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内孔磨削的珩磨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302914发布日期:2023-09-02 11:06阅读:38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内孔磨削的珩磨杆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是一种用于内孔磨削的珩磨杆。


背景技术:

1、珩磨又称镗磨,是用镶嵌在珩磨头上的油石(也称珩磨条)对精加工表面进行的精整加工。

2、主要加工直径5~500毫米甚至更大的各种圆柱孔,孔深与孔径之比可达10或更大。在一定条件下,也可加工平面、外圆面、球面、齿面等。珩磨头外周镶有2~10根长度约为孔长1/3~3/4的油石,在珩孔时既旋转运动又往返运动,同时通过珩磨头中的弹簧或液压控制而均匀外涨,所以与孔表面的接触面积较大,加工效率较高珩磨后孔的尺寸精度为it7~4级,表面粗糙度可达ra0.32~0.04微米。珩磨余量的大小,取决于孔径和工件材料,一般铸铁件为0.02~0.15毫米,钢件为0.01~0.05毫米。珩磨头的转速一般为100~200转/分,往返运动的速度一般为15~20米/分。为冲去切屑和磨粒,改善表面粗糙度和降低切削区温度,操作时常需用大量切削液,如煤油或内加少量锭子油,有时也用极压乳化液。

3、而珩磨需要用到珩磨机,珩磨机中,珩磨杆是至关重要的一个零件,珩磨杆一般分为杆部和头部,杆部的一端与珩磨机的部分连接,头部即为珩磨头,是用于珩磨加工时的主要部件,杆部常是分体式的结构,是为了加工不同深度的孔,但是分体式的结构容易出现连接松动的问题,因此会增加加固装置,但是加固装置会导致更换操作过程繁琐,更换麻烦,增加了更多的时间,降低了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
技术实现要素: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以上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内孔磨削的珩磨杆。

2、一种用于内孔磨削的珩磨杆,包括主体,主体包括主杆、连接杆、珩磨头、固定杆、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

3、所述的主杆为柱状物,所述主杆外侧中部固定设有与主杆同心的第一固定板,所述固定板边沿处设有至少一个通孔,主杆的底端设有第一连接块;

4、所述的连接杆为柱状物,所述的连接杆外侧壁的中部固定设有同心的挡板,连接杆的顶端设有第二连接块,所述的主杆的底面与连接杆的上端面活动连接;

5、所述的第二固定板的中心设有通孔,所述的第二固定板通过通孔套在连接杆的外侧壁上,第二固定板位于第二连接块和挡板之间,所述的第二固定板与第二连接块之间设有弹簧,所述的弹簧套在连接杆外侧上,弹簧的一端抵在第二连接块的底面上,弹簧的另一端抵在第二固定板的上端面上;

6、所述第二固定板的上端面上设有固定槽,所述的固定槽包括上部、中部和下部,所述的上部,所述上部、中部和下部的空间相连,所述的上部为固定槽的开口处,所述的中部在上部的侧壁上设有贯穿上部底面的凹槽,下部为圆柱状的空间;

7、所述的固定杆包括头部、杆部和固定部,所述的头部与杆部的顶端相连,所述的固定部设在杆部的底端,所述固定部的底部的侧壁上设有凸起;所述的固定杆穿过第一固定板的通孔,固定杆的头部位于第一固定板的上面,固定杆的固定部位于第二固定板的固定槽中,固定杆固定部底部侧壁上的凸起位于上部侧壁上的凹槽中;

8、所述的珩磨头与连接杆的底部插接。

9、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通过固定杆连接第一固定块和第二固定块保证主杆与连接更加牢固,第一固定板的表面设有通孔,固定杆穿过上述的通孔,且固定杆头部的大小大于通孔的开口大小,因此固定杆整体不会完全从通孔穿过;

10、第二固定板的上表面设置有凹槽,凹槽的内部分为三个部分上部、中部和下部,上部包括开口处,中部的侧壁上设置有凹槽,凹槽内的空间与下部的空间相连,下部的空间为圆柱状;

11、固定杆的底部是固定部分,其在侧壁上设有凸起,固定杆插入第二固定板的凹槽中,先穿过上部和中部到达下部,凹槽下部空间的大小允许固定杆固定部在其中旋转,当固定部旋转到中部侧壁的凹槽处,由于第二固定板是活动套接在连接杆上,第二固定板移动,使固定杆的固定部的凸起处落到中部侧壁的凹槽内,凸起部分的向上的自由度被上部所限制,而其左右部分的自由度也被凹槽的侧壁限制,使固定杆无法旋转致使固定杆底部与上部开口处对其从而退出,同时第二固定板与第二连接块之间的弹簧通过形变的弹力对第二固定板施加推力,保证固定杆不会退出凹槽中部侧壁的凹槽,到下部中,反之固定杆滑出;

12、同时由于弹簧的存在,在固定固定杆时,将第二固定板向上移动,同时固定杆插入凹槽中,使固定部分进入下部并旋转固定杆,此时松开第二固定板,继续旋转固定板,当固定部分旋转到中部的凹槽位置时,在弹簧推力的作用下,第二固定板会向下移动,并使固定部分进入凹槽中实现固定。

13、为了保证连接杆和主杆之间连接牢固,同时方便拆装,所述主杆的底面设有螺纹孔,所述连接杆的上端面的中心位置设有螺纹柱,所述的主杆与连接杆之间通过螺纹连接。

14、为了使主杆和连接杆连接后更加牢固,所述的第一连接块的底面设有定位孔,所述的第二连接块的上端面设有定位柱。

15、为了保证定位柱和定位孔连接后既保证主杆与连接杆连接后不会脱落,又尽量减小定位柱和定位孔的数量,减少加工成本,同时方便拆装,所述定位孔的数量与定位柱的数量相同,且数量均为两个,所述的定位孔与定位柱以主杆和连接杆的中心为中心点对称设置。

16、为了使定位柱与定位孔之间配合更紧密,所述的定位柱的侧壁上均设有环状的凹槽,所述的凹槽内设有密封圈。

17、为了加强主杆与连接杆的连接,所述主杆的侧壁上设有通孔,所述的通孔贯穿螺纹孔,所述的螺纹柱的侧壁上设有通孔,主杆侧壁上的通孔和螺纹柱侧壁上的通孔重合,所述的通孔内设有插销。

18、为了与珩磨机连接,所述主杆的侧壁上设有用于与珩磨机连接的安装杆。

19、为了方便转动固定杆,所述的固定杆的头部为方形。

20、有益效果:

2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固定杆连接第一固定块和第二固定块保证主杆与连接更加牢固,第一固定板的表面设有通孔,固定杆穿过上述的通孔,且固定杆头部的大小大于通孔的开口大小,因此固定杆整体不会完全从通孔穿过;

22、第二固定板的上表面设置有凹槽,凹槽的内部分为三个部分上部、中部和下部,上部包括开口处,中部的侧壁上设置有凹槽,凹槽内的空间与下部的空间相连,下部的空间为圆柱状;

23、固定杆的底部是固定部分,其在侧壁上设有凸起,固定杆插入第二固定板的凹槽中,先穿过上部和中部到达下部,凹槽下部空间的大小允许固定杆固定部在其中旋转,当固定部旋转到中部侧壁的凹槽处,由于第二固定板是活动套接在连接杆上,第二固定板移动,使固定杆的固定部的凸起处落到中部侧壁的凹槽内,凸起部分的向上的自由度被上部所限制,而其左右部分的自由度也被凹槽的侧壁限制,使固定杆无法旋转致使固定杆底部与上部开口处对其从而退出,同时第二固定板与第二连接块之间的弹簧通过形变的弹力对第二固定板施加推力,保证固定杆不会退出凹槽中部侧壁的凹槽,到下部中,反之固定杆滑出;

24、同时由于弹簧的存在,在固定固定杆时,将第二固定板向上移动,同时固定杆插入凹槽中,使固定部分进入下部并旋转固定杆,此时松开第二固定板,继续旋转固定板,当固定部分旋转到中部的凹槽位置时,在弹簧推力的作用下,第二固定板会向下移动,并使固定部分进入凹槽中实现固定;

25、并且在定位柱上设置凹槽,并在凹槽中设置密封圈,加强定位柱与定位孔之间的配合,本实用新型使连接杆与主杆之间的连接更加牢固,保证珩磨杆在工作的过程不会脱落引发事故,造成损失,同时固定结构拆装方便,省时省力。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