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节挡板缝隙宽度的ITO导电玻璃的镀膜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40972阅读:397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调节挡板缝隙宽度的ITO导电玻璃的镀膜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镀膜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可调节挡板缝隙宽度的ITO导电玻璃的镀膜装置。



背景技术:

1973年4月,美国著名的摩托罗拉公司工程技术员“马丁·库帕”发明世界上第一部推向民用的手机。当库帕打世界第一通移动电话时,他可以使用任意的电磁频段。事实上,第一代模拟手机就是靠频率的不同来区别不同用户的不同手机。第二代手机——GSM系统则是靠极其微小的时差来区分用户。到了今天,频率资源已明显不足,手机用户也呈几何级数迅速增长。于是,更新的、靠编码的不同来区别不同的机的CDMA技术应运而生。应用这种技术的手机不但通话质量和保密性更好,还能减少辐射,可称得上是“绿色手机”。 1831年 ,英国的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麦克斯韦进一步用数学公式阐述了法拉第等人的研究成果,并把电磁感应理论推广到了空间。而60多年后赫兹在实验中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电磁波的发现,成为有线电通信向无线电通信的转折点,也成为整个移动通信的发源点。正如一位科学家说的那样手机是踩着电报和电话等的肩膀降生的,没有前人的努力,无线通信无从谈起 。

随着科技的发展,手机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经常使用的重要设备,现有的手机的屏幕在生产时,需要对玻璃进行镀膜,由于现有的镀膜装置其使用的挡板多为固定设置,在生产不同尺寸大小的玻璃时,因为挡板缝隙过大或过小而导致无法对玻璃进行精确镀膜的现象产生,进而影响玻璃的镀膜效果,为此,提出一种可调节挡板缝隙宽度的ITO导电玻璃的镀膜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调节挡板缝隙宽度的ITO导电玻璃的镀膜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调节挡板缝隙宽度的ITO导电玻璃的镀膜装置,包括传输架,所述传输架的内侧设有辊轮,所述传输架的顶部安装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顶部安装有液体箱,所述液体箱的底部通过导管连接有喷管,所述喷管的底部设有喷嘴,所述支撑架的内侧安转有印刷滚筒,所述支撑架的右侧上部安装有横支架,所述横支架的内侧安装有第一滚筒,所述传输架的内侧安装有第二滚筒,所述传输架的顶部左侧前后两侧均设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外侧贯穿有滑杆,所述滑杆的内侧连接有挡板,所述固定块的顶部设有紧固螺栓。

优选的,所述辊轮的数量不少于十个,且辊轮为等距设置。

优选的,所述喷嘴的数量不少于五个,且喷嘴为等距设置。

优选的,所述传输架的底部设有液回收槽,且液回收槽位于第二滚筒的底部。

优选的,所述液回收槽的底部连通有排液管,所述排液管的管口处设有阀门。

优选的,所述第一滚筒与印刷滚筒的外侧紧密相接,所述印刷滚筒与电机相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装置通过多个喷嘴的设置,使得ITO液体的涂覆更加均匀,提高了镀膜的效果,通过挡板和滑杆的设置,使得该装置能够自由调节挡板缝隙的宽度,方便于对不同尺寸的玻璃进行精确镀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传输架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喷管结构示意图。

图中:1传输架、2支撑架、3液体箱、4喷管、5横支架、6第一滚筒、7印刷滚筒、8第二滚筒、9液回收槽、10排液管、11阀门、12支撑腿、13辊轮、14导管、15喷嘴、16挡板、17滑杆、18紧固螺栓、19固定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可调节挡板缝隙宽度的ITO导电玻璃的镀膜装置,包括传输架1,所述传输架1的内侧设有辊轮13,所述传输架1的顶部安装有支撑架2,所述支撑架2的顶部安装有液体箱3,所述液体箱3的底部通过导管14连接有喷管4,所述喷管4的底部设有喷嘴15,所述支撑架2的内侧安转有印刷滚筒7,所述支撑架2的右侧上部安装有横支架5,所述横支架5的内侧安装有第一滚筒6,所述传输架1的内侧安装有第二滚筒8,所述传输架1的顶部左侧前后两侧均设有固定块19,所述固定块19的外侧贯穿有滑杆17,所述滑杆17的内侧连接有挡板16,所述固定块19的顶部设有紧固螺栓18。

进一步的,所述辊轮13的数量不少于十个,且辊轮13为等距设置,使得使得玻璃的传输更加稳定。

进一步的,所述喷嘴15的数量不少于五个,且喷嘴15为等距设置,使得ITO液体的喷射更加均匀。

进一步的,所述传输架1的底部设有液回收槽9,且液回收槽9位于第二滚筒8的底部,用于回收ITO液体。

进一步的,所述液回收槽9的底部连通有排液管10,所述排液管10的管口处设有阀门11,用于排出液回收槽9内的液体。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滚筒6与印刷滚筒7的外侧紧密相接,所述印刷滚筒7与电机相连接,使得印刷滚筒7外侧的ITO液体涂覆更加均匀。

具体的,使用时,启动装置,使得电机带动印刷滚筒7转动,印刷滚筒7同时带动第一滚筒6转动,向液体箱3顶部开设的进液口中添加ITO液体,ITO液体经导管14流进喷管4内,然后从喷嘴15向外均匀喷射,ITO液体经喷嘴15喷在印刷滚筒7的外侧,然后经第一滚筒6进行均摊,使得印刷滚筒7的外侧均匀涂覆ITO液体,玻璃经辊轮13传动,挡板16用于调整玻璃的位置,防止玻璃位置偏移,根据玻璃的尺寸可调整挡板16的位置,然后拧紧紧固螺栓18,从而固定挡板16之间缝隙的宽度,印刷滚筒7在转动时会对玻璃表面进行涂覆ITO液体,此过程中,印刷滚筒7和第二滚筒8会压紧玻璃,从而对玻璃进行镀膜,多余的ITO液体溅出后会落进液回收槽9内,通过排液管10可以排出液回收槽9内的液体。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