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堆肥房的补气与排水一体化系统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文档序号:13006180阅读:891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活垃圾处理领域,涉及一种用于生活有机垃圾好氧高温堆肥设施,具体涉
及一种生活有机垃圾阳光堆肥房补气与排水系统的一体化设计方案。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生活垃圾难以处置的主要原因是缺乏源头减量与分类控制,因为大量含水率高、
易腐败的生活有机垃圾进入城乡生活垃圾收运系统,造成一系列后续处置难题:首先,在生
活垃圾收集中转过程中,因有机成分的腐败发臭招致蚊蝇滋生,严重污染周边环境;当生活
垃圾进入填埋场后,因大量有机垃圾的存在导致填埋渗滤液和恶臭气体产生,严重污染周边
环境并威胁地下水系安全;当生活垃圾进入焚烧炉后,由于大量有机垃圾的存在,使得垃圾
燃烧热值降低,需消耗额外的能源以除去水分,并加大产生二恶英的风险。在农村生活垃圾
处置中,如果对其中的有机垃圾实行源头分类,再就地进行好氧高温堆肥化处置,就可以大
幅度减少农村生活垃圾的清运量,并减轻填埋或焚烧压力,同时实现生活有机垃圾的资源化
利用和植物养分资源的循环利用。
目前,阳光堆肥房是用于农村生活有机垃圾堆肥处置的常用设施,其原理是利用太阳能
通过玻璃屋面对物料加温,促进有机垃圾腐熟。然而,现有阳光堆肥房,普遍结构简单,缺
乏良好的通气系统,垃圾投入后因供气不足常常堆置半年尚未腐熟,还滋生大量苍蝇并逸出
恶臭气体,污染周围环境。也有阳光堆肥房内布置许多管网系统并有搅拌机构,如已公布的
发明专利201410085266.0,公开了一种设置在堆肥房内发酵系统,堆肥房内顶上设有发酵助
剂喷淋装置,堆肥房内设置有多个装物料的隔间,每个隔间地面上铺有多根热水管道,其与
太阳能集热器连接以对隔间内的物料加热;隔间内还包括翻转机构,用来翻转物料。虽然,
该方案利用太阳能对物料加热,可以降低能耗,但是,设置复杂的管网、安装太阳能集热器
和翻转机构加大投资成本,用翻转机构对物料翻转还需耗能,进一步加大运行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阳光堆肥房的补气与排水一体化系统,本发明在无
需耗能的前提下,为堆置于堆肥房内的物料补气供氧,以促进好氧微生物呼吸代谢,加速物
料升温与腐熟,同时避免物料因积水而造成厌氧条件导致恶臭气体逸出。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阳光堆肥房的补气与排水一体化系统,阳光堆

肥房包括至少一个的堆肥房隔间(即,整个阳光堆肥房可被隔离成若干个的堆肥房隔间);补
气与排水一体化系统由室外组件和与室内组件组成,在每个堆肥房隔间内相应的设置一个室
内组件(即,堆肥房隔间的数量与室内组件的数量相同);
每个室内组件包括均埋于地坪面下的排水沟、排水支管、通气管与溢水管,通气管的数
量为至少一条(即可以一条或多条);所述通气管的出口端通过溢水管与排水沟相连通;所述
通气管上设有与通气管的内腔相连通的出气口管;每个室内组件还包括位于地坪面之上的布
气罩,所述布气罩位于出气口管的正上方,布气罩与出气口管相连通,每个出气口管配套设
置一个布气罩;
在每个堆肥房隔间的顶部设置出气管和投料口;
室外组件包括埋于地下的排水总管与渗滤液池;
所述排水支管的进口端与排水沟相连通,所述排水支管的出口端与排水总管相连通;排
水总管的出口端与渗滤液池的内腔相连通。
备注说明:每个堆肥房隔间内:排水沟位于堆肥房隔间内任意地坪面的下方,优选地位
于堆肥房隔间内中间处地坪面的下方。相邻两条通气管的间隔0.3~3m,优选间隔1.5m;通气
管的数量优选为2条,该2条通气管对称的位于排水沟的两侧。
作为本发明的阳光堆肥房的补气与排水一体化系统的改进:
每个堆肥房隔间内:
排水沟周围的地坪面向其倾斜,坡度0.1%~15%(优选地为1.5~2%);
排水沟的底部向排水支管的进口端倾斜(也,即排水沟的底部向排水沟的出水端倾斜);
坡度0.1%~15%(优选地为1~1.5%)。
作为本发明的阳光堆肥房的补气与排水一体化系统的进一步改进:
排水总管的底部向渗滤液池倾斜,坡度0.1%~15%(优选地为1~1.5%)。
作为本发明的阳光堆肥房的补气与排水一体化系统的进一步改进:
在排水沟顶部覆盖透气、透水的盖板;所述盖板用不锈钢板、PVC塑料板制作或用钢筋
水泥浇注(优选地为PVC塑料盖板);盖板覆盖整条排水沟,或者分段覆盖排水沟。
作为本发明的阳光堆肥房的补气与排水一体化系统的进一步改进:
通气管从阳光堆肥房的前墙体或后墙体处引入至堆肥房隔间内;通气管的进气口与阳光
堆肥房的室外环境相连通。因此,通气管的进气口可设置在阳光堆肥房外墙体的任何部分;
也可位于室外地面以下,但仍需要与室外大气相连通。
备注说明:通气管的进气口优选地位于阳光堆肥房的外墙体距离地面0.5m的高度处。
作为本发明的阳光堆肥房的补气与排水一体化系统的进一步改进:
每条通气管上均匀布设若干个的出气口管,出气口管的间隔为0.3m~3m(优选75cm);
每个出气口管上装有可开闭的盖板。
作为本发明的阳光堆肥房的补气与排水一体化系统的进一步改进:
每条通气管向溢水管方向倾斜,坡度0.1%~15%(优选地为1%);
溢水管的管径为通风管的管径的0.2~0.3倍。
备注说明:这种结构的优势是可以把通气管中的水通过溢水管排入排水沟内,但又能防
止过多的气体泄漏到排水沟,从而有利于从进气口进入通气管的来自室外的的气体能进入布
气罩内。
作为本发明的阳光堆肥房的补气与排水一体化系统的进一步改进:
布气罩包括罩壁,所述罩壁由布满通孔的侧壁围合而成,罩壁的顶部为密闭;
在罩壁的底部设有位于罩壁外围的底圈(即,罩壁的底向外翻边构成底圈);
所述罩壁底部的内径大于通气管上的出气口管的外径;
所述罩壁为圆柱型(优选)、圆锥型、圆台型、三角台(三面台)型、三角锥(三面锥)
型;
在每个出气口管外围的地坪面上设置用于固定底圈的固定圈;所述固定圈与地坪
面相齐平。
作为本发明的阳光堆肥房的补气与排水一体化系统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固定圈的形状与底圈相吻合;
底圈上设有磁条(为强力磁条)。
作为本发明的阳光堆肥房的补气与排水一体化系统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罩壁底部的内径
为通气管的出气口管的外径加上0.1cm~30cm,优选加3cm。
在本发明的布气罩中:罩壁的高度为3cm~300cm,优选100cm;通孔的孔径为2mm~30mm,
优选8mm;通孔的孔间距为1mm~100mm,优选8~10mm。底圈的宽度(即,翻边的宽度)为
0.1cm~30cm,优选2cm。罩壁由PVC或不锈钢(优选)制成。
在本发明中,位于室外的通气管进气口、排水总管的出水口,以及位于室内的通气管的
出气口、排水支管的进水口均配有可装卸的网罩;网罩可选尼龙、塑料、不锈钢等材质的筛
网制作,优选地用不锈钢筛网制作;筛网网孔可为8目~200目,优选地为20目。
排水支管、溢水管、通气管、排水总管可选用不锈钢管或PVC管,优选为PVC管;排水
支管、排水总管、通气管的管径为20mm~1500mm,优选地为110mm。
排水总管及配套的渗滤液池可设置在从阳光堆肥房的前墙体的外侧或者后墙体的外侧,
因此排水支管可相应的穿过阳光堆肥房的前墙体或者后墙体后与排水总管相连通。
通气管的进气口、排水支管的进口端还配有可装卸的堵头。
渗滤液池可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台体、锥体等可以想到的任何性状,优选地为
长方体;可用砖砌、水泥浇筑、不锈钢、玻璃钢或塑料制作,优选地为砖砌。
本发明的阳光堆肥房补气、排水一体化系统,具有如下优点:
1、地坪面、排水沟底及埋于地下的通气管的倾斜设计,可及时排出堆肥过程产生的渗滤
液或因物料补水时产生的重力水,从而避免物料因积水而造成厌氧条件导致恶臭气体逸出。
2、堆肥房隔间内的气温受太阳能辐射及堆肥过程中物料发酵释放热量的影响而
上升,高于室外气温,形成室内外气温梯度。室内温度较高的气体上升通过设置
于堆肥房屋顶的出气管排出室外,室外空气从通气管的进气口进入室内,再经过
通气管及其出气口管上方的布气罩向周围物料扩散,从而形成气体流动系统,实
现为物料补气而无需消耗额外能量。
3、通气管的进气口、通气管的出口处、排水支管的进口端、排水总管的出口端均配有可
装卸的网罩;可防止老鼠、昆虫等小动物通过通气管的进气口、排水总管的出口端进入阳光
堆肥房,并防止垃圾从通气管的出口处及排水支管的进口端进入管道系统,从而避免补气排
水系统堵塞。
4、通气管的进气口、排水支管的进口端还配有可装卸的堵头,可以独立控制每个堆肥房
隔间的补气与排水系统的开闭,避免相互影响。
5、利用布气罩底圈上的强力磁条与预埋于地坪中的固定圈(例如为碳钢圈)
间的磁性吸力将安放于通气管出口处(即,与通气管的内腔相连通的出气口管处)的
布气罩固定于地坪上,以避免布气罩在投放垃圾时受力不均而倾倒。
布气罩的可移动设计,便于堆肥腐熟后的出料操作。即,生活有机垃圾堆肥
腐熟后,可轻松的从堆肥房隔间内移去布气罩,从而方便出料。
即,布气罩的作用是便于堆肥阳光房启用时将布气罩安放于通气管出气口管
上,为堆肥物料布气;当堆肥腐熟时移除布气罩便于出料操作。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无需能耗、结构简便的生活有机垃圾阳光堆肥房的补气与
排水系统一体化设计方案。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一种阳光堆肥房的补气与排水一体化系统的示意图;
图2为另一种阳光堆肥房的补气与排水一体化系统的示意图;
图3为布气罩为圆柱型通道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布气罩为圆锥型通道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布气罩为圆台型通道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布气罩为三角台型通道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布气罩为三角锥型通道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底圈105的示意图;
左图对应的是图3~图5所示的布气罩的底圈105;右图对应的是图6~图7所示的布气罩
的底圈105;
图9是图3~图5对应的布气罩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10是预埋于地坪面内的固定圈106及脚钩107的示意图;
图11是图6~图7对应的布气罩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一种阳光堆肥房的补气与排水一体化系统,如图1所示;该阳光堆肥房被分
隔成3个相对独立的堆肥房隔间12;在每个堆肥房隔间12的顶部分别设置出气管和投料口。
所述补气与排水一体化系统由室外组件和与室内组件组成,在每个堆肥房隔间12内相应
的设置一个室内组件,即,堆肥房隔间12的数量与室内组件的数量相同。
设置在每个堆肥房隔间12内的室内组件包括均埋于地坪面200下的排水沟5、排水支管7、
通气管3与溢水管6。排水沟5位于堆肥房隔间内12中间处的地坪面200的下方。通气管3的数量
为2条;该2条通气管3对称的位于排水沟5的两侧。每个堆肥房隔间12内,排水沟5周围的地坪
面200向其倾斜,坡度0.1%~15%,优选为1.5~2%;每个通气管3的出口端通过一个相应的溢水
管6与排水沟5相连通。排水支管7的进口端与排水沟5相连通。每条通气管3向溢水管6方向倾
斜,坡度0.1%~15%,优选地为1%。排水沟5的底部向排水支管7的进口端倾斜,即,排水沟5
的底部向排水沟5的出水端倾斜;坡度0.1%~15%,优选地为1~1.5%。在排水沟5顶部覆盖透气、
透水的盖板;所述盖板用不锈钢板、PVC塑料板制作或用钢筋水泥浇注,优选为PVC塑料盖
板;盖板覆盖整条排水沟5。在堆肥过程中喷淋补水或接种喷淋会有部分水通过通气
管3的出气口管4进入通气管3,因此通气管3内会有少量积水,通过溢水管6就可以
把积水排入排水沟5内。而如果没有溢水管6,水分积聚在通气管3内,会影响通气
效果。溢水管6的管径为通风管3的管径的0.2~0.3倍。这种结构的优势是可以把通气管3中的

水通过溢水管6排入排水沟5内,但又能防止过多的气体泄漏到排水沟5,从而有利于从进气口
2进入通气管3的来自室外的的气体能进入布气罩内。
通气管3从阳光堆肥房的后墙体1处引入至堆肥房隔间12内;通气管3的进气口2与阳光堆
肥房的室外环境相连通,通气管3的进气口2位于阳光堆肥房的外墙体1距离地面0.5m的高度
处。
每条通气管3上均匀布设若干个的出气口管4,出气口管4与通气管3的内腔相连通;出气
口管4的间隔为0.3m~3m,每个出气口管4可装有能开闭的盖板。
每个室内组件还包括位于地坪面之上的布气罩,所述布气罩位于出气口管4的正上方,布
气罩与出气口管4相连通,每个出气口管4配套设置一个布气罩。
室外组件包括埋于地下的排水总管9与渗滤液池8。排水总管9及配套的渗滤液池8设
置在阳光堆肥房的前墙体的外侧,每个室内组件的排水支管7的出口端均与排水总管9相连
通;即,排水支管7相应的穿过阳光堆肥房的前墙体后与排水总管9相连通。排水总管9的
出口端与渗滤液池8的内腔相连通。排水总管9的底部向渗滤液池8倾斜,坡度0.1%~15%,
优选地为1~1.5%。
在阳光堆肥房的前墙体处设置出料门11,在投料及堆肥过程中关闭此出料门11;
堆肥结束后,打开出料门11,用于出料。
布气罩包括罩壁102,罩壁102由布满通孔103的侧壁围合而成,罩壁102为圆柱型(优选,
如图3所示)、圆锥型(如图4所示)、圆台型(如图5所示)、三角台型(如图6所示)、三角锥
型(如图7所示)。所述罩壁102由PVC或不锈钢优选制成。通孔103的孔径为2mm~30mm,优
选8mm;通孔103的孔间距为1mm~50mm,优选8~10mm。
罩壁102的顶部为密闭;即,当罩壁102为圆柱型、圆台型、三角台型时,在罩壁102的上
方设置与罩壁102密封相连的罩顶101,从而使罩壁102的顶部形成密闭。当罩壁102为圆锥型、
三角锥型时,罩壁102自动向上延伸后闭合,从而使罩壁102的顶部形成密闭。罩壁102的高度
为3cm~300cm,优选100cm。
在罩壁102的底部设有位于罩壁102外围的底圈105,即,所述罩壁102的底向外翻边构成
底圈105;底圈105上均匀设置若干个(一般为3~4个)的磁条104,该磁条104为强力磁条。底
圈105的宽度(即,翻边的宽度)为0.1cm~30cm,优选2cm。罩壁102底部的内径大于通气管3
上的出气口管4的外径,一般而言,罩壁102底部的内径为通气管3的出气口4的外径加上
0.1cm~30cm,优选加3cm。
实际使用时,在每个出气口管4外围的地坪面200上设置用于固定底圈105的固定圈

106;固定圈106的底部焊接有两个长14cm的固定脚钩107(其材料为6mm圆钢)。固
定脚钩107深深的扎入地坪面200之下(从而使固定圈106与地坪面200相固定),
固定圈106与地坪面200相齐平。固定圈106的形状与底圈105相吻合。固定圈106为碳
钢圈,利用磁条104与固定圈106的吸力,使底圈105与固定圈106相固定。
位于室外的通气管3的进气口2以及排水总管9的出口端(即,排水总管9与渗滤液池8
的连接处),位于室内的通气管3出气口(即,通气管3与溢水管6的交接处)及排水支管7
的进水口端均配有可装卸的网罩;网罩可选尼龙、塑料、不锈钢等材质的筛网制作,优选用
不锈钢筛网制作;筛网网孔可为8目~200目,优选地为20目。
排水支管7、溢水管6、通气管3、排水总管9可选用不锈钢管或PVC管,优选为PVC管;
排水支管7、排水总管9和通气管3的管径为20mm~1500mm,优选地为110mm。
通气管3的进气口2、排水支管7的进口端(即排水沟5与排水支管7的连接处)
还配有可装卸的PVC堵头。
渗滤液池8可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台体、锥体等可以想到的任何性状,优选地
为长方体;可用砖砌、水泥浇筑、不锈钢、玻璃钢或塑料制作,优选地为砖砌。
实际中,具体尺寸可按照如下进行设置:
生活有机垃圾阳光堆肥房共3间联排,即,共设置了3个堆肥房隔间12。每个堆肥房隔
间12的室内长3m、宽3m、高3m。
排水沟5宽28cm;排水沟5的两侧端部分别离后墙体1约60cm、离前墙体
约100cm。排水沟5四周的地坪面200分别向其倾斜,坡度1.5%。排水沟5底向
出料门11方向倾斜(排水沟5的底部向排水支管7的进口端倾斜),坡度1.5%;整条
排水沟5用塑料盖板覆盖。
排水支管7、通气管3、排水总管9均由Φ110mm的PVC管制成。溢水管6
由Φ25mm的PVC管制成。
总排水管9向渗滤液池8方向倾斜,坡度1.5%,总排水管9的末端伸入渗滤
液池8内。两条通气管3各离排水沟5约75cm,通气管3向溢水管6方向倾斜,
坡度1%。每条通气管3上分别布有3个出气口管4,相邻的出气口管4的间距为
75cm。
堆肥房隔间12启用时,配套该堆肥房隔间12的装置作如下处理:卸下通气管3进
气口2上的堵头,装上网罩;卸下排水支管7进水口的堵头,装上网罩;在排水总管
9出水口装上网罩;翻开通气管3的出气口管4的盖板,并在出气口管4的上方放

置布气罩。其它尚未启用的堆肥房隔间12,在通气管3的进气口2和排水支管7的
进水口装上堵头。
实际使用时,将每天从村民家中收集的生活有机通过位于堆肥房隔间12屋顶的投料口投
入堆肥房隔间12内,直至垃圾堆满规定的高度;再堆置到物料腐熟。在堆置过程中,室外空
气通过通气管3的进气口2进入位于室内埋于地坪面200下的通气管3,再经通气管3的出
口气管4进入布气罩,然后从布气罩的罩壁102上的通孔103向周围物料补气。在堆肥腐熟
后进行出料的过程中,排除立于地坪面200上的布气罩,从而避免对出料操作(特别是机械
化出料操作)时的影响。
实施例2、一种阳光堆肥房的补气与排水一体化系统,如图2所示;其与实施例1的
区别在于:盖板分段覆盖排水沟5。其余等同于实施例1。
实施例3、一种阳光堆肥房的补气与排水一体化系统,其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通
气管3的进气口2位于堆肥房的前墙体,排水总管9与渗滤液池8位于阳光堆肥房的
后墙体1的外侧。其余等同于实施例1。
实施例4、一种阳光堆肥房的补气与排水一体化系统,该阳光堆肥房被分隔成6个相
对独立的堆肥房隔间12。每个堆肥房隔间12的室内长4.5m、宽3m、高2.8m。
实际中,具体尺寸可按照如下进行设置:
排水沟5的端部离后墙体1约50cm,地坪面200向排水沟5倾斜的坡度1.8%,
通气管3的进气口2离室外地面的高度为50cm,两条通气管3各离排水沟5约
80cm。每条通气管3上分别布有3个出气口管4,相邻的出气口管4的间距为80cm。
其余等同于实施例1。
实施例5、一种阳光堆肥房的补气与排水一体化系统,该阳光堆肥房被分隔成10个相
对独立的堆肥房隔间12。每个堆肥房隔间12的室内长6m、宽3m、高4m。
实际中,具体尺寸可按照如下进行设置:
排水沟5的两侧端部分别离后墙体1约70cm、离前墙体约110cm。地坪面200
向排水沟5倾斜的坡度1.4%。排水沟5底向出料门11方向倾斜,坡度1.2%;通
气管3的进气口2离室外地面的高度为35cm,两条通气管3各离排水沟5约83cm。
每条通气管3上分别布有6个出气口管4,相邻的出气口管4的间距为85cm。
其余等同于实施例1。
实验1、
启用实施例1中的1间堆肥房隔间12,其余2间堆肥房隔间12暂不启用。每天

从堆肥房隔间12屋顶的投料口,投加生活有机垃圾120kg左右,每隔5天取2kg
堆肥菌剂用水稀释20倍,喷淋于物料堆上;连续投加35天,室内物料堆至约1.2m
高,投加终止,期间,每隔10天取渗滤液池8中的渗滤液回喷至物料。再堆置35
天取样测定堆肥发芽指数为110%,说明堆肥已腐熟,期间连续10天(即,是指
结束投料后再堆置35天的最后10天)物料温度超过55℃,且无明显恶臭逸出,
也无大量苍蝇滋生。
所用堆肥菌剂按发明专利2014101427343的实施例1制备。
实验2、
启用实施例2中的1间堆肥房隔间12,其余2间堆肥房隔间12暂不启用。每天
从堆肥房隔间12屋顶的投料口,投加生活有机垃圾150kg左右,每隔4天取2.5kg
堆肥菌剂用水稀释18倍,喷淋于物料堆上;连续投加28天,室内物料堆至约1.2m
高,即终止投加,期间每隔10天取渗滤液池8中的渗滤液回喷至物料。再堆置33
天取样测定堆肥发芽指数为120%,说明堆肥已腐熟。期间连续11天物料温度超
过55℃,且无明显恶臭逸出,也无大量苍蝇滋生。
所用堆肥菌剂按发明专利2014101427343的实施例2制备。
对比例1:
生活有机垃圾阳光堆肥房共3间联排。每间室内长3m、宽3m、高3m,室内地坪
一角有一地漏可将渗滤液引至室外渗滤液池。每天从其中1间堆肥房屋顶的投料
口投加生活有机垃圾120kg左右,连续投加33天,室内物料堆至约1.2m,即终
止投加。随后,分别在继续堆置30天、60天、90天和150天时取样,测得堆肥
的芽指数分别为40%、47%、52%、56%,说明堆肥房启用6个月后物料仍未腐熟。
期间物料最高温度未达45℃,并有恶臭逸出,还有大量苍蝇及蝇蛆滋生。
备注说明:此对比例1是在与实验1相同的室外环境温度下进行的,且采用
与实验1基本相同的生活有机垃圾。
对比例2、
生活有机垃圾阳光堆肥房共3间联排。每间室内长3m、宽3m、高3m,室内地坪
一角有一地漏可将渗滤液引至室外渗滤液池。每天从其中1间堆肥房屋顶的投料
口投加生活有机垃圾120kg左右,每隔5天取2kg堆肥菌剂用水稀释20倍,喷淋
于物料堆上,连续投加34天,室内物料堆至1.2m高,投加终止。期间每隔10天
取渗滤液池中的渗滤液回喷至物料。分别在继续再堆置30天、60天和90天时取

样,测得堆肥的芽指数分别为49%、61%、95%,说明堆肥房启用4个月后物料才
基本腐熟。期间物料温度超过55℃共7天,恶臭的逸出与苍蝇滋生状况相对于对
比例1有明显改善。
备注说明:此对比例2是在与实验1相同的室外环境温度下进行的,且采用
与实验1基本相同的生活有机垃圾。
对比例3、相对于实验例1而言,取消布气罩的使用(当然,也相应取消固定圈106
的使用);且在通气管3的出气口管4处设置网罩,从而避免生活垃圾从出气口管4处掉入
通气管3内。其余等同于实验1。
所得结果为:每天从堆肥房隔间12屋顶的投料口,投加生活有机垃圾120kg左
右,每隔5天取2kg堆肥菌剂用水稀释20倍,喷淋于物料堆上;连续投加34天,
室内物料堆至1.2m高,投加终止,期间每隔10天取渗滤液池8中的渗滤液回喷至
物料。分别在继续再堆置30天、60天和90天时取样,测得堆肥的芽指数分别为
52%、63%、115%,说明堆肥房启用4个月后物料才腐熟。期间物料温度超过55℃
共8天,恶臭的逸出与苍蝇滋生状况相对于对比例1有明显改善。
备注说明:此对比例3是在与实验1相同的室外环境温度下进行的,且采用
与实验1基本相同的生活有机垃圾。
对比例4、相对于实验1而言,取消溢水管6的设置,即,通气管3不通过溢
水管6与排水沟5相连通。其余等同于实验1。
所得结果为:每天从堆肥房隔间12屋顶的投料口,投加生活有机垃圾120kg左
右,每隔5天取2kg堆肥菌剂用水稀释20倍,喷淋于物料堆上;连续投加35天,
室内物料堆至约1.2m高,投加终止,期间,每隔10天取渗滤液池8中的渗滤液回
喷至物料。分别在继续再堆置30天、45天,测得堆肥的芽指数分别为73%、105%,
说明堆肥房启用2个半月后物料才腐熟。期间物料温度超过55℃共9天,无明显
恶臭逸出与苍蝇滋生。经检查通气管3内有部分积水存在。
当第5次启用该堆肥房时,通气管内充满积水,堆肥效果与对比例2相同。
备注说明:此对比例4是在与实验1相同的室外环境温度下进行的,且采用
与实验1基本相同的生活有机垃圾。
最后,还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列举的仅是本发明的若干个具体实施例。显然,本发明不
限于以上实施例,还可以有许多变形。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从本发明公开的内容直接导
出或联想到的所有变形,均应认为是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