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杀虫防病保水作用的药肥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02574阅读:62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农药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具有杀虫防病保水作用的药肥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环境、天气因素的变化,全国各地山区出现了较为严重的干旱,其次山区的农作物或农林深受不同程度病虫为害,从而给山区造林、蔬菜瓜果等种植造成极大的影响。苗木移栽成本大幅地提高、移栽成活率受到很大影响。同时,由于目前土地的不合理利用,山区的土壤贫瘠现象加重。

针对山区的土地干旱、土壤贫瘠等问题,目前开发的保水剂可以有效地缓解因干旱而造成的农林作物损失问题,而保水剂与肥料的结合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因土壤贫瘠给农林作物带来的影响。虽然专利号为CN 202968415 U公开了一种“微量元素营养型保水剂”,可以缓解山区土壤干旱和缺微量元素营养所存在的问题,但是该保水剂并不能同时解决农林或农作物的病虫害问题。专利号为CN 104193540 A公开了一个“杀虫防病营养药肥及其用途、杀虫防病营养药肥缓释剂及其用途”,该专利虽能解决杀虫防病问题且提供作物所需养分,但是其不能同时解决移栽后农林作物所需的水分。而农药成分与保水剂、肥料成分三者混配并不是简单的混配,还需要研究三者混配后是否产生拮抗作用及对农林作物的不良影响。发明人经大量的试验研究发现聚丙烯酸(盐)系高吸水树脂与一些农药成分、肥料成分混配具有协同作用,可减少农药与肥料的用量,获得最佳的应用效果,从而保护杀虫防病保水的作用,提高农林作物的成活率和产量。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杀虫防病和保水功能的药肥。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具有杀虫防病保水作用的药肥,所述药肥按重量百分含量计,包括聚丙烯酸(盐)系高吸水树脂75-99%,农药活性成分0.01-10%,大量元素0-6%,微量元素0-1%,填料补足100%。

优选地,所述聚丙烯酸(盐)系高吸水树脂包括聚丙烯酰胺,聚丙烯酰钠,聚丙烯酰钾,及其改性材料:淀粉基聚丙烯酰胺,淀粉基聚丙烯酰钠,淀粉基聚丙烯酰钾等。

更优选,所述聚丙烯酸(盐)系高吸水树脂为聚丙烯酰钾。

优选地,所述农药活性成分包括杀虫剂、杀菌剂中的一种或两种;所述杀虫剂选自噻虫胺、噻虫嗪、呋虫胺、噻唑膦、阿维菌素、氯虫苯甲酰胺中的一种或两种;所述杀菌剂选自吡唑醚菌酯、嘧菌酯、噁霉灵、戊唑醇、氟吡菌酰胺、噻呋酰胺中的一种或两种;所述肥料成分选自大量元素、微量元素中的一种或几种。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大量元素选自N、P2O5、K2O中的一种或两种;所述微量元素选自硼肥、钼肥、铁肥、锌肥或铜肥的一种或几种。

本发明所述填料为化肥领域可接受的填料。

本发明所述填料为尿素,腐殖酸、氨基酸、麦饭石等。

本发明所述药肥的剂型为颗粒剂。

本发明的药肥制备方法是:将农药活性成分、肥料和填料在混合釜中混合搅拌,搅拌均匀后,加入聚丙烯酰钾树脂再混合搅拌均匀,即可制得药肥。

本发明提供的药肥主要在农作物种植或农林种植方面的应用。应用于农林作物苗期的移栽上,利用移苗器实现水肥药拌根种植,可以在干旱环境条件下为植物苗期生长提供所需的水分和养分,还能够有效防治农林作物的部分病虫害。

施用方法:将本发明的药肥与清水按照质量比1:100-1:300混合,充分吸水后进行拌根施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药肥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在干旱的山区,农林作物小苗移载时进行拌根种植,可为农林作物小苗生长提供水分和养分,移栽后14天不浇水,移栽成活率达93.7-98.6%,相对于对照提高移栽成活率4.0%-6.8%;

2、可以有效地防治农林作物的根部和叶面的病虫害,防治效果提高7.1%-22.8%,提高农林作物的产量。与保水剂结合,提高农药的利用率7.1%以上,有效减少农药的残留;

3、保水剂的间歇性吸水放水,可以提高农林作物根部环境的通透性,利于根部微环境的循环,有效促进植物的生长发育。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以下实施各组分均以重量百分含量计。

实施例1 1%噻虫嗪颗粒剂

噻虫嗪1%,聚丙烯酰钾86%,(大量元素)N 3%,(大量元素)P2O5 1%,(大量元素)K2O含量2%,(微量元素)硼0.3%,(微量元素)钼0.3%,尿素补足100%。

实施例2 1.5%噻虫嗪·吡唑嘧菌酯颗粒剂

噻虫嗪1%,吡唑嘧菌酯0.5%,聚丙烯酰钾88%,(大量元素)N 2%,(大量元素)P2O5 1%,(大量元素)K2O含量3%,(微量元素)硼0.1%,(微量元素)钼0.1%,(微量元素)铁0.1%,麦饭石补足100%。

CK1:1.5%噻虫嗪·吡唑嘧菌酯颗粒剂

与实施例2区别在于,去掉聚丙烯酰钾;

噻虫嗪1%,吡唑嘧菌酯0.5%,(大量元素)N 2%,(大量元素)P2O5 1%,(大量元素)K2O含量3%,(微量元素)硼0.1%,(微量元素)钼0.1%,(微量元素)铁0.1%,麦饭石补足100%。

实施例3 5%噻虫胺颗粒剂

噻虫胺5%,聚丙烯酰胺89%,(大量元素)P2O5 1%,(大量元素)K2O 1%,(微量元素)硼0.02%,(微量元素)钼0.1%,(微量元素)铁0.01%,尿素补足100%。

实施例4 1%氯虫苯甲酰胺颗粒剂

氯虫苯甲酰胺1%,聚丙烯酰胺79%,(大量元素)P2O5 1%,(微量元素)硼0.1%,(微量元素)钼0.01%,(微量元素)铁0.01%,腐殖酸补足100%。

实施例5 2%吡唑醚菌酯颗粒剂

吡唑醚菌酯2%,聚丙烯酰钾80%,(大量元素)N 4%,(大量元素)P2O5 1%,(大量元素)K2O 1%,(微量元素)硼0.2%,(微量元素)铁0.2%,尿素补足100%。

CK2:2%吡唑醚菌酯颗粒剂

与实施例5区别在于,将聚丙烯酰钾更换为麦饭石;

吡唑醚菌酯2%,麦饭石80%,(大量元素)N 4%,(大量元素)P2O5 1%,(大量元素)K2O 1%,(微量元素)硼0.2%,(微量元素)钼0.1%,(微量元素)铁0.2%,尿素补足100%。

实施例6 3%嘧菌酯颗粒剂

嘧菌酯3%,聚丙烯酰钾85%,(大量元素)N 1%,(大量元素)P2O5 0.5%,(大量元素)K2O 0.5%,(微量元素)硼0.01%,(微量元素)钼0.01%,(微量元素)铁0.01%,腐殖酸补足100%。

CK3:3%嘧菌酯颗粒剂

与实施例6区别在于,将聚丙烯酰钾更换为麦饭石;

嘧菌酯3%,麦饭石85%,(大量元素)N 1%,(大量元素)P2O5 0.5%,(大量元素)K2O 0.5%,(微量元素)硼0.01%,(微量元素)钼0.01%,(微量元素)铁0.01%,腐殖酸补足100%。

实施例7 4%戊唑醇颗粒剂

戊唑醇4%,聚丙烯酰钾86%,(大量元素)N 3%,(大量元素)P2O5 1%,(大量元素)K2O 2%,(微量元素)硼0.2%,(微量元素)钼0.1%,(微量元素)铁0.2%,尿素补足100%。

CK4:4%戊唑醇颗粒剂

与实施例7的区别在于,将聚丙烯酰钾更换为麦饭石;

戊唑醇4%,麦饭石86%,(大量元素)N 3%,(大量元素)P2O5 1%,(大量元素)K2O 2%,(微量元素)硼0.2%,(微量元素)钼0.1%,(微量元素)铁0.2%,尿素补足100%。

实施例8 10%氟吡菌酰胺·戊唑醇颗粒剂

氟吡菌酰胺5%,戊唑醇5%,聚丙烯酰钾80%,(大量元素)N 1%,(大量元素)P2O51%,(大量元素)K2O 1%,(微量元素)硼0.02%,(微量元素)钼0.1%,(微量元素)铁0.01%,尿素补足100%。

CK5:10%氟吡菌酰胺·戊唑醇颗粒剂

与实施例8的区别在于,将聚丙烯酰钾更换为麦饭石;

氟吡菌酰胺5%,戊唑醇5%,麦饭石80%,(大量元素)N 1%,(大量元素)P2O5 1%,(大量元素)K2O 1%,(微量元素)硼0.02%,(微量元素)钼0.1%,(微量元素)铁0.01%,尿素补足100%。

实施例9 0.5%噁霉灵颗粒剂

噁霉灵0.5%,聚丙烯酰钾86%,(大量元素)N 1%,(大量元素)P2O5 1%,(大量元素)K2O 2%,(微量元素)硼0.2%,(微量元素)钼0.1%,(微量元素)铁0.2%,尿素补足100%。

实施例10 4%咪鲜胺颗粒剂

咪鲜胺4%,聚丙烯酰钾82%,(大量元素)N 1%,(大量元素)P2O5 1%,(大量元素)K2O 4%,(微量元素)硼0.2%,(微量元素)钼0.1%,(微量元素)铁0.2%,氨基酸补足100%。

CK6 4%咪鲜胺颗粒剂

与实施例10的区别在于,将聚丙烯酰钾更换为麦饭石;

咪鲜胺4%,麦饭石82%,(大量元素)N 1%,(大量元素)P2O5 1%,(大量元素)K2O 4%,(微量元素)硼0.2%,(微量元素)钼0.1%,(微量元素)铁0.2%,氨基酸补足100%。

实施例11 1%阿维菌素颗粒剂

阿维菌素1%,聚丙烯酰钾85%,(大量元素)N 2%,(大量元素)P2O5 2%,(大量元素)K2O 1%,(微量元素)硼0.5%,(微量元素)钼0.3%,(微量元素)铁0.2%,尿素补足100%。

实施例12 5%噻唑膦颗粒剂

噻唑膦5%,聚丙烯酰钾88%,(大量元素)N 0.5%,(大量元素)P2O5 0.3%,(大量元素)K2O 0.2%,(微量元素)硼0.6%,(微量元素)钼0.3%,(微量元素)铁0.1%,尿素补足100%。

实施例13 2%阿维菌素·氯虫苯甲酰胺颗粒剂

阿维菌素1.6%,氯虫苯甲酰胺0.4%,聚丙烯酰钾85%,(大量元素)N 3%,(大量元素)P2O5 2%,(大量元素)K2O 1%,(微量元素)硼0.3%,(微量元素)钼0.1%,尿素补足100%。

CK7:2%阿维菌素·氯虫苯甲酰胺颗粒剂

与实施例13的区别在于,将聚丙烯酰钾更换为麦饭石;

阿维菌素1.6%,氯虫苯甲酰胺0.4%,麦饭石85%,(大量元素)N 3%,(大量元素)P2O5 2%,(大量元素)K2O 1%,(微量元素)硼0.3%,(微量元素)钼0.1%,尿素补足100%。

实施例14 0.02%噻虫嗪颗粒剂

噻虫嗪0.02%,聚丙烯酰钾99%,(大量元素)N 0.3%,(大量元素)P2O5 0.2%,(大量元素)K2O含量0.1%,尿素补足100%。

实施例15 3%噻虫嗪颗粒剂

噻虫嗪3%,聚丙烯酰钾96%,氨基酸补足100%。

实施例16 9%噻虫嗪颗粒剂

噻虫嗪9%,聚丙烯酰钾80%,(微量元素)硼0.5%,(微量元素)钼0.3%,(微量元素)铁0.1%,氨基酸补足100%。

实施例17 1.5%噻呋酰胺颗粒剂

噻呋酰胺1.5%,聚丙烯酰钾96%,(微量元素)锌0.5%,氨基酸补足100%。

CK14:1.5%噻呋酰胺颗粒剂

与实施例17的区别在于,将聚丙烯酰钾更换为麦饭石;

噻呋酰胺1.5%,麦饭石96%,(微量元素)锌0.5%,氨基酸补足100%。

实施例18 1%精甲霜灵颗粒剂

精甲霜灵1%,聚丙烯酰钠96%,(微量元素)硼1.2%,(微量元素)钼0.5%,(微量元素)锌0.6%,氨基酸补足100%。

CK15:1%精甲霜灵颗粒剂

与实施例18的区别在于,将聚丙烯酰钠更换为麦饭石;

精甲霜灵1%,麦饭石96%,(微量元素)硼1.2%,(微量元素)钼0.5%,(微量元素)锌0.6%,氨基酸补足100%。

生物活性实施例:

二、田间小区药效试验:

发明人进行了大量的田间药效试验,下面列举具体实施例来加以说明。

对照药剂

CK1:1.5%噻虫嗪·吡唑嘧菌酯颗粒剂,自制;

CK2:2%吡唑醚菌酯颗粒剂,自制;

CK3:3%嘧菌酯颗粒剂,自制;

CK4:4%戊唑醇颗粒剂,自制;

CK5:10%氟吡菌酰胺·戊唑醇颗粒剂,自制;

CK6 4%咪鲜胺颗粒剂,自制;

CK7:2%阿维菌素·氯虫苯甲酰胺颗粒剂,自制;

CK8:0.12%噻虫嗪颗粒剂,登记证号PD20160734,广西田园生化股份有限公司;

CK9:0.06%噻虫胺颗粒剂,登记证号LS20140373,广西田园生化股份有限公司;

CK10:0.4%氯虫苯甲酰胺颗粒剂,登记证号PD20141675,江门市大光明农化新会有限公司,市购;

CK11:1%噁霉灵颗粒剂,登记证号LS20150337,湖南迅超农化有限公司,市购;

CK12:1%阿维菌素颗粒剂,登记证号:PD20131724,华北制药集团爱诺有限公司,市购;

CK13:10%噻唑磷颗粒剂,登记证号:PD20130153,海利尔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市购;

CK14:1.5%噻呋酰胺颗粒剂,自制;

CK15:1%精甲霜灵颗粒剂,自制。

田间药效实施例一:

试验方法及计算方法:参照《NY/T 1464.43-2012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杀虫剂防治蔬菜烟粉虱》。

试验地点:在广西扶绥县,土地平整,肥力中等,地力均匀,试验地为西瓜,历年病虫害发生比较严重。2015年3月6日移栽,西瓜品种为小麒麟。

药剂处理:在西瓜移栽时药剂拌根种植。

试验采用大区对比法排列,单因子试验,采用精播种技术,亩移栽西瓜350株,其它田间管理与大田生产一致。

调查时间:烟粉虱第一次调查时间是2015年3月20日,同时调查成活率,第二次是2015年4月5日。每个试验处理均设3个重复,取平均值。结果见表1。

表1供试药剂防治西瓜烟粉虱的田间试验结果

由表1的田间试验结果可知,在有效成分用药量与对照药剂相同的情况下,药后14天及药后30天时,实施例1防治西瓜烟粉虱的防效比CK8的防效分别提高7.1%和12.4%,瓜苗的成活率比对照药剂CK8高5.1%。同理,药后14天及药后30天时,实施例2防治西瓜烟粉虱的防效比CK1的防效高分别7.6%和15.2%,瓜苗的成活率比对照药剂CK1高4%;实施例14防治西瓜烟粉虱的防效比CK8的防效分别高6.2%和11.1%,瓜苗的成活率比对照药剂CK8高6.8%;实施例15防治西瓜烟粉虱的防效比CK8的防效分别高4.7%和9.3%,瓜苗的成活率比对照药剂CK8高4.3%。实施例16防治西瓜烟粉虱的防效比CK8的防效分别高5.0%和9.4%,瓜苗的成活率比对照药剂CK8高4.9%。

田间药效实施例二:

试验方法及计算方法:参照《GB/T 17980.61-2004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二)杀虫剂防治甘蔗螟虫》。

试验地点:广西崇左市,土地平整,肥力中等,地力均匀.

试验地:甘蔗田块,历年病虫害发生比较严重。

2016年3月9日种植,甘蔗品种为黑皮果蔗。

药剂处理:在果蔗摆种时药剂拌茎芽种植。试验采用大区对比法排列,单因子试验,采用精播种技术,亩放单芽种茎3000株,其它田间管理与大田生产一致。

蔗螟的第一次调查时间是2016年5月8日,同时调查出芽率;第二次是2016年6月7日。每个试验处理均设3个重复,取平均值。结果见表2。

表2供试药剂防治甘蔗螟虫的田间试验结果

由表2的田间试验结果可知,在有效成分用药量与对照药剂相同的情况下,药后60天及药后90天时,实施例3防治甘蔗螟虫的防效比CK9的防效分别高9.7%和11.8%,瓜苗的出芽率比CK9高6.5%。同理,实施例4防治甘蔗螟虫的防效比CK10的防效分别高7.5%和11.1%,蔗苗的出芽率比CK10高5.7%。

田间药效实施例三:

试验方法及药效计算方法:参照《GB/T 17980.112-2004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二)第112部分:杀菌剂防治瓜类炭疽病》。

试验地点:广西扶绥县,土地平整,肥力中等,地力均匀。

试验地:西瓜田块,历年病虫害发生比较严重。

2016年3月15日移栽,西瓜品种为小麒麟。

药剂处理:在西瓜移栽时药剂拌根种植。试验采用大区对比法排列,单因子试验,采用精播种技术,亩移栽西瓜350株,其它田间管理与大田生产一致。

炭疽病发病情况第一次调查时间是2016年3月29日,同时调查成活率;第二次是2016年4月14日。每个试验处理均设3个重复,取平均值。结果见表3。

表3供试药剂防治瓜类炭疽病的田间试验结果

由表3的田间试验结果可知,在有效成分用药量与对照药剂相同的情况下,药后14天及药后30天,实施例5防治西瓜炭疽病的防效比CK2的防效分别高19.1%和20.7%,瓜苗的移栽成活率提高4.2%;同理,实施例6防治西瓜炭疽病的防效比CK3的防效分别高20.0%和22.8%,瓜苗的移栽成活率提高4.9%;实施例7防治西瓜炭疽病的防效比CK4的防效分别高9.5%和6.4%,瓜苗的移栽成活率提高6.3%;实施例8防治西瓜炭疽病的防效比CK5的防效分别高8.3%和9.5%,瓜苗的移栽成活率提高4.0%。

田间药效实施例四:

试验方法及药效计算方法:参照《GB/T 17980.113-2004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二)第112部分:杀菌剂防治瓜类枯萎病》。

试验地点:广西昭平县,土地平整,肥力中等,地力均匀。

试验地:西瓜田块,历年病虫害发生比较严重。

2016年2月17日移栽,西瓜品种为新红宝。

药剂处理:在西瓜移栽时药剂拌根种植。试验采用大区对比法排列,单因子试验,采用精播种技术,亩移栽西瓜350株,其它田间管理与大田生产一致。

枯萎病发病情况第一次调查时间是2016年3月2日,同时调查成活率,第二次是2016年3月16日。每个试验处理均设3个重复,取平均值。结果见表4。

表4供试药剂防治西瓜枯萎病的田间试验结果

由表4的田间试验结果可知,在有效成分用药量与对照药剂相同的情况下,药后14天及药后30天,实施例9防治西瓜枯萎病的防效比CK11的防效分别高7.9%和10.2%,瓜苗的移栽成活率比CK11提高5.7%。同理,实施例10防治西瓜枯萎病的防效比CK6的防效分别提高9.3%和11.8%,瓜苗的移栽成活率比CK6提高6.0%;实施例18防治西瓜枯萎病的防效比CK15的防效分别提高8.1%和6.0%,瓜苗的移栽成活率比CK15提高4.6%。

田间药效实施例五:

试验方法及药效计算方法:参考《GB/T 17980.38-2000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一)杀线虫剂防治根部线虫病》,试验结果见表5。

试验地点:广西宾阳县,土地平整,肥力中等,地力均匀。

试验地:西瓜田块,历年病虫害发生比较严重。

2016年3月3日移栽,西瓜品种为小麒麟。

药剂处理:在西瓜移栽时药剂拌根种植。试验采用大区对比法排列,单因子试验,采用精播种技术,亩移栽西瓜350株,其它田间管理与大田生产一致。

根结线虫发生情况第一次调查时间是2016年3月17日,同时调查成活率,第二次是2016年4月2日。每个试验处理均设3个重复,取平均值。结果见表5。

表5供试药剂防治西瓜根结线虫病的田间试验结果

由表5的田间试验结果可知,在有效成分用药量与对照药剂相同的情况下,药后14天及药后30天,实施例11防治西瓜根结线虫的防效比CK12的防效分别提高8.1%和7.5%,瓜苗的移栽成活率比CK12提高4.3%。同理,实施例12防治西瓜根结线虫的防效比CK13的防效分别提高9.4%和10.8%,瓜苗的移栽成活率比CK13高4.6%;实施例13防治西瓜根结线虫的防效比CK7的防效分别提高12.1%和12.7%,瓜苗的移栽成活率比CK7提高6.8%。

田间药效实施例六:

试验方法及药效计算方法:参考《GB/T 17980.20-2000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一)杀菌剂防治水稻纹枯病》,试验结果见表6。

试验地点:广西武鸣县,土地平整,肥力中等,地力均匀。

试验地:移栽水稻,历年病虫害发生比较严重。

2016年4月23日移栽,水稻品种为新两优。

药剂处理:在水稻移栽时药剂拌根插秧。试验采用大区对比法排列,单因子试验,采用精播种技术,水稻行距设置为30cm,株距设置为15cm,其它田间管理与大田生产一致。

水稻纹枯病第一次调查时间是2016年6月07日,同时调查分蘖数,第二次是2016年7月7日。每个试验处理均设3个重复,取平均值。结果见表6。

表6供试药剂防治水稻纹枯病的田间试验结果

由表6的田间试验结果可知,在有效成分用药量与对照药剂相同的情况下,药后45天及药后75天,实施例17防治水稻纹枯病的防效比CK14的防效分别提高5.1%和11.9%,实施例17平均有效分蘖增加百分数较CK14提高3.0%。

上述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在本发明实施例试验条件下,移栽成活率达93.7-98.6%,相对于对照药剂提高移栽成活率3.0%-6.8%;还有效地防治农林作物的根部和叶面的病虫害,防治效果提高7.1%-22.8%,与保水剂结合,提高农药的利用率7.1%以上。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