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环保透水砖的制作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935330发布日期:2018-07-13 19:11阅读:22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建筑材料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环保透水砖的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国家的提倡,国民越来越知晓保护环境的重要性。环保产业也在快速的发展中。透水地砖顾名思义就是为了渗水,透水地砖起源于荷兰,所以又名荷兰砖。透水砖是为解决城市地表硬化,营造高质量的自然生活环境,维护城市生态平衡而隆重诞生的世纪环保建材新产品。

经检索,如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透水地砖及其制备【申请号:200410082896.9;公开号:cn1785885】。这种透水地砖,其特征在于:地砖砖体的重量组成为,水泥270~350份,石子1690~1830份,颜料7~10份,粉煤灰是水泥用量的5~10%,水105~140份。

该专利中公开的透水地砖虽然具有产品多样化、个性化,强度高,透水性好的优点,但是,该透水地砖的制备过于复杂,无法快速批量制作,制作速度慢,因此,设计出一种环保透水砖的制作方法是很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环保透水砖的制作方法,该制作方法具有生产效率高的特点。

本发明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环保透水砖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具体步骤:

a、制作面层料:取高强水泥15-35份、水泥增强剂5-10份、聚丙烯纤维5-15份、竹炭粉3-9份和粉煤灰4-12份放入搅拌机内加水20-40份,并以120-150rad/min的速度搅拌10-20min,搅拌均匀待用;

b、制作下层料:取花岗岩石骨料60-100份、高强水泥25-35份、水泥增强剂5-20份、聚丙烯纤维10-15份、竹炭粉12-16份和粉煤灰16-18份放入另一个搅拌机内加水60-80份,并以150-200rad/min的速度搅拌20-30min,搅拌均匀待用;

c、入模:先将搅拌好的面层料放入模具的底层,再将搅拌好的下层料放入面层料上,在4-6mpa的压力下压制成型,制得砖胚;

d、脱模:将挤压好的砖胚脱模,竖直放置于110℃的恒温箱内,干燥6-8h,再放入电阻炉中煅烧,烧结温度为500-560℃;

e、染色:取染料、憎水剂与水搅拌均匀,均匀的喷洒在砖胚的表层,并放置室内3-4天,即得环保透水砖。

所述步骤b中的搅拌温度为20-25℃。

所述步骤b中的花岗岩石骨料的粒径为4-6mm。

所述步骤c中的压制时间为10-16min。

所述步骤e中的染料、憎水剂与水按重量份1:1:6的比例混合。

所述步骤e中的室内温度为恒温20±1℃,恒湿60%±3%。

所述搅拌机包括底座,底座上固定有搅拌桶,搅拌桶内设有装置腔,装置腔的内壁转动连接有螺纹杆,螺纹杆上固定连接有第一锥齿轮,搅拌桶的侧壁固定连接有第一驱动电机,第一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贯穿搅拌桶并延伸至装置腔内,第一驱动电机的输出轴端部固定连接有第二锥齿轮,第一锥齿轮与第二锥齿轮相互啮合,螺纹杆上螺纹连接有螺母,螺母的两端与装置腔的内壁滑动连接,螺母的上端固定连接有两个支撑杆,两个支撑杆贯穿装置腔,两个支撑杆的上端共同固定连接有升降板,升降板远离支撑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齿条,搅拌桶的侧壁设有装置槽,装置槽的内壁转动连接有齿轮,齿条贯穿搅拌桶并延伸至装置槽内,齿条与齿轮相互啮合,升降板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驱动电机,第二驱动电机的输出轴端部固定连接有转轴,转轴贯穿升降板,转轴的下端设有插槽,插槽内设有固定杆,固定杆的下端固定连接有连接块,连接块的侧壁固定连接有搅拌件,转轴内设有两个圆腔,两个圆腔内设有安插组件。

搅拌机的工作原理如下:将各类原料放入到搅拌桶中,启动第一驱动电机,第二锥齿轮带动第二锥齿轮转动,使螺纹杆转动,使螺母上下移动,使升降板上下移动,最终使搅拌件上下移动,同时,齿条顺着齿轮转动,增加上下移动时的稳定性,从而可使各类原料搅拌均匀,搅拌效果好;根据需要,也可以使搅拌件移动到搅拌桶的上端,向上移动套筒,使安插组件打开,便可以进行搅拌件的更换,也便于对搅拌桶内进行清洗。

所述搅拌件为两个搅拌叶。

所述安插组件包括设置在圆腔内对的楔形插杆和挡板,挡板与楔形插杆固定连接,楔形插杆的两端分别贯穿圆腔相对的内壁,楔形插杆位于挡板与圆腔内壁之间通过弹簧固定连接,固定杆的两侧壁设有与楔形插杆相对应的楔形槽。

所述转轴上套设有套筒,转轴的两侧壁均设有滑槽,滑槽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滑杆,滑杆贯穿套筒并与套筒滑动连接。

所述连接块的上端设有与套筒相对应的圆形槽,连接块的两侧壁均设有锁定螺丝,锁定螺丝贯穿连接块并延伸至圆形槽内,锁定螺丝贯穿套筒的侧壁并与套筒螺纹连接。

所述套筒的内壁与楔形插杆相抵。

采用以上结构,需要对搅拌头进行更换或者对搅拌件进行清洗时,拧下锁定螺丝,向上移动套筒,楔形插杆离开固定杆上的楔形槽,便可以进行搅拌件的更换,也便于对搅拌桶内进行清洗,清洗方便。

所述搅拌桶内通过弹簧一还固定有支撑环,且支撑环位于连接块的正下方,支撑环上固定有若干呈喇叭状的辅助筒,辅助筒呈环形分布,辅助筒的大口端朝上,辅助筒的小口端朝下,底座上还设置有能对辅助筒内的物料进行挤压的挤压机构,挤压机构包括驱动杆、气泵、输气管、第三驱动电机和气囊环,第三驱动电机设置在搅拌桶内,第三驱动电机通过连接杆和升降板相连,第三驱动电机的输出轴竖直向下,第三驱动电机的输出轴端部和驱动杆相连,驱动杆的下端固定有呈螺旋形的导流片,驱动杆的上端分别固定有安装环一和安装环二,且安装环一位于安装环二的正上方,安装环一和挤压板下端相铰接,安装环二通过弹簧二和挤压板二相连,挤压板外侧面上具有若干切刀,且切刀的截面呈三角形,气囊环套设在驱动杆上,气囊环外侧面和挤压板内侧面相连,气囊环通过输气管和气泵相连。

采用以上结构,在升降板向下移动时,升降板带动连接杆向下移动,连接杆带动第三驱动电机向下移动,第三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带动驱动杆转动,驱动杆带动导流片转动,在导流片的作用下,使驱动杆顺利进入到辅助筒内,同时,也使辅助筒内的物料向上移动,控制气泵工作,气泵对气囊环进行反复充放气,使气囊环增大或缩小,带动挤压板来回摆动,挤压板对辅助筒内的物料反复挤压,从而可将物料压碎,保证物料搅拌均匀。

所述输气管上还设置有气流调节阀。

本发明的环保透水砖的制作方法和现有技术相比,通过制作面层料、制作下层料、入模、脱模和染色等步骤,就可实现环保透水砖的制作,可实现连续不间断生产,生产效率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步骤示意图。

图2是搅拌机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图2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5是图2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1、底座;2、搅拌桶;3、齿条;4、齿轮;5、升降板;6、第二驱动电机;7、支撑杆;8、螺纹杆;9、螺母;10、第一驱动电机;11、第二锥齿轮;12、第一锥齿轮;13、搅拌叶;14、连接块;15、转轴;16、滑杆;17、套筒;18、楔形插杆;19、弹簧;20、固定杆;21、挡板;22、锁定螺丝;23、输气管;24、气泵;25、连接杆;26、第三驱动电机;27、弹簧一;28、支撑环;29、驱动杆;30、导流片;31、安装环二;32、切刀;33、挤压板;34、气囊环;35、弹簧二;36、安装环一;37、辅助筒。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环保透水砖的制作方法,包括如下具体步骤:

a、制作面层料:取高强水泥15-35份、水泥增强剂5-10份、聚丙烯纤维5-15份、竹炭粉3-9份和粉煤灰4-12份放入搅拌机内加水20-40份,并以120-150rad/min的速度搅拌10-20min,搅拌均匀待用;在本实施例中,取高强水泥22份、水泥增强剂7份、聚丙烯纤维11份、竹炭粉5份和粉煤灰9份放入搅拌机内加水30份,并以130rad/min的速度搅拌14min,搅拌均匀待用;

b、制作下层料:取花岗岩石骨料60-100份、高强水泥25-35份、水泥增强剂5-20份、聚丙烯纤维10-15份、竹炭粉12-16份和粉煤灰16-18份放入另一个搅拌机内加水60-80份,并以150-200rad/min的速度搅拌20-30min,搅拌均匀待用;在本实施例中,取花岗岩石骨料80份、高强水泥30份、水泥增强剂12份、聚丙烯纤维12份、竹炭粉14份和粉煤灰17份放入另一个搅拌机内加水70份,并以180rad/min的速度搅拌24min,搅拌均匀待用;

c、入模:先将搅拌好的面层料放入模具的底层,再将搅拌好的下层料放入面层料上,在4-6mpa的压力下压制成型,制得砖胚;在本实施例中,先将搅拌好的面层料放入模具的底层,再将搅拌好的下层料放入面层料上,在5mpa的压力下压制成型,制得砖胚;

d、脱模:将挤压好的砖胚脱模,竖直放置于110℃的恒温箱内,干燥6-8h,再放入电阻炉中煅烧,烧结温度为500-560℃;在本实施例中,将挤压好的砖胚脱模,竖直放置于110℃的恒温箱内,干燥7h,再放入电阻炉中煅烧,烧结温度为520℃;

e、染色:取染料、憎水剂与水搅拌均匀,均匀的喷洒在砖胚的表层,并放置室内3-4天,即得环保透水砖;在本实施例中,取染料、憎水剂与水搅拌均匀,均匀的喷洒在砖胚的表层,并放置室内3天,即得环保透水砖。

步骤b中的搅拌温度为20-25℃;在本实施例中,步骤b中的搅拌温度为22℃。

步骤b中的花岗岩石骨料的粒径为4-6mm;在本实施例中,步骤b中的花岗岩石骨料的粒径为5mm。

步骤c中的压制时间为10-16min;在本实施例中,步骤c中的压制时间为12min。

步骤e中的染料、憎水剂与水按重量份1:1:6的比例混合。

步骤e中的室内温度为恒温20±1℃,恒湿60%±3%;在本实施例中,步骤e中的室内温度为恒温20℃,恒湿60%。

如图2-图5所示,搅拌机包括底座1,底座1上固定有搅拌桶2,底座1上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固定有搅拌桶2;搅拌桶2内设有装置腔,装置腔的内壁转动连接有螺纹杆8,螺纹杆8上固定连接有第一锥齿轮12,螺纹杆8上通过键连接的方式固定连接有第一锥齿轮12;搅拌桶2的侧壁固定连接有第一驱动电机10,搅拌桶2的侧壁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固定连接有第一驱动电机10;第一驱动电机10的输出轴贯穿搅拌桶2并延伸至装置腔内,第一驱动电机10的输出轴端部固定连接有第二锥齿轮11,第一锥齿轮12与第二锥齿轮11相互啮合,螺纹杆8上螺纹连接有螺母9,螺母9的两端与装置腔的内壁滑动连接,螺母9的上端固定连接有两个支撑杆7,螺母9的上端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连接有两个支撑杆7;两个支撑杆7贯穿装置腔,两个支撑杆7的上端共同固定连接有升降板5,升降板5远离支撑杆7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齿条3,搅拌桶2的侧壁设有装置槽,装置槽的内壁转动连接有齿轮4,齿条3贯穿搅拌桶2并延伸至装置槽内,齿条3与齿轮4相互啮合,升降板5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驱动电机6,第二驱动电机6的输出轴端部固定连接有转轴15,转轴15贯穿升降板5,转轴15的下端设有插槽,插槽内设有固定杆20,固定杆20的下端固定连接有连接块14,连接块14的侧壁固定连接有搅拌件,转轴15内设有两个圆腔,两个圆腔内设有安插组件。

控制第一驱动电机10的输出轴转动,第一驱动电机10的输出轴转动带动第二锥齿轮11转动,第二锥齿轮11带动第二锥齿轮12转动,使螺纹杆8转动,使螺母9上移,使升降板5上移最终使搅拌件移动到搅拌桶2的上端,齿条3顺着齿轮4转动,增加上升时的稳定性,向上移动套筒17,使安插组件打开,便可以进行搅拌件的更换,也便于对搅拌桶2内进行清洗。

搅拌件为两个搅拌叶13,安插组件包括设置在圆腔内对的楔形插杆18和挡板21,挡板21与楔形插杆18固定连接,楔形插杆18的两端分别贯穿圆腔相对的内壁,楔形插杆18位于挡板21与圆腔内壁之间通过弹簧19固定连接,固定杆20的两侧壁设有与楔形插杆18相对应的楔形槽,转轴15上套设有套筒17,转轴15的两侧壁均设有滑槽,滑槽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滑杆16,滑杆16贯穿套筒17并与套筒17滑动连接,连接块14的上端设有与套筒17相对应的圆形槽,连接块14的两侧壁均设有锁定螺丝22,锁定螺丝22贯穿连接块14并延伸至圆形槽内,锁定螺丝22贯穿套筒17的侧壁并与套筒17螺纹连接,套筒17的内壁与楔形插杆18相抵。

搅拌桶2内通过弹簧一27还固定有支撑环28,且支撑环28位于连接块14的正下方,支撑环28上固定有若干呈喇叭状的辅助筒37,辅助筒37的数量为六个;辅助筒37呈环形分布,辅助筒37的大口端朝上,辅助筒37的小口端朝下,底座1上还设置有能对辅助筒37内的物料进行挤压的挤压机构,在本实施例中,挤压机构的数量为六个;挤压机构包括驱动杆29、气泵24、输气管23、第三驱动电机26和气囊环34,第三驱动电机26设置在搅拌桶2内,第三驱动电机26通过连接杆25和升降板5相连,第三驱动电机26的输出轴竖直向下,第三驱动电机26的输出轴端部和驱动杆29相连,驱动杆29的下端固定有呈螺旋形的导流片30,驱动杆29的上端分别固定有安装环一36和安装环二31,且安装环一36位于安装环二31的正上方,安装环一36和挤压板33下端相铰接,安装环二31通过弹簧二35和挤压板33二相连,挤压板33外侧面上具有若干切刀32,没块挤压板33上的切刀32数量为十个;且切刀32的截面呈三角形,气囊环34套设在驱动杆29上,气囊环34外侧面和挤压板33内侧面相连,气囊环34通过输气管23和气泵24相连。

输气管23上还设置有气流调节阀。

搅拌机的工作原理如下:控制第一驱动电机10的输出轴带动第二锥齿轮11转动,第二锥齿轮11带动第一锥齿轮12转动,使螺纹杆8转动,使螺母9上下移动,使升降板5上下移动,同时,齿条3顺着齿轮4转动,增加升降板5上下移动时的稳定性;控制第二驱动电机6的输出轴带动搅拌叶13转动,升降板5带动搅拌叶13上下移动,搅拌叶13对搅拌桶2内的物料进行上下搅拌;与此同时,在升降板5向下移动时,升降板5带动连接杆25向下移动,连接杆25带动第三驱动电机26向下移动,第三驱动电机26的输出轴带动驱动杆29转动,驱动杆29带动导流片30转动,在导流片30的作用下,使驱动杆29顺利进入到辅助筒37内,同时,也使辅助筒37内的物料向上移动,控制气泵24工作,气泵24对气囊环34进行反复充放气,使气囊环34增大或缩小,带动挤压板33来回摆动,挤压板33对辅助筒37内的物料反复挤压,从而可将物料压碎,保证物料搅拌均匀,搅拌效果好。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