镀铜合金及其生产方法

文档序号:3346009阅读:110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镀铜合金及其生产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通汛、仪器、仪表、电气、电子、石油、化工、塑料加工和机械制造等各个领域之中的特殊合金-铍铜合金及其生产方法。
目前,使用的青铜合金强度、耐磨性均较低,制品使用寿命太短,应用受到很大限制。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避免背景技术之中上述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具有高强度、高硬度、高弹性、高屈服点、高疲劳极限和良好的耐磨性,耐腐蚀、耐寒、无磁性,冲击时不产生火花等特性的特殊合金-铍铜合金及其生产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来实现的铍铜合金中含有添加元素钴、镍、铬、锆、钛,各种元素在合金中的重量百分比含量为Be0.4-2.5%,Co1.5-3.0%,Ni1.5-3.0%,Cr1.5-3.0%,Zr0.1-2.0%,Ti0.5-1.5%,其余为Cu。
铍铜合金的生产方法是按重量百分比含量将铜和铍在1000℃左右温度下共熔,熔后加入添加元素钴、镍、铬、锆、钛,在1000-1600℃温度下熔炼,然后进行浇注,常温下冷却锻压,再进行热处理固熔温度为200-500℃,时间为2-5小时。热处理时,铍铜合金中铍含量低于1%时,固熔温度为750-900℃时效温度为400-500℃;铍含量高于1%时,固熔温度为600-750℃,时效温度为200-400℃。
本发明相比背景技术有如下优点具有高强度、高硬度、高弹性、高屈服点、高疲劳极限和良好的耐磨性,耐腐蚀、耐寒、无磁性,冲击时不产生火花,应用范围广泛。洛氏硬度(HRC)35-55,抗拉强度达112-140KG/MM2,抗扭强度达70-90KG/MM2,抗扭弹性达49-70KG/MM2,弹性极限达77-105KG/MM2。
本发明结合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1,按重量百分比将97.8%的铜,2.0%的铍在1000℃左右温度下共熔,然后再加入0.2%的钴在1200℃温度下熔炼,浇注,常温下冷却锻压,700℃温度下固熔处理,时间2.5小时,300℃温度下时效处理,时间3小时。
实施例2,按重量百分比将96.4%的铜和0.4%铍在1000℃左右温度下共熔,然后再加入2%的铬,0.2%的镍,1%的锆在1200℃温度下熔炼,浇注,常温下冷却锻压,900℃温度下固熔处理,时间2.5小时,500℃温度下时效处理,时间3小时。
实施例3,按重量百分比将97.4%的铜和1.9%的铍在1000℃左右温度下共熔,然后加入0.2%的钴,0.5%的钛在1200℃温度下熔炼,浇注,常温下冷却锻压,700℃温度下固熔处理,时间2.5小时,300℃温度下时效处理,时间3小时。
权利要求
1.一种铍铜合金,其特征是铍铜合金中含有添加元素钴、镍、铬、锆和钛,各元素在合金中的重量百分比含量为Be0.4-2.5%,Co1.5-3.0%,Ni1.5-3.0%,Cr1.5-3.0%,Zr0.1-2%,Ti0.5-1.5%,其余为Cu。
2.一种铍铜合金的生产方法,其特征是按重量百分比将铜和铍在1000℃左右共熔,再加入添加元素钴、镍、铬、锆、钛,在1000-1600℃温度下熔炼,然后进行浇注,常温下冷却、锻压,再进行热处理固熔温度为600-900℃,保温2-5小时,时效温度为200-500℃,保温2-5小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铍铜合金,其特征是各元素在合金中的重量百分比含量为Be2.0%,Co0.2%,其余为Cu。。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铍铜合金,其特征是各元素在合金中的重量百分比含量为Be0.4%,Cr2%,Ni0.2%,Zr1%,其余为Cu。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铍铜合金,其特征是各元素在合金中的百分比含量为Be1.9%,Co0.2%,Ti0.5%,其余为Cu。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铍铜合金生产方法,其特征是热处理时,铍铜合金中铍含量低于1%时,固溶温度为750-900℃,时效温度为400-500℃;铍含量高于1%时,固溶温度为600-750℃,时效温度为200-400℃。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特殊合金及其生产方法。合金除含有铍、铜外,还含有镍、铬、钛、钴、锆等添加元素,具有高强度、高硬度、高弹性、高屈服点、高疲劳极限和良好的耐磨性,耐腐蚀、耐寒、无磁性、冲击时不产生火花。主要机械—物理性能达到洛氏硬度(HRC)35-55,抗拉强度112-140kg/mm
文档编号C22C9/00GK1127305SQ95110748
公开日1996年7月24日 申请日期1995年5月4日 优先权日1995年5月4日
发明者毛志强, 文国富, 段湘南 申请人:冷水江市铍铜合金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