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低速柴油机用高性能汽缸盖及制造工艺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9823232阅读:来源:国知局
上,对工艺技术进行优化。新型热处理工艺为:毛坯锻造后直接进行正火+回火处理,消除锻造应力和组织应力,再进行粗加工,粗加工后进行调质处理,淬火时采用I小时淬火冷却,后空冷的技术,再进行回火处理,回火冷却采用炉冷方式。
[0015]技术方案I: 一种大型低速柴油机用高性能汽缸盖,质量百分数:C: 0.17-0.22%、Si< 0.45%、Μη:0.95-1.1%、P < 0.03%^S< 0.03%、Cr:0.9-1.1%、Μο:0.4-0.5%、Ni < 0.4%^V:
0.08-0.12%^Nb< 0.005%o
[0016]技术方案2:—种大型低速柴油机用高性能汽缸盖制造工艺,(I)分段加热:钢锭随炉升温至4500C、保温5小时后,在4个小时内由450 °C升温至800°C,然后保温5小时后,再由800°C升温至1230°C、保温5小时;然后钢锭采用镦粗、拔长、再镦粗后,根据单件缸盖所需的量再进行局部拔长;采用工装漏盘,使缸盖台阶按尺寸要求锻出;(2)锻后毛坯热处理,锻后工件热装炉,作正火+回火处理工艺:工件随炉升温至920 ± 10°C、保温8小时,空冷至常温,然后再随炉升温至650± 10°C、保温16小时,空冷至常温;(3)机加工后进行第二热处理工艺:工件随炉升温至910± 10°C、保温7小时,水冷至常温,然后再随炉升温至670± 10°C、保温7小时,炉冷至常温。
[0017]本发明与【背景技术】相比,一是工件组织不均匀,且内部应力极小;二是有效地控制了生产成本上升;三是后续工件的切削加工量小,机床加工省时省力;四是超声波检测后,其内部的晶粒状态稳定,不存在“粗晶”现象。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毛坯正火+回火工艺图。
[0019]图2是新型热处理工艺图。
[0020]图3是钢锭加热工艺图。
[0021 ]图4是传统热处理工艺图。
[0022]图5是含碳量对钢机械性能的影响曲线图。
[0〇23]图6是漏盘工装不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实施例1:参照附图1-3。一种大型低速柴油机用高性能汽缸盖,质量百分数:C:
0.17-0.22%、Si < 0.45%、Mn:0.95-1.1%、P<0.03%^S<0.03%^Cr:0.9-1.l%、Mo:0.4-0.5%、Ni < 0.4%、V:0.08-0.12%、Nb<0.005%。
[0025]实施例2: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C0.21、Si0.34、Mnl.0、P0.012^S0.001、Cr0.98、Mo0.45、Ni0.32、V0.1、Nb0.003。
[0026]实施例3:在实施例1 的基础上,C:0.17%、Si < 0.45%、Mn: 0.95%、P < 0.03%^S <0.03%、Cr:0.9%、Mo:0.4%、Ni <0.4%^V:0.08%^Nb < 0.005%。
[0027]实施例4: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C: 0.22%、Si <0.45%、Mn:1.1%、P < 0.03%、S <
0.03%、Cr: 1.1%、Μο: 0.5%、Ni<0.4%、V: 0.12%、Nb<0.005%。
[0028]实施例5: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1.钢锭分段加热,根据低碳合金钢的导热性和塑性较差等特点,对钢锭的加热进行严格控制,其工艺如图3所示。
[0029]2.采用I件钢锭生产2件缸盖的形式,钢锭单重8.7t,材料利用率73.6%,锻造比5.4,整锭镦粗、拔长,先增加锻造比,通过大压下量,大变形量的控制,使钢锭内部被完全镦透,且晶粒打下及分布均匀;
整锭拔长过程中,利用我司现有的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专利号ZL2014201935204),对拔长工序进行控制,可保证在拔长过程中变形量一致,且直线度较好,为后续再次镦粗奠定基础。
[0030]3.拔长后再次镦粗处理,再次细化晶粒,消除偏析,镦粗工艺如下:
4.镦粗后根据单件缸盖所需用量,局部下料拔长,单件下料尺寸如下:
5.单件下料后,轻压下量整形,锻造成Φ850mm圆柱,回炉加热; 6.设计镦粗漏盘工装。漏盘采用5CrNiMo材质生产,铸造而成,调质处理后,保证其硬度2 350HB,保证其表面强度,漏盘工装设计如图6所示:
7.坯料重新加热到1230°C后,将坯料放置在专用漏盘上进行镦粗、冲孔。
[0031 ] 8.按毛坯尺寸整形到位,毛坯工件完工。
[0032]采用该新型工艺技术方法:
I.分段加热,可保证钢锭内外部温度均匀,避免锻造时内部出现裂纹等缺陷;
2.钢锭采用镦粗、拔长、再镦粗、再局部拔长的工艺技术,可完全克服低碳合金钢本身塑性较差的弊端,使钢锭能充分锻透,消除内部偏析,且组织均匀细化;为后续热处理做组织上准备;
3.采用工装漏盘,使缸盖台阶按尺寸要求锻出,为后续加工节约工效,同时减少切削应力,为第二热处理奠定基础。
[0033](二)锻后毛坯热处理,锻后工件热装炉,作正火+回火处理,见图1。主要作用:
1.消除锻造过程中的应力;
2.再进一步细化晶粒,稳定组织,获得分布均匀的珠光体+铁素体,为后续调质过程中的奥氏体化作组织上的准备;
3.降低及均匀硬度,便于切削,减少切削应力。
[0034](三)机加工后进行第二热处理,根据性能要求,制定如下工艺见图2。
[0035]新型工艺技术较传统锻造工艺相比较,主要有以下优势:
1.因前期毛坯进行过正火+回火处理,组织稳定,经910°C保温后,缸盖内外部能完全奥氏体化,采用水淬Ih处理,缸盖能获得完全的马氏体或马氏体+少量铁素体的组织,若水淬到室温,能获得马氏体的同时,也会使内部残余奥氏体的量增加,这对性能不利,会存在造成局部冲击较低的风险;
2.回火后炉冷处理取代传统的空冷处理,炉冷可增加回火索氏体生成时间,使内部组织更加细致,且组织应力较低,为最终精加工提供便利。
[0036]需要理解到的是:上述实施例虽然对本发明的设计思路作了比较详细的文字描述,但是这些文字描述,只是对本发明设计思路的简单文字描述,而不是对本发明设计思路的限制,任何不超出本发明设计思路的组合、增加或修改,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主权项】
1.一种大型低速柴油机用高性能汽缸盖,其特征是质量百分数:C:0.17-0.22%、Si <0.45%^Mn:0.95-1.1%、P<0.03%、S < 0.03%、Cr:0.9-1.l%、Mo:0.4-0.5%、Ni<0.4%^V:0.08-0.12%^Nb< 0.005%o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型低速柴油机用高性能汽缸盖,其特征是:C0.21、S1.34、Mnl.0^P0.012 ^S0.001、Cr0.98、Mo0.45、N1.32、V0.1、Nb0.003。3.一种大型低速柴油机用高性能汽缸盖制造工艺,其特征是: (1)分段加热:钢锭随炉升温至450°C、保温5小时后,在4个小时内由450°C升温至800°C,然后保温5小时后,再由800°C升温至1230°C、保温5小时;然后钢锭采用镦粗、拔长、再镦粗后,根据单件缸盖所需的量再进行局部拔长; 采用工装漏盘,使缸盖台阶按尺寸要求锻出; (2)锻后毛坯热处理,锻后工件热装炉,作正火+回火处理工艺:工件随炉升温至920土10°C、保温8小时,空冷至常温,然后再随炉升温至650± 10°C、保温16小时,空冷至常温; (3)机加工后进行第二热处理工艺:工件随炉升温至910±10°C、保温7小时,水冷至常温,然后再随炉升温至670±10°C、保温7小时,炉冷至常温。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汽缸盖锻件生产完成后,内部既不会出现偏析、疏松、晶粒分布不匀等现象,而且在同一平面内性能差异极微,性能稳定,并且材料利用率高的大型低速柴油机用高性能汽缸盖及制造工艺,质量百分数:C:0.17-0.22%、Si≤0.45%、Mn:0.95-1.1%、P≤0.03%、S≤0.03%、Cr:0.9-1.1%、Mo:0.4-0.5%、Ni≤0.4%、V:0.08-0.12%、Nb≤0.005%。优点:一是工件组织不均匀,且内部应力极小;二是有效地控制了生产成本上升;三是后续工件的切削加工量小,机床加工省时省力;四是超声波检测后,其内部的晶粒状态稳定,不存在“粗晶”现象。
【IPC分类】B21K3/02, C21D6/00, C22C38/08, C21D1/28, C22C38/18, C22C38/12, F02F1/24, C21D1/18, C22C38/04
【公开号】CN105586533
【申请号】CN201510977456
【发明人】陈聪, 严一峰, 张海峰, 陆俊
【申请人】宝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5月18日
【申请日】2015年12月23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