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工艺冷轧无取向电工钢板的生产方法

文档序号:3342669阅读:36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半工艺冷轧无取向电工钢板的生产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电机、变压器材料的生产方法。
在本发明前生产磁感高、铁损低的半工艺冷轧无取向电工钢板的方法,多是采用不含Cu,而是添加B或其它微量元素,以提高磁感,即是有为了提高磁感而另外添加Cu的,同时也还要添加Ni等元素,以防止产生热脆性问题,如日本的川崎制铁所发明的“铁损低磁导率高的半工艺无取向电工钢板”,公开号为特开平4-71989,公开了一种要添加Cu<0.6%,同时要添加Ni,以防止产生热脆现象,根据该项专利申请说明书中公开的实施例中Cu最低添加到0.22%,另外添加Cu和Ni,导致了生产成本的增加,因为Cu、Ni尤其是Ni是一种较为贵重的合金元素,同时增加了工艺程序。还有在我国冶金系统,尤其是冷轧板生产线,多为罩式退火炉或步进式退火炉,极个别采用箱式退火炉,无连续退火设备,不适于高温快速冷却;再就是在退火后,对钢板进行平整轧制,其平整压下率为2-15%,如特开昭63-317627,由日本川崎制铁所发明的,发明名称为“铁损低,磁导率高的半工艺无取向电工钢板及其生产方法”,其平整压下率为2-10%,还有如日本新日铁发明的“半工艺无取向电工钢板的生产方法”(特开平4-341517),其第二次冷轧轧制率为2-15%。其存在问题是要有专门的设备完成,并且压下率相对高,功率大,能耗就高。另外,目前一般半工艺电工钢板的生产,均是采用连续退火。这样,虽然可以保证产品出厂的机械性能,但用户冲片后要在较高温度下退火,才能获得规定磁性,并且要进行脱碳处理,如不将碳脱至规定值以下,就有磁时效性,即使在较高温度下消除应力退火,不仅容易产生内氧化,而且铁损值比较高,使用户不得不采用高牌号的DW470-50,甚至DW360-50来做铁芯材料。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铁损低、磁感高、无磁时效性、工艺简单、只用一般平整机即可,且成本低的生产半工艺冷轧无取向电工钢板的方法。
下面对

发明内容
详述如下化学成份(重量%)为C≤0.01、Si≤1.00、Mn0.20~1.20、P≤0.15、S≤0.02、Alsol(酸可溶性铝,下同)0.15-0.50,其余为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的连铸钢坯,生产成磁感高铁损低的半工艺冷轧无取向电工钢板,其方法是控制连铸钢坯中的杂质铜含量小于或等于0.10%,经热轧后,不进行退火,酸洗后冷轧至0.50mm左右,在650℃-750℃的温度状态下,在罩式或箱式退火炉中,进行8小时以上退火处理,然后经0.5%至小于2%的压下率进行平整,冲片、剪切加工后,在740℃-810℃温度条件下进行消除应力退火,至此,就获得磁性优良的半工艺冷轧无取向电工钢板。
采用本发明生产的半工艺冷轧无取向电工钢板,不会由于有Cu≤0.10%,不加Ni等元素而产生热脆现象,也不会因碳含量C≤0.01%而产生磁时效问题需进行脱碳处理,其铁损在4.5W/Kg左右,磁感在1.7(T)以上,是一种冲片性好、磁性能优良的无取向电工钢板。
下面对本专利限定的成份及工艺参数说明如下C≤0.01%C是使磁性变坏的元素,其含量高时不仅会使铁损增加,还会产生磁时效现象,使本专利要进行脱碳处理,增加工序,与本专利的发明目的不相一致。
Si≤1.00%Si是降低铁损的元素,但不能过高,否则会使磁感降低及钢板冲片性能差。
Mn0.20~1.20%Mn是改善磁性、热轧塑性及机械性能的元素,但加入量如低于0.20%或高于1.20%,则会对上述性能都不利。
P≤0.15%P与Mn的作用类似,若超过0.15%,则使钢板变脆,对冲片不利。
S≤0.02%S会使磁性变坏,要使其含量尽量低,但为了降低炼钢时的成本,故允许不超过0.02%。
Alsol 0.15~0.50%Alsol主要是用来改善磁性的,但若小于0.15%,对钢板磁性有害,若高于0.50%,会使磁感降低。
Cu≤0.10%Cu能改善钢板的磁性,但当大于0.1%时,一是对改善磁性不明显,二是会产生热脆问题,为此必须添加元素Ni,这样就会使生产成本高,达不到本专利的目的。Cu与磁性的关系见表1。
在冷轧后的退火中,采用在罩式或箱式炉中退火,且在650℃~750℃温度条件下进行缓慢冷却达8小时以上;这一是能使钢板冷却均匀,二是由使一部分C在缓冷时析出,使钢板中含C量在0.01%以下,故也就不会产生磁时效问题,不需用户在消除应力退火前进行脱碳处理。三是当退火温度低于650℃时,铁损会增加,即大于6W/Kg。当高于750℃时,磁感不好。且要多消耗能源,故限定在650℃~750℃之间。退火温度对磁性影响见表2。
平整压下率在0.5%至小于2%,不需专用设备,一般平整机就可以完成。因为平整机一般压下率<2%。
实施例1将化学成份(重量%)为C0.005、Si0.52、Mn0.58、P0.10、S0.006、Alsol0.38、Cu0.019、其余为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的连铸坯,经1150℃加热后进行热轧,轧至2.3mm厚,经酸洗,在压下率为78%下,冷轧至0.5mm厚,在650℃的温度下,在罩式炉中冷却速度为20℃/小时以下经26小时退火处理,后用1%压下率进行平整,经剪切后,在760℃温度下,经2小时消除应力退火,测得钢板磁性参数如下B501.707T P15/504.70W/Kg。含碳量虽在0.005%,经200℃×48小时磁时效处理验证,未发生铁损增值现象。
实施例2将化学成份为C0.008%、Si0.54%、Mn0.61%、P0.10%、S0.007%、Alsol0.38%、Cu0.061%的连铸坯,经1150℃加热后热轧,轧至2.3mm厚,经酸洗,在压下率为78%下,冷轧至0.5mm厚,在710℃的温度下,在罩式炉中进行退火,冷却速度控制在20℃/小时以下,后用0.8%压下率进行平整,剪切后进行消除应力退火处理,其控制退火温度为780℃,时间为2小时,钢板的磁性参数测得如下B501.726T P15/503.70W/Kg。含碳量虽为0.0068%,经200℃×48小时磁时效处理验证,其结果铁损增值为1.95%,即认为无磁时效现象。



权利要求
1.将主要化学成份(重量%)为C≤0.01、Si≤1.00、Mn0.20~1.20、P≤0.15、S≤0.02、Alsol0.15~0.50,其余为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的连铸坯,生产成磁感高,铁损低的半工艺冷轧无取向电工钢板,其特征在于充分利用了钢坯中杂质铜元素,并冷轧后在罩式退火炉或箱式退火炉中于650℃-750℃温度下进行8小时以上退火处理,然后用0.5%至小于2%的压下率进行平整,对冲片、剪切在消除应力退火后,不再进行脱碳处理。可以获得无磁时效性铁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工艺冷轧无取向电工钢板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连铸钢坯中的杂质含量控制在Cu≤0.10%。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半工艺冷轧无取向电工钢板的生产方法。化学成分(重量%)为C≤0.01、Si≤1.00、Mn0.20~1.20、P≤0.15、S≤0.02、Alsol0.15~0.50,其余为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的连铸坯,经热轧、酸洗后冷轧,在650℃~750℃的温度状态下,在罩式或箱式退火炉中进行8小时以上退火处理,压下率为0.5~<2%进行平整,冲片、剪切后进行消除应力退火。本发明生产半工艺冷轧无取向电工钢板不仅磁感高、铁损低,而且工序简单,生产成本低,无磁时效现象。
文档编号C21D8/12GK1100473SQ9410714
公开日1995年3月22日 申请日期1994年6月18日 优先权日1994年6月18日
发明者李炳南, 潘燕芳, 何礼君, 钱治茂, 方正武, 赵新民, 刘须柱, 李振兵, 唐永清, 钟光明 申请人:武汉钢铁(集团)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