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肥包膜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79903发布日期:2018-07-20 19:55阅读:171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化工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复合肥包膜装置。



背景技术:

在复合肥生产过程中,肥料在造粒成粒后,进入烘干、冷却、筛分、包裹、喷油后,最后进行包装。而某一些特定产品会在成品包装一天后,出现化粉情况。经分析主要由以下原因造成:1、肥料在造粒后,后续还有烘干、冷却、筛分、包裹、喷油、包装、及长途运输等工序,输送流程过长,磕磕绊绊,导致产品强度降低,从而化粉;2、产品吸潮,吸收了空气中的水分,从而使成品强度降低,从而化粉;3、肥料生产过程中的后面环节(扑粉、喷油)使成品成粒不充实,包裹油包裹不紧促,板结粉未沾上等原因,从而出现化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复合肥包膜装置,其喷涂效果好,颗粒间不会板结,而且包裹油包裹紧凑、粘接牢固,颗粒强度大,降低了肥料出现粉化的现象,提高了肥料成品的质量。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复合肥包膜装置,包括用于加工肥料颗粒的包膜筒,所述包膜筒一端为进料端,另一端为出料端,所述包膜筒连接有支撑组件,所述进料端和所述出料端处均设置有用于向所述肥料颗粒喷洒防板结粉的输粉机,所述包膜筒内还间隔设置有多个用于向所述肥料颗粒喷洒包裹油的喷油组件。

进一步地,于所述出料端处还设置有用于向所述包膜筒内通风除湿的除湿组件。

进一步地,于所述出料端处还设置有用于过滤所述肥料颗粒的筛网。

可选地,所述输粉机包括沿所述包膜筒长度方向延伸设置的输粉筒和设置在所述输粉筒内的输粉杆,所述输粉筒上开设有进粉口和用于将所述防板结粉喷出的喷粉口,所述输粉杆连接有用于驱动其转动输送所述防板结粉的驱动件。

可选地,所述进粉口上连接有盛粉斗。

优选地,所述驱动件为电机。

可选地,所述喷油组件包括输油管和设置在所述喷油管上的雾化喷头,所述喷油管连接有用于泵送包裹油的计量油泵。

可选地,所述雾化喷头间隔设置有多个。

优选地,所述雾化喷头为锥形雾化喷头。

可选地,位于所述包膜筒内的两个所述输粉机间隔设置、且在两者的间隙区域内设置有所述喷油管,所述喷油管上设置有多个所述雾化喷头。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复合肥包膜装置,通过采用在包膜筒的进料端和出料端均设置有输粉机,同时还在包膜筒内设置有多个喷油组件。这样,通过设置的多个喷油组件,能够对肥料颗粒进行多次粘附包裹油,并结合输粉机喷洒防板结粉来包裹肥料颗粒。如此,在生产的过程中,肥料颗粒每次转几圈,喷涂一次,再转几圈,再喷涂一次,这样多次喷涂,喷涂效果更好,肥料颗粒每层粘接更牢靠。而且,结合通过喷涂几次包裹油,再进行一次扑粉,再喷涂几次包裹油,再进行扑粉,多次循环,有利于防板结处理,颗粒强度更大,降低了肥料出现粉化的现象,提高了肥料成品的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复合肥包膜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复合肥包膜装置中输粉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复合肥包膜装置中雾化喷头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现进行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复合肥包膜装置1,包括用于加工肥料颗粒的包膜筒11,包膜筒11一端为进料端111,另一端为出料端112,包膜筒11连接有支撑组件12。在该支撑组件12的支撑作用下,使包膜筒11能够保持结构稳定,并使包膜筒11能够保持从进料端111至出料端112向下倾斜设置,满足包膜筒11内需要加工的肥料颗粒可以在其内部自动滚动,从进料端111向出料端112处进行翻滚。而且,该支撑组件12还能够调整支撑包膜筒11倾斜的倾斜角度,从而能够满足不同情况下的生产需求。

可选地,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为了提高肥料颗粒的成品质量,降低成品在包装以及运输过程中出现粉化的现象,通过在进料端111和出料端112处均设置有用于向肥料颗粒喷洒防板结粉的输粉机13,而且包膜筒11内还间隔设置有多个用于向肥料颗粒喷洒包裹油的喷油组件(图中未标示)。这样,肥料颗粒从进料端111进入到包膜筒11内后,在滚动的过程中,表面粘附有通过喷油组件而喷洒出的包裹油,并在继续滚动的过程中,表面上又会粘附有通过输粉机13喷洒出的防板结粉,然后在下一位置处的喷油组件又向肥料颗粒喷洒包裹油进行包裹,随后位于出料端112处的输粉机13再次对此位置处的肥料颗粒喷洒防板结粉。如此,实现了肥料颗粒每次转几圈,喷涂一次包裹油,再转几圈,再喷涂一次包裹油,经过多次喷涂,喷涂效果更好,使肥料颗粒每层粘接更牢靠。同时,结合喷涂几次包裹油之后,再进行一次扑粉,再喷涂几次包裹油之后,再进行扑粉,多次循环,有利于防板结处理,使颗粒强度更大,实现了大大降低肥料出现粉化现象的问题,提高了肥料成品的质量,有利于肥料成本的包装贮存和运输。

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采用在包膜筒11的进料端111和出料端112处设置有输粉机13,并根据输粉机13设置的位置来分布各喷油组件设置的位置。而作为输粉机13和喷油组件的另一种布置方式,还可根据不同的生产设置方式以及包膜筒11的长度来选择输粉机13和喷油组件具体设置的位置和个数,只需满足肥料颗粒最后是经过粘附防板结粉之后再由出料端112流出,确保肥料颗粒在生产的过程中能够实现循环粘附包裹油和防板结粉,提升肥料颗粒成品的品质。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位于出料端112处还设置有用于向包膜筒11内通风除湿的除湿组件15。该除湿组件15能够提供逆向的干燥冷风,在通入到包膜筒11内后,使肥料颗粒每次包裹油后,能够快速冷却,更利于包裹油和防板结粉的涂层。而且设置为逆向通风,对肥料颗粒再次降温,使其包装温度不至于过高,这样降低肥料的板结和吸潮概率。

可选地,作为除湿组件15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也可以采用将除湿冷风从进料端111吹入,然后从出料端112吹出,而且通过调整风量的大小,同样能够满足对肥料颗粒进行快速降温冷却的使用需求。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于出料端112处还设置有用于过滤肥料颗粒的筛网16。通过设置有该筛网16,使肥料颗粒上未包裹牢固的防板结粉在通过筛网16使能够及时脱离肥料颗粒,如此便降低了成品肥料的出粉,也降低了肥料吸潮率(粉越少越不容易吸潮)。当然,也可以通过合理布置多个筛网16来进一步提高肥料颗粒的成品质量。

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该输粉机13包括沿包膜筒11长度方向延伸设置的输粉筒131和设置在输粉筒131内的输粉杆132,输粉筒131上开设有进粉口133和用于将防板结粉喷出的喷粉口134,输粉杆132连接有用于驱动其转动输送防板结粉的驱动件135。这样,防板结粉经由进粉口133进入到输粉筒131内,然后在驱动件135带动输粉杆132转动的作用下,使防板结粉能够从喷粉口134处喷向肥料颗粒,以供滚动的肥料颗粒能够不断被粘附。而且,为确保输粉筒131内防板结粉输送的顺利可靠性,该输粉杆132可以是螺纹杆,便可以在转动的过程中持续对防板结粉进行推动,能够顺利推送防板结粉流动喷洒。

可选地,如图2所示,进粉口133上可以连接输粉管来提供防板结粉。而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为提高使用的方便性,在该进粉口133上连接有盛粉斗136,而且盛粉斗136为“倒锥状”,将防板结粉存储在该盛粉斗136内,便满足了向输粉筒131内持续提供防板结粉的使用需求。

优选地,该驱动件135为电机。当然,也可以是能够提供旋转运动的液压马达。

可选地,如图1和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喷油组件包括输油管141和设置在喷油管上的雾化喷头142,喷油管连接有用于泵送包裹油的计量油泵。计量油泵将向喷油管内输送具有一定压力的包裹油,然后经由雾化喷头142喷出,使肥料颗粒在滚动的过程中能够粘附有该包裹油。

可选地,该雾化喷头142间隔设置有多个。从而能够实现对肥料颗粒进行多次喷洒包裹油,提升了肥料颗粒表面包裹油喷涂的效果。

优选地,该雾化喷头142为锥形雾化喷头。该锥形雾化喷头142为小流量喷头,而且雾化效果好,确保了喷洒包裹油的可靠性,使滚动的肥料颗粒都能够顺利、均匀地粘附有包裹油。

可选地,如图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采用将位于包膜筒11内的两个输粉机13间隔设置的方式,而且在两者的间隙区域内设置有喷油管,喷油管上设置有多个雾化喷头142。这样设置,便能实现肥料颗粒再经过进料端111处的多次包裹油的喷洒后,进行防板结粉的粘附,然后再经过多次包裹油的喷洒和防板结粉的粘附。如此设置,能够循环实现喷涂几次包裹油,再进行一次扑粉,而且此种生产方式下,确保肥料颗粒上包裹油包裹紧凑、粘接牢固,颗粒强度大,而且不会板结。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复合肥包膜装置1,通过在包膜筒11的进料端111和出料端112分别设置有输粉机13,同时还在包膜筒11内设置有多个喷油组件,喷油组件能够向肥料颗粒喷洒包裹油,而输粉机13能够向肥料颗粒喷洒防板结粉。这样,通过多个喷油组件和输粉机13的功能作用,实现了在生产的过程中,肥料颗粒每次转几圈,喷涂一次包裹油,再转几圈,再喷涂一次包裹油,经过多次喷涂,喷涂效果更好,然后再粘附防板结粉,再喷涂几次包裹油。如此循环几次,使肥料颗粒每层粘接更牢靠,颗粒强度更大,并且不易发生板结,降低了肥料出现粉化的现象,提高了肥料成品的质量。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