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掺尾矿砂的沥青混合料生产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636775阅读:33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沥青混合料及其制备方法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掺尾矿砂的沥青混合料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在公路快速建造的过程中,带来的生态破坏、资源消耗也日益严重。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包含“绿色发展”在内的五大发展理念,要求加快高排放和高能耗行业供给侧改革,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增长的协调发展。确保公路基础设施本身固有交通功能的同时,统筹资源利用,实现集约节约,减少环境破坏,推行基础设施与自然生态的和谐共生,已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尾矿是选矿厂将矿石中有用成分提取后排出的固体废弃物。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堆存的尾矿总量超过100亿吨,且每年仍以10%左右的速度增长,而尾矿综合利用率却仅有10%左右。目前我国大量没有得到综合利用的尾矿主要处理方式就是堆放,这不仅占用宝贵土地资源,同时污染周围环境。因此,推广合理的尾矿大宗利用途径显得尤为迫切。

另一方面,中国公路建设正经历快速发展阶段,对优质的道路工程材料的需求也在日益增长,在我国,最为常见的无论是路基填料还是半刚性基层、沥青混合料面层的路面结构,都对天然石料的消耗都巨大。而尾矿砂其几何形状与力学性能与轧制碎石相似,具有代替天然石料的潜能,能有效解决筑路材料短缺的问题。

尾矿砂粒径均不超过4.75mm,颗粒比较均匀,其中0.075mm以下含量达到60~80%,用作沥青混合料中可代替部分细集料及矿粉。目前,将尾矿砂掺入沥青混合料研究与应用,尾矿砂的掺入量一般较低,掺入比例也比较随意,只能通过调整级配曲线进行控制,没有精确的控制方法,混合料油石比确定仅依据马歇尔试验以及相关经验获得,缺少相关理论依据,导致沥青混合料性能变异性较大,且缺少工厂化沥青混合料生产制备控制工艺,大规模生产受限。因此,寻求一种尾矿砂掺入比例可控、性能稳定的掺尾矿砂沥青混合料的制备方法,将尾矿砂有效的用作沥青面层,实现工业废料的资源化利用,将产生明显的经济效益要社会效益。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针对已有的铁尾矿砂在沥青混合料中的应用缺陷,旨在提供一种掺尾矿砂沥青混合料生产制备方法,该方法通过将尾矿砂代替沥青混合料中的部分矿粉及细集料,并结合混合料构成机理及成膜性能研究,提出掺尾矿砂沥青混合料生产过程中级配、油石比确定方法及混合料生产控制工艺,以生产出性能高且稳定的混合料。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掺尾矿砂的沥青混合料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掺入尾矿砂的沥青混合料中包括粗集料、细集料和尾矿砂三部分,对各档集料及尾矿砂进行筛分,确定各档集料及尾矿砂的级配组成;

(2)尾矿砂及细集料用来填充粗集料嵌挤状态下形成的空隙,代替矿粉和部分细集料;结合混合料构成机理及体积参数确定粗集料、细集料及尾矿砂掺入比例,考虑粗集料击实过程中破碎状况,根据各档集料及尾矿砂的筛分结果,合成掺尾矿砂的沥青混合料级配曲线;

(3)根据混合料的成膜性能,添加到混合料中的沥青裹附集料表面,沥青被不同集料吸附到表面形成沥青膜,填充到集料形成的空隙中,通过平均沥青膜厚度及矿料比表面积确定混合料的最佳油石比;

(4)拌合站拌制掺尾矿砂的沥青混合料,拌制工艺为:集料在加热滚筒中加热;将尾矿砂加入集料中在拌合缸干拌10~15s;再将沥青加入拌合缸中均匀拌合30-40s。

粗集料采用骨架结构级配,粗集料破碎状况以粗集料细化率表示,细化率按照粗集料合成级配马歇尔单面击实100次后,集料颗粒4.75mm筛孔通过率。

所述的尾矿砂及矿料掺配比例计算方法按照如下公式确定:

G+g+f=100%

G’=G×(1-δ)

g′=G×δ+g

式中:

G-粗集料的含量,%;g-细集料的含量,%;f-尾矿砂含量,%;

Pa-油石化,%;G’-粗集料破碎后实际混合料粗集料的含量,%;

g′-粗集料破碎后实际混合料粗集料的含量,%;δ-细化率,%;

ρG-粗集料合成密度,g/cm3;ρg-细集料合成密度,g/cm3

ρf-尾矿砂密度,g/cm3;VCA-粗集料紧密堆积空隙率,%;

Pa-油石化,%;ρa-沥青密度,g/cm3

混合料最佳油石比按照如下公式进行:

Pa=SA×ρa×u

SA=0.41+0.0041a+0.0082b+0.0164c+0.0287d+0.0614e+0.1229f+0.3277g

式中:u-沥青膜厚度,um;SA—矿料的比较面积,m2/kg;

a、b、c、d、e、f、g分别为4.75mm以下各筛孔通过率。

集料加热温度180-200℃,沥青加热温度160-170℃,拌合缸温度保持165-175℃,拌合缸出料温度165-175℃。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将工业废弃物尾矿砂用到沥青混合料中,代替沥青混合料中部分细集料及矿粉,实现废物资源化利用,资源节约,高效环保。

本发明提供掺尾矿砂沥青混合料级配设计方法,粗集料采用骨架结构,细集料及尾矿砂填充粗集料嵌挤状态下空隙,结合混合料构成机理及体积参数,提供粗集料、细集料及尾矿砂掺配比例的理论计算方法,同时,考虑了混合料成型时部分粗集料会压碎细化,以确保混合料具有高且稳定的性能。

本发明从沥青成膜性能角度,建立混合料油石比与级配间的关系,从而有效控制混合料油石比,减少沥青用量,减少混合料生产成本。

本发明制备过程中,集料加热后进入拌合缸,在将尾矿砂加入其中进行干拌,以确保尾矿砂均匀散开,并能吸收集料热量,避免混合料出现结团、花白料现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但下述实施例仅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选用的沥青为SBS改性沥青,沥青性能指标如表1所示,所用的粗集料为坚硬耐磨,基本不吸水、棱角性较好的玄武岩碎石,充分保证集料与集料之间的咬合力,对集料进行筛分获取逐档粒径,进行各档集料测试。

表1沥青性能测试结果

粗集料掺照SMA-13级配曲线要求,设计成骨架结构,粗集料1#、2#料构成比例为58:42,在此组成下粗集料经过马歇尔单面击实100次后集料颗粒4.75mm以下通过率为6%,即细化率δ为6%,击实密度ρG为1.82g/cm3。粗集料合成密度ρG=2.829g/cm3,通过集料试验确定粗集料捣实密度为ρsc=1.697g/cm3,粗集料空隙率取VMA=16,VV=4,SBS改性沥青膜厚度为9.8um,带入级配设计理论中,得到如下方程组:

G+g+f=100

G’=G×(1-0.06)

g’=G×0.06+g

(0.0324g+0.348f+0.41)×9.8×1.03=10×Pa

上述方程求解得:f=11%,g=12%,G=77%,Pa=5.0,带入各档集料筛分结果,得到级配如下:

表2掺尾矿砂沥青混合料级配设计结果

取混合料油石比为4.7%、5.0%、5.3%在以下条件下制作马歇尔试件:

将集料加入烘箱加热至180-200℃;

沥青加热温度为165-170℃;

尾矿砂加入集料在拌合缸中干拌12s,再将沥青加入拌合缸均匀拌合,保证拌合温度为165-175℃,拌合时间为35s;

将上诉步骤中所得的混合料在165-175℃下出锅,在160-170℃成型。

马歇尔试验结果如表3所示。

表3掺尾矿砂沥青混合料马歇尔实验结果

混合料空隙率4%时,最佳油石比为5.2%,进行路用性能验证,掺尾矿砂沥青混合料,的各项性能结果如表4所示。

表4掺尾矿砂沥青混合料性能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仅为本发明的优选例,并不用来限制本发明,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