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防大豆根腐病和大豆胞囊线虫病的种衣剂、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645598阅读:32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农作物病害防治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兼防大豆根腐病和大豆胞囊线虫病的种衣剂、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由于大豆种植区的连作、重迎茬较为普遍,使得大豆病虫害的问题日益严重,其中对大豆产量影响较大的是大豆根腐病和大豆胞囊线虫病。大豆根腐病主要是由镰刀菌等引起的病害,大豆胞囊线虫病则是由胞囊线虫对大豆根部引起的病害,大豆根腐病和大豆胞囊线虫病严重的地区可以造成大豆大量减产,甚至绝产、颗粒无收。因此,在大豆种植过程中,有必要加强对上述两种病虫害的防治工作。

然而现有技术中的种衣剂大多只针对一种病害,作用单一,缺少既可以同时预防大豆根腐病和大豆胞囊线虫病、又对环境没有危害的控制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兼防大豆根腐病和大豆胞囊线虫病的种衣剂及其制备方法,该种衣剂是一种可以同时预防大豆根腐病和大豆胞囊线虫病、又对环境没有危害的控制剂。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兼防大豆根腐病和大豆胞囊线虫病的种衣剂,以菌株发酵液为基质,每升菌株发酵液中添加3-5g的硫酸铜、8-10g的钼酸铵、1-3g的硼酸、15-18g的硫酸锰、2-4g的硫酸亚铁、70-80g的磷酸二氢钾、40-50g的硫酸钾、30-35g的木质素磺酸钙、18-23g甲基纤维素、9-13g的粘接剂、15-30ml染料;

所述菌株发酵液是由巨大芽孢杆菌发酵液、简单芽孢杆菌发酵液、弗雷德中华根瘤菌发酵液、产黄青霉菌发酵液混合而成,其中巨大芽孢杆菌、简单芽孢杆菌、弗雷德中华根瘤菌、产黄青霉菌的活细胞数比例为3:1:1:0.05,其中产黄青霉菌的活细胞数以孢子数计。

优选的,所述巨大芽孢杆菌发酵液中活细胞数为108cfu/ml;所述简单芽孢杆菌发酵液中活细胞数为108cfu/ml;所述弗雷德中华根瘤菌发酵液中活细胞数为108cfu/ml;所述产黄青霉菌发酵液中孢子数为107个/ml

优选的,每升菌株发酵液中添加4.5g的硫酸铜、9g的钼酸铵、2g的硼酸、17.5g的硫酸锰、2g的硫酸亚铁、75g的磷酸二氢钾、50g的硫酸钾、30g的木质素磺酸钙、20g甲基纤维素、11g的粘接剂、25ml染料。

优选的,所述粘接剂由黄原胶和变性淀粉按照1:10的质量比例混合而成。

优选的,所述染料是浓度为5-8g/100ml的孔雀绿溶液。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兼防大豆根腐病和大豆胞囊线虫病的种衣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按照以下步骤制备:

步骤1,分别活化巨大芽孢杆菌、简单芽孢杆菌、弗雷德中华根瘤菌和产黄青霉菌;

步骤2,将活化后的巨大芽孢杆菌接种至na液体培养基中,28℃,150rmp摇床培养至活细胞数为108cfu/ml,得到巨大芽孢杆菌发酵液;

将活化后的简单芽孢杆菌接种至na液体培养基中,28℃,150rmp摇床培养至活细胞数为108cfu/ml,得到简单芽孢杆菌发酵液;

将活化后的弗雷德中华根瘤菌接种至ty液体培养基中,28℃,150rmp摇床培养至活细胞数为108cfu/ml,得到弗雷德中华根瘤菌发酵液;

将活化后的产黄青霉菌接种至pd液体培养基中,28℃,120rmp摇床培养至孢子数为107个/ml,得到产黄青霉菌发酵液;

步骤3,按照巨大芽孢杆菌、简单芽孢杆菌、弗雷德中华根瘤菌、产黄青霉菌的活细胞数比例为3:1:1:0.05,将巨大芽孢杆菌发酵液、简单芽孢杆菌发酵液、弗雷德中华根瘤菌发酵液、产黄青霉菌发酵液混合,得到菌株发酵液;

步骤4,每升种衣剂按照以下步骤配制:

步骤4.1,分别称取以下各组分:3-5g的硫酸铜、8-10g的钼酸铵、1-3g的硼酸、15-18g的硫酸锰、2-4g的硫酸亚铁、70-80g的磷酸二氢钾、40-50g的硫酸钾、30-35g的木质素磺酸钙、18-23g甲基纤维素、9-13g的粘接剂,然后分别研磨成粉状,并混合均匀,得到固态混合物;

步骤4.2,取1l菌株发酵液,添加步骤4.1的固态混合物,加入15-30ml染料,搅拌混匀,着色后得到种衣剂。

本发明提供的兼防大豆根腐病和大豆胞囊线虫病的种衣剂,可以同时预防大豆胞囊线虫病和根腐病、又对环境没有危害;可以显著提高大豆的产量;可以改善土壤微环境,在作物病害防治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生物材料保藏信息说明

1、巨大芽孢杆菌,已于2013年01月10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编号为cgmcc7119,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邮编100101,分类命名为解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megaterium。

2、简单芽孢杆菌,已于2012年10月11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编号为cgmcc6650,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邮编100101,分类命名为简单芽孢杆菌bacillussimplex。

3、弗雷德中华根瘤菌,已于2013年01月10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编号为cgmcc7120,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邮编100101,分类命名为弗雷德中华根瘤菌simorhizobiumfredii。

4、产黄青霉素菌,已于2010年12月14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编号为cgmcc4469,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邮编100101,分类命名为产黄青霉菌penicilliumchrysogenum(该菌株与专利号为zl201010593046.0,专利名称为“一种具诱导番茄抗南方根结线虫的产黄青霉素菌及应用”中述及的产黄青霉素菌为相同菌株)。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但不应理解为本发明的限制。由于菌株细胞数量无法精确控制,故下述各菌株细胞数比例等有关细胞数或孢子数的描述,均满足各自要求的数量级即可。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兼防大豆根腐病和大豆胞囊线虫病的种衣剂,以菌株发酵液为基质,每升菌株发酵液中添加4.5g的硫酸铜、9g的钼酸铵、2g的硼酸、17.5g的硫酸锰、2g的硫酸亚铁、75g的磷酸二氢钾、50g的硫酸钾、30g的木质素磺酸钙、20g甲基纤维素、9-13g的粘接剂、15-30ml染料;

所述菌株发酵液是由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megaterium)发酵液、简单芽孢杆菌(bacillussimplex)发酵液、弗雷德中华根瘤菌(simorhizobiumfredii)发酵液、产黄青霉菌(penicilliumchrysogenum)发酵液混合而成,其中巨大芽孢杆菌、简单芽孢杆菌、弗雷德中华根瘤菌、产黄青霉菌的活细胞数比例为3:1:1:0.05,其中产黄青霉菌的活细胞数以孢子数计;

所述巨大芽孢杆菌发酵液中活细胞数为108cfu/ml;所述简单芽孢杆菌发酵液中活细胞数为108cfu/ml;所述弗雷德中华根瘤菌发酵液中活细胞数为108cfu/ml;所述产黄青霉菌发酵液中孢子数为107个/ml;需要说明的是,上述菌株培养液采用血细胞计数法技术;

优选的,所述粘接剂由黄原胶和变性淀粉按照1:10的质量比例混合而成;

优选的,所述染料是浓度为5-8g/100ml的孔雀绿溶液。

同时,基于同一种发明构思,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兼防大豆根腐病和大豆胞囊线虫病的种衣剂的制备方法,具体按照以下步骤制备:

步骤1,分别活化巨大芽孢杆菌、简单芽孢杆菌、弗雷德中华根瘤菌和产黄青霉菌;

利用na固体培养基分别活化巨大芽孢杆菌和简单芽孢杆菌;利用yma培养基活化弗雷德中华根瘤菌;利用pda培养基活化产黄青霉菌;

步骤2,将活化后的巨大芽孢杆菌接种至na液体培养基中,28℃,150rmp摇床培养至活细胞数为108cfu/ml(2d左右),得到巨大芽孢杆菌发酵液;

将活化后的简单芽孢杆菌接种至na液体培养基中,28℃,150rmp摇床培养至活细胞数为108cfu/ml(2d左右),得到简单芽孢杆菌发酵液;

将活化后的弗雷德中华根瘤菌接种至ty液体培养基中,28℃,150rmp摇床培养至活细胞数为108cfu/ml(3d左右),得到弗雷德中华根瘤菌发酵液;

将活化后的产黄青霉菌接种至pd培养基中,28℃,120rmp摇床培养至孢子数为107cfu/ml(4d左右),得到产黄青霉菌发酵液;

步骤3,按照巨大芽孢杆菌、简单芽孢杆菌、弗雷德中华根瘤菌、产黄青霉菌的活细胞数比例为3:1:1:0.05,将巨大芽孢杆菌发酵液、简单芽孢杆菌发酵液、弗雷德中华根瘤菌发酵液、产黄青霉菌发酵液混合,得到菌株发酵液;

步骤4,每升种衣剂按照以下步骤配制:

步骤4.1,分别称取以下各组分:3-5g的硫酸铜、8-10g的钼酸铵、1-3g的硼酸、15-18g的硫酸锰、2-4g的硫酸亚铁、70-80g的磷酸二氢钾、40-50g的硫酸钾、30-35g的木质素磺酸钙、18-23g甲基纤维素、9-13g的粘接剂,然后分别研磨成粉状,并混合均匀,得到固态混合物;

步骤4.2,取1l菌株发酵液,添加步骤4.1的固态混合物,再添加15-30ml染料,搅拌混匀,着色后得到种衣剂。

需要说明的是,当需要大量培养各菌株时,步骤2还包括各菌株的逐级扩大培养步骤,其中,巨大芽孢杆菌和简单芽孢杆菌均采用na液体培养基扩大培养,弗雷德中华根瘤菌采用ty液体培养基扩大培养,产黄青霉菌采用pd液体培养基扩大培养。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述及的各培养基均采用本领域常用的培养基配方和配制方法进行配制和灭菌,下面提供各培养基的配方:

pda培养基:马铃薯200g,蔗糖10g,琼脂17-20g,蒸馏水至1000ml。

pd液体培养基:马铃薯200g,蔗糖10g,蒸馏水至1000ml。

na固体培养基:牛肉膏3g,蛋白胨10g,蔗糖10g,琼脂17-20g,蒸馏水至1000ml,ph至7.0。

na液体培养基:牛肉浸膏3g,蛋白胨5g,酵母浸膏1g,蔗糖10g,蒸馏水至1000ml,ph至6.8-7.0。

yma培养基:甘露醇10g,酵母粉0.8g,七水合硫酸镁0.2g,磷酸二氢钾0.25g,磷酸氢二钾0.25g,氯化钠0.1g,琼脂15g,蒸馏水至1000ml,ph至6.8-7.0。

ty液体培养基:胰蛋白胨5g,酵母粉3g,氯化钙1.3g,蒸馏水至1000ml,ph至6.8-7.0。

本发明的种衣剂的使用方法如下:播种前利用该种衣剂进行种子包衣,使用前将种衣剂上下充分摇匀,将种子和种衣剂按1:70的质量比例混合,使所有药剂均匀拌在种子表面,拌匀为止,阴干成膜后完成种子包衣,即可播种。

优选的,本发明提供的兼防大豆根腐病和大豆胞囊线虫病的种衣剂,包括以下实施例:

实施例1

一种兼防大豆根腐病和大豆胞囊线虫病的种衣剂,以菌株发酵液为基质,并且每升菌株发酵液中添加4.5g的硫酸铜、9g的钼酸铵、2g的硼酸、17.5g的硫酸锰、2g的硫酸亚铁、75g的磷酸二氢钾、50g的硫酸钾、30g的木质素磺酸钙、20g甲基纤维素、1g的黄原胶、10g的变性淀粉、25ml孔雀绿溶液;其中孔雀绿溶液中孔雀绿的浓度为6g/100ml。

所述菌株发酵液是由巨大芽孢杆菌发酵液、简单芽孢杆菌发酵液、弗雷德中华根瘤菌发酵液、产黄青霉菌发酵液混合而成,其中巨大芽孢杆菌、简单芽孢杆菌、弗雷德中华根瘤菌、产黄青霉菌的活细胞数比例为3:1:1:0.05,其中产黄青霉菌的活细胞数以孢子数计。

具体按照以下方法制备:

步骤1,分别活化巨大芽孢杆菌、简单芽孢杆菌、弗雷德中华根瘤菌和产黄青霉菌;

步骤2,将活化后的巨大芽孢杆菌接种至na液体培养基中,28℃,150rmp摇床培养至活细胞数为108cfu/ml,得到巨大芽孢杆菌发酵液;

将活化后的简单芽孢杆菌接种至na液体培养基中,28℃,150rmp摇床培养至活细胞数为108cfu/ml,得到简单芽孢杆菌发酵液;

将活化后的弗雷德中华根瘤菌接种至ty液体培养基中,28℃,150rmp摇床培养至活细胞数为108cfu/ml,得到弗雷德中华根瘤菌发酵液;

将活化后的产黄青霉菌接种至pd培养基中,28℃,120rmp摇床培养至孢子数为107个/ml,得到产黄青霉菌发酵液;

步骤3,按照巨大芽孢杆菌、简单芽孢杆菌、弗雷德中华根瘤菌、产黄青霉菌的活细胞数比例为3:1:1:0.05,将巨大芽孢杆菌发酵液、简单芽孢杆菌发酵液、弗雷德中华根瘤菌发酵液、产黄青霉菌发酵液混合,得到菌株发酵液;

步骤4,每升种衣剂按照以下步骤配制:

步骤4.1,分别称取以下各组分:4.5g的硫酸铜、9g的钼酸铵、2g的硼酸、17.5g的硫酸锰、2g的硫酸亚铁、75g的磷酸二氢钾、50g的硫酸钾、30g的木质素磺酸钙、20g甲基纤维素、1g的黄原胶、10g的变性淀粉,然后分别研磨成粉状,并混合均匀,得到固态混合物;

步骤4.2,取1l菌株发酵液,添加步骤4.1的固态混合物,再添加25ml孔雀绿溶液后,搅拌混匀,着色后得到种衣剂。

实施例2

一种兼防大豆根腐病和大豆胞囊线虫病的种衣剂,以菌株发酵液为基质,并且每升菌株发酵液中添加3g的硫酸铜、8g的钼酸铵、1g的硼酸、15g的硫酸锰、3g的硫酸亚铁、80g的磷酸二氢钾、45g的硫酸钾、35g的木质素磺酸钙、23g甲基纤维素、1.1g的黄原胶、11g的变性淀粉、孔雀绿;15ml孔雀绿溶液;其中孔雀绿溶液中孔雀绿的浓度为8g/100ml。

所述菌株发酵液是由巨大芽孢杆菌发酵液、简单芽孢杆菌发酵液、弗雷德中华根瘤菌发酵液、产黄青霉菌发酵液混合而成,其中巨大芽孢杆菌、简单芽孢杆菌、弗雷德中华根瘤菌、产黄青霉菌的活细胞数比例为3:1:1:0.05,其中产黄青霉菌的活细胞数以孢子数计。

具体按照以下方法制备:

步骤1,分别活化巨大芽孢杆菌、简单芽孢杆菌、弗雷德中华根瘤菌和产黄青霉菌;

步骤2,将活化后的巨大芽孢杆菌接种至na液体培养基中,28℃,150rmp摇床培养至活细胞数为108cfu/ml,得到巨大芽孢杆菌发酵液;

将活化后的简单芽孢杆菌接种至na液体培养基中,28℃,150rmp摇床培养至活细胞数为108cfu/ml,得到简单芽孢杆菌发酵液;

将活化后的弗雷德中华根瘤菌接种至ty液体培养基中,28℃,150rmp摇床培养至活细胞数为108cfu/ml,得到弗雷德中华根瘤菌发酵液;

将活化后的产黄青霉菌接种至pd培养基中,28℃,120rmp摇床培养至孢子数为107个/ml,得到产黄青霉菌发酵液;

步骤3,按照巨大芽孢杆菌、简单芽孢杆菌、弗雷德中华根瘤菌、产黄青霉菌的活细胞数比例为3:1:1:0.05,将巨大芽孢杆菌发酵液、简单芽孢杆菌发酵液、弗雷德中华根瘤菌发酵液、产黄青霉菌发酵液混合,得到菌株发酵液;

步骤4,每升种衣剂按照以下步骤配制:

步骤4.1,分别称取以下各组分:3g的硫酸铜、8g的钼酸铵、1g的硼酸、15g的硫酸锰、3g的硫酸亚铁、80g的磷酸二氢钾、45g的硫酸钾、35g的木质素磺酸钙、23g甲基纤维素、1.1g的黄原胶、11g的变性淀粉,然后分别研磨成粉状,并混合均匀,得到固态混合物;

步骤4.2,取1l菌株发酵液,添加步骤4.1的固态混合物,再添加15ml孔雀绿溶液后,搅拌混匀,着色后得到种衣剂。

实施例3

一种兼防大豆根腐病和大豆胞囊线虫病的种衣剂,以菌株发酵液为基质,并且每升菌株发酵液中添加5g的硫酸铜、10g的钼酸铵、3g的硼酸、18g的硫酸锰、4g的硫酸亚铁、70g的磷酸二氢钾、40g的硫酸钾、32g的木质素磺酸钙、18g甲基纤维素、0.9g的黄原胶、9g的变性淀粉、30ml孔雀绿溶液;其中孔雀绿溶液中孔雀绿的浓度为5g/100ml。

所述菌株发酵液是由巨大芽孢杆菌发酵液、简单芽孢杆菌发酵液、弗雷德中华根瘤菌发酵液、产黄青霉菌发酵液混合而成,其中巨大芽孢杆菌、简单芽孢杆菌、弗雷德中华根瘤菌、产黄青霉菌的活细胞数比例为3:1:1:0.05,其中产黄青霉菌的活细胞数以孢子数计。

具体按照以下方法制备:

步骤1,分别活化巨大芽孢杆菌、简单芽孢杆菌、弗雷德中华根瘤菌和产黄青霉菌;

步骤2,将活化后的巨大芽孢杆菌接种至na液体培养基中,28℃,150rmp摇床培养至活细胞数为108cfu/ml,得到巨大芽孢杆菌发酵液;

将活化后的简单芽孢杆菌接种至na液体培养基中,28℃,150rmp摇床培养至活细胞数为108cfu/ml,得到简单芽孢杆菌发酵液;

将活化后的弗雷德中华根瘤菌接种至ty液体培养基中,28℃,150rmp摇床培养至活细胞数为108cfu/ml,得到弗雷德中华根瘤菌发酵液;

将活化后的产黄青霉菌接种至pd液体培养基中,28℃,120rmp摇床培养至孢子数为107个/ml,得到产黄青霉菌发酵液;

步骤3,按照巨大芽孢杆菌、简单芽孢杆菌、弗雷德中华根瘤菌、产黄青霉菌的活细胞数比例为3:1:1:0.05,将巨大芽孢杆菌发酵液、简单芽孢杆菌发酵液、弗雷德中华根瘤菌发酵液、产黄青霉菌发酵液混合,得到菌株发酵液;

步骤4,每升种衣剂按照以下步骤配制:

步骤4.1,分别称取以下各组分:5g的硫酸铜、10g的钼酸铵、3g的硼酸、18g的硫酸锰、4g的硫酸亚铁、70g的磷酸二氢钾、40g的硫酸钾、32g的木质素磺酸钙、18g甲基纤维素、0.9g的黄原胶、9g的变性淀粉,然后分别研磨成粉状,并混合均匀,得到固态混合物;

步骤4.2,取1l菌株发酵液,添加步骤4.1的固态混合物,再添加25ml孔雀绿溶液后,搅拌混匀,着色后得到种衣剂。

下面对本发明的效果进一步说明。

本发明分别在康平与大庆两地进行了田间应用试验。2015年康平的田间试验结果显示,实施例1-3的种衣剂对大豆苗期的生长均有促进作用,对土壤中大豆胞囊线虫的抑制率分别可达46.83%、47.32%、46.99%,对大豆根腐病的防效可达18.15%、17.56%、19.02%,大豆分别增产29.71%、28.36%、30.42%;

康平的试验结果显示,实施例1-3的种衣剂对大豆苗期的生长均有促进作用,对土壤中大豆胞囊线虫的抑制率分别可达31.83%、30.84%、32.12%,对根腐病的防效可达17.09%、17.42%、18.22%,大豆分别增产16.45%、18.36%、18.02%。

上述实验表明,本发明的种衣剂同时有效防治大豆根腐病和大豆胞囊线虫病,且可以提高大豆种植产量。

尽管已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发明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