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稻高产的施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082687发布日期:2019-03-09 00:27阅读:42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农业种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稻高产的施肥方法。



背景技术:

水稻产量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科学合理施肥对提高产量和持续增产的效果最好,掌握合理的施肥时机和适宜的用量配比,才能取得连年持续的高产、稳产和显著增产。

目前水稻施肥方法主要为:根据水稻苗期、分蘖期、穗期和结实期这四个生长阶段,将施肥时期分为基肥、分蘖肥、穗肥和粒肥4个时期,即整地时施用基肥,移栽后两周左右施用分蘖肥,移栽后6-7周施用穗肥,结实时施用粒肥,各时期施肥量根据生长情况施用,整个生长期共施肥4-5次,用量及氮磷钾配比较粗放,氮、磷、钾配比不合理,且为了追求高产,无机肥使用越来越多,占比更高。从水稻生产实践来看,按照目前方法想要保证水稻亩产连年持续获得700kg以上,必须每年适当增加肥料用量。然而,盲目增加肥料用量,不但会增加生产成本,还会破坏土壤结构,造成生态环境恶化,越增加肥料用量土壤越恶化,会导致恶性循环。因此,根据水稻不同生育时期的需肥、吸肥规律,因地制宜改进施肥方法,制定科学合理的用肥量及配比,以达到高产和降低生产成本目的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水稻高产的施肥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水稻高产的施肥方法,在水稻整个生育期施肥三次,包括基肥、追肥和穗尾肥施肥,其中基肥包括有机肥、壮秧剂和无机肥,追肥和穗尾肥均为无机肥,三次施肥无机肥中的氮、磷和钾总用量配比为1:0.63:1.04,三次施肥的无机肥总量为:总氮20.90kg/亩、总磷13.25kg/亩和总钾21.75kg/亩,具体施肥方法如下:

基肥:移栽前1-2天撒施基肥,施入量为:有机肥200kg/亩,壮秧剂2.5kg/亩,无机肥中氮、磷和钾施入量分别为所述总氮的49%、总磷的55%和总钾的16%,施后把肥料耙入土层内,使肥料与土壤混合;

追肥:移栽15天后施用追肥,施入量为:氮、磷和钾施入量分别为所述总氮的44%、总磷的34%和总钾的49%;

穗尾肥:中期露晒田后,禾苗由浓绿色转为淡绿色,距抽穗前10天施用穗尾肥,施入量为:氮、磷和钾施入量分别为所述总氮的7%、总磷的11%和总钾的35%,施肥时撒放在无水层土壤上。

进一步地,所述基肥中的无机肥主要由以下原料混制而成:碳酸氢铵、过磷酸钙、复合肥和尿素。

进一步地,所述追肥主要由以下原料混制而成:尿素、氯化钾和复合肥。

进一步地,所述穗尾肥主要由以下原料混制而成:复合肥和氯化钾。

进一步地,所述有机肥主要由等量的猪粪、腐熟秸秆和豆粕混制而成。

进一步地,所述碳酸氢铵的总氮≥17%,所述过磷酸钙的有效磷含量≥14%。

进一步地,所述复合肥的总养分≥45%,其中n、p2o5、k2o各含≥15%。

进一步地,所述尿素的总氮≥46%。

进一步地,所述氯化钾的氯化钾≥60%。

进一步地,所述氮、磷和钾分别按n、p2o5和k2o计量。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根据水稻不同生育时期的需肥、吸肥规律,因地制宜改进施肥方法、用量及配比,坚持用地与养地相结合,施肥次数从传统4-5次减少至3次,施肥量和氮磷钾配比定量化,且氮、磷、钾配比合理,施肥时期明确,方法简单易掌握,坚持科学性与适用性相结合,把握住施肥时期和数量,减少肥料施用次数及用量,不但降低生产成本,还提高了产量。试验证明,使用本发明施肥方法后,平均每亩产量高达746kg,比传统施肥方法亩增产5.5%。

2、本发明在水稻三个不同生长关键时期进行施肥,即基肥、追肥和穗尾肥。基肥以有机肥为主,氮肥与磷、钾肥结合,基肥全部作底肥施用,施后把肥料耙入土层内,使肥料与土壤混合,确保幼苗生长所需营养充足,促进幼苗回青快、早生快发;追肥是移栽后15天进行,此时是水稻需肥的一个高峰期,重施氮磷钾肥可促进幼苗早分蘖、低位分蘖,提高有效穗数;穗尾肥要求在无水层土壤施用,使肥料缓慢分解,防止禾苗暴吃暴长,确保中后期营养需要,促进抽穗快而齐,防止后期早衰,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从而达到高产效果。

3、本发明由于严格控制用量配比,不为了追求高产而盲目使用无机肥,在保证施肥效果的同时还保护了土壤,无土壤板结现象发生。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对比试验:为了说明本申请水稻施肥方法优于传统方法,申请人做了对比试验,试验是将本申请三次施肥法(整个生育期施肥共3次)与传统五次施肥法(整个生育期施肥共5次)对水稻产量的影响进行对比,具体如下:

试验地点:广西玉林市五彩田园隆平高科基地。

试验年份:2016年早造。

种植的水稻品种:丰田优553

试验田基础养分:有机质1.36%,全氮1.62g/kg,全磷12.1g/kg,全钾10.35g/kg。

试验方案:试验设6个处理、3重复,分别为:ck、a、b、c、d、e处理,其中,

ck:不施肥;

a处理:传统施肥法,水稻整个生长季总共施用纯n:22.5kg/亩,p2o5:12.0kg/亩,k2o:22kg/亩,三者比例约为1:0.53:0.98,所有肥料分5次施用,即基肥、分蘖初期肥、分蘖盛期肥、穗肥和粒肥;其中,基肥为整地时施用300kg/亩有机肥,有机肥主要由等量的猪粪、腐熟秸秆和豆粕混制而成;分蘖初期肥为水稻返青后,施加10kg/亩尿素、20kg/亩过磷酸钙、6kg/亩碳酸氢铵;分蘖盛期肥是在分蘖盛期施用复合肥15kg/亩、15kg/亩尿素、29kg/亩过磷酸钙;穗肥是在水稻移栽后的7周时施用尿素10.5kg/亩、复合肥10kg/亩、氯化钾18kg/亩;粒肥是在结实期施用复合肥10kg/亩、氯化钾10kg/亩。所用肥料规格为:碳酸氢铵的总氮≥17%;过磷酸钙的有效磷含量≥14%;复合肥的总养分≥45%,其中n、p2o5、k2o各含≥15%;尿素的总氮≥46%;氯化钾的氯化钾≥60%。

b处理:本申请施肥法,水稻整个生长季总共施用纯n:20.9kg/亩、p2o5:13.25kg/亩、k2o:21.75kg/亩,三者比例约为1:0.63:1.04,所有肥料分3次施用,即基肥、追肥和穗尾肥;其中,(1)基肥:移栽前1-2天撒施基肥,施入量为:有机肥200kg/亩、壮秧剂2.5kg/亩、碳酸氢铵25kg/亩、过磷酸钙25kg/亩、复合肥25kg/亩,尿素5kg/亩(其中,碳酸氢铵、过磷酸钙、复合肥和尿素等无机肥中,氮、磷和钾施入量分别为三次施用无机肥总氮的49%、总磷的55%和总钾的16%,折亩施纯氮10.30kg、纯磷7.25kg、纯钾3.5kg,三者比例为1:0.7:0.3);施后把肥料耙入土层内,使肥料与土壤混合。有机肥主要由等量的猪粪、腐熟秸秆和豆粕混制而成。(2)追肥:移栽15天后施用追肥,施入量为:尿素10kg/亩、氯化钾10kg/亩、复合肥30kg/亩,氮、磷和钾施入量分别为三次施用无机肥总氮的44%、总磷的34%和总钾的49%;(折亩施纯氮9.1kg、纯磷4.5kg、纯钾10.8kg,三者比例为1:0.5:1.15)。(3)穗尾肥:中期露晒田后,禾苗由浓绿色转为淡绿色,距抽穗前10天施用穗尾肥,施入量为:复合肥10kg/亩、氯化钾10kg/亩,氮、磷和钾施入量分别为三次施用无机肥总氮的7%、总磷的11%和总钾的35%(折亩施纯氮1.5公斤、磷1.5公斤、钾7.5公斤,三者比例为1:1:5),施肥时撒放在无水层土壤上。所用肥料规格为:碳酸氢铵的总氮≥17%;过磷酸钙的有效磷含量≥14%;复合肥的总养分≥45%,其中n、p2o5、k2o各含≥15%;尿素的总氮≥46%;氯化钾的氯化钾≥60%。

c处理:施肥方法与b处理相同,但所用肥料规格为:碳酸氢铵的总氮14%;过磷酸钙的有效磷含量12%;复合肥的总养分30%,其中n、p2o5、k2o各含10%;尿素的总氮30%;氯化钾的氯化钾50%。

d处理:施肥方法与b处理相同,但所用肥料规格为:碳酸氢铵的总氮12%;过磷酸钙的有效磷含量10%;复合肥的总养分21,其中n、p2o5、k2o各含7%;尿素的总氮20%;氯化钾的氯化钾40%。

e处理:施肥方法与b处理相同,但所用肥料规格为:碳酸氢铵的总氮10%;过磷酸钙的有效磷含量8%;复合肥的总养分12%,其中n、p2o5、k2o各含4%;尿素的总氮18%;氯化钾的氯化钾30%。

实验结果见表1:

表1

由表1可知,ck、a、c、d、e处理下水稻产量较b处理分别减产60.3%、5.5%、44.1%、50.4%和55.8%,各处理间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说明b处理增产效果明显。

综合上所述,本申请根据水稻不同生育时期的需肥、吸肥规律,因地制宜改进施肥方法、用量及配比,坚持用地与养地相结合,施肥次数从传统5次减少至3次,施肥量和氮磷钾配比定量化,且氮、磷、钾配比合理,施肥时期明确,方法简单易掌握,坚持科学性与适用性相结合,把握住施肥时期和数量,减少肥料施用次数及用量,不但降低生产成本,还提高了产量。试验证明,使用本发明施肥方法后,平均每亩产量高达746kg,比传统施肥方法亩增产5.5%。

上述说明是针对本发明较佳可行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但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的专利申请范围,凡本发明所提示的技术精神下所完成的同等变化或修饰变更,均应属于本发明所涵盖专利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