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态肥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与流程

文档序号:14357430阅读:22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节水灌溉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液态肥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尤其涉及一种日光温室排水回灌利用方法。



背景技术:

日光温室一般所处地下水位较高,多采用明沟或者暗管排水,且由于施肥量大,排水中多含有氮、磷、钾、钙、镁等作物必须的养分离子,直接排放会污染农田且造成水资源的严重浪费。因此为提高水肥资源利用率,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可考虑将排出水体进行一定程度的处理后回灌。

申请号为cn201520574847.0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雨水收集装置和再利用的水肥药一体化灌溉系统。申请号为cn201610958840.8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包括稻田灌溉渗滤系统、沟道氮磷拦截去除系统、梯级农田排水回灌利用系统、塘堰蓄水生态湿地处理系统的南方缓坡地稻田排水循环利用与氮磷梯级渗滤拦截去除系统及其应用方法。申请号为cn201621131155.x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包括保温大棚、养殖池、植物栽培床、生物滤池和水净化系统的保温大棚水产养殖水循环处理装置。但上述专利都未涉及将日光温室排水用于地下灌溉施肥的再利用方式。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目的: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液态肥料。

本发明还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液态肥料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还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上述液态肥料在叶面喷施或日光温室排水回灌方面的应用。

本发明最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日光温室排水回灌利用方法。

技术方案: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液态肥料,所述液态肥料按重量份数包括以下组分:水85-95份、水镁石粉0.05-0.5份、硼润土粉0.01-0.2份、葡萄糖0.5-2份、em菌0.5-2份、田间废弃物的发酵产物3-15份。

其中,上述田间废弃物的发酵产物为杂草、秸秆和土壤的发酵产物。

其中,上述水为日光温室排水,水镁石粉为纳米级水镁石粉,将自市场上购买的水镁石粉用纳米级卧式研磨机粉碎后得到。

其中,上述em菌购于南京爱睦乐环保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本发明内容还包括上述液态肥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田间废弃物的发酵产物的制备:将田间杂草和作物秸秆连同根系牵带的土壤一同堆垛,经雨淋日晒后的腐烂潮湿物为初步发酵产物a,耗时约20-30d;然后将初步发酵产物a粉碎成15-30cm的长条后,堆垛发酵后为发酵物b,耗时约10-20d;最后将发酵物b堆成长5-8m,宽0.8-1.5m的条垛状,均匀喷洒稀释100-200倍的em菌后覆膜发酵20-50d,过2mm筛后即为所述的田间废弃物的发酵产物;

2)将水、水镁石粉、硼润土粉、葡萄糖、em菌、田间废弃物发酵产物混合均匀后,发酵5-10d后即可得到液态肥料;所述水为日光温室排水,所述水镁石粉为纳米级水镁石粉;

本发明内容还包括上述的液态肥料在叶面喷施或日光温室排水回灌方面的应用。

本发明内容还包括一种日光温室排水回灌利用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田间废弃物的发酵产物的制备:将田间杂草和作物秸秆连同根系牵带的土壤一同堆垛,经雨淋日晒后的腐烂潮湿物为初步发酵产物a,耗时约20-30d;然后将初步发酵产物a粉碎成15-30cm的长条后,堆垛发酵后为发酵物b,耗时约10-20d;最后将发酵物b堆成长5-8m,宽0.8-1.5m的条垛状,均匀喷洒稀释100-200倍的em菌后覆膜发酵20-50d,过2mm筛后即为所述的田间废弃物的发酵产物;

2)将日光温室排水85-95份、纳米级水镁石粉0.05-0.5份、硼润土粉0.01-0.2份、葡萄糖0.5-2份、em菌0.5-2份、田间废弃物的发酵产物3-13份的比例,向排水收集装置中加入上述原料,混合均匀后,发酵5-10d后即可备用;

3)在排水收集装置下部设置有浆式搅拌器,转速为300-500r/min以上;

4)根据灌溉需求控制地下水位控制高度,如需要排水,则其控制高度低于暗管埋设深度,如需灌溉施肥,则其控制高度高于暗管埋设深度。

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是:

(1)利用微生物发酵技术将农业面源污染源头之一的温室排水变废为宝,既可节约灌溉水资源,又可作为追肥促进作物生长。

(2)田间生产过程中不断产生的杂草和秸秆等废弃物较难处理,本发明采用的分阶段堆肥方法可随时加入发酵原料,有助于减少农业废弃物排放,节约劳动力。

(3)本发明发酵获得的液态肥料用于日光温室排水回灌实验与单独暗管排水的日光温室相比,作物产量和水分生产效率均大大增加,产量可增产15.61%~28.41%,水分生产效率提高26.5%~6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根据下述实施例,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理解,实施例所描述的内容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应当也不会限制权利要求书中所详细描述的本发明。以下实施例是为了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并非对发明的限制。

实施例1液态肥料的制备

1)田间废弃物的发酵产物的制备:将田间杂草和作物秸秆连同根系牵带的土壤一同堆垛,经雨淋日晒后的腐烂潮湿物为初步发酵产物a,耗时20d;然后将初步发酵产物a粉碎成15cm的长条后,堆垛发酵后为发酵物b,耗时约10d;最后将发酵物b堆成长5-8m,宽0.8-1.5m的条垛状,均匀喷洒稀释100倍的em菌后覆膜发酵20d,过2mm筛后即为所述的田间废弃物的发酵产物;

2)将日光温室排水85份、纳米级水镁石粉0.05份、硼润土粉0.03份、葡萄糖0.5份、em菌0.5份、田间废弃物的发酵产物13份混合均匀后,发酵5d后即可得到液态肥料。

实施例2液态肥料的制备

1)田间废弃物的发酵产物的制备:将田间杂草和作物秸秆连同根系牵带的土壤一同堆垛,经雨淋日晒后的腐烂潮湿物为初步发酵产物a,耗时约30d;然后将初步发酵产物a粉碎成30cm的长条后,堆垛发酵后为发酵物b,耗时约20d;最后将发酵物b堆成长5-8m,宽0.8-1.5m的条垛状,均匀喷洒稀释200倍的em菌后覆膜发酵50d,过2mm筛后即为所述的田间废弃物的发酵产物;

2)将日光温室排水88份、纳米级水镁石粉0.15份、硼润土粉0.01份、葡萄糖1份、em菌2份、田间废弃物的发酵产物8.84份混合均匀后,发酵5d后即可得到液态肥料。

实施例3液态肥料的制备

1)田间废弃物的发酵产物的制备:将田间杂草和作物秸秆连同根系牵带的土壤一同堆垛,经雨淋日晒后的腐烂潮湿物为初步发酵产物a,耗时25d;然后将初步发酵产物a粉碎成20cm的长条后,堆垛发酵后为发酵物b,耗时约15d;最后将发酵物b堆成长5-8m,宽0.8-1.5m的条垛状,均匀喷洒稀释150倍的em菌后覆膜发酵35d,过2mm筛后即为所述的田间废弃物的发酵产物;

2)将日光温室排水90份、纳米级水镁石粉0.3份、硼润土粉0.08份、葡萄糖1.5份、em菌1.5份、田间废弃物的发酵产物6.62份混合均匀后,发酵6d后即可得到液态肥料。

实施例4液态肥料的制备

1)田间废弃物的发酵产物的制备:将田间杂草和作物秸秆连同根系牵带的土壤一同堆垛,经雨淋日晒后的腐烂潮湿物为初步发酵产物a,耗时约20d;然后将初步发酵产物a粉碎成18cm的长条后,堆垛发酵后为发酵物b,耗时约10d;最后将发酵物b堆成长5-8m,宽0.8-1.5m的条垛状,均匀喷洒稀释100倍的em菌后覆膜发酵20d,过2mm筛后即为所述的田间废弃物的发酵产物;

2)将日光温室排水92份、纳米级水镁石粉0.4份、硼润土粉0.16份、葡萄糖2份、em菌1.7份、田间废弃物的发酵产物3.74份混合均匀后,发酵9d后即可得到液态肥料。实施例5液态肥料的制备

1)田间废弃物的发酵产物的制备:将田间杂草和作物秸秆连同根系牵带的土壤一同堆垛,经雨淋日晒后的腐烂潮湿物为初步发酵产物a,耗时约25d;然后将初步发酵产物a粉碎成22cm的长条后,堆垛发酵后为发酵物b,耗时约15d;最后将发酵物b堆成长5-8m,宽0.8-1.5m的条垛状,均匀喷洒稀释130倍的em菌后覆膜发酵25d,过2mm筛后即为所述的田间废弃物的发酵产物;

2)将日光温室排水95份、纳米级水镁石粉0.5份、硼润土粉0.2份、葡萄糖0.8份、em菌1份、田间废弃物的发酵产物3份混合均匀后,发酵10d后即可得到液态肥料。

本发明按照实施例1~5的制备方法和制备的配方,将日光温室排水85-95、纳米级水镁石粉0.05-0.5、硼润土粉0.01-0.2、葡萄糖0.5-2、em菌0.5-2、田间废弃物(杂草、秸秆和土壤)发酵产物3-13的比例,向排水收集装置中加入上述原料,混合均匀后,发酵5-10d即可。具体参数如表1。

表1

实验例6-9

于2016年3月-7月选择南京市江宁区4个连作多年的日光温室大棚进行试验,供试作物分别为番茄、青椒和玉米,相对于单独暗管排水的日光温室相比,另外埋设地下暗管,在排水收集装置下部设置有浆式搅拌器,转速为300r/min~500r/min;地下水位控制箱位于排水口,根据灌溉需求控制地下水位控制高度,如需要排水,则其控制高度低于暗管埋设深度,如需灌溉施肥,则其控制高度高于暗管埋设深度;分别向排水收集装置中加入实施例2、4和5,混合均匀后,发酵5-10d后即可备用。其中实验例6和8为根部施肥,具体为在作物关键生育期,如坐果后期、第一穗果膨大期、第二穗果膨大期等时期,通过水泵和滴灌设施将液态肥料施入田中。实验例7和9为叶面追肥,具体为在作物关键生育期或者出现缺素症状的时候,将液态肥料喷施到叶片上。结果表明同单独暗管排水的日光温室相比,作物产量和水分生产效率均大大增加,产量可增产15.61%~28.41%,水分生产效率提高26.5%~66%。

表2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发明保护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作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