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警示前车制动过大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85288阅读:628来源:国知局
一种警示前车制动过大系统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汽车行驶安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警示前车制动过大系统。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已经进入千家万户,道路上车流量也大大增加,进而事故发生率也大大提高了。车辆追尾已成为一种常见的汽车事故,原因可能为:1.后车驾驶员注意力不集中或未保持安全距离行车;2.前车突然制动,后车不能及时采取措施。目前的主动安全系统如前碰撞预警或自动紧急制动,只是单方面的采取措施,不能很好的避免事故发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一个目的是要使得前车制动过大时警示前车,提示前车的驾驶员后方近处存在车辆,把即将发生的追尾事故从根源上消除。

特别地,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警示前车制动过大系统,包括:雷达传感器,用于探测预定范围内的运动目标信息;

摄像头传感器,用于接收并处理所述运动目标信息,以输出最近的前车信息;

雷达控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最近的前车信息和自车信息,计算出预碰撞时间,将所述预碰撞时间与门限值对比,以判断前车是否制动过大(本发明中的制动过大是指前车突然刹车导致后车不能及时刹车,有可能会造成碰撞的情况),并发出信号;

车身控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信号控制自车对所述前车进行警示。

进一步的,所述运动目标信息包括任一所述运动目标的运动速度、加速度、与自车距离。

进一步的,所述摄像头传感器处理所述运动目标信息时,根据车道线位置和所述运动目标类型对所述运动目标进行筛选,以判断出所述最近的前车。

进一步的,所述自车信息包括自车速度、加速度。

进一步的,所述雷达控制单元根据所述最近的前车信息和自车信息计算出自车与所述最近的前车的相对速度和相对加速度,再计算所述预碰撞时间。

进一步的,计算所述预碰撞时间采用以下公式:

其中,T为预碰撞时间,V为相对速度,A为相对加速度,S为前车与自车距离。

进一步的,所述雷达控制单元的判断逻辑为:若所述预碰撞时间小于所述门限值,则判断所述前车为制动过大,发出信号。

进一步的,所述警示包括灯光警示和声音警示。

进一步的,所述灯光警示为远光灯闪烁;所述声音警示为鸣响喇叭。

进一步的,所述车身控制模块还能够对自车驾驶员进行警示。

进一步的,所述车身控制模块输出警示信息至中控显示屏,以视觉警示驾驶员。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警示前车制动过大系统,通过雷达传感器和摄像头传感器探测预定范围内的车辆信息并高精确度的判断出最近的前车,通过雷达控制单元接收所述最近的前车信息和自车信息,计算出预碰撞时间,将所述预碰撞时间与门限值对比,以判断前车是否制动过大,并发出信号给车身控制模块,以控制自车对所述前车进行警示。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警示前车制动过大系统,能够将系统传感器及自车信息输入汇总一起进行判断前车的制动,在前车制动过大时通过车身控制模块对前车进行警示,使得前车的驾驶员能够迅速的知道后方近处存在车辆且有发生碰撞的危险,从而使得前车的驾驶员能够及时的做出操作反应,并减小前车的制动效果,进而避免追尾事故的发生。

本发明的一种警示前车制动过大系统,不仅能警示前车的驾驶员及时的作出反应,还能警示自车的驾驶员前车正在进行紧急制动,使得车辆能够双方面的采取措施,尽最大可能地降低前车紧急制动时发生追尾的可能性。

附图说明

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警示前车制动过大系统的一般性结构框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警示前车制动过大系统的传感器探测前车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警示前车制动过大系统的一般性结构框图。图2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警示前车制动过大系统的传感器探测前车示意图。下面结合图1和图2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警示前车制动过大系统一般性地可包括:雷达传感器1、摄像头传感器2、雷达控制单元3、自车信息输入4、车身控制模块5、远光灯6、喇叭7,雷达控制单元3将雷达传感器1和摄像头传感器2及自车信息输入3汇总一起进行判断前车的制动,在前车制动过大时通过车身控制模块5对前车进行警示。

具体地,雷达传感器1用于探测自车前方预定范围内的运动目标信息。雷达传感器1可以是毫米波雷达传感器或者微波多普勒无线雷达传感器。雷达传感器1探测出遣返预定范围内的运动目标如图2中的PO0、PO1、PO2、PO3等等。PO0、PO1、PO2、PO3等运动目标的位置可能在自车PO前方的各个位置,其速度、加速度、与自车PO的距离各异。摄像头传感器2与雷达传感器1电连接,用于接收并处理雷达传感器1发送的运动目标信息,并根据车道线位置和所述运动目标类型对所述运动目标进行筛选,以判断出所述最近的前车。其中,运动目标信息包括任一所述运动目标的运动速度、加速度、与自车距离。摄像头传感器2在处理过程中,首先根据运动目标的类型判断所述运动目标是否为车辆,然后再根据车道线的位置和车辆目标与自车的距离判断出自车前方最近的前车。例如图2中,摄像头传感器2根据运动目标的类型判断出PO0、PO1、PO2、PO3均为车辆,然后摄像头传感器2根据车道线判断出车辆PO2和车辆PO3位于自车PO的侧前方,因此不需要考虑。摄像头传感器2再根据距离判断出统一车道内的车辆PO0与自车PO的距离最近。最终得以准确的判断出车辆PO0为自车PO最近的前车。摄像头传感器2将最近的前车PO0的信息发送至雷达控制单元3。雷达控制单元3接收最近的前车PO0信息和自车PO信息,计算出预碰撞时间,将所述预碰撞时间与门限值对比,以判断前车PO0是否制动过大,并发出信号给车身控制模块5。雷达控制单元3的判断逻辑为:若所述预碰撞时间小于所述门限值,则判断所述前车PO0为制动过大,发出信号。车身控制模块5接收到信号后控制自车PO对所述前车PO0进行警示。所述警示包括灯光警示和声音警示。优选地所述灯光警示为远光灯闪烁;所述声音警示为鸣响喇叭。

雷达控制单元3接收最近的前车PO0信息和自车PO信息,其中,自车PO信息包括自车速度、加速度。雷达控制单元3根据所述最近的前车PO0信息和自车PO信息计算出自车PO与所述最近的前车PO0的相对速度和相对加速度,再计算所述预碰撞时间。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计算所述预碰撞时间采用以下公式:

其中,T为预碰撞时间,V为相对速度,A为相对加速度,S为前车与自车距离。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雷达传感器1可以是车辆上的自适应巡航系统中的自适应巡航雷达传感器或者其他车辆系统的雷达传感器,这样使得本发明不再需要额外的雷达传感器,降低了警示前车制动过大系统的成本。同样地,摄像头传感器2也可以共用于车辆上其他系统的摄像头传感器。

进一步地,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车身控制模块5还能够对自车驾驶员进行警示.例如,车身控制模块5输出警示信息至中控显示屏,以视觉警示自车驾驶员前方车辆正在进行紧急制动,使得自车驾驶员能够及时地做出避险操作,尽可能地降低与前车发生追尾的事故。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行车过程中,雷达传感器1将探测车前扇形160米范围内距离最近的小于等于32个运动目标,将每个目标的运动速度、加速度、距离进行探测并输出给摄像头控制单元。摄像头传感器2可以感知车前60米远目标,可以探测到车道线、目标类型判断(是否为车辆),摄像头传感器2根据雷达传感器1提供的运动目标最终只会将PO0作为前方最近车辆目标输入给雷达控制单元3,其它目标信息会被过滤掉如图2。雷达控制单元3判断PO0的信息输入(PO0车辆目标距离、速度、加速度)和自车PO的速度、加速度,转化为相对速度与相对加速度,通过公式:S=V*T+AT2推导出自车PO与前方障碍物或汽车预碰撞时间其中,T为预碰撞时间,V为相对速度,A为相对加速度,S为前车PO0与自车PO距离。计算出的预碰时间与标定门限值对比,如果小于门限值,车身控制模5则会驱动远光灯6闪烁与鸣响喇叭7启动警示功能,对前车PO0驾驶员的制动过大行为进行警示,车身控制模块5输出警示信息至自车PO中控显示屏,以视觉警示驾驶员,如果驾驶员处于高长度时间注意力分散状态或长时间疲劳状态,那么自车PO警示模式可以改为较强度警示(如,强的振动,大声音的警示或高亮度的视觉显示)或甚至较早的警示。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警示前车制动过大系统,通过雷达传感器和摄像头传感器探测预定范围内的车辆信息并高精确度的判断出最近的前车,通过雷达控制单元接收所述最近的前车信息和自车信息,计算出预碰撞时间,将所述预碰撞时间与门限值对比,以判断前车是否制动过大,并发出信号给车身控制模块,以控制自车对所述前车进行警示。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警示前车制动过大系统,能够将系统传感器及自车信息输入汇总一起进行判断前车的制动,在前车制动过大时通过车身控制模块对前车进行警示,使得前车的驾驶员能够迅速的知道后方近处存在车辆且有发生碰撞的危险,从而使得前车的驾驶员能够及时的做出操作反应,并减小前车的制动效果,进而避免追尾事故的发生。

本发明的一种警示前车制动过大系统,不仅能警示前车的驾驶员及时的做出反应,还能警示自车的驾驶员前车正在进行紧急制动,使得车辆能够双方面的采取措施,尽最大可能地降低前车紧急制动时发生追尾的可能性。

至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认识到,虽然本文已详尽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多个示例性实施例,但是,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仍可根据本发明公开的内容直接确定或推导出符合本发明原理的许多其他变型或修改。因此,本发明的范围应被理解和认定为覆盖了所有这些其他变型或修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