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窑协同处置煤粉锅炉粉煤灰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76101发布日期:2019-05-15 23:35阅读:491来源:国知局
水泥窑协同处置煤粉锅炉粉煤灰装置的制作方法

水泥窑协同处置煤粉锅炉粉煤灰装置,属于工业废弃物处置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高效煤粉锅炉的使用产生了大量粉煤灰,这些粉煤灰的处理成为一个新的环保难题,主要是因为煤粉在锅炉中燃烧效率不一,该粉煤灰与传统的电厂燃煤锅炉粉煤灰相比,参数有很大的离散性,给传统粉煤灰使用单位的产品质量控制带来较大困难。

与传统电厂粉煤灰相比,高效煤粉锅炉产生的粉煤灰具有以下特点:

(1)、烧失量较高(最高可达50%),普遍含有一定热值(约873K-cal/kg)。传统粉煤灰主要是作为水泥粉磨站的一种混合材使用,高效煤粉锅炉粉煤灰烧失量过高,其未燃碳是有害成分,烧失量越大,含碳量越高,商品混凝土的需水量就越大,从而导致水胶比提高,会严重影响粉煤灰效用的充分发挥,同时粉煤灰烧失量过高会严重影响对商品混凝土中含气量的控制。

(2)、f-CaO偏高(≥5.0)。水泥游离钙要求控制在1.5%以内,高游离钙的粉煤灰掺入会造成水泥游离钙超标,进而造成安定性不良,甚至会发生严重的建筑垮塌事故。

(3)、成分波动较大。因高效煤粉锅炉粉煤灰供应厂家数量较多(可达几十家),规模相对较小,且产生环境、脱硫脱硝等工艺流程存在差异,造成不同厂家提供的粉煤灰成分波动较大,不适用于追求质量稳定的水泥粉磨站。

高效煤粉锅炉是一种因生产工艺原因需要频繁开停的蒸汽锅炉,区别于普通燃煤锅炉具有燃烧效率高、停启速度快、外排烟尘量少的特点,属于政府提倡的新兴环保节能技术,在“山东省“工业绿动力”计划实施方案”、“2015年度淄博市高效煤粉锅炉示范项目建设计划(淄经信节字【2015】59号)”等政府文件中,明确规定了需要用“高效煤粉锅炉”代替传统燃煤锅炉,高效煤粉锅炉产生的废弃物高效煤粉锅炉粉煤灰,因多项技术指标与传统粉煤灰有较大区别(游离钙高,烧失量高),后续处置手段还没有成熟,目前国内主流处置方式是:采用少量锅炉粉煤灰搭配传统粉煤灰混合使用,作为混合材用到水泥制备工序,但为了不影响水泥指标,处置量较少,成本较高,且因用户多、规模散小、燃烧效率不一、质量不稳定,容易对下游使用单位质量和成本造成负面影响,使用传统电厂粉煤灰的单位因为上述指标问题,无法使用;常规的垃圾处置方式(如填埋)占地面积大、费用高、受环保制约;更加先进、合理的处置方式还处于探索阶段。

该种粉煤灰处置难度大,制约了高效煤粉锅炉技术全面推广普及,形成了发展的瓶颈,给环保工作带来较大压力。本发明将粉煤灰通过计量设备掺入水泥煅烧前的生料中,经过均化处理后,与生料一起直接进入预热器分解炉,经过回转窑的煅烧,最终生成水泥熟料,可以大量的消化高效煤粉锅炉粉煤灰且不产生新的污染物,粉煤灰作为水泥熟料的原料全部被再利用,节约了自然资源,是一项很有推广价值的生产工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处置量大的水泥窑协同处置煤粉锅炉粉煤灰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水泥窑协同处置煤粉锅炉粉煤灰装置,包括生料均化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生料均化库配套设置有入库提升机,入库提升机的入料口前设生料空气斜槽、拉链机,所述的拉链机上方设有粉煤灰存储库,粉煤灰存储库底部的出料口上设有库底出料电动闸阀,粉煤灰存储库底部的出料口下方设有计量称。

本装置在生料制备工段增加粉煤灰存储库及库底出料电动闸阀和计量称;增设螺旋输送机将计量称输出的粉煤灰送至拉链机中;将粉煤灰通过计量设备掺入水泥煅烧前的生料中,经过均化处理后,与生料一起直接进入预热器分解炉,经过回转窑的煅烧,最终生成水泥熟料,可以大量的消化高效煤粉锅炉粉煤灰且不产生新的污染物,粉煤灰作为水泥熟料的原料全部被再利用。

优选的,所述的粉煤灰存储库的顶部的投料口处设有收尘器。为了保证存储库的仓内负压和防止粉尘外溢在存储库的库顶安装收尘器。

优选的,所述的粉煤灰存储库的顶部的投料口处设有输送管道。增设用于粉料罐车卸料的输送管道,方便将粉煤灰送入煤灰存储库。煤粉锅炉燃烧后的粉煤灰由粉料罐车收集并运输到水泥熟料生产线场地,利用粉料罐车的压缩空气通过输送管道将粉煤灰送入存储库中。

优选的,所述的计量称的下方设有螺旋输送机,所述螺旋输送机上设有窑尾余热锅炉收集灰投料区。

优选的,所述的拉链机上设有收尘器收集灰投料区和增湿塔落灰投料区。存储库中的粉煤灰按照一定的比例均匀稳定的通过库底出料电动闸阀和计量称,粉煤灰与窑尾余热锅炉收集灰混合通过螺旋输送机送到拉链机中与电袋复合收尘器的收集灰和增湿塔的落灰混合。

优选的,所述的拉链机上对应入库提升机的入料口设有拉链机电动闸阀。通常生产状态下,拉链机将粉煤灰与各设备的收集灰混合并输送到电动闸阀处,混合物料通过电动闸阀与生料空气斜槽所输送的生料进入入库提升机混合提升,再经上空气斜槽送入生料均化库中。掺有粉煤灰的生料经均化库储存均化后,经计量设备、空气斜槽、入窑提升机、入窑空气斜槽喂入烧成设备,煅烧成水泥熟料。

在特殊的生产条件下,拉链机电动闸阀可以关闭,拉链机将粉煤灰与各设备的收集灰混合并输送到机头下料口,混合物料与出均化库经下空气斜槽输送的生料进入入窑提升机混合提升,再经入窑空气斜槽喂入烧成设备,煅烧成水泥熟料。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水泥窑协同处置煤粉锅炉粉煤灰装置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本装置在生料制备工段增加粉煤灰存储库及库底出料电动闸阀和计量称;收尘器保证了存储库的仓内负压和防止粉尘外溢。增设用于粉料罐车卸料的输送管道,方便将粉煤灰送入煤灰存储库。煤粉锅炉燃烧后的粉煤灰由粉料罐车收集并运输到水泥熟料生产线场地,利用粉料罐车的压缩空气通过输送管道将粉煤灰送入存储库中。增设螺旋输送机将计量称输出的粉煤灰送至拉链机中;将粉煤灰通过计量设备掺入水泥煅烧前的生料中,经过均化处理后,与生料一起直接进入预热器分解炉,经过回转窑的煅烧,最终生成水泥熟料,可以大量的消化高效煤粉锅炉粉煤灰且不产生新的污染物,粉煤灰作为水泥熟料的原料全部被再利用,节约了自然资源。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水泥窑协同处置煤粉锅炉粉煤灰装置的示意图。

其中,1、粉料罐车 2、输送管道 3、粉煤灰存储库 4、收尘器 5、库底出料电动闸阀 6、计量称 7、螺旋输送机 8、上空气斜槽 9、生料均化库 10、入窑提升机 11、入窑空气斜槽 12、生料空气斜槽 13、拉链机 14、拉链机电动闸阀 15、入库提升机 16下空气斜槽。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例,下面结合附图1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参照附图1: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水泥窑协同处置煤粉锅炉粉煤灰装置:包括生料均化库9,生料均化库9的库顶配套设置在入库提升机15的出料口下方,入库提升机15的入料口对应设在生料空气斜槽12的出料口下方,拉链机13上对应入库提升机15的入料口设有拉链机电动闸阀14;入库提升机15底部的出料口下方设有下空气斜槽16,下空气斜槽16的出料口设在拉链机13的尾端设在入窑提升机10的入料口上方,入窑提升机10的出料口下设有入窑空气斜槽11;拉链机13上方设有粉煤灰存储库3,粉煤灰存储库3底部的出料口上设有库底出料电动闸阀5,粉煤灰存储库3底部的出料口下方设有计量称6;粉煤灰存储库3的顶部的投料口处设有收尘器4;粉煤灰存储库3的顶部的投料口处设有输送管道2;计量称6的下方设有螺旋输送机7,所述螺旋输送机7上设有窑尾余热锅炉收集灰投料区;拉链机13上设有电袋复合收尘器收集灰投料区和增湿塔落灰投料区。

粉煤灰存储库3为Φ8.5x18m的圆筒钢板库,库内有效高度22.5m,库容1000m3

库底出料电动闸阀5为电动、手动组合阀门 800*800mm;

计量称6为转子式计量称,喂料量:1-10t/h;

螺旋输送机7的输送量为50t/h。

本装置在生料制备工段增加粉煤灰存储库3及库底出料电动闸阀5和计量称6;增设用于粉料罐车1卸料的输送管道2将粉煤灰送入粉煤灰存储库3;增设螺旋输送机7将计量称6输出的粉煤灰送至拉链机13中;为了保证粉煤灰存储库3的仓内负压和防止粉尘外溢在粉煤灰存储库3的库顶安装收尘器4。煤粉锅炉燃烧后的粉煤灰由粉料罐车1收集并运输到水泥熟料生产线场地,利用粉料罐车1的压缩空气通过输送管道2将粉煤灰送入粉煤灰存储库3中。粉煤灰存储库3中的粉煤灰按照一定的比例均匀稳定的通过库底出料电动闸阀5和计量称6,粉煤灰与窑尾余热锅炉收集灰混合通过螺旋输送机7送到拉链机13中与电袋复合收尘器的收集灰和增湿塔的落灰混合。

通常生产状态下,拉链机13将粉煤灰与各设备的收集灰混合并输送到拉链机电动闸阀14处,混合物料通过拉链机电动闸阀14与生料空气斜槽12所输送的生料进入入库提升机15混合提升,再经上空气斜槽8送入生料均化库9中。掺有粉煤灰的生料经生料均化库9储存均化后,经计量设备、下空气斜槽16、入窑提升机10、入窑空气斜槽11喂入烧成设备,煅烧成水泥熟料。

在特殊的生产条件下,拉链机电动闸阀14可以关闭,拉链机13将粉煤灰与各设备的收集灰混合并输送到机头下料口,混合物料与生料均化库9经下空气斜槽16输送的生料进入入窑提升机10混合提升,再经入窑空气斜槽11喂入烧成设备,煅烧成水泥熟料。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