辊压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76659阅读:43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玻璃设备制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辊压机。



背景技术:

现有的玻璃的制备工艺包括1)配料工艺流程:各种原料进厂后按批号堆放,石英砂因量大,须贮存于砂库内,进行自然干燥,有条件的工厂,可采用烘干或脱水方法处理。从各道工序来的碎玻璃贮放于固定的堆场,使用时用铲车将碎玻璃铲入破碎机料斗内,经振动传送到破碎机.破碎后的碎玻璃贮存在料仓中预备量用。根据炉前料仓料位计的指令,启动混料机工作,缓冲料仓卸料门打开,混和后的原料用皮带机送入炉前料仓。2) 熔制:配合料用加料机送入熔炉加料口后,在熔炉中进行熔化。整个池炉分熔化池和澄清池两部分,中间用带流液洞的桥墙分隔。配合料先在熔化池中熔化,熔化池底部有泄料孔,可以使沉积在池炉底部的脏料和有条纹的玻璃液流出,澄清池底部也有泄料孔,以排除底部有条纹的玻璃。澄清结束后的玻璃液流入通道,通道的作用是将玻璃液温度调节到成型所需的滴料温度,以保证成型时的玻璃粘度。3)成型:玻璃成型从所使用的生产工具来分有手工、半机械和机械化方法三大类。在这三大类中,若以生产方法来区分又可分吹制法、拉制法、压制法和吹.压制法四大类。4)退火:成型后的玻璃制品都要经过退火,以减少玻璃制品在成型过程中所产生的热应力。在退火炉内加热玻璃,使其达到稍高于应变点的温度,再以一定的速率进行冷却,直到室温。在退火炉内各点温度的分布是按工艺要求进行设定,进口温度较高,然后逐步升高,再缓慢降温直至达到允许的取出温度。5)加工:玻璃加工主要分热加工和冷加工。热加工主要是指加热切割或加热封接、造型等工艺。冷加工主要是指抛磨,抛磨的目的是将玻璃外表面所有超过标准限度的缺陷除去,比较严重的缺陷可先用粗磨机抛磨。6)检验:经退火或加工后的制品都要按规定的标准进行检验。所有不合格的制品都应分别记在记数器上,然后作综合分析。

目前,加工工序中,加工好的玻璃,一般放置在辊压机上,现有辊压机无法精确调整上下压辊之间高度,以及无法精确上压辊对玻璃的压力的缺陷,不能适应带有小曲面的玻璃。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辊压机,解决了现有的辊压机无法精确调整上下压辊之间高度,以及无法精确上压辊对玻璃的压力的缺陷。

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辊压机,包括:底架,所述底架上设有下压辊,所述底架上还设有固定箱,所述固定箱上设有上压辊,所述上压辊与下压辊上下垂直相对并列,所述上压辊两端还设有辅助调高调压装置,所述辅助调高调压装置包括下套筒,所述下套筒内部设有调压弹簧,所述调压弹簧一端固定在下压辊上,另一端设有压块,所述压块上部固定有调压螺母,所述调压螺母上固定有转杆,所述转杆外套有固定在固定箱上的上套筒,所述转杆与上套筒螺纹连接,所述转杆用于转动实现在上套筒中上下移动,调整辅助调高调压装置的高度并调整上压辊的高度,并带动调压螺母的转动,调整弹簧对下压辊的压力。本实用新型设有一种辅助调高调压装置,能够精确调整上下压辊之间的高度,并微调上压辊对玻璃板的压力值,能够适应带有小曲面的玻璃板。

可选的,所述辊压机设有10个上压辊。

可选的,所述辊压机设有18个上压辊。

可选的,所述压块与调压螺母一体成型。

可选的,所述上压辊与下压辊之间垂直高度小于10c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设有一种辅助调高调压装置,能够精确调整上下压辊之间的高度,并微调上压辊对玻璃板的压力值,能够适应带有小曲面的玻璃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辊压机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各附图标记为:

1、底架;2、上压辊;3、下压辊;4、固定箱;5、辅助调高调压装置;6、下套筒;7、调压弹簧;8、压块;9、调压螺母;10、转杆;11、上套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详细描述。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辊压机(见附图1),包括:底架1,所述底架 1上设有下压辊3,所述底架1上还设有固定箱4,所述固定箱4上设有上压辊2,所述上压辊2与下压辊3上下垂直相对并列,所述上压辊2两端还设有辅助调高调压装置5,所述辅助调高调压装置5包括下套筒6,所述下套筒6内部设有调压弹簧7,所述调压弹簧7一端固定在下压辊3上,另一端设有压块8,所述压块8上部固定有调压螺母9,所述调压螺母9 上固定有转杆10,所述转杆10外套有固定在固定箱4上的上套筒11,所述转杆10与上套筒11螺纹连接,所述转杆10用于转动实现在上套筒11 中上下移动,调整辅助调高调压装置5的高度并调整上压辊2的高度,并带动调压螺母9的转动,调整弹簧对下压辊3的压力。本实用新型设有一种辅助调高调压装置5,能够精确调整上下压辊3之间的高度,并微调上压辊2对玻璃板的压力值,能够适应带有小曲面的玻璃板。

所述辊压机设有10个上压辊2。所述辊压机设有18个上压辊2。所述压块8与调压螺母9一体成型。所述上压辊2与下压辊3之间垂直高度小于10cm。

本实用新型实施时,通过转动转杆转动实现在套筒上上下移动,调整辅助调高调压装置的高度并调整上压辊的高度;带动压片及调压螺母的转动,调整弹簧对下压辊的压力。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即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凡是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