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铸件成型后道处理设备及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474659发布日期:2023-12-22 02:28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铸件成型后道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履带式抛丸机(1),所述履带式抛丸机(1)上设置有冷却室(2),所述冷却室(2)上设置有用于对工件进行换热的换热装置(3),所述换热装置(3)包括进料管(31)、支撑板(32)和气弹簧(33),所述冷却室(2)的内部中空设置、且两端贯穿设置,所述进料管(31)与所述冷却室(2)的上端连通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铸件成型后道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室(2)上还设置有冷却装置(9),所述冷却装置(9)用于对工件进行辅助降温。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铸件成型后道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装置(9)包括气管(91)和气泵(92),所述气泵(92)位于所述支撑板(32)转动的一端,所述气管(91)的一端位于所述冷却室(2)外、且与所述气泵(92)连通,所述气管(91)的另一端封闭设置、且穿过所述冷却室(2)设置在所述支撑板(32)的下表面;所述气管(91)朝向所述支撑板(32)的侧壁开设有若干气孔(10),各所述气孔(10)沿所述气管(91)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所述支撑板(32)上开设有若干通孔(11),各所述通孔(11)分别与各所述气孔(10)一一对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铸件成型后道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管(91)包括软管部(911)和硬管部(912),所述软管部(911)与所述气泵(92)连接、且穿过所述冷却室(2),所述硬管部(912)与所述软管部(911)连通、且设置在所述支撑板(32)上,各所述气孔(10)设置在所述硬管部(912)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铸件成型后道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若干限位环(12),各所述限位环(12)均设置在所述支撑板(32)上、且沿所述限位槽(13)的设置方向间隔分布,使得各所述限位环(12)和所述支撑板(32)的下表面之间形成有限位槽(13),所述硬管部(912)卡紧在所述限位槽(13)内。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铸件成型后道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32)的下表面设置有固定块(14),所述固定块(14)上开设有定位槽(15),所述硬管部(912)远离所述软管部(911)的一端设置有定位块(16),所述定位块(16)插接在所述定位槽(15)内。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铸件成型后道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总管(93),所述总管(93)与所述气泵(92)连通,所述气管(91)平行设置有若干根,各所述气管(91)的排布方向与所述支撑板(32)的转动轴线平行,各所述软管部(911)均与所述总管(93)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铸件成型后道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收集装置(17),所述收集装置(17)设置在所述冷却室(2)的下端,用于对弹丸进行收集。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铸件成型后道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装置(17)包括出料斗(171)、第一出料管(172)、第二出料管(173)、收集箱(174)和调节组件(175),所述出料斗(171)设置在所述冷却室(2)的下端,所述第一出料管(172)和所述第二出料管(173)均与所述出料斗(171)连通,所述第一出料管(172)和所述第二出料管(173)的下方均设置有所述收集箱(174);所述调节组件(175)设置在所述出料斗(171)上,用于封堵所述第一出料管(172)或者所述第二出料管(173)。

10.一种铸件成型后道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技术总结
本申请涉及工件生产制造技术领域,提供一种铸件成型后道处理设备,包括履带式抛丸机,所述履带式抛丸机上设置有冷却室,所述冷却室上设置有用于对工件进行换热的换热装置,所述换热装置包括进料管、支撑板和气弹簧,所述冷却室的内部中空设置、且两端贯穿设置,所述进料管与所述冷却室的上端连通设置;所述支撑板的一端转动连接在所述冷却室上、且将所述冷却室分隔成上腔和下腔,所述上腔与所述进料管相通;所述冷却室的侧壁上开设有让位孔,所述气弹簧的活塞杆穿过所述让位孔、且与所述支撑板的下表面连接,所述气弹簧用于控制所述支撑板转动。本申请具有加快对工件的冷却,缩短加工时间的效果。此外,本申请还提供一种铸件成型后道处理工艺。

技术研发人员:王承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凯顺铸造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