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浮法玻璃料道着色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84674发布日期:2019-04-03 01:34阅读:600来源:国知局
一种浮法玻璃料道着色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玻璃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浮法玻璃料道着色设备。



背景技术:

浮法玻璃应用广泛,分为着色玻璃、浮法银镜、浮法玻璃汽车挡风级、浮法玻璃各类深加工级、浮法玻璃扫描仪级、浮法玻璃镀膜级、浮法玻璃制镜级,其中超白浮法玻璃具有广泛的用途及广阔的市场前景,主要应用在高档建筑、高档玻璃加工和太阳能光电幕墙领域以及高档玻璃家具、装饰用玻璃、仿水晶制品、灯具玻璃、精密电子行业、特种建筑等。

当今大型浮法玻璃生产线不能同时生产浮法白玻玻璃和本体着色玻璃,如单独转色就不能生产白玻,且转色需要5-7天生产过渡色玻璃。这样频繁转色就会造成生产损失,同时容易导致窑炉损坏。本专利采用一窑多线技术的基础上可同时生产浮法白色玻璃和本体着色玻璃。换色快、颜色均匀,不影响白玻的生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浮法玻璃料道着色设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浮法玻璃料道着色设备,包括电熔窑,所述电熔窑包括加热区、流液洞、上升道和料道,所述电熔窑顶端设有窑盖,所述窑盖包括第一窑盖和第二窑盖,所述第一窑盖设置在加热区上方位置处,所述流液洞位于电熔窑底端位置,且加热区和上升道的底端通过流液洞相互连通,所述第二窑盖设置在上升道的上方位置,所述第一窑盖远离第二窑盖一侧外壁设有进料口,所述加热区和上升道内均设有电热机构,所述第一窑盖和第二窑盖顶端内壁均设有喷头,所述窑盖顶端设有排烟机构,所述料道位于电熔窑远离加热区一侧,且料道与上升道顶端相连通,所述料道两侧外壁均设有第一水包,所述料道内壁设有第三发热电极和搅拌机构,所述料道顶端设有投料孔,所述电熔窑底端设有支撑座,且电熔窑侧壁设有第二水包。

优选的,所述电热机构包括第一发热电极和第二发热电极,且第一发热电极和第二发热电极分别设置在加热区和上升道内。

优选的,所述排烟机构包括第一排烟管和第二排烟管,且第一排烟管与第一窑盖顶端外壁螺接,所述第二排烟管连接有排烟罩,所述排烟罩安装在第一窑盖与第二窑盖间隙顶端位置处,所述第二窑盖内壁设有排烟孔,且排烟孔与排烟罩相连通。

优选的,所述搅拌机构为等距离分布的干式搅拌器,且干式搅拌器水平或垂直设置在料道内,所述干式搅拌器位于两个第一水包之间位置处。

优选的,所述料道内壁顶端位置处开有两个检测孔,且两个检测孔内壁均螺接有热电偶。

优选的,所述料道一侧靠近顶端位置处开有测温孔。

优选的,所述进料口位于加热区顶端位置处,且进料口内壁通过螺栓固定有进料斗。

优选的,所述第三发热电极、干式搅拌器、第一发热电极和第二发热电极均连有开关,且开关连有微处理器,所述热电偶通过信号线与微处理器连接。

优选的,所述电熔窑内壁靠近流液洞位置设有温度传感器,且温度传感器通过信号线与微处理器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通过设置的加热机构结合流液洞技术,方便将色料和碎玻璃加热到1300度以上,并进行充分熔化,通过流液洞技术将熔化好的混合料投入料道,利用连通器原理,节能环保,方便控制温度,通过在料道内设置多组干式搅拌器,减少降温对着色的影响,同时又保证了均匀混合,方便通过料道增加色料和带颜色的碎玻璃来生产本体着色玻璃,可迅速调整花色品种,换色快。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浮法玻璃料道着色设备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浮法玻璃料道着色设备料道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浮法玻璃料道着色设备料道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上升道、2第二发热电极、3流液洞、4电熔窑、5第一发热电极、6支撑座、7第二水包、8加热区、9进料斗、10第一窑盖、11第一排烟管、12第二排烟管、13喷头、14第二窑盖、15干式搅拌器、16料道、17热电偶、18测温孔、19第一水包、20第三发热电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实施例1,参照图1-2,一种浮法玻璃料道着色设备,包括电熔窑4,电熔窑4包括加热区8、流液洞3、上升道1和料道16,电熔窑4顶端设有窑盖,窑盖包括第一窑盖10和第二窑盖14,第一窑盖10设置在加热区8上方位置处,流液洞3位于电熔窑4底端位置,且加热区8和上升道1的底端通过流液洞3相互连通,第二窑盖14设置在上升道1的上方位置,第一窑盖10远离第二窑盖14一侧外壁设有进料口,加热区8和上升道1内均设有电热机构,第一窑盖10和第二窑盖14顶端内壁均设有喷头13,窑盖顶端设有排烟机构,料道材质采用高密度低空锆莫来石或白金,料道16位于电熔窑4远离加热区8一侧,且料道16与上升道1顶端相连通,料道16两侧外壁均设有第一水包19,料道16内壁设有第三发热电极20和搅拌机构,料道16顶端设有投料孔,料道16内的温度温度根据加入碎玻璃量和第三发热电极20发热进行调整,电熔窑4底端设有支撑座6,且电熔窑4侧壁设有第二水包7。

本实施例中,电热机构包括第一发热电极5和第二发热电极2,且第一发热电极5和第二发热电极2分别设置在加热区8和上升道1内,排烟机构包括第一排烟管11和第二排烟管12,且第一排烟管11与第一窑盖10顶端外壁螺接,第二排烟管12连接有排烟罩,排烟罩安装在第一窑盖10与第二窑盖14间隙顶端位置处,第二窑盖14内壁设有排烟孔,且排烟孔与排烟罩相连通,搅拌机构为等距离分布的干式搅拌器15,且干式搅拌器15水平设置在料道16内,干式搅拌器15位于两个第一水包19之间位置处,料道16内壁顶端位置处开有两个检测孔,且两个检测孔内壁均螺接有热电偶17,料道16一侧靠近顶端位置处开有测温孔18,进料口位于加热区8顶端位置处,且进料口内壁通过螺栓固定有进料斗9,第三发热电极20、干式搅拌器15、第一发热电极5和第二发热电极2均连有开关,且开关连有微处理器,热电偶17通过信号线与微处理器连接,电熔窑4内壁靠近流液洞3位置设有温度传感器,且温度传感器通过信号线与微处理器连接,微处理器型号为ARM9TDMI。

实施例2,参照图1和图3,本实施例中搅拌机构的不同之处在,干式搅拌器15竖直设置在料道到16顶端内壁处和水平设置在料道16的两侧内壁位置处。

工作原理:将色料和碎玻璃经过称量后进入到电熔窑4中,在加热区8中,1300-1400度下进行熔化,形成玻璃液,熔化后的玻璃液经过流液洞3和上升道1,再进入到料道16中,料道16两侧的第一水包19吸热,起到一定抑制玻璃液流动的作用,充当卡脖的作用,通过控制料道16中的多组干式搅拌器15进行搅拌,玻璃液经过搅拌后进入工作部,最后进入锡槽成型,形成本体着色浮法玻璃,可以通过向料道16中投入色料和带颜色的碎玻璃来生产本体着色玻璃,可迅速调整花色品种。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