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钛白粉酸解工序主反应器用叶片。
背景技术:
近年来,连续式酸解技术已在国内钛白粉企业中得到普遍应用,但由于其工艺的特殊性,国内现有装置普遍存在维修量高,生产连续性差等难点,特别是反应器搅拌叶片由于要接触高温稀硫酸,同时要求耐磨,国内叶片生产厂家普遍是在Q235-A本体上堆焊喷焊耐磨材料,使用寿命大都在三个月左右,主搅拌面磨损尤为严重,这样导致了叶片更换频繁,维修人工费高,开停车导致物料损失及产能损失。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钛白粉酸解工序主反应器用叶片,具有耐磨、耐腐蚀,能阻挡酸性物料对叶片的冲击;碳化钨材料化学性质稳定,硬度高、耐腐蚀,能够起到保护本体的作用,有效降低酸性环境下对叶片的损伤,延长了叶片更换时间,节约了维修人工费及开停车导致的物料损失与产能损失,而且增加了固相物停留时间,提高了酸解率。
具有耐酸耐磨、防腐蚀,使用寿命长、节约企业成本等特点。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钛白粉酸解工序主反应器用叶片,包括叶片本体,叶片本体包括根部和端部,叶片本体端部设有硬质合金片,叶片本体外表面设有耐磨防腐层。
硬质合金片为一体式或分体式结构。
叶片本体与硬质合金片为卡接、焊接或卡接后再焊接。
叶片本体与硬质合金片的连接处设有燕尾槽,硬质合金片在与燕尾槽对应处设置燕尾柱体,燕尾槽与燕尾柱体卡接。
叶片本体与硬质合金片通过燕尾槽卡接后,在进行焊接,更加保证叶片的防腐耐磨功能。
硬质合金片优选为“L”型。
“L”型硬质合金片的一边在叶片本体左侧和另一边在叶片本体的顶侧,叶片本体左侧的硬质合金片长度小于该侧面长度,叶片本体顶侧的硬质合金片长度小于顶侧长度。
叶片本体左侧和顶侧为:搅拌时,物料或液体先接触到的位置,即叶片冲力最大的位置,也是最易被腐蚀的位置。硬质合金片仅设置在此位置,对叶片不进行全包覆,使得此处的腐蚀程度与其他位置的腐蚀程度一致,大大延长了叶片的使用寿命,降低了成本。
叶片本体1左侧和顶侧未设有硬质合金片的部位设有打底层,打底层外涂敷碳化钨耐磨防腐层a;叶片本体右侧涂敷合金耐磨防腐层。
所述打底层为ZD1焊条喷焊,所述碳化钨耐磨防腐层a为707焊条喷焊。
打底层厚度为1.5mm,碳化钨耐磨防腐层a厚度为4-5mm,合金耐磨防腐层的厚度为3mm。
所述的钛白粉酸解工序主反应器用叶片,叶片本体外表面上部全覆盖设置碳化钨耐磨防腐层b,碳化钨耐磨防腐层b与叶片本体外表面之间设置打底层,碳化钨耐磨防腐层b的厚度为4mm。叶片本体下部设有网格状碳化钨耐磨防腐层c。网格优选正方形。叶片工作时,叶片本体下部受物料冲击力相对上部较小,腐蚀程度小,为节约成本,叶片本体下部两面只设有网格状碳化钨耐磨防腐层,网格状碳化钨耐磨防腐层厚优选4mm。
叶片本体两面设有碳化钨耐磨防腐层,碳化钨耐磨防腐层与叶片本体之间设置打底层,打底层采用ZD1焊条焊接,碳化钨耐磨防腐层采用707焊条焊接。
叶片本体根部设有结合面,结合面为弧面结构,叶片通过结合面固定在反应器旋转轴上。固定方式为焊接,采用707焊条焊接。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叶片上设置硬质合金材料,硬质合金材料具有硬度高、耐磨、耐腐蚀等一系列优良性能,能阻挡酸性物料对叶片的冲击;碳化钨材料化学性质稳定,硬度高、耐腐蚀,能够起到保护本体的作用,有效降低酸性环境下对叶片的损伤,延长了叶片更换时间,使叶片使用寿命达到六个月以上,不仅节约了维修人工费及开停车导致的物料损失与产能损失,而且增加了固相物停留时间,提高了酸解率,酸解率稳定控制在95%以上。
附图说明
图1、实施例1钛白粉酸解工序主反应器用叶片示意图。
图2、实施例2钛白粉酸解工序主反应器用叶片示意图。
图3、图1中A-A截面图。
图4、图2中B-B截面局部图。
图中,1、叶片本体,2、耐磨防腐层,2-1、网格状碳化钨耐磨防腐层c,2-2、碳化钨耐磨防腐层a,2-3、碳化钨耐磨防腐层b,3、硬质合金片,4、结合面,5、合金耐磨防腐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钛白粉酸解工序主反应器用叶片,包括叶片本体1,叶片本体1包括根部和端部,叶片本体1端部设有硬质合金片3,叶片本体1外表面设有耐磨防腐层2。
耐磨防腐层2为碳化钨耐磨防腐层,碳化钨耐磨防腐层与叶片本体1之间设置打底层。
硬质合金片3为一体式或分体式结构。
叶片本体1与硬质合金片3为卡接、焊接或卡接后再焊接。
硬质合金片3优选为“L”型。
“L”型硬质合金片3的一边在叶片本体1左侧和另一边在叶片本体1的顶侧。
叶片本体1根部设有结合面4,结合面4为弧面结构。
使用时,结合面4焊接在旋转轴上。
实施例2
如图2-4所示,本实施例所示一种钛白粉酸解工序主反应器用叶片,包括叶片本体1,叶片本体1包括根部和端部,叶片本体1端部设有硬质合金片3,叶片本体1外表面设有耐磨防腐层2。
硬质合金片3为一体式或分体式结构。
叶片本体1与硬质合金片3为卡接、焊接或卡接后再焊接。
叶片本体1与硬质合金片3的连接处设有燕尾槽,硬质合金片3在与燕尾槽对应处设置燕尾柱体,燕尾槽与燕尾柱体卡接。
硬质合金片3为“L”型。
“L”型硬质合金片3的一边在叶片本体1左侧和另一边在叶片本体1的顶侧,叶片本体1左侧的硬质合金片3长度小于左侧长度,叶片本体1顶侧的硬质合金片3长度小于顶侧长度。
叶片本体1左侧和顶侧未设有硬质合金片3的部位设有打底层,打底层外涂敷碳化钨耐磨防腐层a2-2;叶片本体1右侧涂敷合金耐磨防腐层5。
所述打底层为ZD1焊条喷焊,所述碳化钨耐磨防腐层a2-2为707焊条喷焊。
打底层厚度为1.5mm,碳化钨耐磨防腐层a2-2厚度为4-5mm,合金耐磨防腐层5的厚度为3mm。
叶片本体1外表面上部全覆盖设置碳化钨耐磨防腐层b2-3,碳化钨耐磨防腐层b2-3与叶片本体1外表面之间设置打底层,下部设有网格状碳化钨耐磨防腐层c2-1。
碳化钨耐磨防腐层b2-3厚度为4mm。
网格状碳化钨耐磨防腐层c2-1的厚度为4mm。
叶片本体1根部设有结合面4,结合面4为弧面结构。
使用时,结合面4焊接在旋转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