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铝合金锭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716248阅读:917来源:国知局
一种铝合金锭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铝合金锭,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Si:7.2?11.4%,Cu:1.2?1.5%,Mg:0.1?0.3%,Fe:0.2?0.4%,Zn:1.2?1.4%,Ni:0.2?0.4%,Sn:0.1?0.3%,Sr:1.2?2.4%,Ti:2.1?2.4%,B:2.1?2.4%,Sb:1.2?1.4%,As:0.3?0.5%,RE:0.22?0.44%,LaCe:0.4?1.4%和Pr:0.3?0.5%,余量为Al及不可避免的杂质,且杂质≤0.1%。该铝合金锭综合性能较佳,耐腐,性能稳定。
【专利说明】
一种铝合金锭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金属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铝合金锭。
【背景技术】
[0002] 铝合金,是以铝为基体元素,然后加入一种或多种合金元素组成的合金。铝合金的 密度低,但强度比较高,而且具有优良的导电性、导热性和抗蚀性等,使得铝合金材料在电 力行业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
[0003] 铝合金是纯铝的延伸产品,纯铝的密度小(p = 2.7g/m3),大约是铁的1/3,且熔点 低,约为660°C左右,铝是面心立方结构,故具有很高的塑性(δ:32~40%,Φ:70~90%),因 此其易于加工,可制成各种型材、板材,且抗腐蚀性能好。但是纯铝的强度很低,故不宜作结 构材料。通过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科学实验,人们逐渐以加入合金元素及运用热处理等方法 来强化铝,这就得到了一系列的铝合金。
[0004] 铝合金密度低,但强度比较高,接近或超过优质钢,塑性好,因此铸造类产品多使 用铝合金,现有的铝合金容易出现裂纹和腐蚀。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提供一种综合性能较佳,耐腐,性 能稳定的错合金Ι?。
[0006]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是:
[0007] -种铝合金锭,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硅(Si): 7.2-11.4 %,铜(Cu): 1.2-1.5%,镁(Mg) :0.1-0.3%,铁(Fe) :0.2-0.4%,锌(Zn) :1.2-1.4%,镍(Ni) :0.2-0.4%,锡 (Sn) :0.1-0.3%,锶(Sr) :1.2-2.4%,钛(Ti) :2.1-2.4%,硼(B) :2.1-2.4%,锑(Sb) :1.2-1.4%,砷(As) :0.3-0.5%,铼(RE) :0.22-0.44%,LaCe:0.4-1.4%和镨(Pr) :0.3-0.5%,余 量为Al及不可避免的杂质,且杂质<0.1%。
[0008] 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Si:7.2%,Cu: 1.2%,Mg:0.1%,Fe:0.2%,Zn: 1.2%,Ni:0.2%,Sn:0.1%,Sr:1.2%,Ti:2.1%,B:2.1%,Sb:1.2%,As:0.3%,RE: 0.22%,1^06:0.4%和?^0.3%,余量为41及不可避免的杂质,且杂质彡0.1%。
[0009] 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31:11.4%,(:11:1.5%,]\^:0.3%,卩6 :0.4%,211: I.4%, Ni :0.4%, Sn :0.3%, Sr :2.4%,Ti:2.4%,B:2.4%, Sb :1.4%, As :0.5%, RE: 0.44%,1^06:1.4%和?〇0.5%,余量为41及不可避免的杂质,且杂质彡0.1%。
[0010] 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Si:9.3%,Cu: 1.4%,Mg:0.2%,Fe:0.3%,Zn: I.3%, Ni :0.3%, Sn :0.2%, Sr :1.8%,Ti:2.3%,B:2.3%, Sb :1.3%, As :0.4%, RE: 0.33%,1^06:0.9%和?〇0.4%,余量为41及不可避免的杂质,且杂质彡0.1%。
[0011] 所述铝合金锭用于高压铸造。
[0012] 所述LaCe由镁镧铈中间合金配制。
[0013] 有益效果:
[0014] 本发明的铝合金锭中添加了锶元素,有效提高了铝合金锭的强度和韧度,且在铝 合金锭中添加的钛、硼元素,能使压铸品产生良好的晶粒细化,有效克服铸造裂纹,改善铸 件外观,改善铸锭表面质量,在保证强度不降低的情况下,有效提高铝合金锭的冲击韧性; 通过优化合金组成及配比,同时控制合金中杂质元素尤其是铁和硅的含量,铝合金的耐腐 蚀性能优异,高温力学性能好,综合性能满足要求。
【具体实施方式】
[0015]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0016] 实施例1
[0017] -种铝合金锭,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Si : 7.2%,Cu: 1.2%,Mg: 0.1 %,Fe: 0.2%,Zn:1.2% ,Ni:0.2%,Sn:0.1% ,Sr:1.2% ,Ti:2.1% ,B:2.1% ,Sb:1.2%,As:0.3% , RE:0.22%,LaCe:0.4%和Pr:0.3%,余量为Al及不可避免的杂质,且杂质彡0.1%。
[0018] 实施例2
[0019] -种铝合金锭,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Si:11.4%,Cu:1.5%,Mg :0.3%,Fe: 0.4%,Zn:1.4% ,Ni:0.4%,Sn:0.3% ,Sr:2.4% ,Ti:2.4% ,B:2.4% ,Sb:1.4%,As:0.5% , 1^:0.44%,1^06:1.4%和?〇0.5%,余量为41及不可避免的杂质,且杂质彡0.1%。
[0020] 实施例3
[0021] -种铝合金锭,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Si:9.3%,Cu:1.4%,Mg :0.2%,Fe: 0.3%,Zn:1.3% ,Ni:0.3%,Sn:0.2% ,Sr:1.8% ,Ti:2.3% ,B:2.3% ,Sb:1.3%,As:0.4% , RE:0.33%,LaCe:0.9%和Pr:0.4%,余量为Al及不可避免的杂质,且杂质彡0.1%。
[0022] 实验例:
[0023]取实施例1-3中的铝合金锭与现有的铝合金进行性能对比实验。
[0024] 结果如下表:
[0027] 由上表可见,本发明的铝合金锭相比于现有的铝合金,其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延 伸率和氧化膜厚度都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0028] 本发明的铝合金锭中添加了锶元素,有效提高了铝合金锭的强度和韧度,且在铝 合金锭中添加的钛、硼元素,能使压铸品产生良好的晶粒细化,有效克服铸造裂纹,改善铸 件外观,改善铸锭表面质量,在保证强度不降低的情况下,有效提高铝合金锭的冲击韧性; 通过优化合金组成及配比,同时控制合金中杂质元素尤其是铁和硅的含量,铝合金的耐腐 蚀性能优异,高温力学性能好,综合性能满足要求。
[0029]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熟 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 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的修改、等同替换与改进等,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之 内。
【主权项】
1. 一种铝合金锭,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317.2-11.4%,〇1:1.2-1.5% ,Mg:0.1-0.3%,Fe :0.2-0.4% ,Zn: 1.2-1.4% ,Ni :0.2-0.4% ,Sn:0.1-0.3% ,Sr: I. 2-2.4% ,Ti :2.1-2.4% ,B:2.1-2.4% ,Sb: 1.2-1.4% ,As:0.3-0.5% ,RE:0.22-0.44% , 1^〇6:0.4-1.4%和?^0.3-0.5%,余量为41及不可避免的杂质,且杂质彡0.1%。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铝合金锭,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Si : 7.2 %, Cu:1.2% ,Mg:0.1% ,Fe:0.2%,Zn:1.2% ,Ni:0.2% ,Sn:0.1% ,Sr:1.2% ,Ti:2.1% ,Β: 2.1%,Sb:1.2%,As:0.3%,RE:0.22%,LaCe:0.4%和Pr:0.3%,余量为A1 及不可避免的杂 质,且杂质<0.1%。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铝合金锭,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Si: II. 4% ,Cu :1.5% ,Mg :0.3% ,Fe :0.4% ,Zn :1.4% ,Ni :0.4% ,Sn :0.3% , Sr :2.4% ,Ti: 2.4%,B:2.4%,Sb:1.4%,As:0.5%,RE:0.44%,LaCe:1.4%和Pr:0.5%,余量为A1 及不可 避免的杂质,且杂质<〇. 1%。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铝合金锭,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Si :9.3%, Cu:1.4% ,Mg:0.2% ,Fe:0.3%,Zn:1.3% ,Ni:0.3% ,Sn:0.2% ,Sr:1.8% ,Ti:2.3% ,Β: 2.3%,Sb:1.3%,As:0.4%,RE:0.33%,LaCe:0.9%和Pr:0.4%,余量为A1 及不可避免的杂 质,且杂质<0.1%。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铝合金锭,其特征在于:所述铝合金锭用于高压铸造。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铝合金锭,其特征在于:所述LaCe由镁镧铈中间合金配制。
【文档编号】C22C21/02GK106086541SQ201610609911
【公开日】2016年11月9日
【申请日】2016年7月28日 公开号201610609911.3, CN 106086541 A, CN 106086541A, CN 201610609911, CN-A-106086541, CN106086541 A, CN106086541A, CN201610609911, CN201610609911.3
【发明人】马革兰
【申请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