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秸秆生产活性炭制备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34665阅读:22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活性炭,特别涉及以农作物秸秆为原料生产活性炭的制备工艺。



背景技术:

活性炭是一种具有发达的孔隙和很大的比表面积及吸附能力的黑色多孔性固态物,活性炭对气体、溶液中的有机物或无机物以及胶体颗粒有很强的吸附能力,不溶于水或有机溶剂,容易再生,并具有足够的化学稳定性、机械强度及耐酸碱、耐热等性能,因此得到广泛应用。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农作物秸秆处理现状,本发明提供一种利用收获后含水量较高的青玉米秸秆生产活性炭的制备工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本发明目的通过以下方式实现:这种秸秆活性炭制备工艺其特征是它包括下列步骤:

a.将鲜玉米秸秆经破碎机破碎后,送入磨桨机磨制成浆料;

b.以0.5%~1%的重量比将活化剂加入上述浆料,搅拌均匀后进行固液分离;

c.将分离出的固态物送入挤压机挤制成园柱状料;

d.将上述园柱状料入密闭活化炉炭化、经冷却后得到活性炭产品。

所述活化剂选用氢氧化钾或氯化锌。

本发明取得的技术进步:

1.由于采用将收获后的鲜玉米秸秆经破碎、磨桨、固液分离的生产工艺,因而可有效分离出秸秆中的水分,使原有的二次破碎、二次烘干的秸秆生产活性炭工艺得到简化,从而降低了能源消耗。

2.本发明的破碎、磨桨、固液分离、挤压成型的前处理工艺可在收获现场的田间地头进行,只需将成型后的柱状料运回进行炭化、活化处理,因而可节省60%以上的运输量,大大降低了原料堆放成本和运力成本。

3.由于对固液分离后秸秆的挤压成型是柱塞式湿挤压,阻力较小,因而可降低挤压功率,且挤出物致密均匀,便于后期的炭化和活化处理。

4.本发明工艺设备可一机两用,添加净化设备后还可副产制得木煤气、焦油和木醋酸,提炼后还可得到叶绿素和食品添加剂,含糖份的液体还可进行综合利用。

5.本发明与其它秸秆活性炭工艺比较,工艺简单,活性炭质量高,水份、灰份小,可显著提高产品售价;可使收获后的秸秆得到及时清理,彻底解决了农民所关心的秸秆占用农田带来的影响耕作的难题,可有效杜绝焚烧秸秆造成的环境污染,具有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将前处理阶段的破碎、磨桨、固液分离、挤压成型设备运抵农田收获现场,启动设备,然后将收获玉米后的秸秆经破碎机破碎后,送入磨桨机磨制成浆料;按0.5%~1%的重量比将活化剂氢氧化钾加入上述浆料后搅拌均匀,然后进行固液分离,此时固态物含水率约为70~80%,所分离出的含糖、含叶绿素的液体进行后期综合处理,将分离出的固态物送入柱塞式挤压机挤制成φ10×40的园柱状料后,将其运回生产车间入密闭活化炉炭化、经冷却后得到活性炭产品。

实施例2: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是活化剂选用氯化锌。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秸秆活性炭制备工艺,它包括下列步骤:将鲜玉米秸秆破碎后磨浆,将活化剂加入浆料搅拌均匀后固液分离,将分离出的固态物挤制成柱状料后入密闭活化炉炭化、冷却后得到活性炭产品。本发明工艺可有效分离出秸秆中的水分,使原有的二次破碎、二次烘干工艺得到简化,前处理工艺可在收获现场的田间地头进行,因而可节省60%以上的运输量,大大降低了原料堆放成本和运力成本,挤出物致密均匀,便于后期炭化和活化处理,工艺简单,活性炭质量高,水份、灰份小,可显著提高产品售价,可使收获后的秸秆得到及时清理,彻底解决了秸秆占用农田影响耕作的难题,可有效杜绝焚烧秸秆造成的环境污染,具有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技术研发人员:刘从荡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刘从荡
技术研发日:2016.04.18
技术公布日:2017.10.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