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净化工段降温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67810阅读:352来源:国知局
一种净化工段降温系统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酸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净化工段降温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工业科学技术的发展需要,105%发烟硫酸已广泛应用于化工、染料、医药的磺化工业的生产;AR酸主要用于畜电池和食品等精细化工,20kt/a发烟硫酸和20kt/a 98%精制硫酸生产装置的原料气SO3是利用现有120kt/a硫酸装置的一次转化气,含SO3浓度约9.5%,即依附于该硫酸装置,其生产正常与否直接影响到发烟硫酸和精制硫酸的正常生产,因此要确保进转化器的SO2浓度不低于8.5%;根据后期生产的要求,整个制酸系统的水份主要来源于以下三个方面:⑴生产AR硫酸时添加的纯水;⑵二吸循环槽吸收浓度添加的水;⑶净化炉气携带的饱和水;因为前两项加水是不可避免的事实。所以说降低净化炉气携带的饱和水是最为关键的。

炉气温度的高低也就决定了携带的饱和水量,通过系统的工艺计算,而现有的降温方式是冷冻水流程,通过消耗大量的电能来降低循环水的温度,通过液-液换热降低循环稀酸的温度,然后再通过循环稀酸的喷淋降温移除炉气携带的热量,从而达到降低炉气温度的目的;采用这种流程需要消耗动力,会提高运行成本,增加企业的负担。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净化工段降温系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降低炉气耗能太高,运行成本高的技术问题。

一种净化工段降温系统,包括第一洗涤装置、第二洗涤装置和第三洗涤装置,所述第一洗涤装置外侧连通有第一循环装置,且第一洗涤装置与第二洗涤装置相连通,所述第一循环装置包括第一循环泵和第一管道,所述第一管道分别与第一循环泵、第一洗涤装置连接;

所述第二洗涤装置外侧连通有第二循环装置,且第二洗涤装置与第三洗涤装置相连通,所述第二循环装置包括第二循环泵、第二管道和第一换热器,所述第一换热器与第二循环泵串联,所述第二管道分别连通第二洗涤装置、第一换热器和第二循环泵;

所述第三洗涤装置外侧连通有电除雾器,且第三洗涤装置外侧连通有第三循环装置,所述第三循环装置包括第三循环泵、第三管道和第二换热器,所述第二换热器与第三循环泵串联,所述第三管道分别连通第三洗涤装置、第二换热器和第三循环泵。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洗涤装置为文丘里洗涤器,所述第二洗涤装置、第三洗涤装置为填料塔,采用本步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多次洗涤降温,从而降低炉气温度。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均为板式换热器。

进一步地,所述电除雾器为两个,且电除雾器相互串联。

进一步地,它还包括蒸发冷却器和第四循环泵,所述蒸发冷却器的上方与第二板式换热器连通,所述第四循环泵两端分别与二级填料塔的下方和第二板式换热器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蒸发冷却器外侧连通有空气冷却器。

进一步地,所述污酸排放管分别连通第一洗涤装置、第二洗涤装置、第三洗涤装置、电除雾器和蒸发冷却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降温系统,针对与炉气进行降温,利用第一循环装置、第二循环装置和第三循环装置对炉气进行冷却降温,通过蒸发冷却器和空气冷却器对循环酸进行冷却处理,防止循环酸中的SO2排出;本实用新型采用蒸发降温,通过循环酸液的吸热放热将净化炉气中携带的过多的饱和水通过制酸系统的尾气带走,从而实现净化炉气降温的目的。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净化工段降温系统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净化工段降温系统的炉气和尾气进出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净化工段降温系统的循环酸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净化工段降温系统的冷却水流程示意图;

附图标记:

1-第一洗涤装置;2-第二洗涤装置;3-第三洗涤装置;4-第一循环装置;5-第一循环泵;6-第一管道;7-第二循环装置;8-第二循环泵;9-第二管道;10-第一换热器;11-电除雾器;12-第三循环装置;13-第三循环泵;14-第三管道;15-第二换热器;16-蒸发冷却器;17-第四循环泵;18-空气冷却器;19-污酸排放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第一”和“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净化工段降温系统的流程示意图。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净化工段降温系统,包括第一洗涤装置1、第二洗涤装置2和第三洗涤装置3,所述第一洗涤装置1外侧连通有第一循环装置4,且第一洗涤装置1与第二洗涤装置2相连通,所述第一循环装置4包括第一循环泵5和第一管道6,所述第一管道6分别与第一循环泵5、第一洗涤装置1连接,其中第一循环装置4是进行酸液循环,可以将炉气进行初步净化和降温。

所述第二洗涤装置2外侧连通有第二循环装置7,且第二洗涤装置2与第三洗涤装置3相连通,所述第二循环装置7包括第二循环泵8、第二管道9和第一换热器10,所述第一换热器10与第二循环泵8串联,所述第二管道9分别连通第二洗涤装置2、第一换热器10和第二循环泵8;

所述第三洗涤装置3外侧连通有电除雾器11,且第三洗涤装置3外侧连通有第三循环装置12,所述第三循环装置12包括第三循环泵13、第三管道14和第二换热器15,所述第二换热器15与第三循环泵13串联,所述第三管道14分别连通第三洗涤装置3、第二换热器15和第三循环泵13。

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洗涤装置1为文丘里洗涤器,所述第二洗涤装置2、第三洗涤装置3为填料塔,通过多次洗涤降温,从而降低炉气温度。

其中,所述第一换热器10、第二换热器15均为板式换热器。

如图1所示,所述电除雾器11为两个,且电除雾器11相互串联。

其中,它还包括蒸发冷却器16和第四循环泵17,所述蒸发冷却器16的上方与第二换热器15连通,所述第四循环泵17两端分别与二级填料塔的下方和第二换热器15连通。

其中,所述蒸发冷却器16外侧连通有空气冷却器18。

如图1所示,所述污酸排放管19分别连通第一洗涤装置1、第二洗涤装置2、第三洗涤装置3、电除雾器11和蒸发冷却器16。

本实用新型还在洗涤装置上安装有多个检测仪表。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流程:

炉气先进入第一洗涤装置1进行除尘降温,在第一洗涤装置1上连通有第一循环装置4,这样可以将酸液进行循环,对炉气进行降温;然后炉气进入第二洗涤装置2内部,而循环酸通过第一换热器10进行降温,最后进第二洗涤装置2中降低炉气温度;炉气进入第三洗涤装置3中,循环酸进入第二换热器15中,随后进入蒸发冷却器16中进行降温,降温后的循环酸通过循环泵在经过第二换热器15换热酸温升至28℃送至第三洗涤装置中对炉气进行洗涤降温。

第二洗涤装置在洗涤降温的过程中有一部分SO2溶解在循环酸中,为了避免在后期蒸发降温时冷热介质温差大,气液接触时会导致在循环酸中溶解的SO2被尾气带出,导致尾气系统排放指标超标,采用以下步骤:对尾气先通过空气冷却器进行降温;最后循环酸还需要通过第二换热器15以后,才循环进入第三洗涤装置3中,这样可以保证热平衡。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