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专用复合肥、制备方法及施用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685390阅读:62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肥料
技术领域
,尤其涉及一种马铃薯专用复合肥、制备方法及施用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马铃薯种植和生产国家,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世界首位。马铃薯为解决中国的粮食供给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肥料为作物的生长提供氮磷钾主要元素以及各种微量元素,具有改良土壤结构、增强土壤保水保肥能力的作用,被称为“人类粮食的粮食”。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业大国和肥料生产与使用大国。为了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出现了过量或不合理施用肥料的现象,由此引发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目前中国马铃薯种植中肥料的利用效率低于发达国家,如何提高马铃薯种植中的肥料利用率,增强马铃薯对肥料的吸收利用,从而提高产量是当前马铃薯种植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对肥料进行改性,开发具有缓释功能的肥料是缓解肥料损失的有效措施。通过施用肥料增效缓释剂,可以活化土壤理化性质,抑制肥料的流失或者降解,促进作物对肥料充分吸收,同时提高肥料利用率。有鉴于此,提出本发明。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营养全面、具有增效缓释性能的马铃薯专用复合肥,能充分满足马铃薯对营养成分的需求,促进马铃薯的生长,最大限度的发挥肥料的肥效,既可以提高马铃薯产量、提高其品质,又能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本发明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上述马铃薯专用复合肥的制备方法,制备工艺简单,操作方便,适用于工业化生产。本发明的第三目的在于提供上述马铃薯专用复合肥的施肥方法,通过一次施肥满足马铃薯整个生长周期肥料需要,肥效大于120天。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马铃薯专用复合肥,包括氮磷钾肥混合料、微量元素添加剂、增效缓释剂和造粒助剂;其中:按重量份数计,所述氮磷钾肥混合料由如下原料制成:尿素1-3份、硫酸铵35-45份、氯化铵25-35份、磷酸一铵7-13份和氯化钾15-21份;所述微量元素添加剂包括硼锌锰添加剂;所述增效缓释剂包括脲酶抑制剂、硝化抑制剂和γ-聚谷氨酸;所述微量元素添加剂用量为氮磷钾肥混合料用量的0.3-0.8%;所述增效缓释剂用量为氮磷钾肥混合料用量的1.0-2.0%。进一步地,按重量份数计,所述氮磷钾肥混合料由如下原料制成:尿素1-3份、硫酸铵38-42份、氯化铵28-32份、磷酸一铵8-12份和氯化钾16-20份。优选地,按重量份数计,所述氮磷钾肥混合料由如下原料制成:尿素2份、硫酸铵40份、氯化铵30份、磷酸一铵10份和氯化钾18份。进一步地,所述增效缓释剂中脲酶抑制剂用量:硝化抑制剂用量:γ-聚谷氨酸用量=(1-2):(1-2):(2-3)。进一步地,所述脲酶抑制剂为苯醌或氢醌,所述硝化抑制剂为双氰胺或硫脲。进一步地,所述造粒助剂为膨润土。进一步地,所述马铃薯专用复合肥的总养分以n元素、p2o5和k2o的含量计≥32%,其中,n元素含量:p2o5含量:k2o含量=17:5:10。上述所述的马铃薯专用复合肥的制备方法,包括按重量份数称取尿素、硫酸铵、氯化铵、磷酸一铵和氯化钾,混合均匀后,得到氮磷钾肥混合料,再加入微量元素添加剂、增效缓释剂、造粒助剂和适量的水,混合均匀,造粒。进一步地,造粒后得到的马铃薯专用复合肥的颗粒粒度为1.8-2.6mm。上述马铃薯专用复合肥的施用方法,将所述马铃薯专用复合肥作为基肥施入所述马铃薯的栽培土壤中,施肥量为30-50kg/亩。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1.本发明提供的马铃薯专用复合肥通过添加增效缓释剂,减少了肥料中营养元素的流失,促进了马铃薯对肥料充分吸收,一方面提高了肥料利用率,节约了资源,另一方面,减少肥料流失对环境带来的污染,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2.本发明提供的马铃薯专用复合肥主要营养元素配比合理,同时含有必需的微量元素,营养全面,能充分满足马铃薯对营养成分的需求,促进马铃薯的生长,既可以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又提高其品质。3.本发明提供的上述马铃薯专用复合肥的制备方法,制备工艺简单,操作方便,适用于工业化生产。4.本发明提供的上述马铃薯专用复合肥的施肥方法,通过一次施肥满足马铃薯整个生长周期肥料需要,肥效大于120天。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肥料为作物的生长提供氮磷钾主要元素以及各种微量元素,具有改良土壤结构、增强土壤保水保肥能力的作用,被称为“人类粮食的粮食”。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业大国和肥料生产与使用大国。近年来我国大部分地区出现为追求高产而过量或不合理施用肥料的现象,导致马铃薯品质变差、肥料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等问题越来越严重。本发明提供的马铃薯专用复合肥,包括氮磷钾肥混合料、微量元素添加剂、增效缓释剂和造粒助剂;其中:按重量份数计,所述氮磷钾肥混合料由如下原料制成:尿素1-3份、硫酸铵35-45份、氯化铵25-35份、磷酸一铵7-13份和氯化钾15-21份;所述微量元素添加剂包括硼锌锰添加剂;所述增效缓释剂包括脲酶抑制剂、硝化抑制剂和γ-聚谷氨酸;所述微量元素添加剂用量为氮磷钾肥混合料用量的0.3-0.8%;所述增效缓释剂用量为氮磷钾肥混合料用量的1.0-2.0%。氮磷钾肥作为马铃薯生长的三大主要营养元素,对马铃薯的生长发挥了重要作用。氮素是直接影响马铃薯的叶片生长发育,关系到马铃薯叶片中叶绿素的含量,影响叶片的光合作用,后期影响块茎的增大,是影响马铃薯生长发育状况和最终产量的重要因素。良好的氮素供应可延缓叶片的衰老,增强光合作用,显著提高块茎的膨大速率,增加结薯数和大中薯率,从而提高马铃薯的产量。磷素对马铃薯幼苗根系的生长发育、块茎的形成、块茎体积的增长乃至淀粉的累积都是必需的,同时可以提高植株的抗寒抗旱能力。缺磷会抑制侧芽的生长及叶片的伸展,使植株生长发育缓慢,茎秆矮小,叶面积小,光合作用差,生长势弱。钾素能促进马铃薯内各种酶的生化反应,对光合作用起着积极作用,并能促进多种代谢过程。钾不仅影响叶片的伸展、叶绿素含量和光合效率以及叶片的盛衰,还可影响光合产物的运输、块茎中淀粉的积累、块茎的膨大以及产量的高低,从而决定马铃薯产品的品质。当钾素缺乏时,茎秆节间变短,植株发育迟缓,叶面缩小,叶片在后期出现古铜色病斑,叶缘向下弯曲,植株下部叶片早枯,根系不发达,茎变短,块茎小,产量低,品质差。氮磷钾肥混合料中氮素、磷素和钾素的来源及含量影响马铃薯的生长和品质。因此需要根据马铃薯对各元素的需求情况,平衡氮、磷、钾等大量元素的配比。作为本发明的可选实施方式,按重量份数计,所述氮磷钾肥混合料由如下原料制成:尿素1-3份、硫酸铵38-42份、氯化铵28-32份、磷酸一铵8-12份和氯化钾16-20份。作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按重量份数计,所述氮磷钾肥混合料由如下原料制成:尿素2份、硫酸铵40份、氯化铵30份、磷酸一铵10份和氯化钾18份。在本发明的氮磷钾肥混合料中,尿素典型但非限定性重量份数为:1份、2份或3份;硫酸铵典型但非限定性重量份数为:35份、36份、37份、38份、39份、40份、41份、42份、43份、44份或45份;氯化铵典型但非限定性重量份数为:25份、26份、27份、28份、29份、30份、31份、32份、33份、34份或35份;磷酸一铵典型但非限定性重量份数为:7份、8份、9份、10份、11份、12份或13份;氯化钾典型但非限定性重量份数为:15份、16份、17份、18份、19份、20份或21份。除了氮磷钾等大量元素外,微量元素也是马铃薯生长发育必不可少的营养成分。它们有些是植物体的构成元素,有些参加重要的生理生化反应,有些促进氮磷钾三主要原素的吸收,在马铃薯不同的生育期发挥着不同的作用。本发明中,所述微量元素添加剂包括硼锌锰添加剂。添加硼元素能提高大中薯的比率,降低小薯比率,从而提高产量。添加锌元素,能显著的改善马铃薯块茎品质,马铃薯中淀粉、粗蛋白的含量明显提高。添加锰元素能够促进光合作用,提高块茎产量。本发明中,所述微量元素添加剂用量为氮磷钾肥混合料用量的0.3-0.8%。作为本发明的可选实施方式,所述微量元素添加剂用量为氮磷钾肥混合料用量的百分比典型但非限定性为:0.3%、0.4%、0.5%、0.6%、0.7%或0.8%。增效缓释剂可以活化土壤理化性质,抑制肥料的流失或者降解,促进作物对肥料充分吸收,同时提高肥料利用率。本发明中,所述增效缓释剂用量为氮磷钾肥混合料用量的1.0-2.0%。作为本发明的可选实施方式,所述增效缓释剂用量为氮磷钾肥混合料用量的百分比典型但非限定性为:1.0%、1.1%、1.2%、1.3%、1.4%、1.5%、1.6%、1.7%、1.8%、1.9%或2.0%。本发明中,所述增效缓释剂包括脲酶抑制剂、硝化抑制剂和γ-聚谷氨酸。脲酶抑制剂可以延缓尿素氮的水解过程,抑制氨挥发损失,延长肥效,从而提高氮肥利用率及生产力。硝化抑制剂可以抑制铵态氮向硝态氮的转化,延长铵态氮的存留时间,减少转化成硝态氮后的淋溶以及进一步的反硝化损失,从而提高氮肥利用率及生产力。脲酶抑制剂和硝化抑制剂的组合使用可以对氮素转化进行全过程调节,通常在提高氮肥利用率、减少氮素环境污染。作为本发明的可选实施方式,所述脲酶抑制剂为苯醌或氢醌。作为本发明的可选实施方式,所述硝化抑制剂为双氰胺或硫脲。γ-聚谷氨酸是一种生物高分子聚合物,其基本骨架是由酞胺键连接而成的直链纤维分子,聚合度约为200-700,相对分子质量在10万-200万之间。γ-聚谷氨酸具有的生物可降解性、螯合性以及吸收促进剂等特性使其对养分具有吸附和吸蓄功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把作物暂时不用的养分储存起来,使养分随作物的生长发育需要而缓慢释放,从而满足作物中后期对养分的需求,避免了早衰和脱肥,减少了追肥次数,降低了施肥量,进而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因此,与肥料复配后可增强肥料的缓释效果,减少肥料的浪费,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同时还可以调节土壤中的微环境,促进作物对营养成分的吸收。此外,γ-聚谷氨酸还是一种对人体无害,对环境无污染的绿色产品。作为本发明的可选实施方式,所述增效缓释剂中脲酶抑制剂用量:硝化抑制剂用量:γ-聚谷氨酸用量=(1-2):(1-2):(2-3)。作为本发明的可选实施方式,所述造粒助剂为膨润土。膨润土作为复合肥造粒助剂,具有造粒速度快、成球率高、颗粒均匀、表面光滑、颗粒强度高、肥料水溶性好等特点,能够节约生产成本。同时,加入少量的膨润土,可以降低肥料的含水量,防止肥料结块,使其保持良好的松散性,并提高肥料的颗粒度,有利于肥料的运输、保存和使用。作为本发明的可选实施方式,所述马铃薯专用复合肥的总养分以n元素、p2o5和k2o的含量计≥32%,其中,n元素含量:p2o5含量:k2o含量=17:5:10。上述所述的马铃薯专用复合肥的制备方法,包括按重量份数称取尿素、硫酸铵、氯化铵、磷酸一铵和氯化钾,混合均匀后,得到氮磷钾肥混合料,再加入微量元素添加剂、增效缓释剂、造粒助剂和适量的水,混合均匀,造粒。本发明中,造粒后得到的马铃薯专用复合肥的颗粒粒度为1.8-2.6mm。作为本发明的可选实施方式,造粒后得到的马铃薯专用复合肥的颗粒粒度典型但非限定性大小为:1.8mm、1.9mm、2.0mm、2.1mm、2.2mm、2.3mm、2.4mm、2.5mm或2.6mm。上述马铃薯专用复合肥的施用方法,将所述马铃薯专用复合肥作为基肥施入所述马铃薯的栽培土壤中,施肥量为30-50kg/亩。实施例1实施例1提供的马铃薯专用复合肥,包括氮磷钾肥混合料、硼锌锰添加剂、增效缓释剂和膨润土;其中:按重量份数计,氮磷钾肥混合料由如下原料制成:尿素2份、硫酸铵40份、氯化铵30份、磷酸一铵10份和氯化钾18份;增效缓释剂包括氢醌、双氰胺和γ-聚谷氨酸;硼锌锰添加剂用量为氮磷钾肥混合料用量的0.5%;增效缓释剂用量为氮磷钾肥混合料用量的1.5%;增效缓释剂中脲酶抑制剂用量:硝化抑制剂用量:γ-聚谷氨酸用量=1:1:2。按重量份数称取尿素、硫酸铵、氯化铵、磷酸一铵和氯化钾,混合均匀后,得到氮磷钾肥混合料,再加入硼锌锰添加剂、增效缓释剂、膨润土和适量的水,混合均匀,造粒。实施例2实施例2提供的马铃薯专用复合肥,包括氮磷钾肥混合料、硼锌锰添加剂、增效缓释剂和膨润土;其中:按重量份数计,氮磷钾肥混合料由如下原料制成:尿素2份、硫酸铵42份、氯化铵28份、磷酸一铵12份和氯化钾16份;增效缓释剂包括氢醌、双氰胺和γ-聚谷氨酸;硼锌锰添加剂用量为氮磷钾肥混合料用量的0.7%;增效缓释剂用量为氮磷钾肥混合料用量的1.8%;增效缓释剂中脲酶抑制剂用量:硝化抑制剂用量:γ-聚谷氨酸用量=1:1.2:2。按重量份数称取尿素、硫酸铵、氯化铵、磷酸一铵和氯化钾,混合均匀后,得到氮磷钾肥混合料,再加入硼锌锰添加剂、增效缓释剂、膨润土和适量的水,混合均匀,造粒。实施例3实施例3提供的马铃薯专用复合肥,包括氮磷钾肥混合料、硼锌锰添加剂、增效缓释剂和膨润土;其中:按重量份数计,氮磷钾肥混合料由如下原料制成:尿素1份、硫酸铵45份、氯化铵25份、磷酸一铵7份和氯化钾21份;增效缓释剂包括苯醌、双氰胺和γ-聚谷氨酸;硼锌锰添加剂用量为氮磷钾肥混合料用量的0.8%;增效缓释剂用量为氮磷钾肥混合料用量的1.0%;增效缓释剂中脲酶抑制剂用量:硝化抑制剂用量:γ-聚谷氨酸用量=1.5:1:2。按重量份数称取尿素、硫酸铵、氯化铵、磷酸一铵和氯化钾,混合均匀后,得到氮磷钾肥混合料,再加入硼锌锰添加剂、增效缓释剂、膨润土和适量的水,混合均匀,造粒。实施例4实施例4提供的马铃薯专用复合肥,包括氮磷钾肥混合料、硼锌锰添加剂、增效缓释剂和膨润土;其中:按重量份数计,氮磷钾肥混合料由如下原料制成:尿素3份、硫酸铵38份、氯化铵35份、磷酸一铵9份和氯化钾15份;增效缓释剂包括苯醌、硫脲和γ-聚谷氨酸;硼锌锰添加剂用量为氮磷钾肥混合料用量的0.3%;增效缓释剂用量为氮磷钾肥混合料用量的2.0%;增效缓释剂中脲酶抑制剂用量:硝化抑制剂用量:γ-聚谷氨酸用量=1.2:1:2.5。按重量份数称取尿素、硫酸铵、氯化铵、磷酸一铵和氯化钾,混合均匀后,得到氮磷钾肥混合料,再加入硼锌锰添加剂、增效缓释剂、膨润土和适量的水,混合均匀,造粒。对比例1对比例1提供的马铃薯专用复合肥,包括氮磷钾肥混合料、硼锌锰添加剂、增效缓释剂和膨润土;其中:按重量份数计,氮磷钾肥混合料由如下原料制成:尿素5份、硫酸铵25份、氯化铵40份、磷酸一铵17份和氯化钾13份;增效缓释剂包括氢醌、双氰胺和γ-聚谷氨酸;硼锌锰添加剂用量为氮磷钾肥混合料用量的0.5%;增效缓释剂用量为氮磷钾肥混合料用量的1.5%;增效缓释剂中脲酶抑制剂用量:硝化抑制剂用量:γ-聚谷氨酸用量=1:1:2。按重量份数称取尿素、硫酸铵、氯化铵、磷酸一铵和氯化钾,混合均匀后,得到氮磷钾肥混合料,再加入硼锌锰添加剂、增效缓释剂、膨润土和适量的水,混合均匀,造粒。对比例2对比例2提供的马铃薯专用复合肥,包括氮磷钾肥混合料、硼锌锰添加剂、增效缓释剂和膨润土;其中:按重量份数计,氮磷钾肥混合料由如下原料制成:尿素3份、硫酸铵49份、氯化铵20份、磷酸一铵5份和氯化钾23份;增效缓释剂包括氢醌、双氰胺和γ-聚谷氨酸;硼锌锰添加剂用量为氮磷钾肥混合料用量的0.5%;增效缓释剂用量为氮磷钾肥混合料用量的1.5%;增效缓释剂中脲酶抑制剂用量:硝化抑制剂用量:γ-聚谷氨酸用量=1:1:2。按重量份数称取尿素、硫酸铵、氯化铵、磷酸一铵和氯化钾,混合均匀后,得到氮磷钾肥混合料,再加入硼锌锰添加剂、增效缓释剂、膨润土和适量的水,混合均匀,造粒。对比例3对比例3提供的马铃薯专用复合肥,包括氮磷钾肥混合料、硼锌锰添加剂、增效缓释剂和膨润土;其中:按重量份数计,氮磷钾肥混合料由如下原料制成:尿素2份、硫酸铵40份、氯化铵30份、磷酸一铵10份和氯化钾18份;增效缓释剂包括氢醌、双氰胺和γ-聚谷氨酸;硼锌锰添加剂用量为氮磷钾肥混合料用量的0.5%;增效缓释剂用量为氮磷钾肥混合料用量的0.5%;增效缓释剂中脲酶抑制剂用量:硝化抑制剂用量:γ-聚谷氨酸用量=1:1:2。按重量份数称取尿素、硫酸铵、氯化铵、磷酸一铵和氯化钾,混合均匀后,得到氮磷钾肥混合料,再加入硼锌锰添加剂、增效缓释剂、膨润土和适量的水,混合均匀,造粒。对比例4对比例4提供的马铃薯专用复合肥,包括氮磷钾肥混合料、硼锌锰添加剂和膨润土;其中:按重量份数计,氮磷钾肥混合料由如下原料制成:尿素2份、硫酸铵40份、氯化铵30份、磷酸一铵10份和氯化钾18份;硼锌锰添加剂用量为氮磷钾肥混合料用量的0.5%;按重量份数称取尿素、硫酸铵、氯化铵、磷酸一铵和氯化钾,混合均匀后,得到氮磷钾肥混合料,再加入硼锌锰添加剂、膨润土和适量的水,混合均匀,造粒。对比例5对比例5施用田帮手马铃薯肥料。对比例6对比例6不添加肥料,作为空白对照组。供试马铃薯为鄂薯5号,将实施例1-4和对比例1-6按照40kg/亩的量作为基肥施加在田间。供试土壤为山地黄壤,质地壤粘土,土壤状况为:ph值5.8,有机质26.1g/kg、破解氮96.2mg/kg、有效磷27.9mg/kg、有效钾45.3mg/kg、有效钙525.4mg/kg、有效镁108.4mg/kg、有效铁10.8mg/kg、有效锰31.8mg/kg、有效硫5.2mg/kg、有效锌2.1mg/kg、有效硼0.21mg/kg。表1为实施例1-4和对比例1-6的马铃薯的产量,表2为实施例1-4和对比例1-6的马铃薯中营养物质的含量。表1马铃薯的产量组别产量(kg/亩)实施例14208实施例24162实施例34124实施例44017对比例13852对比例23768对比例33901对比例43453对比例53371对比例61564从表1中可以看出,施用实施例1-4的马铃薯专用复合肥,马铃薯的产量达到4000kg/亩以上,是不施肥的空白对照组对比例6的产量(1564kg/亩)的2.5倍以上,经济效益明显,比施用对比例5的普通肥料(如田帮手马铃薯肥料)的马铃薯,产量提高了19%以上。施用实施例1-4的马铃薯专用复合肥生产马铃薯的产量也远高于施用对比例1和对比例2中马铃薯专用复合肥生产马铃薯的产量,说明氮磷钾肥混合料中平衡氮、磷、钾等大量元素的配比对马铃薯的产量有较大的影响。对比例3的马铃薯专用复合肥中增效缓释剂的量少于实施例1-4的马铃薯专用复合肥中增效缓释剂的量,对比例4的马铃薯专用复合肥中不含有增效缓释剂。施用对比例3和对比例4的马铃薯专用复合肥,马铃薯的产量低于施用实施例1-4的马铃薯专用复合肥的马铃薯的产量,说明在复合肥中添加增效缓释剂有利于增加马铃薯的产量。表2马铃薯中营养物质的含量淀粉、可溶性糖、粗蛋白、全磷、全钾和维生素的含量是衡量马铃薯品质的重要指标。从表2中可以看出,相较于不施肥的空白对照组对比例6,施用实施例1-4的马铃薯专用复合肥,淀粉的含量有所降低,可溶性糖、粗蛋白、全磷、全钾和维生素的含量有所增加,马铃薯的品质得到提高。施用实施例1-4的马铃薯专用复合肥生产马铃薯,马铃薯中可溶性糖、粗蛋白、全磷、全钾和维生素的含量高于施用对比例1和对比例2中马铃薯专用复合肥生产的马铃薯,说明本发明提供的氮磷钾肥混合料中氮磷钾比例更适合马铃薯的营养需求。施用对比例3和对比例4的马铃薯专用复合肥生产马铃薯的品质低于施用实施例1-4的马铃薯专用复合肥的马铃薯的品质,说明在复合肥中添加增效缓释剂有利于增加马铃薯中可溶性糖、粗蛋白、全磷、全钾和维生素的含量,提高马铃薯的品质。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