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板玻璃生产用引流板及其构建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261405发布日期:2018-12-14 21:34阅读:449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板玻璃生产用引流板及其构建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基板玻璃制造领域,涉及一种基板玻璃生产用引流板及其构建方法。

背景技术

用于平板显示技术的基板玻璃,厚度在0.3mm~1.0mm之间,它是平板显示器中的关键部件之一。平板显示对基板玻璃的光学、机械强度、热稳定性和表面平整度要求极高,因此在基板玻璃的生产过程中对品质和生产稳定性控制尤其重要。

溢流下拉法工艺可成形高质量的薄板基板玻璃,这些薄板基板玻璃可用于类似平板显示器的多种装置。溢流下拉法是用于生产平板显示器中使用的基板玻璃的较佳技术,因为此工艺可生产与由其它方法生产的基板玻璃相比表面具有更优良的平整度和平滑度的基板玻璃。

溢流下拉法利用了一种通称为溢流砖的特殊形状的成型装置耐火块,玻璃液在该溢流砖上从两边向下流动,并在底部相遇而形成单个基板玻璃。如图1所示,传统的成形装置100包括一入口102,该入口102接纳玻璃液104,玻璃液104流入一槽106(例如,堰106)中,然后溢出,由于重力和拉动玻璃液104的拉辊的力,在称为一根部110处熔融在一起前沿两边108a和108b向下流动。根部110是两边108a和108b会聚在一起之处以及玻璃液104的两个溢流壁再结合之处,此后向下拉动并冷却玻璃液以形成一基板玻璃112。

边部的玻璃液需要引流,因此需要设置引流板,引流板作用是减少基板玻璃板宽衰减和对流量不稳定性的敏感性,同时可以对基板玻璃边板状态(例如玻璃粘合性和边板厚度)进行控制。基板玻璃边板状态决定基板玻璃牵引下拉的稳定性,随着基板玻璃板幅尺寸的增大,边部玻璃粘合品质状态更为重要。

现有的引流板曲面是由几段曲面拼接而成的,容易造成曲面的光顺性不好,使得流经引流板的玻璃液流动不畅,从而造成薄形基板玻璃边板状态不好,容易造成孔隙和边部错边,同时,造成基板玻璃板重变化大,工艺不稳定,产品的翘曲和应力质量不好。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基板玻璃生产用引流板及其构建方法,即通过优化引流板曲面形状,改善边部玻璃液粘合状态,避免边部玻璃出现孔隙,提高边部玻璃厚度,从而改善基板玻璃边板状态,稳定溢流下拉成型质量。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基板玻璃生产用引流板,包括引流面和溢流砖贴合面,引流面为一光滑曲面;使用时,溢流砖贴合面贴合在溢流砖尖部一端的斜面上,溢流砖端部的玻璃液从引流面流下。

优选的,引流板为椎体,引流面和溢流砖贴合面为椎体的两个侧面。

进一步的,引流面具有四个顶点,分别为引流面最内侧拉伸点、引流板尖点、引流面最外侧起始点和引流板顶点;使用时,引流面的最低点为引流板尖点,引流板尖点位于溢流砖尖部所处的竖直面上,引流面与溢流砖接触的最内侧点为引流面最内侧拉伸点,引流面的最高点为引流板顶点,引流面最外侧起始点与引流面最内侧拉伸点位于同一水平面内,且引流面最外侧起始点与引流板顶点位于同一竖直线上;引流板尖点至引流面最内侧拉伸点之间的水平距离为引流板尖点水平距离l2,引流板尖点水平距离l2为100-150mm;引流板尖点至引流面最内侧拉伸点之间的垂直距离为引流板尖点垂直距离h2,引流板尖点垂直距离h2为45-90mm;引流板顶点与引流面最内侧拉伸点之间的垂直距离h1等于溢流砖高度。

优选的,两个引流板的下部对称的连接为一体,两个引流板的溢流砖贴合面相对,且两个引流板的溢流砖贴合面之间的夹角与溢流砖尖部夹角配合。

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板玻璃生产用引流板的构建方法,根据玻璃液聚料要求、基板玻璃边部厚度要求、基板玻璃板宽增益要求和溢流砖高度确定引流面的各顶点,然后采用三维模型软件根据得到的顶点生成一光滑曲面。

优选的,引流板为椎体,引流面和溢流砖贴合面为椎体的两个侧面;引流面具有四个顶点,分别为引流面最内侧拉伸点、引流板尖点、引流面最外侧点和引流板顶点;根据玻璃液聚料要求、基板玻璃边部厚度要求、基板玻璃板宽增益要求和溢流砖高度确定引流面的各顶点具体是:

使用时,引流面的最低点为引流板尖点,引流板尖点位于溢流砖尖部所处的竖直面上,引流面与溢流砖接触的最内侧点为引流面最内侧拉伸点,引流面的最高点为引流板顶点,引流面最外侧点与引流面最内侧拉伸点位于同一水平面内,且引流面最外侧点与引流板顶点位于同一竖直线上;引流板尖点至引流面最内侧拉伸点之间的水平距离为引流板尖点水平距离l2,引流板尖点水平距离l2为100-150mm;引流板尖点至引流面最内侧拉伸点之间的垂直距离为引流板尖点垂直距离h2,引流板尖点垂直距离h2为45-90mm;引流板顶点与引流面最内侧拉伸点之间的垂直距离h1等于溢流砖高度;

设定引流面最内侧拉伸点位置,根据引流面最内侧点确定引流板尖点、引流面最外侧点和引流板顶点,采用三维模型软件将该四个顶点形成一光滑曲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本发明对溢流砖组件边部引流板曲面进行设计优化,使形成的引流板自上而下为一个曲面,曲面形状光顺,利于流经的玻璃液流动,基板玻璃边部孔隙状态和边部错边状态改善,同时生产过程中基板玻璃板重、翘曲和应力状态有一定程度的改善。通过优化基板玻璃制造用核心装备引流板曲面改善基板玻璃边板状态,进而提高基板玻璃制造稳定性,从而保证良好的基板玻璃品质。引流板的引流面光顺性好,较有利于加工制造。

进一步的,本发明引流板的设计使得引流板尖点水平距离l2能够满足玻璃液聚料要求和边部厚度要求,引流板尖点垂直距离h2保证基板玻璃板宽增益要求,从而在形成光顺性好的曲面的同时本发明的引流板也同时满足了各项生产要求。

进一步的,将两个引流板连接为一体,直接装在溢流砖尖部,减少安装工序,溢流砖一端的引流板可以一次性安装完成。

本发明引流板的构建方法能够得到光顺的曲面,且满足各项生产要求,得到符合要求的基板玻璃,且本发明的方法能够对以后的引流板设计提供指导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溢流下拉法装置图。

图2为引流板结构示意图,(a)为引流板主视图,(b)为两个引流板连接为一体时(a)视图的右侧视图。

图3为引流板安装在溢流砖上的示意图。

图4为玻璃液在引流板和拉边机之间的流程轨迹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所述是对本发明的解释而不是限定。

如图2所示,本发明所述的引流板为椎体,椎体包括引流面5和溢流砖贴合面,引流面5为一光滑曲面;使用时,溢流砖贴合面贴合在溢流砖6尖部一端的斜面上,溢流砖端部的玻璃液从引流面流下,形成薄形基板玻璃边板,如图3所示。引流面5自上而下为一个曲面,是引流板的工作面,玻璃液从引流面5流下,玻璃液在引流板和拉边机之间的流程轨迹如图4所示。

引流面5具有四个顶点,分别为引流面最内侧拉伸点1、引流板尖点2、引流面最外侧起始点3和引流板顶点4;使用时,引流面5的最低点为引流板尖点2,引流板尖点2位于溢流砖6尖部所处的竖直面上,引流面5与溢流砖6接触的最内侧点为引流面最内侧拉伸点1,引流面5的最高点为引流板顶点4,引流面最外侧起始点3与引流面最内侧拉伸点1位于同一水平面内,且引流面最外侧起始点3与引流板顶点4位于同一竖直线上,引流面最外侧起始点3和溢流砖端部位置平齐;引流板尖点2至引流面最内侧拉伸点1之间的水平距离为引流板尖点水平距离l2,引流板尖点水平距离l2为100-150mm;引流板尖点2至引流面最内侧拉伸点1之间的垂直距离为引流板尖点垂直距离h2,引流板尖点垂直距离h2为45-90mm;引流板顶点4与引流面最内侧拉伸点1之间的垂直距离h1等于溢流砖高度。

本发明引流板的引流面设计依据的原则是:

1、引流板尖点水平距离l2能够满足玻璃液聚料要求和边部厚度要求。

2、引流板尖点垂直距离h2保证基板玻璃板宽增益要求。

所述基板玻璃生产用引流板的构建方法,根据上述原则设定引流面最内侧拉伸点1,根据引流面最内侧点1确定引流板尖点2、引流面最外侧点3和引流板顶点4,采用三维模型软件将该四个顶点形成一光滑曲面。

使用时,将溢流砖贴合面贴合在溢流砖6尖部一端的斜面上固定,如图2所示,溢流砖尖部两端分别安装引流板,每端两侧分别安装一引流板,两端引流板的引流面相对,两侧引流板的引流面对称。

还可以将安装在溢流砖尖部两侧的两个引流板的下部对称的连接为一体,两个引流板的溢流砖贴合面相对,且两个引流板的溢流砖贴合面之间的夹角与溢流砖尖部夹角配合,使用时,两引流板贴合面之间插入溢流砖尖部。当两个引流板连接为一体时,引流板间距l1和引流板夹角α符合溢流砖厚度要求。

本发明对溢流砖组件边部引流板曲面进行设计优化,使形成的引流板自上而下为一个曲面,曲面形状光顺,利于流经的玻璃液流动,基板玻璃边部孔隙状态和边部错边状态改善,同时生产过程中基板玻璃板重、翘曲和应力状态有一定程度的改善。改进前和改进后引流板对基板玻璃的影响见表1。

表1sch02线初期引板质量状态

其中,◎:合格,达到设计目标○:未达到设计目标,勉强能够满足工艺要求。

从表1中可以看出引流板改进后板幅略高于改进前板幅宽度,改进后引流板使用后初始引板边板厚度优于改进前引流板使用后边板厚度。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