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在线更换过渡辊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358874发布日期:2019-04-09 21:55阅读:488来源:国知局
一种在线更换过渡辊的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玻璃制造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在线更换过渡辊的方法,尤其涉及一种浮法玻璃生产线上的在线更换过渡辊的方法。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浮法玻璃的成型是在通入保护气体(如N2及H2)的锡槽中完成的。具体地,浮法玻璃生产的过程主要有以下几步:1)熔融的玻璃水从池窑中连续地流入并漂浮在相对密度大的锡液表面上,在重力和表面张力的共同作用下,玻璃水在锡液面上铺开、摊平以形成上下表面平整的玻璃水块,经硬化、冷却后形成玻璃半成品;2)上述玻璃半成品从锡槽中被引上过渡辊台,辊台的辊子转动将玻璃半成品拉出锡槽,以将其送到退火窑中进行退火;3)对退火后的玻璃半成品进行裁切,以得到浮法玻璃成品。

现有技术中,为提高浮法玻璃的生产效率,一般采用浮法玻璃生产线来生产,且在浮法玻璃生产线中,转移玻璃半成品的过渡辊台通常安装在锡槽出口与退火窑之间,过渡辊台一般具有三根过渡辊,分别为1#、2#、3#过渡辊。可以想到的,在生产过程中,各过渡辊可能会出现弯曲变形、辊轴脱焊、辊面受损、辊面粘上附着物等问题,这样,最终会导致玻璃在成为最后成品之前就已经存在压伤、划伤、擦伤等缺陷,由此严重影响到玻璃产品的质量甚至还会危及到生产安全,且一旦出现这样的情况一时还不能通过有效地方法来及时地处理正常,这样,就必须对受损的过渡辊及时地进行更换或者清洗。

然而,现有技术中,为便于实现,新建生产线和冷修生产线对过渡辊的安装或更换,均是在生产线停产的情况下进行的。目前,在不停产的情况下也即在线情况下,将受损的过渡辊更换为新的过渡辊或对过渡辊上的附着物进行清洗还难以实现。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线更换过渡辊的方法,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在线情况下难以更换过渡辊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方案是:提供一种在线更换过渡辊的方法,该在线更换过渡辊的方法中,所述过渡辊设于过渡辊台上用以将物件从第一平台牵引到第二平台上,具有至少两根,各所述过渡辊同步转动、间隙设置且共同支撑所述物件;该方法采用换辊车辅助在线更换各所述过渡辊,所述换辊车包括车主体、移动小车装置、驱动端支撑机构、从动端支撑机构和升降支撑装置,所述车主体包括支撑平台,所述移动小车装置安装于所述支撑平台上且能沿所述支撑平台做水平方向上的移动;所述移动小车装置包括辊子进出移动机构和与所述辊子进出移动机构相连的辊子转动机构;所述驱动端支撑机构可拆卸式连接于所述支撑平台上,且能沿所述支撑平台与所述辊子进出移动机构同步移动;所述从动端支撑机构可拆卸式连接于所述升降支撑装置上,且与所述辊子进出移动机构同步移动并能在所述升降支撑装置和所述支撑平台之间滑行;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确保待更换的所述过渡辊完全脱离所述物件;

S2:停止待更换的所述过渡辊工作,并确保其它所述过渡辊正常工作;

S3:在主操作面上将待更换的所述过渡辊从所述过渡辊台上拆下,确保所述支撑平台与待更换的所述过渡辊在同一直线上平齐;在副操作面上将待更换的所述过渡辊从所述过渡辊台上拆下,确保所述升降支撑装置的高度与所述支撑平台的高度平齐;

S4:将待更换的所述过渡辊的驱动端安装于所述驱动端支撑机构上,将其从动端安装于所述从动端支撑机构上;启用所述辊子进出移动机构使其沿所述支撑平台移动以将待更换的所述过渡辊全部移到所述支撑平台上;

S5:暂停所述辊子进出移动机构,将待更换的所述过渡辊从所述支撑平台上卸下,并将新过渡辊安装到所述支撑平台上;

S6:确保所述新过渡辊能正常旋转后,启用所述辊子转动机构以带动所述新过渡辊自动旋转;

S7:启用所述辊子进出移动机构,以将自转中的所述新过渡辊送至待更换的所述过渡辊移到所述支撑平台前时所处的位置;确保所述新过渡辊预热均匀后,暂停所述辊子转动机构,并解除所述新过渡辊与所述换辊车之间的连接关系;

S8:将所述新过渡辊的两端同时安装到所述过渡辊台上,启动所述新过渡辊,待所述新过渡辊运转平稳后,将所述新过渡辊升至待更换所述过渡辊的原始位置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在线更换过渡辊的方法的有益效果在于:

该方法通过采用一种换辊车,在主操作面上将待更换的过渡辊从过渡辊台上拆下,并让支撑平台与其在同一直线上平齐,在副操作面上将待更换的过渡辊从过渡辊台上拆下,让升降支撑装置与支撑平台的高度平齐,并将待更换的过渡辊的驱动端安装到驱动端支撑机构上,将其从动端安装到从动端支撑机构上,启用辊子进出移动机构,使其沿支撑平台移动,最终全部自动移到支撑平台上,然后卸下并换上新过渡辊后,新过渡辊在辊子转动机构的带动下自动旋转,且在辊子进出移动机构的驱动下被送到过渡辊台,再将新过渡辊安装到过渡辊台上,并送到合适的位置上进行正常的工作,这样,在换辊车的协助下,实现过渡辊的在线更换,确保新换上的过渡辊均匀受热,避免发生径向变形,从而保证新换上的过渡辊的正常工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在线更换过渡辊主要操作的结构示意简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中过渡辊安装在在线更换过渡辊的换辊车上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右视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在线更换过渡辊的换辊车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的左视图;

图6是图4的局部俯视图;

图7是图4中换辊车的驱动端换辊小车装置部分结构的俯视图;

图8是图7的局部剖视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在线更换过渡辊的换辊车的驱动端滚动支架带第一行走轴承时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在线更换过渡辊的换辊车的从动端滚动支架带第二行走轴承时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更换过渡辊过程中副操面用的U型轨槽支架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图10的左视图;

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在线更换过渡辊的换辊车将旧辊引出渣箱内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14是发明实施例中在线更换过渡辊的换辊车将旧辊引出渣箱内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15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在线更换过渡辊的换辊车将新辊引进渣箱内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16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在线更换过渡辊的换辊车将新辊引进渣箱内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附图中的标号如下:

10过渡辊、11 1#过渡辊、12 2#过渡辊、13 3#过渡辊、20渣箱、30第一平台/锡槽、40锡液、50托板器、60物件/玻璃板;

100车主体、110支撑平台、120移动装置/万向轮、130高度调节装置、131调节螺杆;

200移动小车装置、210辊子进出移动机构、211进出驱动装置/电机减速机装置、220辊子转动机构、230连接机构/万向联轴器、240中间驱动机构、241进出齿轮、242进出齿条、250安装底座、260防偏轮、270导向轮;

300驱动端支撑机构、310驱动端滚动支架、320第一行走轴承;

400从动端支撑机构、410从动端滚动支架、420第二行走轴承;

500升降支撑装置、510U型轨槽、600连接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以下结合具体附图对本发明的实现进行详细的描述。

需说明的是,当部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部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部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部件上。当一个部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部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部件或者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部件上。

还需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如图1至图16所示,为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在线更换过渡辊的方法相关的示意图。

如图1所示,在该在线更换过渡辊10的方法中,过渡辊10设于过渡辊台(图未示)上用以将物件60从第一平台30牵引到第二平台上,在过渡辊台(图未示)上,过渡辊10具有至少两根,在本实施例中,具有三根,具体为1#过渡辊11、2#过渡辊12、3#过渡辊13。其中,再如图1所示,各过渡辊10同步转动、间隙设置且共同支撑物件60。

以浮法玻璃生产线为例,在本实施例中,物件60即为玻璃板,第一平台30即为锡槽,第二平台即为退火窑,过渡辊10位于过渡辊台(图未示)上,且整个过渡辊台(图未示)设于渣箱20内,也即是说,要想更换过渡辊10,则必须将过渡辊10从过渡辊台(图未示)中拆卸下来,并引出渣箱20,再将新过渡辊10送进渣箱20,然后再安装到过渡辊台(图未示)上。

需说明的是,该在线更换过渡辊10的方法,再以浮法玻璃生产线为例,通常用于常规厚度玻璃片生产中过渡辊10的更换操作,当然,并不限于应用到常规厚度的玻璃片生产线上,总体来说,只需确保生产安全即可。还需说明的是,该方法并不限于应用大浮法玻璃生产线上,还可根据实际需要应用到其它场合中。为便于说明,本文即以浮法玻璃生产线为例做介绍:

为实现在线更换各过渡辊10,该方法采用换辊车辅助,如图2至图10所示,换辊车包括车主体100、移动小车装置200、驱动端支撑机构300、从动端支撑机构400和升降支撑装置500,其中,车主体100包括支撑平台110,具体在本实施例中,为使换辊车能平稳地自由移动,支撑平台110的底部上还固定安装有多个移动装置120,优选为万向轮。

如图2至图10、图13至图16所示,为确保过渡辊10能自由进出渣箱20,移动小车装置200安装于支撑平台110上且能沿支撑平台110做水平方向上的移动。其中,该移动小车装置200包括辊子进出移动机构210和辊子转动机构220,为使新过渡辊10被送到渣箱20之前能得到均匀地受热,辊子转动机构220与辊子进出移动机构210相连,以确保新新过渡辊10在自由移动的同时,还可自由旋转。

需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移动小车装置200还包括连接机构230,为使移动小车装置200能连接到过渡辊10,并确保辊子转动机构220能带动过渡辊10自由转动,连接机构230可拆卸式连接于辊子转动机构220的旋转轴上,且在更换过渡辊10的过程中,该连接机构230的自由端用来连接过渡辊10。具体在本实施例中,连接机构230为万向联轴器。

还需说明的是,为使过渡辊10的自转运动和进出渣箱20的运动能变频控制,移动小车装置200上还设置有变频器,可以理解地,该变频器能分别连接到辊子进出移动机构210和辊子转动机构220上。

再如图2至图10、图13至图16所示,为便于支撑和连接过渡辊10的驱动端,于靠近辊子转动机构220的一侧,驱动端支撑机构300可拆卸式连接于支撑平台110上,且能沿支撑平台110与辊子进出移动机构210同步移动。可以理解地,实际上,正常情况下,如图3和图4所示,驱动端支撑机构300并不安装在支撑平台110上,只有在更换过渡辊10的过程中才使用,换句话说,在更换过渡辊10时,需要用到它时,才将该驱动端支撑机构300安装到支撑平台110上,反之,将其拆卸下来。

对应地,再如图2至图10、图13至图16所示,为便于支撑和连接过渡辊10能的从动端,从动端支撑机构400可拆卸式连接于升降支撑装置500上,且与辊子进出移动机构210同步移动,并能在升降支撑装置500和支撑平台110之间滑行,具体为在升降支撑装置500、渣箱20以及支撑平台110之间滑行。需说明的是,升降支撑装置500设于渣箱20的远离支撑平台110的一端,其支撑面与渣箱20的轨槽的槽面相平齐。可以理解地,升降支撑装置500即为支撑平台110在渣箱20另一端上的延伸。具体在本实施例中,升降支撑装置500的大致结构如图11和图12所示。

本发明中,该在线更换过渡辊10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确保待更换的过渡辊10完全脱离物件60。需说明的是,实际应用中,在此步骤之前,通常需备好相应的技术人员,如指挥员、机修工、电工、叉车司机等,并将各人员安排到对应的工作岗位上,等待指挥员的执行命令。当然,还需要将校准仪、托板器50等工具也准备到位。另外,还需准备起重装置,如手拉葫芦,具体在本实施例中,为便于更换,在过渡辊台(图未示)的两侧各挂两个手拉葫芦。

S2:停止待更换的过渡辊10工作,并确保其它过渡辊10正常工作。在本实施例中,具体为,脱开待更换的过渡辊10的离合器,以使待更换的过渡辊10停止工作,当各过渡辊10的冷却水为串联时,关闭水阀,将待更换的过渡辊10的冷却水管拆开,再将其它的过渡辊10的冷却水管接上水阀,然后打开水阀,以确保其它的过渡辊10正常供应冷却水。对应地,若为并联,则只需关闭待更换的过渡辊10连接的水阀即可。本实施例中为串联情况。

S3:在主操作面上将待更换的过渡辊10从过渡辊台(图未示)上拆下,确保支撑平台110与待更换的过渡辊10在同一直线上平齐;在副操作面上将待更换的过渡辊10从过渡辊台(图未示)上拆下,确保升降支撑装置500的高度与支撑平台110的高度平齐。

需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该步骤具体为:1)在主操作面上,将待更换的过渡辊10的驱动端与过渡辊台(图未示)之间连接的轴承座、水套支架等零部件拆开,在拆卸过程中,还需借助过渡辊台(图未示)两侧手拉葫芦,以此保证待更换的过渡辊10尽量保持平稳,不晃动,以免触碰到正在运行的玻璃板;2)将换辊车就位,并用水准仪让校准换辊车的高度,使其与渣箱20内的石墨槽轨道对接平齐,同时,调整换辊车使其与待更换的过渡辊10尽量保持一条直线,也即,确保支撑平台110与待更换的过渡辊10在同一直线上对齐,且高度一致,由此,方便过渡辊10能更顺畅地进出渣箱20;3)在副操作面上,将待更换的过渡辊10的从动端与过渡辊台(图未示)之间连接的联轴器、轴承座、水套支架等零部件拆开,同时,也得借助手拉葫芦,以确保待更换的过渡辊10尽量保持平稳晃动小;4)在副操作面上,也即在渣箱20的远离支撑平台110的一侧,将升降支撑装置500就位,调整其高度,并让该装置的高度与渣箱20的轨道平面平齐,最终与支撑平台110的高度平齐,以此方便过渡辊10进出渣箱20,减少过渡辊10在进出渣箱20时触碰到渣箱20的概率。需说明的是,步骤S3中的这几个子步骤,可依据实际需要而先后执行,并不限于此种顺序。

可以理解地,上述的步骤S1、S2、S3均属于将待更换的过渡辊10从过渡辊台(图未示)上拆卸下来这一总步骤。需说明的是,该总步骤中,在实际情况下,不仅限于这些,人们还可根据需要再增添。

S4:将待更换的过渡辊10的驱动端安装于驱动端支撑机构300上,将其从动端安装于从动端支撑机构400上;启用辊子进出移动机构210使其沿支撑平台110移动以将待更换的过渡辊10全部移到支撑平台110上。

需说明的是,如图13和图1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具体为:1)将待更换的过渡辊10的驱动端和从动端分别安装到驱动端支撑机构300和从动端支撑机构400上,此过程中需借助手拉葫芦来配合,以确保安装过程能平稳进行。另外,为缩短时间,并保持平稳,本实施例中,通常同时安装待更换的过渡辊10的两端。2)启动辊子进出移动机构210,以便待更换的过渡辊10沿着支撑平台110,自动移出渣箱20,被全部送到支撑平台110上。

需说明的是,此整个过程中,需要在过渡辊10的两侧,随时观察过渡辊10的滚辊面与渣箱20口上下左右的间隙,以及观察过渡辊10的情况,一旦有情况,应及时地暂停辊子进出移动机构210,做换辊车的位置调整,确保正常后,再启用辊子进出移动机构210,直到待更换的过渡辊10全部移出渣箱20。另外,在将过渡辊10全部移出渣箱20后,需用耐火产品如耐火棉将渣箱20两侧的口堵住。

S5:暂停辊子进出移动机构210,将待更换的过渡辊10从支撑平台110上卸下,并将新过渡辊10安装到支撑平台110上。需说明的是,如图15所示,在将待更换的过渡辊10全部移出渣箱20后,需暂停辊子进出移动机构210;然后,将待更换的过渡辊10的驱动端和从动端分别从驱动端支撑机构300和从动端支撑机构400中拆卸下来,可以理解地,此时的驱动端支撑机构300和从动端支撑机构400均位于支撑平台110上;次后,借用叉车将待更换的过渡辊10从支撑平台110上吊离;再后,将新过渡辊10放到支撑平台110上,且将新过渡辊10的驱动端和从动端分别安装到驱动端支撑机构300和从动端支撑机构400上,此过程中,需要注意保护好新过渡辊10的辊面,防止其碰伤擦伤等。

S6:确保新过渡辊10能正常旋转后,启用辊子转动机构220以带动新过渡辊10自动旋转。需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此步骤具体为:手动转动新过渡辊10,待其正常旋转后,启动辊子转动机构220,以使新过渡辊10低速自动旋转。另外,在变频器的调节下,尽量确保新过渡辊10的转速与玻璃板前进的速度保持一致。

S7:启用辊子进出移动机构210,以将自转中的新过渡辊10送至待更换的过渡辊10移到支撑平台110前时所处的位置;确保新过渡辊10预热均匀后,暂停辊子转动机构220,并解除新过渡辊10与换辊车之间的连接关系。需说明的是,如图15和图1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此步骤具体为:1)启用辊子进出移动机构210,以使新过渡辊10能慢慢地自动进入到渣箱20内,待新过渡辊10进入到渣箱20内合适的位置时,通常为待更换的过渡辊10处于渣箱20轨道内时的合适位置,或移动到支撑平台110前所处的位置,总之,将新过渡辊10送至方便安装到过渡辊台(图未示)上的位置,立即暂停辊子进出移动机构210。需说明的是,此时新过渡辊10仍然在自转;2)待新过渡辊10受热均匀后,暂停辊子转动机构220,并从驱动端支撑机构300和从动端支撑机构400中将新过渡辊10拆卸下来,具体为,松开联轴器,拆卸下述的连接板600等,以解除新过渡辊10与各连接件的连接关系。需说明的是,在此步骤中,一定要注意确保新过渡辊10能均匀预热,以防新过渡辊10发生径向变形,从而影响到新过渡辊10的正常工作。

S8:将新过渡辊10的两端同时安装到过渡辊台(图未示)上,启动新过渡辊10,待新过渡辊10运转平稳后,将新过渡辊10升至待更换过渡辊10的原始位置处。

需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该步骤主要有以下子步骤:1)在副操作面上,将新过渡辊10的从动端安装到过渡辊台(图未示)上,具体为在从动端装上水套支架、轴承座、联轴器、联轴节等,同时在上述水拉葫芦的配合下,确保安装过程中新过渡辊10能尽量平稳晃动小。为确保尽量能稳中求快,缩短安装时间,同时,在主操作面上,将新过渡辊10的驱动端安装到过渡辊台(图未示)上,具体为在上述水拉葫芦的配合下在驱动端装上轴承座,水套支架等。需说明的是,因副操作面工作量大,空间小,耗时稍长,因而,主操作面这边应尽量配合副操作面;

2)待各部件安装完好后,启动新过渡辊10,也即启动对应的离合器,检查新过渡辊10的运转状态,确认无急转等不良现象,并保证新过渡辊10与玻璃板接触时,不会因速度不一致而对玻璃板产生擦伤,新过渡辊10平稳运转后,将上述安装好的新过渡辊10升至待更换过渡辊10的原始位置处,也即,升至新过渡辊10的实际工作位置。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提供的一较佳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在步骤S1中,具体包括有以下步骤:S11.标记待更换的过渡辊10之外的其它过渡辊10的高度后,将其它的过渡辊10升高。具体为,标记2#和3#辊的高度,并将2#和3#辊均升高。通常将专用工具,如石墨托板器50在锡槽的锡液40内预热后,从锡槽沿口逐步伸入到玻璃板下,并用石墨托板器50将玻璃板托起,使玻璃板抬高,以便为更换1#辊做准备。

S13.降低待更换的过渡辊10,以使待更换的过渡辊10完全脱离物件60。具体如图1所示。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提供的一较佳实施例中,当待更换的过渡辊10为最靠近第一平台30的过渡辊10时,以浮法玻璃生产线为例,当待更换的过渡辊10为1#辊时,步骤S11和步骤S13中间还有以下步骤:S12.用预热后的托板器50从第一平台30的沿口逐步伸至物件60的下方,以托起物件60并避免物件60碰到第一平台30的沿口,具体地,需要保证玻璃板被石墨托板器50托起后不能拖到锡槽出口的沿口上。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提供的一较佳实施例中,步骤S8之后,还包括以下步骤:S9.拆下托板器50。也即是说,在确保新过渡辊10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时,拆卸托板器50,以完成过渡辊10的全部更换工作。

具体地,在本发明提供的一较佳实施例中,具体为在浮法玻璃的生产线上,物件60为浮法玻璃板,第一平台30为锡槽,托板器50为石墨托板器50。当然,在其它的生产线上,该方法也可以适用,只不过物件60等对应的具体实物不同。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提供的一较佳实施例中,如图2、图4、图13至图16所示,为便于固定辊子转动机构220和驱动端支撑机构300之间的相对距离,换辊车还包括连接板600,连接板600的一端可拆卸式连接于辊子转动机构220上,另一端可拆卸式连接于驱动端支撑机构300上,这样,在换辊过程中,一定程度上可防止过渡辊10发生偏离,保证过渡辊10能直线行驶。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提供的一较佳实施例中,步骤S5的将待更换的过渡辊10从支撑平台110上卸下的步骤中,包括以下步骤:S51.分别将待更换的过渡辊10从驱动端支撑机构300和从动端支撑机构400上卸下;S52.将连接板600从驱动端支撑机构300中卸下。

步骤S5的将新过渡辊10安装在支撑平台110上的步骤中,包括以下步骤:S53.将新过渡辊10的两端分别安装于驱动端支撑机构300和从动端支撑机构400上;S54.将连接板600连接到驱动端支撑机构300上。

可以理解地,为便于固定辊子转动机构220和驱动端支撑机构300之间的相对距离,当将新过渡辊10放到支撑平台110,将其两端分别安装到对应的支撑机构上后,再将该连接板600连接安装好。可以理解地,先将新过渡辊10的两端安装好,再安装连接板600,一定程度上,既保证了辊子转动机构220和驱动端支撑机构300之间的相对距离,还使得新过渡辊10的安装更加方向,减小对操作人员的要求,因为此步骤中,需要保证辊面不被碰伤擦伤。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提供的一较佳实施例中,为便于适时地调节换辊车支撑平台110的高度,使其与渣箱20内的轨道相平齐,以确保换辊车在换辊过程中,过渡辊10顺利地移出或送进渣箱20,且不易发生弯折,如图2至图5、图13至图16所示,车主体100还包括高度调节装置130,支撑平台110上安装有多个高度调节装置130。

优选地,具体在本实施例中,高度调节装置130包括调节螺杆131和调节手柄(图未示),显然,为便于支撑和固定移动小车装置200,以及用以调节支撑平台110的高度和平面度,支撑平台110上安装有多个调节螺杆131。可以理解地,在上述步骤S3中,主要是借用各调节螺杆131来调节支撑平台110的高度使其与渣箱20的轨道平面平齐。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提供的一较佳实施例中,为便于固定移动小车装置200并防止移动小车装置200沿支撑平台110移动时走偏,如图2和图4所示,移动小车装置200还包括防偏轮,显然,辊子进出移动机构210和辊子转动机构220上均设有防偏轮。

需说明的是,在本发明提供的一较佳实施例中,为便于驱动整个移动小车装置200能沿支撑平台110移动,如图2、图4、图6至图8所示,移动小车装置200还包括中间驱动机构240,辊子进出移动机构210包括进出驱动装置211,其中,中间驱动机构240在进出驱动装置211的带动下,驱动移动小车装置200沿支撑平台110移动。

优选地,如图2、图4、图6至图8所示,中间驱动机构240包括进出齿轮241和进出齿条242,进出驱动装置211为电机减速机装置,进出齿条242固定设于支撑平台110上,其中,为便于带动移动小车装置200沿着支撑平台110移动,进出齿轮241连接于电机减速机装置的连接轴上,具体为输出轴上,并与进出齿条242相互啮合,这样,在与进出齿条242的啮合过程中,即可沿着沿着进出齿条242运动,可以理解地,进出齿条242的有效长度为移动小车装置200的最大移动距离。

需说明的是,为使中间驱动机构240能顺畅地驱动移动小车装置200移动,移动小车装置200还设有导向轮270,其中,如图5至图8所示,支撑平台110的底部设有多个导向轮270,且通俗来讲,各导向轮270基本设于支撑平台110的各角落里。

如图2至图5所示,移动小车装置200还包括安装底座250,其中,为便于简化该换辊车的结构,以及便于辊子进出移动机构210和辊子转动结构能同步移动,辊子进出移动机构210、辊子转动机构220均固定连接于安装底座250上。

还需说明的是,如图2至图5、图13至图16所示,驱动端支撑机构300包括驱动端滚动支架310和第一行走轴承320,其中,驱动端滚动支架310设于第一行走轴承320上,换辊过程中,过渡辊10的驱动端插设在驱动端滚动支架310的连接孔内,且第一行走轴承320可拆卸式连接在支撑平台110上,并能沿支撑平台110移动。可以理解地,驱动端滚动支架310主要用以支撑和固定过渡辊10并连接连接机构230,第一行走轴承320主要用以支撑驱动端滚动支架310及其载体的沿支撑平台110移动。

对应地,如图2至图5、图13至图16所示,从动端支撑机构400包括从动端滚动支架410和第二行走轴承420,其中,从动端滚动支架410设于第二行走轴承420上,换辊过程中,过渡辊10的从动端插设在从动端滚动支架410的连接孔内,且第二行走轴承420可拆卸式连接在支撑平台110上,并带动从动端滚动支架410及其载体在升降支撑装置500、渣箱20的轨道及支撑平台110上移动。可以理解地,从动端滚动支架410主要用以支撑和固定过渡辊10。

具体在本实施例中,由上,如图3、图8至图10所示,需说明的是,上述支撑平台110上设有U型轨道,其中,如图9所示,驱动端支撑机构300中,其第一行走轴承320具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支撑平台110靠侧边的两U型轨道上,再如图10所示,从动端支撑机构400中,其第二行走轴承420具有一个,其位于支撑平台110中间的U型轨道上,或位于升降支撑装置500的U型轨槽510内,其中,这个U型轨槽510刚好与支撑平台110中间的U型轨道相对接,两者的中心线位于同一直线上。

总之,具体如图3所示,过渡辊10连接在换辊车上时,其采用的是三点式支撑方式来支撑的,也即,由驱动支撑机构中的两个第一行走轴承320位于支撑平台110上两点支撑过渡辊10的驱动端,由从动支撑机构中的一个第二行走轴承420位于支撑平台110上或位于升降支撑装置500中一点支撑过渡辊10的从动端,显然,过渡辊10总共采用三点式支撑。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