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四氧化三钴前驱体碳酸钴高效合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09540发布日期:2019-05-21 21:08阅读:518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四氧化三钴前驱体碳酸钴高效合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合成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四氧化三钴前驱体碳酸钴高效合成装置。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因其电压高、能量密度高、循环寿命长、环境污染小等优点倍受青睐。其中钴在锂电池的消费形式是以四氧化三钴为基础原料制备钴系正极材料,然而作为四氧化三钴的前驱物碳酸钴,在实际生产过程中,通常是采用试剂在反应釜中反应完全后整体排出,再进行下一工序。如公开号为CN104556248A的中国专利申请,其公开了一种连续生产大颗粒球形碳酸钴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制作含小粒径碳酸钴晶种的悬浊液和大颗粒球形碳酸钴,还将含小粒径碳酸钴晶种的悬浊液与大粒径碳酸钴的悬浊液搅拌成混合液、固液分离、洗涤压滤出的滤饼为大颗粒碳酸钴滤饼、烘干,反复操作得到大颗粒碳酸钴粉末。该方法通过采用小粒径碳酸钴晶种,控制了反应母液中大颗粒碳酸钴的粒径,保证了连续化生产制成的碳酸钴球形度高、粒径稳定控制在15±0.5μm范围,实现了大规模连续化生产大颗粒球形碳酸钴粒径的一致性和稳定性。但是,上述方法实现的是碳酸钴工艺过程的连续。当向反应釜中添加试剂,需待试剂全部反应完成,达到要求后再一并排出,以连续进行下一步工序。碳酸钴在反应釜中的反应过程仍然是间歇式的,其生产效率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基于四氧化三钴前驱体碳酸钴高效合成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基于四氧化三钴前驱体碳酸钴高效合成装置,包括罐体、封盖、搅拌机构、电磁感应设备;所述的罐体上端开口,在罐体的上部设有进液管、罐体的下部设有出料口,在罐体的侧壁内设有通过铁质金属制作的加热层,在所述的加热层上设有多个通孔;所述的封盖覆盖在罐体的开口上,在封盖上设有进料口,所述的搅拌机构包括驱动轴和连接在驱动轴一端的搅拌叶,所述的驱动轴可转动地安装在封盖上,所述的搅拌叶至少一端带有磁性;所述的电磁感应设备设置在罐体正下方,其用于产生可覆盖罐体且可频率变向的磁场。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的罐体内设有沿内壁轴向布置的环形管,在环形管上设有多个均布的出液孔,所述的环形管与进液管连通。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在封盖上设有压力阀,所述的压力阀接入排气管道。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通过电磁感应的方式同时为合成装置提供热能与搅拌动能,具体原理是通过频率变向的磁场改变使罐体上的加热层实现磁感发热,进而使罐体内部升温加压;另外搅拌叶上带有磁性,通过磁极吸附的原理通过频率的变换和搅拌叶转动的惯性完成搅拌的动作;电能为清洁能源,因此在提高合成效率的同时不会对环境造成额外的污染,合成装置的结构简单,维护成本低,符合大范围推广应用的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合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罐体1、封盖2、搅拌机构3、电磁感应设备4、进液管5、出料口6、阀门7、通孔8、进料口9、驱动轴10、搅拌叶11、环形管12、出液孔13、压力阀14、排气管道15、加热层16。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如图1所示,一种基于四氧化三钴前驱体碳酸钴高效合成装置,包括罐体1、封盖2、搅拌机构3、电磁感应设备4;所述的罐体1上端开口,在罐体1的上部设有进液管5、罐体1的下部设有出料口6,出料口6上设有阀门7,在罐体1的侧壁内设有通过铁质金属制作的加热层16,在所述的加热层16上设有多个通孔8;所述的封盖2覆盖在罐体1的开口上,在封盖2上设有进料口9,所述的搅拌机构3包括驱动轴10和连接在驱动轴10一端的搅拌叶11,所述的驱动轴10可转动地安装在封盖2上,所述的搅拌叶11至少一端带有磁性;所述的电磁感应设备4设置在罐体1正下方,其用于产生可覆盖罐体1且可频率变向的磁场。所述的罐体1内设有沿内壁轴向布置的环形管12,在环形管12上设有多个均布的出液孔13,所述的环形管12与进液管5连通。在封盖2上设有压力阀14,所述的压力阀14接入排气管道15。

上列详细说明是针对本实用新型可行实施例的具体说明,该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为的等效实施或变更,均应包含于本案的专利范围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