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茶叶下脚料有机肥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与流程

文档序号:13270775阅读:51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茶叶下脚料有机肥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茶叶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茶片、茶梗等下脚,它们中还含有较多的粗纤维和还原糖等物质,但大部分以非常低廉的价格卖掉,甚至作燃料使用。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而且还会对环境造成一定污染。因此,探索茶叶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已成为茶叶产业的研究热点之一。

白芨为多年生草本球根植物(块茎),以干燥块茎入药,具有较好的收敛止血、消肿生肌之功效,广泛地应用于食品、医药、化妆品等领域。由于过量采挖,野生白芨资源日益减少,近年来,人工栽培白芨已成为一个新兴的产业。现有技术中,大多采用化学肥料种植白芨,很少用到茶叶下脚料作为有机肥。化学肥料肥效快但成本高,还有可能造成土壤或水资源污染。因此,充分利用茶叶下脚料资源,将其用于名贵中药白芨的人工栽培具有较广阔的前景。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目的: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茶叶下脚料有机肥,该有机肥可以有效的利用茶叶下脚料与玉米芯下脚料,使农业废弃物资源得到了有效的利用,并具有改良土壤、提高白芨产量和品质的作用。

本发明还提供该茶叶下脚料有机肥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方案:为了实现上述目的,一种茶叶下脚料有机肥,其特征在于,主要由茶叶下脚料与玉米芯下脚料以重量比3-4:2-3比例混合,得到混合基质,按照每100kg混合基质加入3-5kg尿素发酵制成。

其中,所述玉米芯下脚料为多糖提取后的玉米芯下脚料,直径在0.5-1cm。

本发明所述的茶叶下脚料有机肥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茶叶下脚料与玉米芯下脚料按比例混合后,进行干燥得混合基质;

(2)按比例向混合基质加入中尿素,并加水均匀搅拌,以用手攥成团状不松散开为标准,同时微调混合基质的ph值至中性或弱酸性;

(3)将搅拌均匀的混合基质堆成料堆,进行自然发酵,发酵成熟后让其自然风干,制备成茶叶下脚料有机肥,备用。

其中,步骤(3)所述自然发酵的时间为7-8天。

本发明所述的茶叶下脚料有机肥在改良土壤和栽培白芨中的应用。

其中,所述应用包括以下步骤:

(1)土壤改良:深翻土地后暴晒,施加茶叶下脚料有机肥,再浅翻一次,使茶叶下脚料有机肥和土壤拌匀,达到改良土壤的目的;

(2)白芨种植:将驯化的白芨组培苗移栽到改良土壤中,每个苗坑中种植一株驯化苗,浇足定根水;

(3)按照白芨的正常管理模式进行日常管理,种植6-7个月后,表面施用茶叶下脚料有机肥,以后每隔半年施一次;

(4)种植3年后,采收白芨。

作为优选,步骤(1)所述深翻土地40-50cm后暴晒10-12天。

作为优选,步骤(1)所述浅翻一次深度为10-20cm。

进一步地,步骤(2)所述白芨组培苗驯化时间为8-10个月。

作为优选,步骤(1)所述茶叶下脚料有机肥施加600-800kg/亩,步骤(3)所述茶叶下脚料有机肥施用300-400kg/亩。

本发明所使用原料均由市售可得,其中茶叶下脚料无论是红茶、白茶、绿茶等茶叶的下脚料都可以,本发明的茶叶下脚料由江苏茗苑茶叶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提供,玉米芯下脚料由江苏省新沂市盛隆生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提供。

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1)本发明制备的茶叶下脚料有机肥,制备方法简单,可以有效的利用茶叶下脚料与玉米芯下脚料,使农业废弃物资源得到了有效的利用,避免资源浪费,同时降低环境污染;

(2)该茶叶下脚料有机肥,有效改良土壤,提高土壤肥力,降低土壤容重,增强土壤通透性和耐酸碱的能力;

(3)该茶叶下脚料有机肥用于名贵中药白芨的人工栽培,可以有效提高白芨的产量和品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1)发酵:将茶叶下脚料与玉米芯下脚料以3:2比例混合后,置于阴凉通风处干燥,按照每100kg混合基质加入3kg尿素,并加水均匀搅拌,以用手攥成团状不松散开为标准,同时微调混合基质的ph值至中性或弱酸性;然后堆成料堆,覆盖一层塑料薄膜进行自然发酵,发酵周期为7天,发酵成熟后,打开塑料薄膜让其自然风干,作为茶叶下脚料有机肥备用;

2)改良土壤:深翻土地40cm,暴晒10天后,施用茶叶下脚料有机肥800kg/亩,然后再浅翻一次,深度为10cm,使有机肥和土壤混合均匀;

3)白芨种植:将驯化10个月左右的白芨组培苗移栽到改良后的土地,每个苗坑中种植一株驯化苗,浇足定根水;

4)栽后管理:按照白芨的正常管理模式进行日常管理,种植6个月后,表面施用茶叶下脚料有机肥400kg/亩,以后每隔半年施一次(400kg/亩);

5)种植3年后,采收白芨,白芨的亩产量约为1800kg。

实施例2

1)发酵:将茶叶下脚料与玉米芯下脚料以4:3比例混合后,置于阴凉通风处干燥,按照每100kg混合基质加入5kg尿素,并加水均匀搅拌,以用手攥成团状不松散开为标准,同时微调混合基质的ph值至中性或弱酸性;然后堆成料堆,覆盖一层塑料薄膜进行自然发酵,发酵周期为8天。发酵成熟后,打开塑料薄膜让其自然风干,作为茶叶下脚料有机肥备用;

2)改良土壤:深翻土地50cm,暴晒12天后,施用茶叶下脚料有机肥800kg/亩,然后再浅翻一次,深度为20cm,使有机肥、畜禽粪和土壤混合均匀;

3)白芨种植:将驯化10个月左右的白芨组培苗移栽到改良后的土地,每个苗坑中种植一株驯化苗,浇足定根水;

4)栽后管理:按照白芨的正常管理模式进行日常管理,种植6个月后,表面施用茶叶下脚料有机肥400kg/亩,以后每隔半年施一次(400kg/亩);

5)种植3年后,采收白芨,白芨的亩产量约为1600kg。

实施例3

实施例3与实施例1的步骤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改良土壤时施用茶叶下脚料有机肥600kg/亩;白芨组培苗驯化8个月左右;栽后管理时种植7个月后,表面施用茶叶下脚料有机肥300kg/亩。

对比例1

单独施用畜禽粪处理:

1)改良土壤:深翻土地40cm,暴晒10天后,施用畜禽粪800kg/亩,不施用茶叶下脚料有机肥,然后再浅翻一次,深度为10cm,使畜禽粪和土壤混合均匀;

2)白芨种植:将驯化10个月左右的白芨组培苗移栽到改良后的土地,每个苗坑中种植一株驯化苗,浇足定根水;

3)栽后管理:按照白芨的正常管理模式进行日常管理,种植6个月后,表面施用畜禽粪400kg/亩,以后每隔半年施一次(400kg/亩);

4)种植3年后,采收白芨,白芨的亩产量约为1200kg。

对比例2

自然栽培处理:

1)土壤处理:深翻土地40cm,暴晒10天后,然后再浅翻一次,深度为10cm;

2)白芨种植:将驯化10个月左右的白芨组培苗移栽到改良后的土地,每个苗坑中种植一株驯化苗,浇足定根水;

3)栽后管理:按照白芨的正常管理模式进行日常管理;

4)种植3年后,采收白芨,白芨的亩产量约为700kg。

由对比例1和对比例2和本发明的实施例1和2相比,施用了本发明的茶叶下脚料有机肥后白芨的亩产量有了显著的提升。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