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肥料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复混肥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复混肥是复混肥料的简称,就是含有多种植物所需矿物质元素或其他养分的肥料。复混肥与复合肥相比,存在的区别在于:一是生产工艺不同。复合肥是通过化学反应合成,其养分含量均匀,颗粒大小一致。而复混肥是通过物理混合而成,生产工艺简单,养分不均,效果较差。二是养分含量不同。复合肥养分一般固定,氮、磷、钾各为15%,硫为30%,而复混肥浓度低,总养分一般不超过30%。三是养分利用率不同。化学反应合成的复合肥养分释放均匀,利用率高。而物理混合的复混肥养分释放不均衡,造成作物养分吸收过程中的浪费和缺乏。四是执行标准不同。不论复混肥还是标识为复合肥的复混肥,一般都标识为GB15063-94,而复合肥的标识标准则不同,都是执行的企业标准。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复混肥的制备方法,制作简便,养分高达50%。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复混肥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⑴、将各原料按如下重量份混匀:植物乳杆菌 1-3、EM菌 1-3、蚓粪48-52、红薯叶粉13-16、甘蔗下脚料2-4、鱼骨粉5-8、腐植酸2-4、香蕉皮6-10、稻草粉5-6、花生仁饼粉2-4;在温度35-42℃,搅拌下培养36-72h;
⑵、步骤⑴产物脱水干燥,磨粉,粒径小于0 .5毫米;
⑶、步骤⑵得到的粉,按每Kg干粉与磷酸一铵10-14g、聚天门冬氨酸2-4g、尿素10-15g、四水八硼酸钠0.6-0.9g,混匀。
进一步地,各成分的重量份为:步骤⑴中,各原料的重量份分别为:植物乳杆菌 2、EM菌2、蚓粪50、红薯叶粉14、甘蔗下脚料3、鱼骨粉7、腐植酸3、香蕉皮8、稻草粉5.6、花生仁饼粉3。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采用有机原料发酵处理,再与化肥进行组合,构成复混肥,整体养分高达50%;操作简便,使得复混肥被吸收快,提高农作物产量30%,对作物无污染,安全性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本部分的描述仅是示范性和解释性,不应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有任何的限制作用。
实施例1
一种复混肥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⑴、将各原料按如下重量份混匀:植物乳杆菌 2、EM菌2、蚓粪50、红薯叶粉14、甘蔗下脚料3、鱼骨粉7、腐植酸3、香蕉皮8、稻草粉5.6、花生仁饼粉3;在温度39℃,搅拌下培养54h;
⑵、步骤⑴产物脱水干燥,磨粉,粒径小于0 .5毫米;
⑶、步骤⑵得到的粉,按每Kg干粉与磷酸一铵12g、聚天门冬氨酸3g、尿素12g、四水八硼酸钠0.7g,混匀。
实施例2
一种复混肥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⑴、将各原料按如下重量份混匀:植物乳杆菌 1、EM菌 3、蚓粪48、红薯叶粉16、甘蔗下脚料2、鱼骨粉8、腐植酸2、香蕉皮10、稻草粉5、花生仁饼粉4;在温度35℃,搅拌下培养72h;
⑵、步骤⑴产物脱水干燥,磨粉,粒径小于0 .5毫米;
⑶、步骤⑵得到的粉,按每Kg干粉与磷酸一铵10g、聚天门冬氨酸4g、尿素10g、四水八硼酸钠0.9g,混匀。
实施例3
一种复混肥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⑴、将各原料按如下重量份混匀:植物乳杆菌 3、EM菌 1、蚓粪52、红薯叶粉13、甘蔗下脚料4、鱼骨粉5、腐植酸4、香蕉皮6、稻草粉6、花生仁饼粉2;在温度42℃,搅拌下培养36h;
⑵、步骤⑴产物脱水干燥,磨粉,粒径小于0 .5毫米;
⑶、步骤⑵得到的粉,按每Kg干粉与磷酸一铵14g、聚天门冬氨酸2g、尿素15g、四水八硼酸钠0.6g,混匀。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