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加工性和加工后的表面特性及硬度优异的热轧钢板的制作方法_4

文档序号:9731631阅读:来源:国知局
板。还有,在任一个试验中,至终乳结束后急冷 停止的冷却速度均为20°C/s以上,急冷停止后的冷却条件是,以10°C/s以下的冷却速度缓 冷5~20s。
[0129] 对于如此取得的热乳钢板,通过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说明的各测定方法,求 得固溶N量、钢板中组织的各相的面积率、和贝氏体铁素体的平均晶粒直径。
[0130] 另外,对于上述热乳钢板,按照以下方式评价冷加工性、和加工后的表面品质及硬 度。
[0131] (冷加工性的评价)
[0132] 冷加工性以由加工前后的试料中心部的硬度之差定义的加工硬化量进行评价。因 此,首先对于上述热乳钢板,使用加工再现试验装置(富士电波工机(株)制、Thermecmaster Z),在加工温度:室温、压下率:70%、应变速度:10/s的条件下进行加工试验。加工试验片的 形状根据板厚,设为Φ 8mm X 12mm、Φ 6mm X 10mm、Φ 4mm X 6mm等以使直径/高度之比基本一 定。硬度测定使用维氏硬度试验机,测定位置设为加工试验片的压缩方向中心部的圆直径 方向的1/4部(中心与外周的正中间的位置),在负荷:500g、测定次数:5次的条件下,对于上 述加工试验前后的加工试验片分别测定维氏硬度(Hv),将各自的平均值作为加工前硬度和 加工后硬度。
[0133] 而且,如上所述,以由"加工后硬度-加工前硬度"定义的加工硬化量评价冷加工 性。加工硬化量越大表示加工性越良好,将80Ην以上作为合格。
[0134] (加工后的硬度的评价)
[0135] 另外,作为加工后的硬度的评价,以上述加工试验后测定的上述加工后硬度进行 评价,250Ην以上的作为合格。
[0136](加工后的表面品质的评价)
[0137] 另外,加工后的表面品质以拉伸试验后的SS痕产生的有无进行评价。为此,提取相 对于压制方向为直角方向的JIS Ζ 2201的5号试验片(25mmX50mmX [板表面~板厚中心 (考虑拉伸试验机的能力调整板厚)]),基于JIS Z 2241(1980)(金属材料拉伸试验方法), 在室温20°C、初期十字头速度600mm/分的条件下,进行拉伸试验到应变量15%为止。然后, 对于拉伸试验后的试验片的表面上有无 SS痕的产生,在试验片的表面施以砥石打磨使其鲜 明的基础上,进行目视评价。未产生SS痕的作为合格,产生SS痕的作为不合格。
[0138] 这些测定结果显示在下述表3中。
[0139] 【表1】
[0140] L014U (-:无添加、下划线:本发明的范围外

[0142] 【表2】
[0143]
[0144] (下划线=本发明的范围外、* =推荐范围外)
[0145] 【表3】
[0146]
[0147] (下划线=本发明的范围外、* =推荐范围外、
[0148] BF =贝氏体铁素体、PF =多边形铁素体、P =珠光体、
[0149] - :由于在加工试验中到既定的压下率为止发生破裂而未测定、
[0150] 发明钢:〃未产生SS痕〃、〃加工后硬度2 250Hv〃和〃加工硬化量2 80Hv〃、
[0151] 比较钢:不满足上述发明钢的条件的情况)
[0152] 如表3所示,钢No. 1~3、7~14、25~28均使用满足本发明的成分组成规定的要件 的钢种,以推荐的热乳条件制造,其结果能够确认,是本发明的组织规定的要件充足的发明 钢,加工后表面特性、加工后硬度和加工硬化量全部满足合格标准,能够得到既在加工中显 示出良好的冷加工性,又在加工后显示出既定的表面品质和硬度(强度)的热乳钢板。
[0153] 相对于此,钢No. 4~6、15~24、29是不满足本发明所规定的成分组成和组织的要 件之中至少任意一个的比较钢,不满足加工后表面特性、加工后硬度和加工硬化量之中至 少某一个合格标准。
[0154] 例如,钢No. 4虽然满足成分组成的要件,但是热乳前的加热温度脱离推荐范围而 过低,固溶N量不足,加工后硬度差。
[0155] 另外,钢No. 5虽然满足成分组成的要件,但是热乳后的板厚脱离规定范围而过大, 贝氏体铁素体不足,另一方面更粗大化,加工后硬度、加工硬化量均差。
[0156] 另外,钢No.6虽然满足成分组成的要件,但是热乳时的最终压下率脱离推荐范围 而过小,贝氏体铁素体不足,另一方面粗大化,加工后硬度、加工硬化量均差。
[0157] 另外,钢No. 15(钢种j),虽然热乳条件处于推荐范围,但是N含量过低,加工后硬 度、加工硬化量均差。
[0158] 另一方面,钢No. 16(钢种k),虽然热乳条件处于推荐范围,但N含量过高,不仅冷加 工性差,加工后表面特性也差。
[0159] 另外,钢No. 17(钢种1),虽然热乳条件处于推荐范围,但是C含量过高,并且不满足 10C+N < 3.0的要件,珠光体过剩地形成,不仅冷加工性差,加工后表面特性也差。
[0160]另外,钢No. 18(钢种m),虽然热乳条件处于推荐范围,但是Si含量过高,至少冷加 工性差。
[0161] 另外,钢No. 19(钢种η),虽然热乳条件处于推荐范围,但是Μη含量过低,加工后硬 度、加工硬化量均差。
[0162] 另一方面,钢No. 20(钢种〇),虽然热乳条件处于推荐范围,但是Μη含量过高,至少 冷加工性差。
[0163] 另外,钢No. 21 (钢种ρ),虽然热乳条件处于推荐范围,但是Ρ含量过高,至少冷加工 性差。
[0164] 另外,钢No . 22(钢种q),虽然热乳条件处于推荐范围,但是S含量过高,至少冷加工 性差。
[0165] 另外,钢No.23(钢种r),虽然热乳条件处于推荐范围,但是A1含量过低,至少冷加 工性差。
[0166] 另一方面,钢No.24(钢种s),虽然最终压下率以外的热乳条件处于推荐范围,但是 A1含量过高,至少冷加工性差。
[0167] 另一方面,钢No.29(钢种X),虽然热乳条件处于推荐范围,但是不满足10C+NS3.0 的要件,不仅冷加工性差,加工后表面特性也差。
[0168] 由以上能够确认本发明的适用性。
[0169] 详细并参照特定的实施方式说明了本发明,但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而能够 加以各种变更和修改,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明确的。
[0170] 本申请基于2013年9月4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日本特愿2013-183091),其内容 作为参照援引于此。
[0171]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0172] 本发明的热乳钢板在例如汽车用的各种部件(齿轮等传动部件、外壳等)中是有用 的,能够实现轻量化和高强度化。
【主权项】
1. 一种冷加工性和加工后的表面特性及硬度优异的热乳钢板,其特征在于, 板厚为3~20mm, 成分组成以质量%计为, C:0.3%以下且不含0%、 Si:0.5%以下且不含0%、 Μη:0·2 ~1%、 Ρ:0.05%以下且不含0%、 S:0.05%以下且不含0%、 Α1:0·01 ~0.1%、 Ν:0·008 ~0.025%、 余量由铁和不可避免的杂质构成, 固溶Ν:0.007%以上, 并且C和Ν的含量满足10C+N< 3.0的关系, 组织以相对于全部组织的面积率计, 贝氏体铁素体:5%以上、 珠光体:低于20 %、 余量:多边形铁素体, 所述贝氏体铁素体的平均晶粒直径为3~50μπι的范围。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乳钢板,其中,成分组成以质量%计还包含下述(a)~(e)中的 至少一种, (a)Cr:2%以下且不含0%和Mo:2%以下且不含0%中的至少一种, (b) 选自Ti:0.2%以下且不含0%、Nb:0.2%以下且不含0%、V:0.2%以下且不含0%中 的至少一种, (c)B:0.005%以下且不含0%, (d) 选自Cu:5%以下且不含0%、Ni:5%以下且不含0%、C〇:5%以下且不含0%中的至 少一种, (e) 选自Ca:0.05%以下且不含0%、1^]?:0.05%以下且不含0%、]\%:0.02%以下且不含 0%、Li:0.02%以下且不含0%、Pb:0.5%以下且不含0%、Bi:0.5%以下且不含0%中的至 少一种。
【专利摘要】本发明的热轧钢板的板厚为3~20mm,含有特定量的C、Si、Mn、P、S、Al和N,余量由铁和不可避免的杂质构成,固溶N为特定量,且C与N的含量满足10C+N≤3.0的关系,以相对于全部组织的面积率计,贝氏体铁素体:5%以上、珠光体:低于20%,余量:多边形铁素体,所述贝氏体铁素体的平均晶粒直径为3~50μm的范围。
【IPC分类】C22C38/40, C21D9/46, C21D8/02, C22C38/00
【公开号】CN105492645
【申请号】CN201480048219
【发明人】梶原桂, 高知琢哉
【申请人】株式会社神户制钢所
【公开日】2016年4月13日
【申请日】2014年9月2日
【公告号】DE112014004028T5, US20160201172, WO2015033933A1
当前第4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