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开边式炉膛的冲天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5454阅读:22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具有开边式炉膛的冲天炉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改进的金属熔炼冲天炉。
在铸造行业,冲天炉是必不可少的熔炼设备,它一般由炉身、前炉、炉底、送风系统及上料机构组成,其炉身至少含有炉壳、炉缸、炉膛、炉衬及风带。位于炉膛高温区的炉衬表层,因氧化浸蚀而剥落,故每次开炉前,均需对其进行修补,而公知的炉膛和风带通常为圆形整体式,修炉时,工人需钻进炉内操作,炉膛内空间狭小,劳动条件恶劣,工人被炉内衬壁碰伤或被掉块砸伤的事故时常发生。近年来推广的卡腰冲天炉,虽可获得高温低烧损的先进指标,但由于炉膛形状较复杂,修炉操作更为困难,以致难以保证修炉质量。为了弥补上述不足,在小型冲天炉上,也有采用炉膛为分节整体式结构,这样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修炉操作条件,但又增加了装拆及翻转炉膛的设备以及工作量,增加了占地面积,且因其分节部位仍很笨重,难以用于中或大型冲天炉,故未能得到推广应用,同时,采用上述结构的冲天炉,均不易实现机械化修炉作业。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对上述冲天炉的炉身进行改进,使其在保证正常熔炼效果的同时,改善修炉的劳动条件,提高修炉质量并为实现机械化修炉创造条件。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以下述方式实现的从炉膛的高温氧化区截下一块作为活动边,使其成为开边式炉膛,也就是由固定边和与其铰接的活动边构成炉膛的高温区,固定风带和活动风带分别位于固定边和活动边各自的炉壳与炉衬之间,二风带通过各自的分风管、风口分别与总风管、炉膛相连通。当修炉时,可将活动边打开,工人只需站在炉外,即可对敞开的炉衬进行修补,并可按炉衬模板进行修炉,以保证炉膛内径的同心度及炉衬厚度的一致,从而使修炉质量得到了提高,劳动条件得到了改善,并为实现机械化修炉提供了足够的空间。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冲天炉与整体式冲天炉相比,每次修炉可节省一半的修补工时;若与分节整体式结构相比,虽修炉工作量相近,但本结构可大大减少装拆炉的工作量,例如打开或装合本冲天炉的活动边只需1人操作,3~5分钟即可完成,而分节整体式冲天炉的拆装就需要3人操作40分钟,故采用本结构可提高工效20~40倍。本结构带来的另一效果是,活动边打开后冷却较快,约1.5~2小时即可修炉,而炉身整体式结构则需6~8小时才能冷却,因而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具有开边式炉膛的冲天炉可缩短停炉冷却周期,增加熔化工作时间,从而使劳动生产率得到提高。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炉身部位的一种具体结构图。
图2是图1A向的活动边视图。
图3是沿图1B-B部位且将活动边打开的剖视图。
参照各图,由固定边(6)和与其铰接的活动边(11)构成炉膛(7)的高温区,为使活动边(11)打开、装合更灵活,也可在铰接处(4)装上轴承,固定风带(3)和活动风带(9)分别位于固定边(6)和活动边(11)各自的炉壳(1)与炉衬(10)之间,固定风带(3)和活动风带(9)以各自的分风管(17)、风口(8)分别与总风管(15)、炉膛(7)相连通。活动风带(9)和与其连通的分风管(17)可随活动边(11)打开或装合,当装合时用螺栓将分风管(17)与总风管(15)连接,风口(8)沿炉衬(10)圆周均布,在炉壳(1)上均布有与风口(8)同轴线的窥视孔(2)。为保证在工作时不至于从固定边(6)和活动边(11)之间的缝隙处向外跑火,可在二者间留20~30毫米的缝隙,并在该缝隙内填封有合缝填料,须注意的是,用以配制合缝填料的耐火材料最好不要和炉衬(10)的耐火材料相同,以避免二者烧结在一起,而使得活动边(11)难以打开。固定边开口(5)与活动边(11)为四边形,其上、下边为斜边,该斜边与水平呈5~6度夹角,这样将具有一定的自锁作用,以便于活动边(11)的打开或装合。固定边开口(5)与活动边(11)之间的两侧缝隙的轴线分别为两条铅直线,两铅直线的水平连线为炉身直径。在工作状态下,为保证固定边(6)与活动边(11)密闭所需的压紧力,用环首螺栓(14)将固定边(6)和活动边(11)铰接端所对应的另一端装合压紧,并在该端的活动边(11)上固连着滚轮机构(12),其滚轮(18)搁在与活动边(11)迴转轴线同心的弧形轨道(13)上,该弧形轨道可装在活动边以下或以上,当打开活动边(11)时,便形成对活动边(11)的支承或吊拉,以克服其悬臂状态下的重力矩。在两分风管(17)内分别装有调节送风量的蝶阀(16),以满足向炉内均匀送风。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熔炼金属的冲天炉,其炉身至少含有炉壳(1)、炉膛(7)、炉衬(10),炉缸及风带,本实用新型特征在于由固定边(6)和与其铰接的活动边(11)构成炉膛(7)的高温区,固定风带(3)和活动风带(9)分别位于固定边(6)和活动边(11)各自的炉壳(1)与炉衬(10)之间,固定风带(3)和活动风带(9)以各自的分风管(17)、风口(8)分别与总风管(15)、炉膛(7)相连通。
2.如权利要求
1所述的冲天炉,其特征在于固定边开口(5)与活动边(11)之间留有20~30毫米的缝隙,并在该缝隙内填封有合缝填料。
3.如权利要求
1或2所述的冲天炉,其特征在于固定边开口(5)与活动边(11)为四边形,其上、下边分别与水平呈5~6度夹角。
4.如权利要求
3所述的冲天炉,其特征在于固定边开口(5)与活动边(11)之间的两侧缝隙的轴线分别为两条铅直线,两铅直线的水平连线为炉身直径。
5.如权利要求
4所述的冲天炉,其特征在于用环着螺栓(14)将固定边(6)和活动边(11)铰接端所对应的另一端装合压紧,并在该端的活动边(11)上固连着滚轮机构(12),其滚轮(18)搁在与活动边(11)迴转轴线同心的弧形轨道(13)上,该弧形轨道可装在活动边(11)以下或以上,当打开活动边(11)时,便形成对活动边(11)的支承或吊拉。
6.如权利要求
1所述的冲天炉,其特征在于在两分风管(17)内分别装有调节送风量的蝶阀(16)。
专利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具有开边式炉膛的冲天炉。它由固定边和与其铰接的活动边构成炉膛的高温区,固定风带和活动风带分别位于固定边和活动边各自的炉壳与炉衬之间。二风带通过各自的分风管、风口分别与总风管,炉膛相连通。采用本结构形式的冲天炉,在修炉时可将活动边打开,这样不仅极大地改善了修炉条件,而且可很方便地按炉衬模板进行修炉,以提高修炉质量,缩短修炉工时,若与整体式冲天炉相比其修补工时可节省一半。
文档编号C21B7/00GK86204170SQ86204170
公开日1987年10月3日 申请日期1986年6月17日
发明者向纲玉, 朱松林 申请人:湖北省机械研究所导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