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臭氧发生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74192发布日期:2019-06-12 00:12阅读:238来源:国知局
一种臭氧发生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气体发生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臭氧发生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发展的进步,国内的臭氧技术逐渐的成熟,臭氧也慢慢被人们所熟知,由于它的消毒能力极强从而代替了常规消毒被应用到各个领域。目前,臭氧发生器的制备方法可分为密闭式和开放式两种,密闭式发生器的结构特点是密封体本身就是电极,臭氧能够集中使用,开放式发生器的电极是裸露在空气中的,所产生的臭氧无法集中使用。臭氧发生器在转换氧气时会产生大量的热能,需要冷却,否则臭氧会因高温而边产生边分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臭氧发生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臭氧发生装置,包括装置外壳和外冷却机构,所述装置外壳为中空圆柱形结构,在所述装置外壳的柱形侧面上套装有外冷却机构,所述装置外壳的下方固定焊接有支腿,所述装置外壳一端铰接有密封盖,所述密封盖上安装有第一进水口和第一出水口,所述第一进水口和第一出水口穿过密封盖连通螺旋管,所述螺旋管设置在装置外壳内部,所述密封盖上方的装置外壳上固定安装有氧气进气口,所述外冷却机构右端的装置外壳底部固定安装有臭氧出气口。

优选的,所述螺旋管外部设置有内电极,所述内电极外部套设有石英管,所述石英管外部的装置外壳内部安装有外电极,所述外电极与石英管间设置有放电空间,所述内电极、外电极及石英管均为中空圆柱形结构,两端均固定安装在固定板上,固定板与装置外壳内壁固定焊接。

优选的,所述外冷却机构为分体式结构,包括第一外管、第二外管和密封圈,所述第一外管在装置外壳外侧壁上设置有两组,两组所述第一外管相对外侧均固定连接有密封圈,两组所述第一外管相对内侧的装置外壳上套设有第二外管,所述第二外管设置有两组,两组所述第二外管与第一外管间的装置外壳上均套设有第一固定圈,两组所述第二外管间的装置外壳上套设有第二固定圈,所述第一固定圈和第二固定圈均为圆环形结构,两组所述第一固定圈上端内缘上均开设有凹口,所述第二固定圈底端内缘上也开设有凹口。

优选的,靠近所述密封盖一端的第一外管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外管接头,所述第一外管接头内部插接有第二进水口,远离密封盖一端的第一外管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外管接头,所述第二外管接头内部插接有第二出水口。

优选的,所述氧气进气口和臭氧出气口处于装置外壳内部一端均贯穿外电极。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该臭氧发生装置,通过外冷却机构及装置外壳内部螺旋管的设计,在进行生产时,能够内外同时对装置进行降温,放置臭氧因温度过高而分解,保温外筒为分体式结构,在拆修时较为便捷,装置外壳内部设置的螺旋管增大了导热面积,能够提高散热效率,该臭氧发生装置,具有结构设计合理、散热效果好等优点,可以普遍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外观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外冷却机构爆炸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螺旋管结构示意图。

图中:1密封圈、2第一外管、3第一固定圈、4第二外管、5第二固定圈、6第二进水口、7第一外管接头、8第二出水口、9第二外管接头、10外冷却机构、11氧气进气口、12第一进水口、13第一出水口、14密封盖、15支腿、16装置外壳、17外电极、18内电极、19石英管、20臭氧出气口、21螺旋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图1-4所示的一种臭氧发生装置,包括装置外壳16和外冷却机构10,所述装置外壳16为中空圆柱形结构,在所述装置外壳16的柱形侧面上套装有外冷却机构10,所述装置外壳16的下方固定焊接有支腿15,所述装置外壳16一端铰接有密封盖14,所述密封盖14上安装有第一进水口12和第一出水口13,所述第一进水口12和第一出水口13穿过密封盖14连通螺旋管21,所述螺旋管21设置在装置外壳16内部,所述密封盖14上方的装置外壳16上固定安装有氧气进气口11,所述外冷却机构10右端的装置外壳16底部固定安装有臭氧出气口20。

具体的,所述螺旋管21外部设置有内电极18,所述内电极18外部套设有石英管19,所述石英管19外部的装置外壳16内部安装有外电极17,所述外电极17与石英管19间设置有放电空间,所述内电极18、外电极17及石英管19均为中空圆柱形结构,两端均固定安装在固定板上,固定板与装置外壳16内壁固定焊接。

具体的,所述外冷却机构10为分体式结构,包括第一外管2、第二外管4和密封圈1,所述第一外管2在装置外壳16外侧壁上设置有两组,两组所述第一外管2相对外侧均固定连接有密封圈1,两组所述第一外管2相对内侧的装置外壳16上套设有第二外管4,所述第二外管4设置有两组,两组所述第二外管4与第一外管2间的装置外壳16上均套设有第一固定圈3,两组所述第二外管4间的装置外壳16上套设有第二固定圈5,所述第一固定圈3和第二固定圈5均为圆环形结构,两组所述第一固定圈3上端内缘上均开设有凹口,所述第二固定圈5底端内缘上也开设有凹口。

具体的,靠近所述密封盖14一端的第一外管2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外管接头7,所述第一外管接头7内部插接有第二进水口6,远离密封盖14一端的第一外管2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外管接头9,所述第二外管接头9内部插接有第二出水口8。

具体的,所述氧气进气口11和臭氧出气口20处于装置外壳16内部一端均贯穿外电极17。

具体的,该臭氧发生装置,当氧气通过氧气进气口11进入到放电空间后,外电极17和内电极18开始作用,将氧气转换成臭氧,在转换过程中,装置外壳16内部温度升高,通过外冷却机构10和螺旋管21进行降温,第一进水口12和第二进水口6均通入冷却水,通过循环冷却,降低装置外壳16内部温度,保证臭氧分子稳定,臭氧通过臭氧出气口20排出,该臭氧发生装置,具有结构设计合理、散热效果好等优点,可以普遍推广使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