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夹胶玻璃的加工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12573发布日期:2018-11-20 20:58阅读:38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玻璃加工
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夹胶玻璃的加工工艺。
背景技术
:玻璃是重要的建筑材料,随着对建筑物装饰性要求的不断提高,玻璃在建筑行业中的使用量也不断增大。然而,当今人们在选择建筑物的玻璃门窗时,除了考虑其美学和外观特征外,更注重其热量控制、制冷成本和内部阳光投射舒适平衡等问题。夹胶玻璃是由两片或多片玻璃,之间夹了一层或多层有机聚合物中间膜,经过特殊的高温预压(或抽真空)及高温高压工艺处理后,使玻璃和中间膜永久粘合为一体的复合玻璃产品。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夹胶玻璃的加工工艺。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夹胶玻璃的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1)将玻璃原片进行切割,将切割后的玻璃进行磨边处理,并在磨边的同时进行喷淋处理;(2)将磨边好的玻璃放入清洗液中进行清洗处理,缓慢加热至清洗液的温度至45-55度,并用超声频率40khz、输出功率400w的超声波保温处理30-50分钟;(3)将清洗完的玻璃进行热风循环烘干处理,烘干温度为130-150度;(4)将干燥后的玻璃,通过放电刀架和刀片的间隙,利用高频高压电源产生电晕对玻璃进行电晕处理,处理后的玻璃表面张力为110dyn-120dyn;(5)取两片处理好的玻璃,在玻璃内层涂上黏胶,并在中间夹上聚合膜,并用热压机进行热压,热压完成后静置20-40分钟,再将玻璃进行冷冻处理;(6)将处理好的玻璃装入折好的铝框中,再进行密封处理,最后经固化即得夹胶玻璃。进一步的,所述步骤5的聚合膜由pvb、sgp、eva、pu其中的一种或多种的一层或多层组成。进一步的,所述步骤5中的冷冻处理分为三步冷冻处理,先将玻璃放入-5至-10度的环境中冷冻20-40分钟,再将冷冻温度升至-5至0度冷冻处理10-30分钟,再将温度升至0至5度处理5-15分钟。进一步的,所述清洁液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成:海藻胶20-40份,表面活性剂5-15份,微晶纤维素-甘氨酸5-10份,柠檬酸钠2-5份,活性炭4-8份,羟丙基瓜尔胶3-6份,甘油三酯3-8份,辛基十二醇2-6份,环聚二甲基硅氧烷5-10份,纯碱3-8份,水150-180份。所述微晶纤维素-甘氨酸的具体制备方法为:将微晶纤维素、甘氨酸混合后升温至80-85℃保温研磨10分钟,然后加入去离子水直至质量含水量达到80-85%,充分搅拌和利用微波处理器微波回流处理5分钟,间隔5分钟后继续微波回流处理5分钟,再次间隔5分钟后微波回流处理5分钟,如此重复操作,控制总微波回流处理在25-35分钟,处理结束后自然冷却至室温,所得混合物送入冷冻干燥机中,干燥所得固体经超微粉碎机制成微粉,即得微晶纤维素-甘氨酸。所述微晶纤维素、甘氨酸的质量比在1-5:5-10。进一步的,所述黏胶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成:水性聚氨酯乳液30-50份,改性陶瓷纤维10-20份,流平剂0.1-0.3份,消泡剂0.05-0.4份,涂布粒子1.5-5份,水100-120份。进一步的,所述改性陶瓷纤维是由陶瓷纤维、有机硅树脂、竹炭改性而成,其改性方法为:将陶瓷纤维与竹炭混合进行研磨10-20分钟,再与有机硅树脂混合,搅拌均匀后利用微波处理器微波回流处理5min,间隔5min后继续微波回流处理5min,再次间隔5min后微波回流处理5min,如此重复操作,控制总微波回流处理在25-35min,处理结束后再放入搅拌机进行搅拌,搅拌速度为600-800r/min,搅拌时间为5-15分钟,搅拌结束后静置5分钟,将混合物进行冷冻干燥,干燥所得固体经超微粉碎机制成微粉,即得改性陶瓷纤维。所述陶瓷纤维、有机硅树脂、竹炭的重量份数比为5:3:2。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1、本发明中首先对玻璃原片进行切割、磨边,使玻璃更适合后续操作,并在磨边时同时进行喷淋处理,起到降低噪音、避免灰尘乱飞、保护环境、也起到清洗玻璃的作用;再将玻璃放入清洗液中进行清洗,并通过加热、超声波加强清洗效果,再将玻璃进行热风循环烘干,在烘干的过程中还进行加热,有利于加强后续黏胶的粘性,再将玻璃进行电晕处理,增加玻璃表面的附着性,使后续黏胶的沾粘性更好,再将玻璃内涂上黏胶,再夹入聚合膜,通过热压机热压,冷冻处理,使聚合膜在玻璃内沾固的更牢、更稳固,再通过封边、密封即可制得。2、本发明清洁液以海藻胶、表面活性剂、微晶纤维素-甘氨酸为主要原料,增加清洁液的粘性和清洁力,同时通过微晶纤维素和甘氨酸和复合作用,既增加了摩擦力,也增加了清洁力,同时也使清洁液的更有利于冲干净。3、本发明的黏胶以水性聚氨酯乳液、改性陶瓷纤维为主要原料制成,具有粘性好,抗老性能高,反射性能强的优点,并且改性陶瓷纤维以陶瓷纤维、有机硅树脂、竹炭改性而成,通过先研磨、再重复微波回流处理,利用竹炭的多孔结构和吸附性能,使陶瓷纤维和有机硅树脂均匀的附着在竹炭上,使黏胶具有粘性好,吸附性强,抗老性能高,反射性能强的优点。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实施例1:一种夹胶玻璃的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1)将玻璃原片进行切割,将切割后的玻璃进行磨边处理,并在磨边的同时进行喷淋处理;(2)将磨边好的玻璃放入清洗液中进行清洗处理,缓慢加热至清洗液的温度至45度,并用超声频率40khz、输出功率400w的超声波保温处理30分钟;(3)将清洗完的玻璃进行热风循环烘干处理,烘干温度为130度;(4)将干燥后的玻璃,通过放电刀架和刀片的间隙,利用高频高压电源产生电晕对玻璃进行电晕处理,处理后的玻璃表面张力为110dyn;(5)取两片处理好的玻璃,在玻璃内层涂上黏胶,并在中间夹上聚合膜,并用热压机进行热压,热压完成后静置20分钟,再将玻璃进行冷冻处理;(6)将处理好的玻璃装入折好的铝框中,再进行密封处理,最后经固化即得夹胶玻璃。进一步的,所述步骤5的聚合膜由pvb、sgp、eva、pu其中的一种或多种的一层或多层组成。进一步的,所述步骤5中的冷冻处理分为三步冷冻处理,先将玻璃放入-10度的环境中冷冻20分钟,再将冷冻温度升至-5度冷冻处理10分钟,再将温度升至0度处理5分钟。进一步的,所述清洁液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成:海藻胶20份,表面活性剂5份,微晶纤维素-甘氨酸5份,柠檬酸钠2份,活性炭4份,羟丙基瓜尔胶3份,甘油三酯3份,辛基十二醇2份,环聚二甲基硅氧烷5份,纯碱3份,水150份。所述微晶纤维素-甘氨酸的具体制备方法为:将微晶纤维素、甘氨酸混合后升温至80℃保温研磨10分钟,然后加入去离子水直至质量含水量达到80%,充分搅拌和利用微波处理器微波回流处理5分钟,间隔5分钟后继续微波回流处理5分钟,再次间隔5分钟后微波回流处理5分钟,如此重复操作,控制总微波回流处理在25分钟,处理结束后自然冷却至室温,所得混合物送入冷冻干燥机中,干燥所得固体经超微粉碎机制成微粉,即得微晶纤维素-甘氨酸。所述微晶纤维素、甘氨酸的质量比在1:5。进一步的,所述黏胶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成:水性聚氨酯乳液30份,改性陶瓷纤维10份,流平剂0.1份,消泡剂0.05份,涂布粒子1.5份,水100份。进一步的,所述改性陶瓷纤维是由陶瓷纤维、有机硅树脂、竹炭改性而成,其改性方法为:将陶瓷纤维与竹炭混合进行研磨10分钟,再与有机硅树脂混合,搅拌均匀后利用微波处理器微波回流处理5min,间隔5min后继续微波回流处理5min,再次间隔5min后微波回流处理5min,如此重复操作,控制总微波回流处理在25min,处理结束后再放入搅拌机进行搅拌,搅拌速度为600r/min,搅拌时间为5分钟,搅拌结束后静置5分钟,将混合物进行冷冻干燥,干燥所得固体经超微粉碎机制成微粉,即得改性陶瓷纤维。所述陶瓷纤维、有机硅树脂、竹炭的重量份数比为5:3:2。实施例2:一种夹胶玻璃的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1)将玻璃原片进行切割,将切割后的玻璃进行磨边处理,并在磨边的同时进行喷淋处理;(2)将磨边好的玻璃放入清洗液中进行清洗处理,缓慢加热至清洗液的温度至50度,并用超声频率40khz、输出功率400w的超声波保温处理40分钟;(3)将清洗完的玻璃进行热风循环烘干处理,烘干温度为140度;(4)将干燥后的玻璃,通过放电刀架和刀片的间隙,利用高频高压电源产生电晕对玻璃进行电晕处理,处理后的玻璃表面张力为115dyn;(5)取两片处理好的玻璃,在玻璃内层涂上黏胶,并在中间夹上聚合膜,并用热压机进行热压,热压完成后静置30分钟,再将玻璃进行冷冻处理;(6)将处理好的玻璃装入折好的铝框中,再进行密封处理,最后经固化即得夹胶玻璃。进一步的,所述步骤5的聚合膜由pvb、sgp、eva、pu其中的一种或多种的一层或多层组成。进一步的,所述步骤5中的冷冻处理分为三步冷冻处理,先将玻璃放入-8度的环境中冷冻30分钟,再将冷冻温度升至-3度冷冻处理20分钟,再将温度升至3度处理10分钟。进一步的,所述清洁液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成:海藻胶30份,表面活性剂10份,微晶纤维素-甘氨酸8份,柠檬酸钠3份,活性炭6份,羟丙基瓜尔胶4份,甘油三酯5份,辛基十二醇4份,环聚二甲基硅氧烷8份,纯碱5份,水170份。所述微晶纤维素-甘氨酸的具体制备方法为:将微晶纤维素、甘氨酸混合后升温至85℃保温研磨10分钟,然后加入去离子水直至质量含水量达到85%,充分搅拌和利用微波处理器微波回流处理5分钟,间隔5分钟后继续微波回流处理5分钟,再次间隔5分钟后微波回流处理5分钟,如此重复操作,控制总微波回流处理在30分钟,处理结束后自然冷却至室温,所得混合物送入冷冻干燥机中,干燥所得固体经超微粉碎机制成微粉,即得微晶纤维素-甘氨酸。所述微晶纤维素、甘氨酸的质量比在3:8。进一步的,所述黏胶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成:水性聚氨酯乳液40份,改性陶瓷纤维15份,流平剂0.2份,消泡剂0.2份,涂布粒子3份,水110份。进一步的,所述改性陶瓷纤维是由陶瓷纤维、有机硅树脂、竹炭改性而成,其改性方法为:将陶瓷纤维与竹炭混合进行研磨15分钟,再与有机硅树脂混合,搅拌均匀后利用微波处理器微波回流处理5min,间隔5min后继续微波回流处理5min,再次间隔5min后微波回流处理5min,如此重复操作,控制总微波回流处理在30min,处理结束后再放入搅拌机进行搅拌,搅拌速度为700r/min,搅拌时间为10分钟,搅拌结束后静置5分钟,将混合物进行冷冻干燥,干燥所得固体经超微粉碎机制成微粉,即得改性陶瓷纤维。所述陶瓷纤维、有机硅树脂、竹炭的重量份数比为5:3:2。实施例3:一种夹胶玻璃的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1)将玻璃原片进行切割,将切割后的玻璃进行磨边处理,并在磨边的同时进行喷淋处理;(2)将磨边好的玻璃放入清洗液中进行清洗处理,缓慢加热至清洗液的温度至55度,并用超声频率40khz、输出功率400w的超声波保温处理50分钟;(3)将清洗完的玻璃进行热风循环烘干处理,烘干温度为150度;(4)将干燥后的玻璃,通过放电刀架和刀片的间隙,利用高频高压电源产生电晕对玻璃进行电晕处理,处理后的玻璃表面张力为120dyn;(5)取两片处理好的玻璃,在玻璃内层涂上黏胶,并在中间夹上聚合膜,并用热压机进行热压,热压完成后静置40分钟,再将玻璃进行冷冻处理;(6)将处理好的玻璃装入折好的铝框中,再进行密封处理,最后经固化即得夹胶玻璃。进一步的,所述步骤5的聚合膜由pvb、sgp、eva、pu其中的一种或多种的一层或多层组成。进一步的,所述步骤5中的冷冻处理分为三步冷冻处理,先将玻璃放入-5度的环境中冷冻40分钟,再将冷冻温度升至0度冷冻处理30分钟,再将温度升至5度处理15分钟。进一步的,所述清洁液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成:海藻胶40份,表面活性剂15份,微晶纤维素-甘氨酸10份,柠檬酸钠5份,活性炭8份,羟丙基瓜尔胶6份,甘油三酯8份,辛基十二醇6份,环聚二甲基硅氧烷10份,纯碱8份,水180份。所述微晶纤维素-甘氨酸的具体制备方法为:将微晶纤维素、甘氨酸混合后升温至85℃保温研磨10分钟,然后加入去离子水直至质量含水量达到85%,充分搅拌和利用微波处理器微波回流处理5分钟,间隔5分钟后继续微波回流处理5分钟,再次间隔5分钟后微波回流处理5分钟,如此重复操作,控制总微波回流处理在35分钟,处理结束后自然冷却至室温,所得混合物送入冷冻干燥机中,干燥所得固体经超微粉碎机制成微粉,即得微晶纤维素-甘氨酸。所述微晶纤维素、甘氨酸的质量比在5:10。进一步的,所述黏胶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成:水性聚氨酯乳液50份,改性陶瓷纤维20份,流平剂0.3份,消泡剂0.4份,涂布粒子5份,水120份。进一步的,所述改性陶瓷纤维是由陶瓷纤维、有机硅树脂、竹炭改性而成,其改性方法为:将陶瓷纤维与竹炭混合进行研磨20分钟,再与有机硅树脂混合,搅拌均匀后利用微波处理器微波回流处理5min,间隔5min后继续微波回流处理5min,再次间隔5min后微波回流处理5min,如此重复操作,控制总微波回流处理在35min,处理结束后再放入搅拌机进行搅拌,搅拌速度为800r/min,搅拌时间为15分钟,搅拌结束后静置5分钟,将混合物进行冷冻干燥,干燥所得固体经超微粉碎机制成微粉,即得改性陶瓷纤维。所述陶瓷纤维、有机硅树脂、竹炭的重量份数比为5:3:2。对照组1:本对照组内容和实施例2内容基本相同,相同之处不再重述,不同之处在于:两片玻璃不经过电晕处理。对照组2:本对照组内容和实施例2内容基本相同,相同之处不再重述,不同之处在于:两片玻璃之间不涂黏胶。对照组3:本对照组内容和实施例2内容基本相同,相同之处不再重述,不同之处在于:黏胶原料中不采用改性陶瓷纤维。将上述实施例1-3和对比例1-3得到的玻璃进行测试,测试结果如表1所示:实施例导热系数(w/(m2·k))分贝/(db)透光系数实施例12.0370.35实施例21.8350.32实施例31.9350.33对比例12.8450.52对比例23.5680.64对比例32.7520.63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