台,铝锭架在支撑台上,然后通过叉车搬运,例如cn203044825u和cn201931054u,这种简单铝锭结构,为前述常见的铝锭结构,作为一种技术改进,特申请此发明创造。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利于搬运的铝锭结构,可以改善以上的不足。
4.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利于搬运的铝锭结构,包括铝锭一和铝锭二;所述铝锭一包括底板和设置在底板下方的两个垂直块,所述垂直块的高度至少15cm;铝锭一作为铝锭堆的支撑结构,设计垂直块的高度至少为15cm 的目的在于,一般的叉车的在未提高时,叉刀距离地面的高度为10cm左右;所述垂直块包括倾斜外壁和垂直内壁;所述垂直块从远离底板的一侧向底板方向的宽度逐渐增加,位于垂直内侧壁与底板形成的转角位置设置圆角面;所述底板顶面两端设置凸棱,两个凸棱的均具有倾斜侧面;所述倾斜侧面与顶板顶面形成钝角;所述铝锭二呈条形,所述铝锭二包括相对倾斜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以及相对倾斜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铝锭一这种结构用于最底层,使用的时候,多个铝锭一并排设置,然后将铝锭二放在铝锭一的凸棱之间,从下往上依次纵横交错叠加,进一步的,所述铝锭的两个凸棱之间的距离为铝锭宽度的整数倍;所述铝锭二的长度为铝锭二宽度的整数倍。
5.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之间的夹角为46
°
~52
°

6.进一步的,所述铝锭二的顶面设置两个顶面凹槽,顶面凹槽用于编织带或者铝带的绑定使用。
7.进一步的,所述顶面凹槽在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接触位置分别设置转向凹口,转向凹口具有弧形曲面,其作用是避免顶面凹槽与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之间形成锐利棱角。
8.进一步的,所述铝锭二的顶面设置防滑交错纹。
9.进一步的,所述防滑交错纹具有v形沟槽。
10.进一步的,所述铝锭二的底面沿着铝锭二长度方向设置条形槽。
11.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上均设置侧槽,所述侧槽与条形槽贯通。
12.进一步的,所述铝锭一和铝锭二均为al-si-cu系合金铸造。
13.本实新型改进巧妙,结构新颖,设计的铝锭一可以用于铝锭堆的最底层起到支撑作用,铝锭二的结构用于放置在铝锭一上,由于铝锭一具有两个垂直块,可以有利于搬运。
附图说明
14.图1为铝锭一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铝锭二仰视图。
16.图3为铝锭二结构示意图。
17.图4为图3中a处结构示意图。
18.图5为铝锭一和铝锭二组合结构示意图。
19.图示:1底板、2垂直块、21倾斜外壁、22圆角面、23垂直内壁、3 凸棱、31倾斜侧面、4铝锭条、5保护膜层、6防滑交错纹、7顶面凹槽、 71转向凹口、8条形槽、81侧槽、9第一侧面、10第二侧面、11第一端面、 12第二端面、111铝锭一、222铝锭二。
具体实施方式
20.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21.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利于搬运的铝锭结构,包括铝锭一 111和铝锭二222;所述铝锭一包括底板1和设置在底板下方的两个垂直块2,所述垂直块的高度至少15cm;铝锭一作为铝锭堆的支撑结构,设计垂直块的高度至少为15cm的目的在于,一般的叉车的在未提高时,叉刀距离地面的高度为10cm左右,设计这个尺寸利于叉刀移动到铝锭一底板底面处;所述垂直块包括倾斜外壁21和垂直内壁23;所述垂直块从远离底板的一侧向底板方向的宽度逐渐增加,位于垂直内侧壁与底板1形成的转角位置设置圆角面22;所述底板1顶面两端设置凸棱3,两个凸棱的均具有倾斜侧面31;所述倾斜侧面与顶板顶面形成钝角;所述铝锭二222呈条形,所述铝锭二包括相对倾斜的第一侧面9和第二侧面10以及相对倾斜的第一端面11和第二端面12;铝锭一这种结构用于搁置在铝锭二上,使用的时候,多个铝锭一并排设置,然后将铝锭二放在铝锭一的凸棱之间,从下往上依次纵横交错叠加,作为一种技术改进,所述铝锭的两个凸棱之间的距离为铝锭宽度的整数倍;所述铝锭二的长度为铝锭二宽度的整数倍。
22.作为一种技术改进,所述第一侧面9和第二侧面10之间的夹角为46
°
~52
°

23.作为一种技术改进,所述铝锭二的顶面设置两个顶面凹槽7,顶面凹槽 7用于扎带或者铝带的绑定使用。
24.作为一种技术改进,所述顶面凹槽7在第一侧面9和第二侧面10接触位置分别设置转向凹口71,转向凹口具有弧形曲面,其作用是避免顶面凹槽7与第一侧面9和第二侧面10之间形成锐利棱角。
25.作为一种技术改进,所述铝锭二的顶面设置防滑交错纹6。
26.作为一种技术改进,所述防滑交错纹具有v形沟槽。
27.作为一种技术改进,所述铝锭二的底面沿着铝锭二长度方向设置条形槽8。
28.作为一种技术改进,所述第一端面11和第二端面12上均设置侧槽81,所述侧槽与条形槽贯通。
29.作为一种技术改进,所述铝锭一和铝锭二均为al-si-cu系合金铸造,其表面具有氧化层5。
30.如图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中铝锭一和铝锭二组合状态,在铝锭堆放的时候,将铝锭一并排搁置在地上,然后将铝锭二搁置在铝锭一的凸棱之间的区域,铝锭一和铝锭二为垂直关系,然后在此之上依次纵横交错堆叠,然后通过编织袋打包,由于铝锭一具有垂直块,叉车可以之间搬运。


技术特征:
1.一种利于搬运的铝锭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铝锭一和铝锭二;所述铝锭一包括底板和设置在底板下方的两个垂直块,所述垂直块的高度至少15cm;所述垂直块包括倾斜外壁和垂直内壁;所述垂直块从远离底板的一侧向底板方向的宽度逐渐增加,位于垂直内侧壁与底板形成的转角位置设置圆角面;所述底板顶面两端设置凸棱,两个凸棱的均具有倾斜侧面;所述倾斜侧面与顶板顶面形成钝角;所述铝锭二呈条形,所述铝锭二包括相对倾斜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以及相对倾斜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所述铝锭的两个凸棱之间的距离为铝锭宽度的整数倍;所述铝锭二的长度为铝锭二宽度的整数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于搬运的铝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之间的夹角为46
°
~52
°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于搬运的铝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铝锭二的顶面设置两个顶面凹槽。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利于搬运的铝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面凹槽在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接触位置分别设置转向凹口。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于搬运的铝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铝锭二的顶面设置防滑交错纹。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利于搬运的铝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滑交错纹具有v形沟槽。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于搬运的铝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铝锭二的底面沿着铝锭二长度方向设置条形槽。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利于搬运的铝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上均设置侧槽,所述侧槽与条形槽贯通。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于搬运的铝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铝锭一和铝锭二均为al-si-cu系合金铸造。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利于搬运的铝锭结构,包括铝锭一和铝锭二;所述铝锭一包括底板和设置在底板下方的两个垂直块,所述垂直块的高度至少15cm;所述垂直块包括倾斜外壁和垂直内壁;所述垂直块从远离底板的一侧向底板方向的宽度逐渐增加,位于垂直内侧壁与底板形成的转角位置设置圆角面;所述底板顶面两端设置凸棱,两个凸棱的均具有倾斜侧面;所述倾斜侧面与顶板顶面形成钝角;所述铝锭二呈条形,所述铝锭二包括相对倾斜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以及相对倾斜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本实新型改进巧妙,结构新颖,设计的铝锭一可以用于铝锭堆的最底层起到支撑作用,铝锭二的结构用于放置在铝锭一上,由于铝锭一具有两个垂直块,可以有利于搬运。以有利于搬运。以有利于搬运。


技术研发人员:黄全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重庆剑涛铝业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9.09
技术公布日:2023/1/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