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供蜡系统的蜡液冷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91354阅读:79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自动供蜡系统的蜡液冷却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动供腊系统的腊液冷却装置设计,以令腊液可获得适当的均温,再藉泵入恒温管路中,以供给射腊机构或自动供腊机使用。
按,有关腊模的成型制造,最为制造者深感困扰的,即在于腊温冷却控制极为困难,其由于腊本身具有热传导效应极差的特性,往往在高温腊冷却过程仅使外层腊获得冷却,但内部仍旧呈热熔状态,甚或,外层腊已呈坚硬冷却而内部仍未见获得冷却,是以,一般腊的冷却作业,其首先将约为100℃的腊液从储腊筒倒入射腊缸内,再进一步置入保温槽经过约24小时冷却,令腊液温度降低至约均温60℃左右,俾可把射腊缸再置入射腊机供射腊成型使用,若此,一但用腊量需求很大时,即必须准备很大空间来储存及保温腊液,惟腊的体积相当笨重,是以其搬移及操作过程均甚为耗时且费力,全然无法达到自动化、省时便捷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即在于提供一种自动供腊系统的腊液冷却装置,为配合活塞泵将储腊筒内高温腊液定量抽至该冷却装置中,经设定时间的双循环恒温水冷却而呈恒温状态,并利用该冷却装置液压缸泵入恒温管路,如此连续动作即可获得足够的低温腊液以供射腊机构所需,以快速完成高温腊液的降温,进而使腊模产能效率提高,缩短高温腊液的冷却时间及不须准备很大空间供腊液的储存及保温,乃可并联多组冷却装置及多组的恒温管路,即获得大量的均温腊液,直接供射腊机构或自动供腊机所使用,进而组成自动供腊系统。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本实用新型主要借助该装置的构成而系以内、中、外、三层筒状体套置形成三个环形间距,其中间的环形间距系供腊液容置,另内、外环形间距则分别设螺旋状导流板呈蜿蜒回绕的通道,为供两个恒温水循环其间,藉以适当温度的恒温水将夹置于当中的高温腊液施予循环冷却,令腊液温度降低至与恒温水同一温度,且该装置底端设有油压缸,利用活塞的自动推泵使腊液进入恒温管路中,以待射筒机构的需要而提供均温的腊液。
下面依附图所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图1为本实用新型配合储腊筒、活塞泵及冷热交换器组成的供腊冷却系统实施例。
图2为本实用新型配合射腊机组成的自动供腊系统实施例。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组合立体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立体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剖面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组合剖面图。
兹依附图实施例将本实用新型的装置构成特征及其他作用、目的详细说明如下如
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自动供腊系统的腊液冷却装置10,主系配合储腊筒20、活塞泵30及冷热交换器40所组成,并将该冷却装置10的腊液经恒温管路50输送至与射腊机60而构成自动供腊系统(如图2所示),惟本实用新型乃特别针对所述腊液的冷却装置10施予创新设计,其他机构因不在本案专利范畴内,故不予赘述。
如图3所示,系本实用新型的构成立体图,其构成主要包括有一外层筒状体1、中层筒状体2、内层筒状体3及一组油压缸活塞组4(参见图4所示);其中外层筒状体1,系呈一阶级中空筒体,其底端具有一较大阶级环部11,而筒体外径设有一螺旋状延续的导流片12抵靠于向体外经环面,并于导流片12外部另套设一中空套管13,令中空套管13与筒体外壁之间形成一螺旋环绕的通道A,又,该中空套管13的上下径壁各开设一恒温水的入水口131及出水口132,供适当恒温水(约为60℃)从入水口131进入经螺旋通道A的迂回环绕增加冷却面的接触,再由出水口132将热水排出,又,该外层筒状体1的前端开口系焊接结合有一固定环14,令固定环14与外层筒状体1呈一体相连结,该固定环14外径两对应处各开设一阶级螺孔141、141′,于环内径则分设有一轴封15,而所述螺孔141、141′则分别供导管接头17、17′伸入锁设;又,固定环14的上端面则藉螺丝162锁设一上环盖16,上环盖16于环内径则设有一导正耐磨环161;中层筒状体2,亦呈一阶级中空筒体,其筒体一端呈开口,一端则具有一较大阶级的封闭部21,该封闭部21的外径与上述外层筒状体1的内径相当,且外环壁设有导环槽以供一轴封211设其间;且,该封闭部21的端面上设有数螺孔212,且其中央另开设有一未贯通的内螺孔213;又,封闭部之外端面藉螺丝223穿伸过通孔222锁设一封盖22,封盖的中央开设有一穿孔221,且封盖的外环壁设有导环槽以供一导正耐磨环224设其间;内层筒状体3,亦为一阶级中空筒体构造,筒体的前端具有一较大阶级环部31,该阶级环部31的外径恰与上述中层筒状体2的内径相当,而筒体后端则呈一封闭部32,该封闭部32于中央开设一恒温水出水口33,在筒体外壁上端则开设一恒温水入水口34,此外,该内层筒状体3的外壁亦设有螺旋状延续的导流片35,令上述中层筒状体2与内层筒状体3由于导流片35的设置,即形成另一螺旋环绕的恒温水通道B,恒温水可从入水口34进入,经迂回环绕而从出水口33排出;油压缸活塞组4,系藉数支固定螺杆41锁合于外层筒状体10阶级部11的预设螺孔111,其中央活塞部42则与中层筒状体2底端内螺孔213锁合,令活塞作动时即可牵引中层筒状体上升降作动,从事泵压工作;如图5所示,以上述各元件的构成,所述内、中、外三层筒状体乃套设成一圆筒体,于底端则设一组油压缸活塞组4,其中,两恒温水通道A、B系分别供恒温水(约60℃)流通其间,而在外层筒状体1与中层筒状体2之间乃形成一环形间距之空隙C供腊液容置其中,该空隙C两端出入口即分别为导管接头17、17′,其中导管接头17经连管D将储腊筒20内的高温脂液泵入而充满于环形空隙C中,该环形间隙C即因两个恒温水循环通道A、B的夹置进行冷却,经设定时间(约为15-30秒)再压挤从另一导管接头17′流至恒温管路50供射腊机60使用,此时高温腊液约降至与恒温水温度相当,而自动供腊系统的流程如图7所示。
惟上述流程图中除冷却装置10系属本实用新型范围,故其余程序在本文即不予详述,但其中,由于冷却腊液系属定量,故若并联多组冷却装置10则显然即可获大量的恒温腊液供给,乃不在话下。
权利要求一种自动供腊系统的腊液冷却装置,其特征是其构成主要系包括有内、中、外三层筒状体及一组油压缸活塞组;其中外层筒状体,系呈一阶级中空筒体,其底端具有一较大阶级环部,而筒体外径设有一螺旋状延续的导流片抵靠于该阶级环部,并于导流片外部另套设一中空套管,令中空套管与筒体外壁之间形成一螺旋环绕的通道,又,该中空套管的上下径壁各开设一恒温水的入水口及出水口,又,该外层筒状体的前端开口系焊接结合有一固定环,令固定环与外层筒状体呈一体相连结,该固定环外径两对应处各开设一阶级螺孔,于环内径则分设有一轴封,而所述螺孔,则分别供一导管接头伸入锁设;又,固定环的上端面则藉螺丝锁设一上环盖,且于上环盖于环内径则设有一导正耐磨环;中层筒状体,亦呈一阶级中空筒体,其筒体一端呈开口,一端则具有一较大阶级的封闭部,该封闭部的外径与上述外层筒状体的内径相当,且外环壁设有一环槽以供一轴封环设其间;且,该封闭部的中央另开设有一未贯通的内螺孔;又,封闭部的外端面藉螺丝锁设一封盖,封盖的中央开设有一穿孔,且封盖的外环壁具有道环槽,以供一导正耐磨环设其间;内层筒状体,亦为一阶级中空筒体构造,筒体的前端具有一较大阶级环部,该阶级环部的外径恰与上述中层筒状体的内径相当,而筒体后端则呈一封闭部,该封闭部于中央开设一恒温水出水口,在筒体外壁上端则开设一恒温水入水口,此外,该内层筒状体的外壁亦设有螺旋状延续的导流片,令上述中层筒状体与内层筒状体由于导流片的设置,即形成另一螺旋环绕的恒温水通道;油压缸活塞组,系藉数支固定螺杆锁合于外层筒状体阶级部的预设螺孔,其中央活塞部则系与中层筒状体底端内螺孔锁合,当活塞作动时即牵引中层筒状体升降作动进行泵压;利用上述各元件的构成,即可将内、中、外、三层筒状体套设成一圆筒体,底端则设油压缸活塞组,其中,两恒温水通道系分别供恒温水流通其间,而在外层筒状体与中层筒状体之间乃形成一环形间距的空隙,该空隙两端出入口即分别为导管接头,其中一导管接头经连管将储腊筒内的高温脂液泵入而充满于环形空隙中,该环形间隙即因两个恒温水循环通道的夹置进行冷却,经设定时间获得低温腊液再压挤从另一导管接头流至恒温管路供射腊机使用,完成冷却工作。
专利摘要一种自动供蜡系统的蜡液冷却装置设计,尤指其专用于自动供蜡系统中冷却过程的自动降温供给,能有效克服传热性极慢的蜡液冷却不均的缺弊,主要系令该蜡液冷却装置的构成分为三层内、中、外的筒状体组成,利用外层与中层筒状体之间隙提供蜡液储存,并使最外层及最内层间分别环设一螺旋状的导流片,形成截然分离的两循环水道供恒温水流通,藉此将夹置其间的高温蜡液进行冷却,同时配合一油压缸机构,以活塞的自动升降将冷却完成的蜡液泵入恒温管路,可提供适当均温的蜡液配合射筒机构的需求。
文档编号B22C7/00GK2136126SQ9222092
公开日1993年6月16日 申请日期1992年9月29日 优先权日1992年9月29日
发明者肖于盛 申请人:肖于盛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