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备双面透明传感器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164173发布日期:2018-08-14 17:15阅读:20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传感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制备双面透明传感器的方法。



背景技术:

当手指触摸于双层电容式触摸屏时,感应层与驱动层电容会发生变化,通过与触摸屏pin脚区域相连接的FPC(电路板)扫描电容变化值来判断出触摸的位置。与电阻触摸屏相比,电容触摸屏具有寿命长,功耗小等优点。拥有多点触控能力的双层电容式触摸传感器在手机、MP3播放器、平板电脑等设备中存在很大的需求。

目前行业内常用的是使用双层ITO(氧化铟锡)结构的电容式触摸屏传感器,而铟作为ITO靶材,是稀有金属,具有战略价值,使得触摸屏传感器的成本无法有效降低,另外ITO需要用真空溅射的方法沉积,无法在膜材上形成较低电阻。

常用的双层电容式触摸屏传感器一般为GFF结构,即将两导电层先分别沉积在两张膜上,再将膜贴合于盖板玻璃上,或者GF2结构,将两导电层沉积在同一片膜的正反面再贴合于玻璃上。这两种方式都需要进行贴合、制程复杂、成本也相对较高,另外双层传感器间介电层也比较厚,导致制成的传感器相对较厚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制备双面透明传感器的方法,其操作方便且成本较低,能制作出薄型传感器。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制备双面透明传感器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对第一玻璃进行处理,使第一玻璃与第二玻璃和胶层间的粘附性具有差异;

2)在第一玻璃上涂布银纳米线分散液,去除银纳米线分散液中的分散剂形成银纳米线导电网络,在第二玻璃上涂布银纳米线分散液,去除银纳米线分散液中的分散剂形成银纳米线导电网络。

3)在第一玻璃的银纳米线导电网络上印刷银浆图文并去除银浆图文中的溶剂;在第二玻璃的银纳米线导电网络上印刷银浆图文并去除银浆图文中的溶剂;

4)对第一玻璃上的银纳米线导电网络和银浆图文进行刻蚀;对第二玻璃上的银纳米线导电网络和银浆图文进行刻蚀;

5)在第一玻璃的银浆图文上涂布光固化胶;并以两片玻璃上的银浆图文相互面对的方式将第二玻璃叠合在第一玻璃的光固化胶上;

6)对两片玻璃进行压合及对光固化胶进行光固化;

7)剥离对胶层粘附性较小的玻璃。

一种制备双面透明传感器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在第一玻璃上涂布银纳米线分散液,去除银纳米线分散液中的分散剂形成银纳米线导电网络;

在第二玻璃上涂布银纳米线分散液,去除银纳米线分散液中的分散剂形成银纳米线导电网络;

3)在第一玻璃的银纳米线导电网络上印刷银浆图文并去除银浆图文中的溶剂;在第二玻璃的银纳米线导电网络上印刷银浆图文并去除银浆图文中的溶剂;

4)对第一玻璃上的银纳米线导电网络和银浆图文进行刻蚀;对第二玻璃上的银纳米线导电网络和银浆图文进行刻蚀;

5)在第一玻璃的银浆图文上涂布第一层光固化胶;对第一层光固化胶进行光固化;

6)在第一层光固化胶上涂布第二层光固化胶;第一层光固化胶与玻璃间的粘附性比第二层光固化胶与玻璃间的粘附性不同;

7)以两片玻璃上的银浆图文相互面对的方式将第二玻璃叠合在第一玻璃的第二层光固化胶上;对两片玻璃进行压合及对第二层光固化胶进行光固化;

8)剥离靠近与玻璃间的粘附性较弱的光固化胶的玻璃。

作为优选,所述银纳米线分散液中的银纳米线质量百分含量0.1%-0.5%,其溶剂为以去离子水、异丙醇、乙醇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还含有表面活性剂及分散稳定剂。

作为优选,所述光固化胶由如下质量百分比的各组分组成:光引发剂0.2%-5%、改性聚氨酯丙烯酸酯25%-35%、及余量的含三嗪环的多官能团丙烯酸酯和二季戊四醇多官能度丙烯酸酯。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层光固化胶由如下质量百分比的各组分组成:光引发剂0.2%、改性聚氨酯丙烯酸酯0.2%-5%、5%-20%含羟基的丙烯酸酯齐聚物、及余量的含三嗪环的多官能团丙烯酸酯和二季戊四醇多官能度丙烯酸酯;

所述第二层光固化胶由如下质量百分比的各组分组成:光引发剂0.2%-5%、改性聚氨酯丙烯酸酯25%-35%、及余量的含三嗪环的多官能团丙烯酸酯和二季戊四醇多官能度丙烯酸酯。

作为优选,第一玻璃上的银纳米线导电网络的方阻为30-50Ω/□;第二玻璃上的银纳米线导电网络的方阻为80-100Ω/□。

作为优选,剥离玻璃后,在被剥离的玻璃原所在的光固化胶的表面覆上保护膜。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玻璃的面积大于等于第一玻璃的面积;第二玻璃比第一玻璃厚。

作为优选,步骤1)中,对玻璃进行处理具体可采用以下方式:

先用表面亲水处理方式处理玻璃1h;随后将硅烷偶联剂配成0.1%-5%的醇溶液并加乙酸使该醇溶液的PH在4-6之间,将表面亲水处理方式处理处理后的玻璃浸入硅烷偶联剂醇溶液中,浸泡时间为2min-100h;最后,将该玻璃取出,用乙醇浸泡清洗1-5遍并烘干。

所述表面亲水处理方式为氧气等离子体处理或UV臭氧处理或食人鱼溶液浸泡或碱液浸泡。

作为优选,第一层光固化胶与玻璃的粘附性比第二层光固化胶与玻璃的粘附性强。

作为优选,步骤5)中,涂布第一层光固化剂的厚度为1-10um;

步骤6)中,涂布第二层光固化剂的厚度为8-200um。

作为优选,所述光固化胶的涂布厚度为10-200u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所述的制备双面透明传感器的方法利用光固化胶在两片玻璃上粘附性的差异,制备基于银纳米线材料的双层透明传感器。本发明所述的方法可以制备介电层超薄的传感器;整个工艺流程无需额外的膜层贴合步骤;两层的电阻都可以做到很低;银纳米线固定在光固化胶层中,耐划伤;图文刻蚀和贴合对位是在两个硬质基板上发生,触控图文的精度得以保证。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所述的制备双面透明传感器的方法一的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所述的制备双面透明传感器的方法二的流程图;

图3是银纳米线导电网络的形貌图;

图4是两层一起刻蚀后的形貌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说明:

本发明所述的制备双面透明传感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方法一:

实施例1

(1)对第一片玻璃进行表面亲水处理1h,该玻璃厚度为0.55mm;表面亲水处理方式为氧气等离子体处理或UV臭氧处理或食人鱼溶液(即浓H2SO4:30%H2O2=7:3)浸泡或碱液浸泡。本实施例中,使用食人鱼溶液浸泡玻璃1h。亲水性处理是为了增加羟基,与硅烷偶联剂发生反应,增加粘附性。图1(a1)

(2)将硅烷偶联剂配成0.1%的醇溶液,加乙酸使该溶液的PH为6;将食人鱼溶液液处理后的玻璃浸入硅烷偶联剂醇溶液中,浸泡时间为2min,取出后乙醇浸泡清洗1遍,80℃烘干。图1(b)

步骤(1)及步骤(2)中对第一片玻璃进行了处理,是为了使第一片玻璃和胶层间的粘附性较第二片玻璃强。也可以采用其他方式处理其中一片玻璃,使两片玻璃的对胶层的粘附性有差异即可。

(3)在步骤(1)及步骤(2)处理后的玻璃上涂布银纳米线分散液,通过120-150℃烘干后形成作为上层导电网络的银纳米线导电网络,上层导电网络的方阻为30Ω/□。图1(c1)

在厚度为1.8mm的第二片玻璃上涂布银纳米线分散液,通过120-150℃烘干后形成作为下层导电网络的银纳米线导电网络,下层导电网络的方阻为80Ω/□。图1(c2)

形成的银纳米线导电网络的形貌图如图3。

玻璃的尺寸没有严格规定,但第二片玻璃的面积不小于第一片玻璃的面积;第二片玻璃的厚度大于第一片玻璃。第二片玻璃比第一片玻璃厚,是为了防止剥离时断裂,比第一片玻璃大是为了保证转印图文的完整性。

银纳米线分散液中的银纳米线质量百分含量0.1%,其溶剂为以去离子水、异丙醇、乙醇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还含有表面活性剂及分散稳定剂。

(4)在第一片玻璃的上层导电网络的表面丝印上层银浆图文并烘干;图1(d1)

在第二片玻璃的下层导电网络的表面丝印下层银浆图文并烘干。图1(d2)

丝印采用网版为420目的丝网,烘烤条件为140℃,30min;印刷银浆图文的厚度为4um。

(5)对第一片玻璃上的上层导电网络及上层银浆图文进行刻蚀,即两层一起刻蚀。图1(e1);对第二片玻璃上的下层导电网络及下层银浆图文进行刻蚀,即两层一起刻蚀。图1(e2)

刻蚀后的形貌图如图4。

(6)在第一片玻璃的上层银浆图文上涂布光固化胶,并以两片玻璃上的银浆图文相互面对的方式将第二片玻璃对位叠合在第一片玻璃的光固化胶上;对两片玻璃进行压合及对光固化胶进行光固化。图1(f)及(g)。光固化胶会渗入并填充银纳米线的导电网络及银浆图文的空隙以及激光刻蚀出的图文中。

光固化胶由如下质量百分比的各组分组成:光引发剂0.2%、改性聚氨酯丙烯酸酯25%、及余量的含三嗪环的多官能团丙烯酸酯和二季戊四醇多官能度丙烯酸酯。光固化胶的涂布厚度为10um。

(7)剥离对胶层粘附性较小的玻璃,即剥离第二片玻璃,去除边缘多余光固化胶。此时,银纳米线及银浆图文就镶嵌在光固化胶中并与第一片玻璃粘合在一起。图1(h)

(8)在第二片玻璃原所在位置上覆上保护膜后即形成双层透明传感器;此双层透明传感器的介电层厚度10±1um,整体透过率为86.0%,雾度为1.85。

实施例2

(1)对第一片玻璃进行表面亲水处理1h,该玻璃的厚度为0.55mm;表面亲水处理方式为氧气等离子体处理或UV臭氧处理或食人鱼溶液(即浓H2SO4:30%H2O2=7:3)浸泡或碱液浸泡。本实施例中,使用食人鱼溶液浸泡玻璃1h。亲水性处理是为了增加羟基,与硅烷偶联剂发生反应,增加粘附性。图1(a1)

(2)将硅烷偶联剂配成2.5%的醇溶液,加乙酸使该溶液的PH在5之间;将食人鱼溶液液处理后的玻璃浸入硅烷偶联剂醇溶液中,浸泡时间为50h,取出后乙醇浸泡清洗3遍,115℃烘干。图1(b)

步骤(1)及步骤(2)中对第一片玻璃进行了处理,是为了使第一片玻璃和胶层间的粘附性较第二片玻璃强。也可以采用其他方式处理其中一片玻璃,使两片玻璃的对胶层的粘附性有差异即可。

(3)在步骤(1)及步骤(2)处理后的玻璃上涂布银纳米线分散液,通过120-150℃烘干后形成作为上层导电网络的银纳米线导电网络,上层导电网络的方阻为40Ω/□。图1(c1)

在厚度为1.8mm的第二片玻璃上涂布银纳米线分散液,通过120-150℃烘干后形成作为下层导电网络的银纳米线导电网络,下层导电网络的方阻为90Ω/□。图1(c2)

形成的银纳米线导电网络的形貌图如图3。

玻璃的尺寸没有严格规定,但第二片玻璃的面积不小于第一片玻璃的面积;第二片玻璃的厚度大于第一片玻璃。第二片玻璃比第一片玻璃厚,是为了防止剥离时断裂,比第一片玻璃大是为了保证转印图文的完整性。

银纳米线分散液中的银纳米线质量百分含量0.25%,其溶剂为以去离子水、异丙醇、乙醇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还含有表面活性剂及分散稳定剂。

(4)在第一片玻璃的上层导电网络的表面丝印上层银浆图文并烘干;图1(d1)

在第二片玻璃的下层导电网络的表面丝印下层银浆图文并烘干。图1(d2)

丝印采用网版为420目的丝网,烘烤条件为140℃,30min;印刷银浆图文的厚度为8um。

(5)对第一片玻璃上的上层导电网络及上层银浆图文进行刻蚀,即两层一起刻蚀。对第二片玻璃上的下层导电网络及下层银浆图文进行刻蚀,即两层一起刻蚀。

刻蚀后的形貌图如图4。

(6)在第一片玻璃的上层银浆图文上涂布光固化胶,并以两片玻璃上的银浆图文相互面对的方式将第二片玻璃对位叠合在第一片玻璃的光固化胶上;对两片玻璃进行压合及对光固化胶进行光固化,图1(f)及(g)。光固化胶会渗入并填充银纳米线的导电网络及银浆图文的空隙以及激光刻蚀出的图文中。

光固化胶由如下质量百分比的各组分组成:光引发剂2.5%、改性聚氨酯丙烯酸酯30%、及余量的含三嗪环的多官能团丙烯酸酯和二季戊四醇多官能度丙烯酸酯。光固化胶的涂布厚度为100um。

(7)剥离对胶层粘附性较小的玻璃,即剥离第二片玻璃,去除边缘多余光固化胶。此时,银纳米线及银浆图文就镶嵌在光固化胶中并与第一片玻璃粘合在一起。

(8)在第二片玻璃原所在位置上覆上保护膜后即形成双层透明传感器;此双层透明传感器的介电层厚度100±5um,整体透过率为87.5%,雾度为1.63。

实施例3

(1)对第一片玻璃进行表面亲水处理1h,该片玻璃的厚度为0.55mm;表面亲水处理方式为氧气等离子体处理或UV臭氧处理或食人鱼溶液(即浓H2SO4:30%H2O2=7:3)浸泡或碱液浸泡。本实施例中,使用食人鱼溶液浸泡玻璃1h。亲水性处理是为了增加羟基,与硅烷偶联剂发生反应,增加粘附性。图1(a1)

(2)将硅烷偶联剂配成5%的醇溶液,加乙酸使该溶液的PH在4之间;将食人鱼溶液液处理后的玻璃浸入硅烷偶联剂醇溶液中,浸泡时间为100h,取出后乙醇浸泡清洗5遍,150℃烘干。图1(b)

步骤(1)及步骤(2)中对第一片玻璃进行了处理,是为了使第一片玻璃和胶层间的粘附性较第二片玻璃强。也可以采用其他方式处理其中一片玻璃,使两片玻璃的对胶层的粘附性有差异即可。图1(c1)

(3)在步骤(1)及步骤(2)处理后的玻璃上涂布银纳米线分散液,通过120-150℃烘干后形成作为上层导电网络的银纳米线导电网络,上层导电网络的方阻为50Ω/□。图1(c2)

在厚度为1.8mm的第二片玻璃上涂布银纳米线分散液,通过120-150℃烘干后形成作为下层导电网络的银纳米线导电网络,下层导电网络的方阻为100Ω/□。

形成的银纳米线导电网络的形貌图如图3。

玻璃的尺寸没有严格规定,但第二片玻璃的面积不小于第一片玻璃的面积;第二片玻璃的厚度大于第一片玻璃。第二片玻璃比第一片玻璃厚,是为了防止剥离时断裂,比第一片玻璃大是为了保证转印图文的完整性。

银纳米线分散液中的银纳米线质量百分含量0.5%,其溶剂为以去离子水、异丙醇、乙醇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还含有表面活性剂及分散稳定剂。

(4)在第一片玻璃的上层导电网络的表面丝印上层银浆图文并烘干。图1(d1)

在第二片玻璃的下层导电网络的表面丝印下层银浆图文并烘干。图1(d2)

印刷银浆图文的厚度为10um;丝印采用网版为420目的丝网,烘烤条件为140℃,30min。

(5)对第一片玻璃上的上层导电网络及上层银浆图文进行刻蚀,即两层一起刻蚀。图1(e1);对第二片玻璃上的下层导电网络及下层银浆图文进行刻蚀,即两层一起刻蚀。图1(e2)

刻蚀后的形貌图如图4。

(6)在第一片玻璃的上层银浆图文上涂布光固化胶,并以两片玻璃上的银浆图文相互面对的方式将第二片玻璃对位叠合在第一片玻璃的光固化胶上;对两片玻璃进行压合及对光固化胶进行光固化图1(f)及(g)。光固化胶会渗入并填充银纳米线的导电网络及银浆图文的空隙以及激光刻蚀出的图文中。

光固化胶由如下质量百分比的各组分组成:光引发剂5%、改性聚氨酯丙烯酸酯35%、及余量的含三嗪环的多官能团丙烯酸酯和二季戊四醇多官能度丙烯酸酯。光固化胶的涂布厚度为200um。

(7)剥离对胶层粘附性较小的玻璃,即剥离第二片玻璃,去除边缘多余光固化胶。此时,银纳米线及银浆图文就镶嵌在光固化胶中并与第一片玻璃粘合在一起。图1(h)

(8)在第二片玻璃原所在位置上覆上保护膜后即形成双层透明传感器;此双层透明传感器的介电层厚度200±5um,整体透过率为88.0%,雾度为1.52。

方法二:

实施例4

(1)在厚度为0.55mm的第一片玻璃上涂布银纳米线分散液,通过120-150℃烘干后形成作为上层导电网络的银纳米线导电网络,上层导电网络的方阻为30Ω/□。图2(a1)及(b1)

在厚度为1.8mm的第二片玻璃上涂布银纳米线分散液,通过120-150℃烘干后形成作为下层导电网络的银纳米线导电网络,下层导电网络的方阻为80Ω/□。图2(a2)及(b2)

形成的银纳米线导电网络的形貌图如图3。

玻璃的尺寸没有严格规定,但第二片玻璃的面积不小于第一片玻璃的面积;第二片玻璃的厚度大于第一片玻璃。第二片玻璃比第一片玻璃厚,是为了防止剥离时断裂,比第一片玻璃大是为了保证转印图文的完整性。

银纳米线分散液中的银纳米线质量百分含量0.1%,其溶剂为以去离子水、异丙醇、乙醇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还含有表面活性剂及分散稳定剂。

(2)在第一片玻璃上的上层导电网络的表面丝印上层银浆图文并烘干。图2(c1)

在第二片玻璃上的下层导电网络的表面丝印下层银浆图文并烘干。图2(c2)

丝印采用网版为420目的丝网。

(3)对第一片玻璃的上层导电网络及上层银浆图文进行刻蚀,即两层一起刻蚀。图2(d1);对第二片玻璃的下层导电网络及下层银浆图文进行刻蚀,即两层一起刻蚀。图2(d2)

刻蚀后的形貌图如图4。

(4)用刮膜器在第一片玻璃上的上层银浆图文上涂布厚度为1um的第一层光固化胶,对第一层光固化胶进行光固化图2(e)。光固化胶会渗入并填充银纳米线的导电网络及银浆图文的空隙以及激光刻蚀出的图文中。

第一层光固化胶由如下质量百分比的各组分组成:光引发剂0.2%、改性聚氨酯丙烯酸酯25%、5%含羟基的丙烯酸酯齐聚物、及余量的含三嗪环的多官能团丙烯酸酯和二季戊四醇多官能度丙烯酸酯。

(5)在第一层光固化胶上涂布厚度为8um第二层光固化胶。两层光固化胶对玻璃的粘附性存在不同即可,本实施例中,第一层光固化胶与玻璃的粘附性比第二层光固化胶与玻璃的粘附性强。

第二层光固化胶由如下质量百分比的各组分组成:光引发剂0.2%、改性聚氨酯丙烯酸酯25%、及余量的含三嗪环的多官能团丙烯酸酯和二季戊四醇多官能度丙烯酸酯。

(6)以两片玻璃上的银浆图文相互面对的方式将第二片玻璃对位叠合在第一片玻璃的第二层光固化胶上;对两片玻璃进行压合及对第二层光固化胶进行光固化。图2(f)及(g)

(7)剥离靠近与玻璃间的粘附性较弱的光固化胶的玻璃,即剥离第二片玻璃,去除边缘多余光固化胶。此时,银纳米线及银浆图文就镶嵌在光固化胶中并与第一片玻璃粘合在一起。图2(h)

(8)在第二片玻璃原所在位置上覆上保护膜后即形成双层透明传感器;此双层透明传感器的介电层厚度9±1um,整体透过率为86.1%,雾度为1.83。

实施例5

(1)在厚度为0.55mm的第一片玻璃上涂布银纳米线分散液,通过120-150℃烘干后形成作为上层导电网络的银纳米线导电网络,上层导电网络的方阻为40Ω/□。图2(a1)及(b1)

在厚度为1.8mm的第二片玻璃上涂布银纳米线分散液,通过120-150℃烘干后形成作为下层导电网络的银纳米线导电网络,下层导电网络的方阻为90Ω/□。图2(a2)及(b2)

形成的银纳米线导电网络的形貌图如图3。

玻璃的尺寸没有严格规定,但第二片玻璃的面积不小于第一片玻璃的面积;第二片玻璃的厚度大于第一片玻璃。第二片玻璃比第一片玻璃厚,是为了防止剥离时断裂,比第一片玻璃大是为了保证转印图文的完整性。

银纳米线分散液中的银纳米线质量百分含量0.25%,其溶剂为以去离子水、异丙醇、乙醇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还含有表面活性剂及分散稳定剂。

(2)在第一片玻璃上的上层导电网络的表面丝印上层银浆图文并烘干。图2(c1)

在第二片玻璃上的下层导电网络的表面丝印下层银浆图文并烘干。图2(c2)

丝印采用网版为420目的丝网。

(3)对第一片玻璃上的上层导电网络及上层银浆图文进行刻蚀,即两层一起刻蚀。对第二片玻璃上的下层导电网络及下层银浆图文进行刻蚀,即两层一起刻蚀。图2(d2)

刻蚀后的形貌图如图4。

(4)用刮膜器在第一片玻璃上的上层银浆图文上涂布厚度为6um的第一层光固化胶,对第一层光固化胶进行光固化图2(e)。光固化胶会渗入并填充银纳米线的导电网络及银浆图文的空隙以及激光刻蚀出的图文中。

第一层光固化胶由如下质量百分比的各组分组成:光引发剂2.5%、改性聚氨酯丙烯酸酯30%、12%含羟基的丙烯酸酯齐聚物、及余量的含三嗪环的多官能团丙烯酸酯和二季戊四醇多官能度丙烯酸酯。

(5)在第一层光固化胶上涂布厚度为100um第二层光固化胶。两层光固化胶对玻璃的粘附性存在不同即可,本实施例中,第一层光固化胶与玻璃的粘附性比第二层光固化胶与玻璃的粘附性强。

第二层光固化胶由如下质量百分比的各组分组成:光引发剂2.5%、改性聚氨酯丙烯酸酯30%、及余量的含三嗪环的多官能团丙烯酸酯和二季戊四醇多官能度丙烯酸酯。

(6)以两片玻璃上的银浆图文相互面对的方式将第二片玻璃对位叠合在第一片玻璃的第二层光固化胶上;对两片玻璃进行压合及对第二层光固化胶进行光固化。图2(f)及(g)

(7)剥离靠近与玻璃间的粘附性较弱的光固化胶的玻璃,即剥离第二片玻璃,去除边缘多余光固化胶。此时,银纳米线及银浆图文就镶嵌在光固化胶中并与第一片玻璃粘合在一起。图2(h)

(8)在第二片玻璃原所在位置上覆上保护膜后即形成双层透明传感器;此双层透明传感器的介电层厚度106±5um,整体透过率为87.2%,雾度为1.63。

实施例6

(1)在厚度为0.55mm的第一片玻璃上涂布银纳米线分散液,通过120-150℃烘干后形成作为上层导电网络的银纳米线导电网络,上层导电网络的方阻为50Ω/□。图2(a1)及(b1)

在厚度为1.8mm的第二片玻璃上涂布银纳米线分散液,通过120-150℃烘干后形成作为下层导电网络的银纳米线导电网络,下层导电网络的方阻为100Ω/□。图2(a2)及(b2)

形成的银纳米线导电网络的形貌图如图3。

玻璃的尺寸没有严格规定,但第二片玻璃的面积不小于第一片玻璃的面积;第二片玻璃的厚度大于第一片玻璃。第二片玻璃比第一片玻璃厚,是为了防止剥离时断裂,比第一片玻璃大是为了保证转印图文的完整性。

银纳米线分散液中的银纳米线质量百分含量0.5%,其溶剂为以去离子水、异丙醇、乙醇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还含有表面活性剂及分散稳定剂。

(2)在第一片玻璃上的上层导电网络的表面丝印上层银浆图文并烘干。图2(c1)

在第二片玻璃上的下层导电网络的表面丝印下层银浆图文并烘干。图2(c2)

丝印采用网版为420目的丝网。

(3)对第一片玻璃上的上层导电网络及上层银浆图文进行刻蚀,即两层一起刻蚀。图2(d1);对第二片玻璃上的下层导电网络及下层银浆图文进行刻蚀,即两层一起刻蚀。

刻蚀后的形貌图如图4。

(4)用刮膜器在第一片玻璃上的上层银浆图文上涂布厚度为10um的第一层光固化胶,对第一层光固化胶进行光固化图2(e)。光固化胶会渗入并填充银纳米线的导电网络及银浆图文的空隙以及激光刻蚀出的图文中。

第一层光固化胶由如下质量百分比的各组分组成:光引发剂5%、改性聚氨酯丙烯酸酯35%、20%含羟基的丙烯酸酯齐聚物、及余量的含三嗪环的多官能团丙烯酸酯和二季戊四醇多官能度丙烯酸酯。

(5)在第一层光固化胶上涂布厚度为200um第二层光固化胶。两层光固化胶对玻璃的粘附性存在不同即可,本实施例中,第一层光固化胶与玻璃的粘附性比第二层光固化胶与玻璃的粘附性强。

第二层光固化胶由如下质量百分比的各组分组成:光引发剂0.2%、改性聚氨酯丙烯酸酯25%、及余量的含三嗪环的多官能团丙烯酸酯和二季戊四醇多官能度丙烯酸酯。

(6)以两片玻璃上的银浆图文相互面对的方式将第二片玻璃对位叠合在第一片玻璃的第二层光固化胶上;对两片玻璃进行压合及对第二层光固化胶进行光固化。图2(f)及(g)

(7)剥离靠近与玻璃间的粘附性较弱的光固化胶的玻璃,即剥离第二片玻璃,去除边缘多余光固化胶。此时,银纳米线及银浆图文就镶嵌在光固化胶中并与第一片玻璃粘合在一起。图2(h)

(8)在第二片玻璃原所在位置上覆上保护膜后即形成双层透明传感器;此双层透明传感器的介电层厚度210±5um,整体透过率为88.2%,雾度为1.23。

本发明所述的制备双面透明传感器的方法利用光固化胶在两片玻璃上粘附性的差异,制备基于银纳米线材料的双层透明传感器。这种差异可以通过对玻璃的表面处理,也可以来自不同光固化胶的使用。通过光固化胶将粘附性较差玻璃上的银线银浆图文转印到粘附性较好的玻璃上,并使光固化胶紧紧贴附在玻璃上,形成双层透明传感器。

本发明所述的制备双面透明传感器的方法所述的优点在于:(1)可以制备介电层超薄的传感器;(2)传统双层触摸屏感应器制备中,GFF结构是将两层银线分别涂在两片PET上,图文形成后,再用OCA贴合在盖板玻璃上,而GF2结构是在同一片PET的正反面涂布银线,再贴合到盖板上,本发明可以将玻璃盖板作为第一玻璃,直接在盖板上制备两层导电层,不需要用OCA贴合,工艺更加简单;(3)PET上ITO材料难做低电阻,PET上沉积ITO,反应温度需要降到150℃以下,导致ITO氧化不完全,后续使用中ITO阻抗会发生变化,而本发明中使用银线,先在玻璃上涂布,可以做到任意电阻,没有这种限制;(4)银纳米线固定在光固化胶层中,耐划伤;(5)图文刻蚀和贴合对位是在两个硬质基板上(或柔性基板与玻璃这种硬质基板上)发生,触控图文的精度得以保证。

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如果对本发明的各种改动或变型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倘若这些改动和变型属于本发明的权利要求和等同技术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