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噻虫胺颗粒剂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090713阅读:494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化学工艺技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缓释功效的噻虫胺颗粒剂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技术背景

噻虫胺是新烟碱类中的一种杀虫剂,是一类高效安全、高选择性的杀虫剂,其作用与烟碱乙酰胆碱受体类似,具有触杀、胃毒和内吸活性。主要用于水稻、蔬菜、果树及其他作物上防治蚜虫、叶蝉、蓟马、飞虱等半翅目、鞘翅目、双翅目和某些鳞翅目类害虫的杀虫剂,具有高效、广谱、用量少、毒性低、对作物无药害、与常规农药无交互抗性等优点,有卓越的内吸和渗透作用,是替代高毒有机磷农药的又一品种。其结构新颖、特殊,性能与传统烟碱类杀虫剂相比更为优异,是大型杀虫剂品种。

控制或者预防害虫发生,人们经常会给农作物使用杀虫剂,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颗粒剂等环保型剂型的份额逐渐取代了以往传统的乳油,可湿性粉剂等剂型,然而常规农药颗粒剂往往存在药效偏差,持效期不长,需要多次重复施药,这样便使得农药使用次数增加,用量增大,如此多次、大量的使用农药,不仅会增加用药成本,而且对环境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为了解决农药颗粒剂持效期短的问题,人们采用农药缓释技术即物理或者化学方法,使农药能够缓慢释放,而达到延长农药持效期的目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噻虫胺颗粒剂,缓释功效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将本发明应用于农业生产。

技术方案:

一种噻虫胺颗粒剂由噻虫胺0.01%-10%,助剂90%-99.9%组成;

其中,所述助剂包含填料,是高岭土、陶土、河沙、石英砂、砖渣、海泡石、颗粒化肥等其中的一种或几种组合;

其中,所述助剂包含粘结剂,是粘性粉、石蜡、松香、糊化淀粉、黄原胶、羧甲基纤维素、羧乙基纤维素、甲基纤维素、植物淀粉等其中的一种或几种组合;

其中,所述助剂包含包膜剂,是聚乙烯醇、聚乙烯吡咯烷酮、聚醋酸乙烯乳液、聚酯树脂、丙烯酸合成聚合物、丙烯酸树脂、丁二烯树脂、聚氨酯、硝酸纤维、脲醛树脂、淀粉、明胶、阿拉伯胶、黄原胶等其中的一种或几种组合;

其中,所述助剂包含染料,是分散红、分散蓝、分散紫、活性红、活性蓝、活性黄等其中的一种;

噻虫胺颗粒剂的制备方法:

步骤一,按照所需物料的总分量,分别将噻虫胺10%-60%、填料10%-60%、粘结剂10%-60%、染料10%-60%混合均匀后经气流粉碎,经滚筒造成颗粒,制得①;

步骤二,用包膜剂对①进行包膜,制得②;

步骤三,将剩余噻虫胺40%-90%、填料40%-90%、粘结剂40%-90%、染料40%-90%混合均匀后经气流粉碎,与②进行混合经滚筒造成颗粒,制得③;

步骤四,用包膜剂对③进行包膜,制得④;

步骤五,将④通过干燥设备经检测合格,制得所需噻虫胺颗粒剂。

本发明的噻虫胺颗粒剂具有各方面的优点:

1、控制释放数量,延长持效期;

2、二次包膜,达到二次防治效果,减少施药次数,降低劳动强度;

3、施用方便,直接使用撒施;

4、安全、环保。不添加易燃易爆及对环境污染的溶剂,生产、运输、储藏、使用过程中安全无污染,生产时无粉尘,使用时不飘移;

5、成本低。产品工艺简单,通过物料搅拌→造粒→包膜→增加物料搅拌→造粒→包膜→干燥,即可生产出成品。不添加溶剂、乳化剂、分散剂、润湿剂等高价格辅助物料。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实质,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内容作进一步说明,但不能视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实施例1,2%噻虫胺颗粒剂。

2%噻虫胺颗粒剂的配方:

噻虫胺2%,石蜡2%,乙烯基树脂4%,糊化淀粉3%,黄原胶2%,羧甲基纤维素2%,聚乙烯吡咯烷酮0.6%,活性红2%,高岭余量。

2%噻虫胺颗粒剂的制备方法:

步骤一,取噻虫胺1%,糊化淀粉1.5%,黄原胶1%,羧甲基纤维素1%,聚乙烯吡咯烷酮0.3%,活性红0.8%,高岭41.2%,混合均匀后经气流粉碎,经滚筒造成颗粒,制得①;

步骤二,取石蜡1%,乙烯基树脂1%经高温溶解混合,倒入滚筒中与①包膜均匀,制得②;

步骤三,取噻虫胺1%,糊化淀粉1.5%,黄原胶1%,羧甲基纤维素1%,聚乙烯吡咯烷酮0.3%,活性红1.2%,高岭41.2%,混合均匀后经气流粉碎,与①混合均匀,经滚筒造成颗粒,制得③;

步骤四,取石蜡1%,乙烯基树脂1%,高温溶解混合,倒入滚筒中与③均匀包膜,制得④;

步骤五,通过干燥设备,制得2%噻虫胺颗粒剂。

为验证产品质量稳定性,我们进行了产品的热贮稳定性试验:在54℃±2℃条件下贮存14天,测定有效成分的分解率、水分、pH值等。试验结果表1表明,产品质量稳定性良好,各项指标符合标准要求。

表1:2%噻虫胺颗粒剂热贮稳定性试验结果

实施例2,1%噻虫胺颗粒剂。

1%噻虫胺颗粒剂的配方:噻虫胺1%,石蜡3%,明胶3%,黄原胶2%,甲基纤维素2%,玉米淀粉3%,活性红1.6%,高岭余量。

1%噻虫胺颗粒剂制备方法:

步骤一,将噻虫胺0.5%,黄原胶1%,甲基纤维素1%,玉米淀粉1.5%,活性红0.8%,高岭43.7%混合均匀后经气流粉碎,经滚筒造成颗粒,制得①;

步骤二,将石蜡1.5%,明胶1%经高温溶解混合,倒入滚筒中与①包膜均匀,制得②;

步骤三,将噻虫胺0.5%,黄原胶1%,甲基纤维素1%,玉米淀粉1.5%,活性红0.8%,高岭43.7%混合均匀后经气流粉碎,倒入滚筒中与②包膜均匀,制得③;

步骤四,将石蜡1.5%,明胶2%经高温溶解混合,倒入滚筒中与③包膜均匀,制得④;

步骤五,通过干燥设备,制得1%噻虫胺颗粒剂。

为验证产品质量稳定性,我们进行了产品的热贮稳定性试验:在54℃±2℃条件下贮存14天,测定有效成分的分解率、水分、pH值等。试验结果表1表明,产品质量稳定性良好,各项指标符合标准要求。

表2:1%噻虫胺颗粒剂热贮稳定性试验结果

实施例3,0.1%噻虫胺颗粒剂(药肥混剂)。

0.1%噻虫胺颗粒剂(药肥混剂)的配方:噻虫胺0.1%,乙烯基树脂2%,石蜡1%,黄原胶2%,粘粉3%,活性红1.5%,颗粒复合肥余量。

0.1%噻虫胺颗粒剂的制备方法:

步骤一,取噻虫胺0.1%,黄原胶2%,粘粉3%,活性红1.5%,混合均匀后经气流粉碎,与颗粒复合肥混合经滚筒造成颗粒,制得①;

步骤二,取聚乙烯醇2%,高温溶解混合,倒入滚筒中与①混合包膜均匀;

步骤三,通过干燥设备,制得0.1%噻虫胺颗粒剂(药肥混剂)。

为验证产品质量稳定性,我们进行了产品的热贮稳定性试验:在54℃±2℃条件下贮存14天,测定有效成分的分解率、水分、pH值等。试验结果表1表明,产品质量稳定性良好,各项指标符合标准要求。

表3:0.1%噻虫胺颗粒剂热贮稳定性试验结果

实施例4,本发明的生产应用。

防治西瓜蚜虫,本发明药后30防治效果88.16-92.42%、药药后60天防治效果90.35%-94.28%、药后80防治效果86.84-88.12%,常规药剂0.5%噻虫胺颗粒剂(市场购买)防治效果83.41%-37.68%。本发明使用效果和持效期显著优于常规药剂。

表4,本发明用于防治西瓜蚜虫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