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晶喷墨抛光砖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53080阅读:186来源:国知局
一种微晶喷墨抛光砖的制作方法

一种微晶喷墨抛光砖,属于房屋装饰材料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传统的瓷砖是以耐火的金属氧化物及半金属氧化物,经由研磨、混合、压制、施釉、烧结过程制作形成。瓷砖上的花纹一般都是由施釉步骤形成釉料层展现出来,但是这种釉面砖的釉料层的厚度如果较小时,则瓷砖会在较短的使用时间内就会磨透釉料层,使得瓷砖的原有花纹小时。而如果增大釉料层的厚度,成本会大幅度增加,降低市场竞争力。现在也有的瓷砖不再设釉层,而是直接对瓷砖的坯体进行抛光,以得到一种表面光亮的瓷砖。但是这种抛光砖的表面无法形成多种多样的花纹,格调单一,不符合大众审美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耐磨又花色多样的微晶喷墨抛光砖。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微晶喷墨抛光砖,其特征在于:由烧结一体的上坯体砖面和底坯砖底组成,上坯体砖面和底坯砖底为同一基料,上坯体砖面上散布有孰料团块,孰料团块的边通过墨浆包围形成色线,其中所述基料的重量份组成包括:钠长石35~40份,钾长石 21~24份,球土 26~28份,高铝石 3~4份,滑石 2~2.5份;所述孰料团块的原料重量份组成包括:钠长石42~45份,钾长石 17~19份,球土 20~28份,高铝石 3~7份,滑石 2~4份;所述墨浆的重量份组成包括:钠长石27~33份,钾长石 27~33份,球土 13~17份,高铝石8~12份,叶腊石 8~12份,滑石 3~7份。

本微晶喷墨抛光砖通过二次布料方式的制备而成,二次布料的上坯体和底坯均为同一基料,尽可能的减少了因底面料不匹配造成的砖后期反弹变形,同时砖面与砖底用料统一也能达到砖体如玉石般浑然天成效果。但是为了使砖面形成多种多样的花色,本发明还在上坯体砖面上散布孰料团块,并在孰料团块的边上勾画出色线,这又导致上坯体和底坯用料的不能绝对统一,为了彻底解决用料的不统一底面料不匹配造成的砖后期反弹变形的问题,本发明通过基料、孰料团块和墨浆的配方进行调控,主要通过墨浆的配方形成的色线所具有的烧制时的膨胀比,过渡基料和孰料团块的膨胀比膨胀比,解决因底面料不匹配造成的砖后期反弹变形的问题。本发明通过独特的形象布料、色料勾画、透料充填、粉颗演绎四大核心技术精铸。产品表面形成山川地脉、熔岩团块、峡谷地裂、碎石散布等自然纹理效果。将大峡谷起伏绵延、百转千回、险峻飘逸的自然气象完美拓印,还原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坯体中不同颜色的粉料经过预混挤压后,形成起伏连绵的山脉纹理,线条洒脱,写意逼真。为了使产品立体更强纹理更加细腻,还采用了喷墨浆的色浆雾化工艺配合刮平步骤,使墨浆经过雾化后均匀的分布于熔岩、团块的周围,形成颜色鲜艳的石线,或深或浅,形象地勾画出熔岩团块的轮廓,极富立体感。坯体饼经过预压后的粉料,用压械手扒开,形成纵横交错的峡谷地势风貌,然后在将超透料(孰料)填充其间,使得纹理更加逼真、立体,超透料的使用,使产品更加贴近玉质质感。孰料的自由洒落配合刮平是孰料粉随意布料,演绎出产品表面自然飘逸的纹理图案。该工艺制成的微晶喷墨抛光砖的纹理图案具有随机性,每一块砖都具有自己独特的花纹,且花纹为整个上坯体层所具有的花纹,不会随着摩擦导致砖花纹消失。

优选的,所述的上坯体砖面还分布有最长对角线3cm~10cm的形状不规则的小坯体块,相邻小坯体块之间的间距为2.5cm ~15cm。本发明通过两次坯体生料的使用在上坯体砖面上形成有小坯体块,将不同颜色的粉料进行自由组合搭配,经过预混预压,破碎后形成颜色层次分明,团块大小不一,数量不一的熔岩团块,随机分布于抛光砖表面上,更加贴近原石效果,层次更加分明。

优选的,所述的小坯体块与基料的组成相同,相同组份的用量在基料用量的基础上相应增加或减少0.5~3重量份。在形成颜色区分的同时,尽量保证上坯体和底坯的统一。

优选的,所述的孰料团块将上坯体砖面分割为最长对角线10cm~25cm的形状不规则的大坯体块,相邻大坯体块之间的间距为0.6 cm ~3cm。该图案形状的比例更契合自然,更加美观。

优选的,所述的基料的重量份组成为:钠长石38~39份,钾长石 22~23份,球土 26~27份,高铝石 3份,滑石 2.5份。该优选配方既能达到类似天然玉石装饰效果同时又避免了针孔毛孔等砖面防污缺陷。优质选材确保产品绿色环保且无辐射污染。球土因开采时压成球状而得名,是由高岭石构成并混有一定数量的石英、云母及有机质等杂质的一种可塑黏土。高铝石又称铝矾土土或铝土矿,主要成分是氧化铝,系含有杂质的水合氧化铝,是一种土状矿物。

优选的,所述的孰料团块的原料重量份组成为:钠长石43~44份,钾长石 18~19份,球土 24~26份,高铝石 4~5份,滑石3份。孰料团块的原料在基料的基础上进行调整,可以更容易的通过墨浆的过渡,得到匹配效果。

优选的,所述的墨浆的重量份组成为:钠长石28~30份,钾长石 29~31份,球土 15份,高铝石10份,叶腊石 10份,滑石 5份。该墨浆配方既能体现出普通抛光砖所没有的细腻纹理和丰富色彩,发色艳丽且完全不会出现后期龟裂、变形针孔等诸多缺陷。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一种微晶喷墨抛光砖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本微晶喷墨抛光砖通过各部分组成配方的控制使砖面与砖底完全统一既能达到玉石浑然天成效果,同时彻底解决了砖的后期反弹变形。本发明制得的产品表面形成山川地脉、熔岩团块、峡谷地裂、碎石散布等自然纹理效果。将大峡谷起伏绵延、百转千回、险峻飘逸的自然气象完美拓印,还原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该工艺制成的微晶喷墨抛光砖的纹理图案具有随机性,每一块砖都具有自己独特的花纹,且花纹为整个上坯体层所具有的花纹,不会随着摩擦导致砖花纹消失。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种微晶喷墨抛光砖的图案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另一种微晶喷墨抛光砖的图案示意图。

其中,1、大坯体块 2、孰料团块 3、小坯体块 4、色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一种微晶喷墨抛光砖做进一步说明,其中实施例1为最佳实施例。

实施例

基料的重量份组成

孰料团块原料的重量份组成

墨浆的重量份组成

钠长石28~30份,钾长石 29~31份,球土 15份,高铝石10份,叶腊石 10份,滑石 5份。

各实施例的微晶喷墨抛光砖,由烧结一体的上坯体砖面和底坯砖底组成,上坯体砖面和底坯砖底为同一基料,上坯体砖面上散布有孰料团块2,孰料团块2的边通过墨浆包围形成色线4,上坯体砖面分布有最长对角线3cm~10cm的形状不规则的小坯体块3(实施例5除外),相邻小坯体块3之间的间距为2.5cm ~15cm,孰料团块2将上坯体砖面分割为最长对角线10cm~25cm的形状不规则的大坯体块1,相邻大坯体块1之间的间距为0.6 cm ~3cm。

实施例采用下述工艺制备:

1)将按小坯体块重量份组成磨成的生料粉压制成坯体条;再将该坯料条破碎成最长对角线3cm~10cm的形状不规则的小块体,相邻小块体之间的间距为2.5cm ~15cm;然后继续洒落按基料重量份组成称取物料磨粉制成的坯体生料粉填充小块体间的空隙后喷按上述墨浆重量份组成调制成的墨浆;

2)喷墨浆后再进行压制制成坯体饼;

3)利用压械手将坯体饼扒开,造成贯通坯体饼的待填充区,压械手将坯体饼扒开后形成最长对角线15cm~25cm的形状不规则的大块体,相邻大块体之间的间距为0.6 cm ~3cm;

4)向上述扒开后的坯体饼上自由洒落上述孰料团块原料按重量份称去后磨制的熟料粉实现透料充填;

5)对坯料熟料重新进行压制成型制得上坯体;

6)在上坯体上铺覆与步骤1)相同基料组成压制成的底坯,并进行规格切割得到预烧件;

7)预烧件在200℃的干燥温度下干燥60min;

8)对预烧件进行烧制,每一小时记录一次温度的温度记录:对预烧件进行烧制,炉温预热至900℃后,预烧件进炉,以15℃/h ~22℃/h的升温速率逐渐升温至1100℃后进行第一次保温4h,然后再以10℃/h ~20℃/h的升温速率逐渐升温至1220℃后进行第二次保温10h,第二次保温完成后以65℃/h ~120℃/h的降温速率快速降温至室温;

温度记录

9)烧制后对上坯体面进行抛光即得。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发明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