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制作太阳能草本置换有机液态肥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99697阅读:282来源:国知局
一种制作太阳能草本置换有机液态肥的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态肥生产领域,具体是一种制作太阳能草本置换有机液态肥的装置。



背景技术:

秸秆是成熟农作物茎叶(穗)部分的总称。通常指小麦、水稻、玉米、薯类、油菜、棉花、甘蔗和其它农作物(通常为粗粮)在收获籽实后的剩余部分。农作物光合作用的产物有一半以上存在于秸秆中,秸秆富含氮、磷、钾、钙、镁和有机质等,是一种具有多用途的可再生的生物资源,秸秆也是一种粗饲料。特点是粗纤维含量高(30%-40%),并含有木质素等。木质素和纤维素虽不能为猪、鸡所利用,但却能被反刍动物牛、羊等牲畜吸收和利用。人们都会利用秸秆进行焚烧,随着人们研究的进步,人们开始利用秸秆去生产有机肥,但是现有的生产有机肥的装置投资成本高,这就为使用者带来了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作太阳能草本置换有机液态肥的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制作太阳能草本置换有机液态肥的装置,包括暖室骨架、暖室门、生产池、提取泵和提取箱,所述暖室骨架的外部铺设有外层,暖室门位于外层的侧部,生产池位于外层的内部,提取箱位于生产池内部,提取泵安装在提取箱内部并且提取泵上连接有管子,提取箱的底面和四面均铺设有细钢丝网。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外层采用阳光板或者塑料材质制作。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暖室骨架的高度为2.2-2.5m,暖室骨架的长度为5.2-6m。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生产池的长度为27-30m,生产池的宽度为3.5-4m。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提取箱的数量为三个,三个提取箱均匀分布在生产池内,提取箱的长度和宽度均为50cm,提取箱的高度为1.8-2.0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装置设计合理,结构简单,故障率低,使用安全性好;该装置使用简单方便,只需将秸秆、水、发酵剂和可溶性矿物质元素放入生产池,提取泵就可以将液态肥抽取出来,该装置制作成本低,使用寿命长,实际尺寸可以根据使用者的实际情况调整,可以满足人们的不同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制作太阳能草本置换有机液态肥的装置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制作太阳能草本置换有机液态肥的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其中:1-暖室骨架,2-外层,3-暖室门,4-生产池,5-提取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请参阅图1-2,一种制作太阳能草本置换有机液态肥的装置,包括暖室骨架1、暖室门3、生产池4、提取泵和提取箱5,所述暖室骨架1的外部铺设有外层2,暖室门3位于外层2的侧部,生产池4位于外层2的内部,提取箱5位于生产池4内部,提取泵安装在提取箱5内部并且提取泵上连接有管子,提取箱5的底面和四面均铺设有细钢丝网。外层2采用阳光板或者塑料材质制作。暖室骨架1的高度为2.2-2.5m,暖室骨架1的长度为5.2-6m。生产池4的长度为27-30m,生产池4的宽度为3.5-4m。提取箱5的数量为三个,三个提取箱5均匀分布在生产池4内,提取箱5的长度和宽度均为50cm,提取箱5的高度为1.8-2.0m。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采用钢筋水泥或者土工膜衬制作生产池4,再将提取箱5放在生产池4中,提取箱5的底部和四周均采用特细的钢丝网包住,上面敞口,将800-1000W的提取泵通过敞口放在提取箱5内;在生产池4内放置秸秆,秸秆的高度不超过1.4m,然后压上铁器,再向生产池4内抽入井水,水面离生产池4顶部5cm即可,然后添加发酵剂,每5吨秸秆放1kg发酵剂,再添加采用海洋生物制作的可溶性矿物质元素,每亩地用3kg,每年有四次发酵期,每个发酵期完成后将生产池4中的有机液态肥清除干净。

该装置设计合理,结构简单,故障率低,使用安全性好;该装置使用简单方便,只需将秸秆、水、发酵剂和可溶性矿物质元素放入生产池4,提取泵就可以将液态肥抽取出来,该装置制作成本低,使用寿命长,实际尺寸可以根据使用者的实际情况调整,可以满足人们的不同需求。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