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进型炉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765920发布日期:2024-01-23 10:54阅读:21来源:国知局
一种改进型炉辊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炉辊,具体为一种改进型炉辊。


背景技术:

1、炉辊是连续退火处理生产线用大口径炉辊,适合普碳管、油井管、不锈钢管等退火处理,目前冶金工业炉中使用的炉辊由于长期处于高温灼热的环境中,炉辊轴头端的轴承易损坏,辊筒内气体受热膨胀,膨胀产生热应力,时间一长焊缝易出现裂纹,从而导致炉辊承载能力下降,甚至断裂,严重影响了炉辊的使用寿命,造成材料的浪费,故而需要一种改进型炉辊。

2、现有的改进型炉辊,为保证炉辊和轴承的使用寿命,通常采用在炉辊的内部设置冷却水管,通过冷却水管向炉辊的内部直接通入冷却水,从而达到对炉辊进行降温的目的。但直接通水进行冷却,势必会从炉内带走大量热量,对于一些对退火过程的温度要求严格的材料,直接通水冷却会影响产品的品质。

3、于是,发明人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结构及缺失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种改进型炉辊,以期达到更具有更加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1、基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改进型炉辊,以解决在延长炉辊轴头端适应寿命的同时,确保不会对产品品质造成影响的技术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改进型炉辊,包括辊筒和轴头,所述辊筒的内部设置有第一容置腔,所述轴头的内部设置有第二容置腔,所述第一容置腔和第二容置腔的内部设置有降温机构,所述降温机构包括进水管,所述进水管输出端设置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远离进水管的一端设置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通过支架与辊筒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轴头的外侧套设有隔热套,所述隔热套的一端设置有卡块,所述第一容置腔的两侧设置有阻热板。

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冷却水通过螺旋状的进水管时,水流流过的路径较长,在轴头处停留时间长,既可以对轴头充分降温,同时也可以将冷却水自身的温度充分提高。

4、进一步的,所述阻热板的两侧设置有限位槽和第二通孔,所述阻热板的中间设置有第一通孔。

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通孔的设置,使得进水管可以穿过第一通孔贯穿第一容置腔和第二容置腔,第二通孔的设置,方便出水管与外部冷凝设备进行连通。

6、进一步的,所述隔热套靠近辊筒的一端设置有第一螺栓孔,所述轴头靠近辊筒的一端设置有第二螺栓孔,且所述第一螺栓孔和第二螺栓孔的位置相对。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卡块与限位槽卡合后,可以通过螺栓将隔热套固定于轴头靠近辊筒的一端。

8、进一步的,所述进水管呈螺旋状结构,所述进水管贯穿第一容置腔和第二容置腔,且所述进水管与辊筒和轴头的内壁固定连接。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外部冷却水通过螺旋状的进水管时,延长在轴头处的运行时间,在带走轴头的高温后,进水管的温度逐渐升高,在进入辊筒内的第一容置腔后,可对辊筒进行小幅降温。

10、进一步的,所述卡块与限位槽相适配。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隔热套顺利与第一容置腔两端的阻热板卡合固定。

12、进一步的,所述出水管与外部冷凝设备相连通,且冷凝设备通过循环水泵与进水管相连通。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进水管和出水管通过外部设备,持续不断地对炉辊进行降温。

14、进一步的,所述隔热套和阻热板采用陶瓷纤维材质,所述辊筒的外侧以及轴头与隔热套的接触面均涂有纳米陶瓷涂层。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隔热套和阻热板采用陶瓷纤维的材质,确保其足够耐火、耐高温、热稳定性好、导热率低同时耐机械震动,适宜退火炉内的工作环境,使其更加耐用。

16、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主要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7、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进水管和出水管,使得冷却水通过螺旋状的进水管时,水流流过的路径较长,在轴头处停留时间长,既可以对轴头充分降温,同时也可以将冷却水自身的温度充分提高,避免进入辊筒时温度过低而带走炉内的大量热量,如此,在保证产品品质的基础上,对炉辊的降温,延长炉辊的使用寿命;

18、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隔热套和阻热板,阻热板将一部分辊筒的高温进行隔绝,避免传入轴头的温度过高,对轴头端的轴承造成损坏,隔热套则有效避免轴头靠近辊筒端的温度大量传递给轴承,进一步对轴承进行保护,同时,阻热板还可避免冷却水对轴头进行降温时,将轴头的低温传递给辊筒,造成辊筒温度的骤降,影响产品的品质。



技术特征:

1.一种改进型炉辊,包括辊筒(1)和轴头(2),其特征在于:所述辊筒(1)的内部设置有第一容置腔(11),所述轴头(2)的内部设置有第二容置腔(21),所述第一容置腔(11)和第二容置腔(21)的内部设置有降温机构(5),所述降温机构(5)包括进水管(51),所述进水管(51)输出端设置有连接管(53),所述连接管(53)远离进水管(51)的一端设置有出水管(52),所述出水管(52)通过支架(54)与辊筒(1)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轴头(2)的外侧套设有隔热套(3),所述隔热套(3)的一端设置有卡块(32),所述第一容置腔(11)的两侧设置有阻热板(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型炉辊,其特征在于:所述阻热板(4)的两侧设置有限位槽(6)和第二通孔(42),所述阻热板(4)的中间设置有第一通孔(4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型炉辊,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套(3)靠近辊筒(1)的一端设置有第一螺栓孔(31),所述轴头(2)靠近辊筒(1)的一端设置有第二螺栓孔(22),且所述第一螺栓孔(31)和第二螺栓孔(22)的位置相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型炉辊,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51)呈螺旋状结构,所述进水管(51)贯穿第一容置腔(11)和第二容置腔(21),且所述进水管(51)与辊筒(1)和轴头(2)的内壁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型炉辊,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块(32)与限位槽(6)相适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型炉辊,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管(52)与外部冷凝设备相连通,且冷凝设备通过循环水泵与进水管(51)相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型炉辊,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套(3)和阻热板(4)采用陶瓷纤维材质,所述辊筒(1)的外侧以及轴头(2)与隔热套(3)的接触面均涂有纳米陶瓷涂层。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改进型炉辊,涉及炉辊技术领域。本技术包括辊筒和轴头,所述辊筒的内部设置有第一容置腔,所述轴头的内部设置有第二容置腔,所述降温机构包括进水管,所述进水管输出端设置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远离进水管的一端设置有出水管,所述轴头的外侧套设有隔热套,所述隔热套的一端设置有卡块,本技术通过设置进水管和出水管,使得冷却水通过螺旋状的进水管时,水流流过的路径较长,在轴头处停留时间长,既可以对轴头充分降温,同时也可以将冷却水自身的温度充分提高,避免进入辊筒时温度过低而带走炉内的大量热量,如此,在保证产品品质的基础上,对炉辊的降温,延长炉辊的使用寿命。

技术研发人员:徐梓丹,严德双,李彬,祝沿沿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久保联实业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515
技术公布日:2024/1/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