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炉用送风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530966发布日期:2023-03-22 07:53阅读:123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炉用送风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高炉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炉用送风装置。


背景技术:

2.高炉是用钢板作炉壳,壳内砌耐火砖内衬。高炉本体自上而下分为炉喉、炉身、炉腰、炉腹 、炉缸五部分。由于高炉炼铁技术经济指标良好,工艺简单,生产量大,劳动生产效率高,能耗低等优点,故这种方法生产的铁占世界铁总产量的绝大部分。
3.高炉生产时从炉顶装入铁矿石、焦炭、造渣用熔剂(石灰石),从位于炉子下部沿炉周的风口吹入经预热的空气。在高温下焦炭(有的高炉也喷吹煤粉、重油、天然气等辅助燃料)中的碳同鼓入空气中的氧燃烧生成的一氧化碳和氢气,在炉内上升过程中除去铁矿石中的氧,从而还原得到铁。炼出的铁水从铁口放出。铁矿石中未还原的杂质和石灰石等熔剂结合生成炉渣,从渣口排出。产生的煤气从炉顶排出,经除尘后,作为热风炉、加热炉、焦炉、锅炉等的燃料。高炉冶炼的主要产品是生铁 ,还有副产高炉渣和高炉煤气。
4.目前的高炉送风大多是在进风口处增加鼓风机直接进行送风,但此种方式在高炉不需要空气再进入时,无法及时对其送风口进行封堵,另外,在送风时,空气中杂质较多,无法对空气进行过滤,实用性差。


技术实现要素:

5.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高炉用送风装置,不仅能对空气进行过滤,而且当不需要空气注入时,能够及时关闭送气通道,减少热量或有害气体散出。
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高炉用送风装置,包括,
7.送风管,所述送风管的排气端与高炉连接,送风管的进风端外接风机;
8.过滤组件,所述过滤组件设于送风管进风端的内壁;
9.自封组件,所述自封组件一端与送风管连通,自封组件的另一端与过滤组件连通,且自封组件设于过滤组件的左侧;
10.压力调节组件,所述压力调节组件与自封组件连接,压力调节组件适用于调节自封组件的开启压力。
11.进一步地,所述过滤组件包括过滤筒,过滤筒内侧的一端通过第一定位套安装在送风管内壁,所述过滤筒外壁与送风管内壁之间还设有第二定位套。
12.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定位套的断面图呈凹型,且第一定位套和第二定位套的内壁均与过滤筒外壁形状相同。
13.进一步地,所述自封组件包括两侧与送风管固定连接的框体,框体内壁转动连接有多个用于密封框体的转动扇,转动扇外侧的一端穿过框体还连接有用于调节转动扇开启角度的传动件,传动件与所述压力调节组件连接。
14.进一步地,所述传动件包括与转动扇连接的齿轮,齿轮外壁啮合有齿条,所述传动件外壁罩设有外罩,外罩内壁固定连接有导轨,导轨与齿条滑动连接。
15.进一步地,所述外罩顶部及底部与所述齿条位置相对应的位置处均开设有通孔,所述外罩外壁还开设有滑槽,滑槽内壁滑动连接有连接板,连接板内侧与齿条固定连接,连接板底部与压力调节组件连接。
16.进一步地,所述压力调节组件包括与连接板底部固定连接的导杆,及与送风管外壁固定连接的连接座,所述导杆底端穿过连接座并连接有调节螺母,调节螺母与连接座之间设置有弹簧。
17.进一步地,所述送风管的外壁沿水平方向还连接有清槽管,清槽管内侧的一端送风管连通。
18.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如下:
19.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送风管的进风端设置自封组件,当不需要空气注入时,能够及时关闭送气通道,减少热量或有害气体散出。
20.2、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送风管的进风口处设置过滤筒,能够对进入时的空气进行过滤,提高空气的质量。
21.3、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自封组件外侧安装压力调节组件,在使用过程中能够通过压力调节组件调节自封组件的开启压力大小,以保证进风量满足需求。
22.4、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清槽管,当送风管发生堵塞时通过清槽管方便对送风管进行清理。
附图说明
23.图1为本实用新型主视的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24.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自封组件侧视的结构示意图;
25.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传动件的结构示意图;
26.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自封组件主视的结构示意图;
27.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压力调节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8.图中:1、送风管;2、清槽管;3、自封组件;31、框体;32、转动扇;33、齿轮;34、齿条;35、导轨;36、外罩;37、通孔;38、滑槽;39、连接板;4、压力调节组件;41、导杆;42、连接座;43、弹簧;44、调节螺母;5、第一定位套;6、过滤筒;7、第二定位套;8、堵头。
具体实施方式
29.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1-5,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0.如图1-5所示:一种高炉用送风装置,包括与高炉连通的送风管1,送风管1的进风端从内到外依次设置有自封组件3和过滤组件,自封组件3用于及时关闭送风管1,过滤组件适用于过滤进入的空气,提高空气质量,另外,自封组件3还连接有压力调节组件4,压力调节组件4适用于调节自封组件3的开启压力。
31.具体而言,一种高炉用送风装置,包括送风管1、过滤组件、自封组件3、压力调节组件4,送风管1的排气端与高炉连接,送风管1的进风端外接风机,过滤组件设于送风管1进风
端的内壁,自封组件3一端与送风管1连通,自封组件3的另一端与过滤组件连通,且自封组件3设于过滤组件的左侧,压力调节组件4与自封组件3连接,压力调节组件4适用于调节自封组件3的开启压力。
32.过滤组件包括过滤筒6,过滤筒6内侧的一端通过第一定位套5安装在送风管1内壁,过滤筒6外壁与送风管1内壁之间还设有第二定位套7,送风管1外侧的一端还连接有用于防止过滤筒6脱落的堵头8,堵头8与送风管1固定连接,第一定位套5的断面图呈凹型,且第一定位套5和第二定位套7的内壁均与过滤筒6外壁形状相同。
33.通过设置第一定位套5和第二定位套7,一方面方便对过滤筒6进行安装和定位,另一方面能够保证过滤筒6的稳定性。
34.该实施例,通过在送风管1的进风端设置自封组件3,当不需要空气注入时,能够及时关闭送气通道,减少热量或有害气体散出,通过在送风管1的进风口处设置过滤筒6,能够对进入时的空气进行过滤,提高空气的质量,通过在自封组件3外侧安装压力调节组件4,在使用过程中能够通过压力调节组件4调节自封组件3的开启压力大小,以保证进风量满足需求。
3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如图2-4所示,自封组件3包括两侧与送风管1固定连接的框体31,框体31内壁转动连接有多个用于密封框体31的转动扇32,转动扇32外侧的一端穿过框体31还连接有用于调节转动扇32开启角度的传动件,传动件与压力调节组件4连接。
36.传动件包括与转动扇32连接的齿轮33,齿轮33外壁啮合有齿条34,传动件外壁罩设有外罩36,外罩36内壁固定连接有导轨35,导轨35与齿条34滑动连接;通过设置导轨35,能够提高齿条34的稳定性。。
37.该实施例,转动扇32在工作时,通过送风的压力推动转动扇32转动,此时齿轮33在转动扇32的作用下传动,齿轮33带动齿条34上下移动,实现力的传递。
3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如图2-3所示,外罩36顶部及底部与齿条34位置相对应的位置处均开设有通孔37,通孔37的设置,能够防止齿条34在移动的过程中与外罩36发生碰撞,外罩36外壁还开设有滑槽38,滑槽38内壁滑动连接有连接板39,连接板39内侧与齿条34固定连接,连接板39底部与压力调节组件4连接。
39.该实施例中,当连接板39位于滑槽38最底部时,此时转动扇32为关闭状态,当连接板39位于最顶部时,此时转动扇32位于开启的最大角度。
40.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压力调节组件4包括与连接板39底部固定连接的导杆41,及与送风管1外壁固定连接的连接座42,导杆41底端穿过连接座42并连接有调节螺母44,导杆41与连接座42滑动连接,调节螺母44与连接座42之间设置有弹簧43。
41.该实施例,当需要提高转动扇32的开启压力时,通过向上转动调节螺母44,此时弹簧43逐渐压紧,弹簧43向下的弹力增大,因此齿条不易带动连接板39向上滑动,从而提高转动扇32的开启压力,当需要减小开启压力,同理,只需要反向拧动调节螺母44即可。
42.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送风管1的外壁沿水平方向还连接有清槽管2,清槽管2内侧的一端送风管1连通。通过设置清槽管2,当送风管1发生堵塞时通过清槽管2方便对送风管1进行清理。
43.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44.使用时,当注入空气时,过滤筒6可对空气进行过滤,当不需要空气注入时,能够及时关闭送气通道,减少热量或有害气体散出,自封组件3工作时,当没有进风时的压力时,连接板39在弹簧43的作用下向下滑动,从而带动齿条向下移动,此时转动扇32密封,当需要提高转动扇32的开启压力时,通过向上转动调节螺母44,此时弹簧43逐渐压紧,弹簧43向下的弹力增大,因此齿条不易带动连接板39向上滑动,从而提高转动扇32的开启压力,当需要减小开启压力,同理,只需要反向拧动调节螺母44即可。
45.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46.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