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列车制动盘用热轧合金钢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703354阅读:160来源:国知局
一种列车制动盘用热轧合金钢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冶金领域,设计一种热乳合金。
【背景技术】
[0002] 列车制动盘工作时需要承受着周期性的交变应力、振动大、有酸类介质的腐蚀。同 时承受着激烈摩擦的恶劣工作条件下,因此选材要恰当、材质要求高、机械性能要满足要 求、硬度要高且均匀,从而保证它工作可靠运行。
[0003] 在现有列车制动盘用热乳合金材料中,往往会发生铸造完成以后存在铸造缺陷, 通常采用修补的办法来补救,但由于修补的材料和与原材料存在差异,造成修补后的部位 会产生微观裂纹,长期使用时会因为疲劳而断裂。现有技术生产的列车制动盘还存在另外 一个不足,就是硬度分布不均匀,往往会发生局部磨损严重,也会影响到列车制动盘的使用 寿命。

【发明内容】

[0004] 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高温稳定性好、耐磨损的、比强度和比模量高的列车制 动盘用热乳合金钢。
[0005] 技术方案:本发明的列车制动盘用热乳合金钢,包括以下质量百分比的成分:
[0006]
[0007] 其余为Fe元素。
[0008] 优选的,本发明热乳合金中,各组分的质量百分比含量为C0.27、Si0.35、Mn 0.72、Cr1.29、Ni0·36、Μ〇 0.74、V0.31,其余为Fe元素。
[0009] 有益效果: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0010] 本发明将(:、3^11、(>、附、1〇、¥按特定配比均匀掺杂分布于钢基体之中,在保证材 料力学性能的同时使得材料的耐磨性大大提高。
[0011] 本发明的热乳合金材料具有良好的成形性,可以制备出接近最终形状的制动盘, 减少了传统制备方法的后续加工。
[0012] 本发明的关键在于炼钢的化学成分要匹配好,尤其是碳和锰元素的范围,经过大 量的试验,如果碳和锰元素控制不好,会造成机械性能和齿面硬度偏低而不符合要求。通过 控制碳和锰的含量范围,提高了材料的冷却速度、材料强度和表面硬度。
[0013] 碳和锰的含量将对材料机械性能和表面硬度产生不同的影响。通过对碳和锰元素 的不同比例搭配,进行大量比对试验和分析,筛选确定最为合适的碳和锰含量范围,既保持 机械性能符合技术规范的要求,又具有均匀的表面硬度。
[0014]本发明在提高了材料性能同时还提高了制动盘的合格率和可靠性,降低了生产成 本。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结合实施例和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0016]本发明材料采用冶炼+真空炉外精炼处理,热乳材的压缩比2 3,通过调整原料中 各成分配比,使得到的产品成分在本发明范围之内,具体检测得到以下实施例。
[0017]各成分质量百分比含量为
[0018]
[0019]其余为Fe元素。
[0020] 对上述实施例的产品进行检验,钢材的横截面酸浸低倍组织试片上没有目视可见 的缩孔、气泡、裂纹、夹杂、翻皮、白点、分层、晶间裂纹等。每批钢材的试验方法应按表1的规 定执行。
[0021] 表1
[0023]酸浸低倍组织合格级别符合表2的规定。
[0024]表2
[0025]
[0026]非金属夹杂物按ASTM E45中A法进行评定,非金属夹杂物A、B、C、D各类夹杂物均不 大于1.5级。
[0027]用预备热处理过的毛还制成Φ 25mm标准试样,并按GB/T225进行末端淬透性试验, 其淬透性应符合表3要求。
[0028]表3
[0030] 按GB/T2975的方法取Φ25mm热处理试样毛坯测定其纵向力学性能,均符合表4的 规定。
[0031] 表4
[0032]
[0033] 表面质量符合GB/T3077-1999中6.6.1条压力加工用钢的要求;超声检测符合GB/ T4162-2008标准质量等级中D级;磁粉探伤符合GB/T15822-1995、JB/T8468-1996中的要求。
[0034] 经与现有列车制动盘用合金对比,本发明材料的表面硬度更高,耐磨性大大提高, 高温稳定性好,比强度和比模量高。
[0035] 上述实施例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 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等同替换,这些对本发明 权利要求进行改进和等同替换后的技术方案,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 一种列车制动盘用热乳合金钢,其特征在于,该合金钢包括以下质量百分比的成分:其余为Fe元素。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列车制动盘用热轧合金钢,包括C、Si、Mn、Cr、N、Mo、V、Fe元素,将C、Si、Mn、Cr、Ni、Mo、V按特定配比均匀掺杂分布于钢基体之中,在保证材料力学性能的同时使得材料的耐磨性大大提高。本发明材料具有良好的成形性,可以制备出接近最终形状的制动盘,减少了传统制备方法的后续加工。本发明通过控制碳和锰的含量范围,提高了材料的冷却速度、材料强度和表面硬度。
【IPC分类】C22C38/04, C22C38/08, C22C38/12, C22C38/18, C22C38/14, C22C38/16, F16D65/12
【公开号】CN105463331
【申请号】CN201510886061
【发明人】曾奇夫, 曾德文, 刘建广
【申请人】南京东电检测科技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4月6日
【申请日】2015年12月4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