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铸模机用电炉扇形移位方法和移位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95576阅读:30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连续铸模机用电炉扇形移位方法和移位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铸造工艺及相应设备制造领域。
目前的电炉炼钢铸造工艺,一般采用这样的出钢浇铸方法出钢时,先将炉内的钢水倒入一钢水包中,再将钢水包移位至铸模浇铸口倾出钢水进行浇铸。这样的浇铸工艺存在一些缺点。首先,因钢水经钢水包转盛,增加了材料和能源的损耗;另外,在一些特殊的铸造生产,比如连铸连轧生产工艺中,由于连铸连轧操作的轧制温度区间比较小,若将钢水转盛至钢水包后再进行浇铸难以保证对入模钢水的温度有准确的控制,影响轧制效果,对于采用中小型中频电炉为熔炉生产连铸连轧小型型材的工艺过程尤为如此。
本发明的目的是设计一种连铸连轧的连浇铸模机用电炉与浇铸口之间的直接移位方法和相应的移位设备,使之能使多个小型电炉方便序时地移位至铸模机和浇铸口附近,将电炉内熔体直接浇入浇铸口,以满足连铸连轧工艺的要求。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如下的设计实现的。
各电炉炉位绕铸模机呈扇形分布,在电炉炉位与铸模机浇铸口之间置有使电炉移位至铸模机固定浇铸口的移位机构,电炉内的熔体直接进入浇铸口进行浇铸操作。其移位机构采用如下的结构,将一园弧导轨置于铸模机与各炉位之间,在弧形导轨上置有可沿弧形导轨滑移变换其位置的变换轨,活动轨靠近铸模机浇铸口的一端由固定铰柱铰联。
采用如上的工艺和移位机构,可方便地将扇形地分布在铸模机用的小型电炉序时地移至铸模机浇铸口附近,直接出钢进行浇铸,可更有效地控制钢水温度,为连铸连轧操作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并减少了材料和能源的损耗。


如下。
图1为本发明的总体结构图。
图2为移位机构的基本结构图。
图3为图2的弧形导轨与活动轨的局部剖视图。
图4为图2的弧形导轨与活动轨相连接的另一种结构的局部剖视图。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述。
在图1中可看到,1、2、3、4、5、6、7均为电炉(中频炉)各电炉炉位绕铸模机8呈扇形分布,为使电炉内的熔体直接进入铸模机上的固定浇铸口9进行浇铸操作,在电炉炉位与铸模机浇铸口之间置有使电炉移位至铸模机固定浇铸口的移位机构。
其移位机构的具体结构可由图2看到,一园弧形导轨10置于铸模机8与各炉位之间;弧形导轨上置有一可沿园弧导轨10滑移变换其位置的活动轨11,活动轨11靠近铸模机浇铸口的一端12由固定铰柱13铰联。在使用安装时,将导轨10固定在地面,固定铰柱13将活动轨的一端12铰联在地面上,活动轨可绕固定铰柱13旋转。
结合图1、图2可看出,铸造操作时,可将活动轨11绕固定铰柱13和导轨10变动到不同的炉位,使活动轨11和与炉位导轨(如图2中14、15)相连,各电炉即可通过活动轨进入浇铸口附近出钢,出钢后电炉沿来路返回。
显然,活动轨11与铰柱13间可采用一些常规的减摩措施,例如在固定铰柱上增设一滚动轴承。另外为增加活动轨的移动灵活性,园弧导轨与活动轨的接触摩擦也应尽可能减小,一般的情况下,可采用图3的结构,图中16为连接在活动轨上的支撑块,17为连接在支撑块上的万向滚轮,万向滚轮可设置多个。
活动轨11的移位,可采用手动方式,也可采用机动方式,采用机动方式的典型作法是如图4所示那样,园弧导轨10的一侧设置一园弧状的与园弧导轨相平行的固定齿条18,该齿条与导轨一样固定地设置在地面。活动轨支撑块16上增设一电动机19,电动机的输出轴上联有可与齿条18相啮合的园柱齿轮20。开启电动机,齿轮20带动活动轨在齿条上移动即可实现变换轨的移位。
使用时,铰柱11固定在大地上,其位置一般可在浇铸口附近。若采用《连铸连轧用回旋式铸模机》(中国专利申请号97237494.9)为铸模机,则可将固定铰柱延伸至该园形铸模机的几何中心部。
权利要求
1.连续铸模机用电炉弧形移位方法,其特征在于,各电炉炉位绕铸模机呈扇形分布,在电炉炉位与铸模机浇铸口之间置有使电炉移位至铸模机固定浇铸口的移位机构,电炉内的熔体直接进入浇铸口进行浇铸操作。
2.采用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的连续浇铸模机用电炉弧形移位机构,其特征在于,将一园弧导轨(10)置于铸模机(8)与各炉位之间,在弧形导轨上置有可沿弧形导轨滑移变换其位置的活动轨(11),活动轨靠近铸模机浇铸口的一端(12)由固定铰柱(13)铰联。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连续铸模机用电炉弧形移位方法和移位机构,采用各电炉炉位绕铸模机呈扇形分布,在电炉炉位与铸模机浇铸口之间置有使电炉移位至铸模机固定浇铸口的移位机构,电炉内的熔体直接进入浇铸口进行浇铸操作。将一圆弧导轨10置于铸模机8与各炉位之间,在弧形导轨上置有可沿弧形导轨滑移的变换其位置的活动轨11,活动轨靠近铸模机的浇铸口的一端12由固定铰柱13铰联。本发明尤其适合于不经钢水包转运转而直接浇铸铸坯的铸造工艺使用。
文档编号B22D11/10GK1209366SQ9710764
公开日1999年3月3日 申请日期1997年8月22日 优先权日1997年8月22日
发明者张友富 申请人:张友富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