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Mn系奥氏体无磁钢锻造方法

文档序号:10680188阅读:470来源:国知局
Fe?Mn系奥氏体无磁钢锻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Fe?Mn系奥氏体无磁钢锻造方法,属于锻造技术领域。该锻造方法包括加热工艺和压下工艺,其中,加热工艺过程中,铸坯钢锭热送至均热炉中,铸坯钢锭的表面温度大于330℃;加热时,预热段温度控制在400~550℃之间,保温0.2~0.7h;然后分三段加热,压下工艺过程中,在铸坯钢锭锻造前,需先锻造坯料以对设备进行预热,使平砧表面温度大于250℃;铸坯钢锭出炉后,在其表面铺垫一层石棉,然后迅速开始锻造,保证开锻温度大于1100℃,终锻温度大于900℃。本发明与现有锻造工艺相比,表面与心部的温度差异减小,晶粒大小基本一致,温度与组织均匀性显著提高;同时在锻造过程几乎不出现裂纹,减少了裂纹清理时间,锻造时间缩短,锻造效率有效提高。
【专利说明】
Fe-Mn系奥氏体无磁钢锻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锻造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Fe-Mn系奥氏体无磁钢锻造方法。
【背景技术】
[0002]无磁钢作为一种钢铁功能材料,是一种在磁场作用下基本不产生磁感应的无磁钢铁材料。其室温组织要求为稳定的奥氏体,这是因为铁素体、珠光体和马氏体组织在常温下为铁磁性,磁导率很高,而具有面心立方结构的奥氏体为顺磁性,磁导率很低,通过适当的添加合金元素扩大Fe-C相图的奥氏体区以及热处理方法,就可在室温获得稳定的单相奥氏体组织。按使用性能分,无磁钢可分为奥氏体无磁不锈钢和无磁结构钢,无磁结构钢多采用Fe-Mn系无磁钢,主要利用较高的Mn、C含量在室温获得奥氏体组织,Fe-Mn系无磁钢主要包括Fe-Mn、Fe-Mn-Cr、Fe-Mn-Al系无磁结构钢,其用途十分广泛,涉及电力、轨道交通、建筑及国防军工等诸多领域。
[0003]然而,Fe-Mn系无磁钢含锰量高,这既使奥氏体更稳定,也导致加工硬化倾向严重,在应力作用下快速加工硬化是其重要特征,其导热系数约为碳素钢的1/4?1/5,线膨胀系数大,约为碳素钢的1.5?1.9倍,这些都使其锻造工艺性能太差,一定程度上限制了 Fe-Mn系无磁钢的使用。为改善Fe-Mn系无磁钢的锻造加工性能,国内外进行了许多研究工作,但试验大多都是停留在实验室的小试样,在实际生产中实现Fe-Mn系无磁钢的锻造仍是十分困难的。
[0004]在实际生产中,为实现Fe-Mn系无磁钢铸坯的温度均匀性,最常用的方法是延长均热温度和时间,但由于导热性差,使得表层经历的高温加热时间要远长于心部,最终导致表层晶粒粗大,心部晶粒相对细小,最终可能引起乳材的组织与性能不均。
[0005]如中国发明专利申请(申请公布号:CN103667889,申请公布日,2014-03-26)公开了一种奥氏体高锰钢的锻造工艺,该锻造工艺是在锻造前将钢锭加热到1120?1140°C,保温2?3h,然后空冷至室温,再将钢锭加热到780?820 °C,保温3?4h,炉冷,然后以加热速度180?240 °C/h,加热至1220?1240 °C,锻造温度区间980?1160°C,利用锻后预热直接进行固溶处理。这种方法可以有效改善高温韧性和可锻性,但也存在锻造时间过长、工艺繁琐、生产效率不高的缺点。

【发明内容】

[0006]本发明的目的就是要提供一种Fe-Mn系奥氏体无磁钢的锻造方法。该锻造方法不仅解决了锻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边裂、角裂等缺陷,同时锻造时间缩短,使锻造效率得到了有效提尚。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公开了一种Fe-Mn系奥氏体无磁钢锻造方法,包括加热工艺和压下工艺,
[0008]所述加热工艺过程中,铸坯钢锭热送至均热炉中,所述铸坯钢锭的表面温度大于3300C ;加热时,预热段温度控制在400?550°C之间,保温0.2?0.7h;然后分三段加热,第一段:在加热速率为40?130 °C/h的条件下,将温度升高至750?900 °C,保温I?3h;第二段:加热速率控制在90?160°C/h之间,将温度升至950?1100°C,保温0.5?2.5h;第三段:加热速率在100?200°C/h的条件下,将温度升至1150?1400°C,保温0.3?2h;
[0009]所述压下工艺过程中,在所述铸坯钢锭锻造前,先锻造坯料以对设备进行预热,使平砧表面温度大于250°C;所述铸坯钢锭出炉后,在其表面铺垫一层石棉,然后迅速开始锻造,保证开锻温度大于1100°C,终锻温度大于900°C。
[0010]进一步地,所述加热工艺过程中,铸坯钢锭热送至均热炉中,所述铸坯钢锭的表面温度大于或等于350°C;加热时,预热段温度控制在450?500°C之间,保温0.3?0.5h;然后分三段加热,第一段:在加热速率为50?120 °C/h的条件下,将温度升高至780?880 °C,保温1.5?2.511;第二段:加热速率控制在100?150°(:/11之间,将温度升至970?1070°(:,保温0.5?211;第三段:加热速率在120?180°(:/11的条件下,将温度升至1200?1300°(:,保温0.5?
1.5ho
[0011]再进一步地,所述加热工艺过程中,加热时,预热段温度控制在450?500°C之间,保温0.3?0.5h;然后分三段加热,第一段:在加热速率为70?100°C/h的条件下,将温度升高至800?850°C,保温1.5?2h;第二段:加热速率控制在110?140°C/h之间,将温度升至1000?1050°C,保温I?1.5h;第三段:加热速率在150?180°C/h的条件下,将温度升至1200?1250 °C,保温0.5?Ih。
[0012]更进一步地,所述压下工艺过程中,在所述铸坯钢锭锻造前,先锻造坯料以对设备进行预热,使平砧表面温度大于或等于300 0C ;所述铸坯钢锭出炉后,在其表面铺垫一层石棉,然后迅速开始锻造,保证开锻温度大于或等于1150°C,终锻温度大于或等于930°C。
[0013]更进一步地,所述压下工艺过程中,终锻温度低于930°C时,回炉重新加热930°C以上,且回炉保温时间控制为0.3?0.5h。
[0014]更进一步地,所述铸坯钢锭的化学成分以质量百分比计,包含:碳:2%?4%、硅:0.4%?0.6%、锰:15%?25%、磷<0.015%、硫<0.010%、铝:0.5%?4%、铌:0.01%?
0.02%,钒:0.01% ?0.02%,余量为铁。
[0015]更进一步地,所述铸坯钢锭的化学成分以质量百分比计,包含:碳:2%?4%、硅:
0.4%?0.6%、锰:17%?23%、磷<0.015%、硫<0.010%、铝:1%?3%、铌:0.01%?
0.02%,钒:0.01% ?0.02%,余量为铁。
[0016]更进一步地,所述铸坯钢锭的显微组织为奥氏体,且相对磁导率小于1.003。
[0017]本发明的原理:
[0018]1、本发明锻造方法的工作原理:
[0019](I)加热工艺:铸坯钢锭采用热送,不需从常温开始重新加热,充分利用钢锭余热,可缩短加热时间,降低裂纹发生率;再对铸坯进行分段加热,主要是因为,该钢锭导热性差,不同温度阶段的导热性不同,预热段温度稍高于铸坯初始温度,故预热段保温时间0.3?
0.5h即可保证温度均匀,在初始阶段必须采用较低的加热速率对铸坯进行缓慢加热,并保温相对较长时间使铸坯内部温度均匀化,以消除内应力,降低裂纹发生率。随着温度升高,导热性改善,开裂风险减小,可适当提高加热速率和降低保温时间,在保证温度均匀性的同时,提高加热效率。
[0020](2)压下工艺:铸坯钢锭锻造前,需先锻造坯料以对设备进行预热,使平砧表面温度大于250 V ;若直接锻压,其平砧温度远低于坯料,温度相差过大,易形成表面裂纹等缺陷,也易使锻坯温度下降过快,增加锻造难度。铸坯钢锭出炉后,在其表面铺垫一层石棉。目的是为了保温以减少锻造过程的温降;保证开锻温度大于1100°C,是因为高温时变形抗力较小,塑性较好,压下量可适当增大,提高锻造效率;保证终锻温度大于900°C,是因为终锻温度较低时,其加工硬化倾向严重,锻造难度提升,压下量较小,影响锻造效率,若强行采用大压下量,将可能导致严重的边裂、角裂等缺陷;当温度低于930°C后,可回炉重新加热,保温时间0.3?0.5h即可,是因为随着锻造过程的进行,板坯横截面逐渐减小,温度均匀的难度也逐渐减小,且锻造过程的温降主要在表面,中心的温度高于表面,故重新回炉保温的时间0.3h?0.5h已经足够。
[0021]2、本发明Fe-Mn系奥氏体无磁钢的各种化学成分的选用原理:
[0022]碳(C):碳是高锰钢构成的主要元素之一。碳可以稳定合金中奥氏体,当进行快速冷却时,碳可使奥氏体保持在室温呈单相的奥氏体组织。碳含量增加,则碳的固溶强化作用增强,这样便提高了高锰钢的硬度、强度及耐磨性。若碳含量继续增加,则高锰钢铸态组织中的碳化物量将增多,便可将大多数的碳化物溶入到奥氏体中,但因碳化物与奥氏体的比容有差别,致使固溶后的高锰钢存在着极小的孔洞缺陷,进而导致密度下降,对高锰钢的性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若经水韧处理,高锰钢奥氏体中的残存碳化物将较多,这些碳化物可能会沿晶界分布而使高锰钢的韧性大为下降。本发明中C含量设计为2%?4%。
[0023]锰(Mn):锰是高锰钢的主要成份,它对合金相区的扩大、奥氏体组织的稳定及Ms点的降低都有很大的影响,锰可使高锰钢的奥氏体组织保持到室温。在钢中锰除了固溶在奥氏体外,还有一部分会存在于(Mn、Fe)C型的碳化物中。若锰的含量增加,则高锰钢的强度及冲击韧性都将提高,这是因为锰具有增加晶间结合力的作用。锰若含量很高会使钢的导热性下降,进而很容易出现穿晶组织,严重影响了高锰钢的机械及力学性能等。为获得理想的机械性能,当碳含量在0.9 %?5 %范围内时,我们通常将锰的含量控制在11 %?30 %范围内。锰的含量确定多由工件结构及工况条件等方面来决定。大断面及结构复杂的工件其含锰量应相对较高。本发明Mn含量控制区间为15 %?25 %,优选17 %?23 %。
[0024]硅(Si):硅通常是作为一种脱氧剂带入,它具有强化固溶体、提高屈服强度的作用。但是它的封闭相区会促进石墨化。当其含量大于0.6%时,一方面会导致高锰钢产生粗晶,另一方面也会使碳在奥氏体中溶解度降低,进而促使碳化物在晶界的析出,不但降低了钢的耐磨性及韧性,也增加了钢的热裂倾向。因此,通常我们将硅含量控制在0.3 %?0.6 %范围内,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如需钢水具有良好的流动性时,我们应增加硅量,使晶界的状况得到改善。本发明硅含量控制在0.4 %?0.6 %之间。
[0025]硫(S):高锰钢中因硫和锰的存在,便生成了硫化锰,硫化锰可进入溶渣。在生产中若硫小于0.02%,则完全可达到标准要求,本发明硫含量控制在0.020 %以下,优选0.00 %以下。
[0026]磷(P):在奥氏体中的溶解度很小,通常是和铁、锰等产生共晶磷化物,且在晶界析出。磷很容易引起材料的热裂,降低材料的机械性能并对耐磨性有一定的损害,严重时甚至会在工作中断裂。如0.12 %磷含量的高锰钢若用来制造某些圆锥式破碎机的衬板,其寿命往往只有0.038%磷含量的高锰钢其寿命的一半。此外,磷还具有促进锰、碳元素偏析的作用,因次应尽量降低磷含量。本发明磷含量控制在0.030 %以下,优选0.015 %以下。
[0027]铌(Nb):铌是强碳化合物形成元素。在热乳时碳化铌的应变诱导延迟了热变形过程中静态和动态再结晶,提高非再结晶温度,有助于细化形变奥氏体的相变产物,提高钢的强度和韧性。但加入量过多,铌的碳化物迅速粗化长大,影响钢的韧性。本发明Nb含量控制在0.01?0.02%之间。
[0028]钒(V):钒具有细化高锰钢组织,提高钢的屈服强度、原始硬度及耐磨性的作用。钒是强碳化物形成元素,在凝固过程中先析出VC或V(C,N),这些碳化物弥散分布有强烈抑制晶粒长大的作用,同时碳化物晶内析出也抑制了晶界碳化物的形成与长大。而V的添加量过多,易形成粗大的液析碳化物,降低钢的韧塑性。本发明V含量为0.01?0.02%之间。
[0029]铝(Al):铝为非碳化物元素,一般均匀分布在基体中阻碍碳原子在奥氏体中的扩散,稳定碳化物。研究发现,铝易使奥氏体形成有序固溶体,增强γ-Fe原子的化学结合力,使得γ-Fe原子移动的激活力提高,增强奥氏体的稳定性。同时Fe-Mn-Al系合金中的铝是改善合金的抗氧化性、耐腐蚀性的重要元素,但是铝含量过高时,钢液氧化严重,钢液变粘使得流动性降低,氧化铝夹杂在冲型过程中来不及上浮而保留在铸件内部,使得铸件力学性能下降。本发明铝含量控制在0.5%?4%,优选I %?3%。
[0030]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0031]本发明提供了一种Fe-Mn系奥氏体无磁钢的锻造方法,与现有锻造方法相比,表面与心部的温度差异减小,晶粒大小基本一致,温度与组织均匀性显著提高;同时在保证温度与组织均匀性的同时,锻造过程几乎不出现裂纹,从而减少了裂纹清理的时间,锻造时间缩短,锻造效率有效提高。本发明制备的锻坯表面质量大为改善,解决了该钢锻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边裂、角裂等缺陷,具有一定的社会效益和推广前景。
【附图说明】
[0032]图1为本发明Fe-Mn系奥氏体无磁钢在锻造时的加热工艺示意图;
[0033]图2为经图1处理后锻坯的金相组织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4]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发明,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发明的主要内容,但本发明的内容不仅仅局限于以下实施例。
[0035]实施例1
[0036]选配Fe-Mn系奥氏体无磁钢,其化学成分包含C: 3.2 % , Si: 0.42 % ,Mn: 20 % ,P:
0.010%、S:0.003%、Al:1.8%、Nb:0.015%,V:0.014%,余量为 Fe。铸坯为八角锭,锭模尾部尺寸680mm,定模头部尺寸750mm,冒口下部尺寸660mm,冒口上部尺寸660mm,锭身长度1600mm,锭尾长度170mm,冒口高度270mm,钢锭总长2050mm,重约6t,要求锻造的横截面尺寸为210 X I 10mm。其锻造方法包括加热工艺和压下工艺:
[0037](I)加热工艺过程中,铸坯钢锭采用热送,热送钢锭表面温度为385°C;加热时采取低温入炉,预热段温度450°C,保温0.5h后,分三段进行加热,第一段:加热速率为75°C/h,温度升至810 °C时,保温2h,第二段:加热速率为120 0C /h,温度升至1010 °C时,保温1.5h,第三段:加热速率为1600C/h,温度升至12200C,保温Ih。
[0038](2)压下工艺过程中,在所述铸坯钢锭锻造前,需先锻造45号钢以对设备进行预热,经测温平砧表面温度为313°C,铸坯出炉后在铸坯表面铺垫一层石棉后,迅速开始锻造,开锻温度为1150°C,首道次压下量30mm,以后逐道次减小,当温度接近930°C时,锻坯横截面尺寸仍大于要求尺寸,故回炉重新加热,保温时间0.5h,后出炉锻造,依次循环,最终经过2次回炉达到所要求的锻造尺寸。要保证每次压下量不宜过大,高温时采用相对大的压下量,随着锻造过程进行,压下量逐渐减小,压下量根据坯料的尺寸以及实际经验确定。
[0039]实施例2
[0040]选配Fe-Mn系奥氏体无磁钢,其化学成分包含C: 3.0 % ,Si:0.48% ,Mn: 18.4% ,P:0.008%、S:0.002%、A1:2.2%、Nb:0.015%,V:0.015%,余量为Fe。铸坯为方锭,锭模尾部尺寸430mm,锭模头部尺寸565mm,冒口下部尺寸535mm,冒口上部尺寸535mm,锭身长度1300mm,冒口高度160mm,钢锭总长1500mm,重约3t,要求锻造的横截面尺寸为150 X 150mm。其锻造方法包括加热工艺和压下工艺:
[0041](I)加热工艺过程中,铸坯钢锭采用热送,热送钢锭表面温度为380°C;加热时采取低温入炉,预热段温度50(TC,保温0.5h后,分三段进行加热,第一段:加热速率为100°C/h,温度升至835 °(:时,保温1.5h,第二段:加热速率为150°C/h,温度升至1040°C时,保温Ih,第三段:加热速率为180 0C /h,温度升至1240 0C,保温0.5h。
[0042](2)压下工艺过程中,在所述铸坯钢锭锻造前,需先锻造45号钢以对设备进行预热,经测温平砧表面温度为320°C,铸坯出炉后在铸坯表面铺垫一层石棉后,迅速开始锻造,开锻温度为1180°C,首道次压下量20mm,以后逐道次减小,当温度接近930°C时,锻坯横截面尺寸仍大于要求尺寸,故回炉重新加热,保温时间0.3h,后出炉锻造,依次循环,最终经过I次回炉达到所要求的锻造尺寸。
[0043]实施例3
[0044]选配Fe-Mn系奥氏体无磁钢,其化学成分包含C: 4.0 % , Si: 0.5 % ,Mn: 23 % ,P:0.01%、S:0.002%、Al:1.2%、Nb:0.01%,V:0.02%,余量为 Fe。铸坯为方锭,锭模尾部尺寸430mm,锭模头部尺寸565mm,冒口下部尺寸535mm,冒口上部尺寸535mm,锭身长度1300mm,冒口高度160mm,钢锭总长1500mm,重约3t,要求锻造的横截面尺寸为150 X 150mm。其锻造方法包括加热工艺和压下工艺:
[0045](I)加热工艺过程中,铸坯钢锭采用热送,热送钢锭表面温度为350°C;加热时采取低温入炉,预热段温度450°C,保温0.5h后,分三段进行加热,第一段:加热速率为50°C/h,温度升至750 0C时,保温1.5h,第二段:加热速率为100°C/h,温度升至950 °C时,保温Ih,第三段:加热速率为150 0C /h,温度升至1400 0C,保温0.5h。
[0046](2)压下工艺过程中,在所述铸坯钢锭锻造前,需先锻造45号钢以对设备进行预热,经测温平砧表面温度为350°C,铸坯出炉后在铸坯表面铺垫一层石棉后,迅速开始锻造,开锻温度为1200°C,首道次压下量25_,以后逐道次减小,当温度接近930°C时,锻坯横截面尺寸仍大于要求尺寸,故回炉重新加热,保温时间0.3h,后出炉锻造,依次循环,最终经过I次回炉达到所要求的锻造尺寸。
[0047]实施例4
[0048]选配Fe-Mn系奥氏体无磁钢,其化学成分包含C:2.0%、S1:0.4%、Mn: 15%、P:
0.006%、S:0.001%、Al:0.5%、Nb:0.02%,V:0.01%,余量为Fe。铸坯为方锭,锭模尾部尺寸430mm,锭模头部尺寸565mm,冒口下部尺寸535mm,冒口上部尺寸535mm,锭身长度1300mm,冒口高度160mm,钢锭总长1500mm,重约3t,要求锻造的横截面尺寸为150 X 150mm。其锻造方法包括加热工艺和压下工艺:
[0049](I)加热工艺过程中,铸坯钢锭采用热送,热送钢锭表面温度为340°C;加热时采取低温入炉,预热段温度450°C,保温0.5h后,分三段进行加热,第一段:加热速率为80°C/h,温度升至900 0C时,保温1.5h,第二段:加热速率为100 0C /h,温度升至1100 °C时,保温Ih,第三段:加热速率为150 0C /h,温度升至1300 0C,保温0.5h。
[0050](2)压下工艺过程中,在所述铸坯钢锭锻造前,需先锻造45号钢以对设备进行预热,经测温平砧表面温度为350°C,铸坯出炉后在铸坯表面铺垫一层石棉后,迅速开始锻造,开锻温度为1200°C,首道次压下量25_,以后逐道次减小,当温度接近930°C时,锻坯横截面尺寸仍大于要求尺寸,故回炉重新加热,保温时间0.5h,后出炉锻造,依次循环,最终经过I次回炉达到所要求的锻造尺寸。
[0051]结合图1可知,本发明在加热工艺中优选低温入炉,预热段温度为450?500°C,保温0.3?0.5h后,分三段加热,其中第一段:加热速率为70?100°C/h,温度升高至800?850°(:时,保温1.5?2h,第二段:加热速率为110?140 °C/h,温度升至1000?1050 °C时,保温I?1.5h,第三段:加热速率为150?180°C/h,温度升至1200?1250°C时,保温0.5?卟。本发明的铸坯钢锭采用热送,不需从常温开始重新加热,充分利用钢锭余热,可缩短加热时间,降低裂纹发生率;再对铸坯进行分段加热,主要是因为,该钢锭导热性差,不同温度阶段的导热性不同,预热段温度稍高于铸坯初始温度,在初始阶段必须采用较低的加热速率对铸坯进行缓慢加热,并保温相对较长时间使铸坯内部温度均匀化,以消除内应力,降低裂纹发生率。随着温度升高,导热性改善,开裂风险减小,可适当提高加热速率和降低保温时间,在保证温度均匀性的同时,提高加热效率。
[0052]图2为经过图1处理后锻坯的金相组织图,结合该金相组织图可知,该Fe-Mn系奥氏体无磁钢经过锻造工艺处理后,表面与心部的温度差异减小,晶粒大小基本一致,温度与组织均匀性显著提高;同时在保证温度与组织均匀性的同时,锻造过程几乎不出现裂纹,从而减少了裂纹清理的时间,锻造时间缩短,锻造效率有效提高。
[0053]以上实施例仅为最佳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限定。除上述实施例夕卜,本发明还有其他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一种Fe-Mn系奥氏体无磁钢锻造方法,包括加热工艺和压下工艺,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热工艺过程中,铸坯钢锭热送至均热炉中,所述铸坯钢锭的表面温度大于3300C ;加热时,预热段温度控制在400?550°C之间,保温0.2?0.7h;然后分三段加热,第一段:在加热速率为40?130 °C/h的条件下,将温度升高至750?900°C,保温I?3h;第二段:加热速率控制在90?160 °C/h之间,将温度升至950?1100 °C,保温0.5?2.5h;第三段:加热速率在100?200°C/h的条件下,将温度升至1150?1400°C,保温0.3?2h; 所述压下工艺过程中,在所述铸坯钢锭锻造前,先锻造坯料以对设备进行预热,使平砧表面温度大于250°C;所述铸坯钢锭出炉后,在其表面铺垫一层石棉,然后迅速开始锻造,保证开锻温度大于1100°C,终锻温度大于900°C。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Fe-Mn系奥氏体无磁钢锻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工艺过程中,铸坯钢锭热送至均热炉中,所述铸坯钢锭的表面温度大于或等于350°C ;加热时,预热段温度控制在450?500°C之间,保温0.3?0.5h;然后分三段加热,第一段:在加热速率为50?120°C/h的条件下,将温度升高至780?880 °C,保温I.5?2.5h;第二段:加热速率控制在100?150°C/h之间,将温度升至970?1070°C,保温0.5?2h;第三段:加热速率在120?180°C/h的条件下,将温度升至1200?1300°C,保温0.5?I.5h。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Fe-Mn系奥氏体无磁钢锻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工艺过程中,加热时,预热段温度控制在450?500°C之间,保温0.3?0.5h;然后分三段加热,第一段:在加热速率为70?100°C/h的条件下,将温度升高至800?850°C,保温1.5?2h;第二段:加热速率控制在110?140°C/h之间,将温度升至1000?1050°C,保温I?1.5h;第三段:加热速率在150?180°C/h的条件下,将温度升至1200?1250°C,保温0.5?lh。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Fe-Mn系奥氏体无磁钢锻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压下工艺过程中,在所述铸坯钢锭锻造前,先锻造坯料以对设备进行预热,使平砧表面温度大于或等于300°C ;所述铸坯钢锭出炉后,在其表面铺垫一层石棉,然后迅速开始锻造,保证开锻温度大于或等于1150°C,终锻温度大于或等于930°C。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Fe-Mn系奥氏体无磁钢锻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压下工艺过程中,终锻温度低于930°C时,回炉重新加热930°C以上,且回炉保温时间控制为0.3?0.5h0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Fe-Mn系奥氏体无磁钢锻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压下工艺过程中,终锻温度低于930°C时,回炉重新加热930°C以上,且回炉保温时间控制为0.3?0.5h0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Fe-Mn系奥氏体无磁钢锻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铸坯钢锭的化学成分以质量百分比计,包含:碳:2%?4%、硅:0.4%?0.6%、锰:15%?25%、磷<0.015%、硫<0.010%、铝:0.5%?4%、铌:0.01%?0.02%,钒:0.01 %?0.02%,余量为铁。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Fe-Mn系奥氏体无磁钢锻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铸坯钢锭的化学成分以质量百分比计,包含:碳:2%?4%、硅:0.4%?0.6%、锰:17%?23%、磷<0.015%、硫<0.010%、铝:I %?3%、铌:0.01%?0.02%,钒:0.01%?0.02%,余量为铁。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Fe-Mn系奥氏体无磁钢锻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铸坯钢锭的显微组织为奥氏体,且相对磁导率小于1.003。10.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Fe-Mn系奥氏体无磁钢锻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铸坯钢锭的显微组织为奥氏体,且相对磁导率小于1.003。
【文档编号】B21J1/06GK106048208SQ201610658702
【公开日】2016年10月26日
【申请日】2016年8月12日 公开号201610658702.8, CN 106048208 A, CN 106048208A, CN 201610658702, CN-A-106048208, CN106048208 A, CN106048208A, CN201610658702, CN201610658702.8
【发明人】何亚元, 严翔, 付勇涛, 郭斌, 周千学, 杨治争, 尹云洋, 朱丛茂, 官计生, 蔡珍
【申请人】武汉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