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开裂多孔砖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183736发布日期:2019-03-22 21:09阅读:19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建筑材料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防开裂多孔砖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多孔砖是指以粘土、页岩、粉煤灰为主要原料,经成型、焙烧而成的多孔砖,孔洞率等于或大于15%,孔型为圆孔或非圆孔,孔的尺寸小而数量多的称为多孔砖,主要适用于承重墙体。

多孔砖、空心砖与传统实心砖相比,可是建筑物自重减轻1/3左右,节约燃料10-20%,烧成率高,节约成本,提高使用效率,可以改善转的隔热和隔声新更能,具有良好的经济意义,但是现有的多孔砖多采用粘土、页岩等为主要原料,极大的破坏了生态环境,因此,如何采用废弃资源生产多孔砖,达到节约资源的目的是继续解决的问题,并且现有的多孔砖在使用时容易开裂,使用寿命较低。

煤矸石是采煤过程和洗煤过程中排放的固体废物,是一种在成煤过程中与煤层伴生的一种含碳量较低、比煤坚硬的黑灰色岩石;煤气发生炉气化原料煤后,获得固体残渣,我们称为炉渣或炉灰,炉渣本身略有或没有水硬胶凝性能,但它在磨细以后的水分存在的情况下,特别是在蒸汽养护条件下,参与氢氧化钙或其它氢氧化物发生化学反应。而生成具有水硬胶凝性能的化合物。所以,它可用来当作建筑材料,常用于生产煤渣或炉渣混凝土大型样板等,也可将炉渣用于修路或作房屋内的保温,隔音材料;赤泥是制铝工业提取氧化铝时排出的污染性废渣,亦称红泥,从铝土矿中提炼氧化铝后排出的工业固体废物。大量的赤泥不能充分有效的利用,只能依靠大面积的堆场堆放,占用了大量土地,也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全世界每年产生的赤泥约7000万吨,我国每年产生的赤泥为3000万吨以上,大量赤泥的产生已经对人类的生产、生活造成多方面的直接和间接的影响,所以最大限度的减少赤泥的产量和危害,实现多渠道、大数量的资源化已迫在眉睫。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可以对废弃资源进行回收利用,减少资源的浪费,并且可以提高多孔砖质量,减少开裂,延长使用寿命的防开裂多孔砖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一种防开裂多孔砖,包括以下百分比的原料:

本发明的一种防开裂多孔砖,优选的,包括以下百分比的原料:

本发明的一种防开裂多孔砖,其尺寸为240mm*115mm*90mm。

本发明的一种防开裂多孔砖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破碎研磨:将煤矸石、炉渣和粘土进行多级破碎研磨处理,使其粒度减小,得到各原料的研磨粉末;

(2)筛分除杂:对研磨后得到的煤矸石、炉渣和粘土研磨粉末进行筛分处理,去除其中颗粒较大的部分;

(3)物料混合:将筛分后的煤矸石、炉渣和粘土的研磨粉末加入搅拌机中,并向其中加入赤泥和粘合剂,最后加入水,启动搅拌机对其内部的物料进行搅拌混合;

(4)陈化处理:将混合后的物料导入陈化仓内进行3-5天的陈化处理;

(5)挤压成型:将陈化后的物料再次使用搅拌机进行搅拌后,通过挤压成型机挤出成型,得到多孔砖毛坯;

(6)烘干处理:将得到的多孔砖毛坯进行烘干处理,使其中的含水量≤5.5%;

(7)焙烧处理:将烘干处理后的多孔砖毛坯送入烧结设备中进行焙烧处理,得到多孔砖;

(8)后处理:对焙烧处理得到的多孔砖进行修整,并码垛。

本发明的一种防开裂多孔砖的制备方法,所述步骤(3)中搅拌机内转速为1.4m/s-1.7m/s。

本发明的一种防开裂多孔砖的制备方法,所述步骤(4)中混合后得到物料的含水量为13%-14%,并且混合后的物料的陈化处理的温度≥10℃。

本发明的一种防开裂多孔砖的制备方法,所述步骤(7)中的焙烧温度为900℃-1100℃。

本发明的一种防开裂多孔砖的制备方法,所述步骤(7)中的焙烧时间为45min±2min。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的一种防开裂多孔砖采用赤泥、煤矸石和炉渣等废弃物质作为原料,减少粘土的使用量,节约了粘土资源的同时可以对固体废弃物进行重复利用,从而可以减少资源的浪费,并且通过对混合后的物料进行陈化处理,可以使原料表面的水分渗入至颗粒内部,使物料之间的水分相互渗透达到水分一致均匀,改进原料物理性能,使得到的多孔砖塑性好,易成型,裂纹少,密实度好,不易开裂,从而可以提高多孔砖质量,减少开裂,延长使用寿命。并且采用本发明的一种防开裂多孔砖的原料配比还可以用于生产空心砖和标砖。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1

将煤矸石、炉渣和粘土进行多级破碎研磨处理,使其粒度减小,得到各原料的研磨粉末,对研磨后得到的煤矸石、炉渣和粘土研磨粉末进行筛分处理,去除其中颗粒较大的部分,将筛分后的煤矸石25%、炉渣20%和粘土12%的研磨粉末加入搅拌机中,并向其中加入赤泥40%和粘合剂3%,最后加入水,启动搅拌机对其内部的物料进行搅拌混合,转速为1.4m/s-1.7m/s,并将得到的含水量为13%-14%的混合后的物料导入陈化仓内进行3-5天的陈化处理,陈化处理的温度≥10℃,将陈化后的物料再次使用搅拌机进行搅拌后,通过挤压成型机挤出成型,得到多孔砖毛坯,将得到的多孔砖毛坯进行烘干处理,使其中的含水量≤5.5%,将烘干处理后的多孔砖毛坯送入烧结设备中在900℃-1100℃下进行焙烧处理45min±2min,得到尺寸为240mm*115mm*90mm的多孔砖,对焙烧处理得到的多孔砖进行修整,并码垛。

本实施例制得的多孔砖,其在使用过程中的开裂率≤2.4%。

实施例2

将煤矸石、炉渣和粘土进行多级破碎研磨处理,使其粒度减小,得到各原料的研磨粉末,对研磨后得到的煤矸石、炉渣和粘土研磨粉末进行筛分处理,去除其中颗粒较大的部分,将筛分后的煤矸石27%、炉渣19%和粘土13.5%的研磨粉末加入搅拌机中,并向其中加入赤泥38%和粘合2.5%,最后加入水,启动搅拌机对其内部的物料进行搅拌混合,转速为1.4m/s-1.7m/s,并将得到的含水量为13%-14%的混合后的物料导入陈化仓内进行3-5天的陈化处理,陈化处理的温度≥10℃,将陈化后的物料再次使用搅拌机进行搅拌后,通过挤压成型机挤出成型,得到多孔砖毛坯,将得到的多孔砖毛坯进行烘干处理,使其中的含水量≤5.5%,将烘干处理后的多孔砖毛坯送入烧结设备中在900℃-1100℃下进行焙烧处理45min±2min,得到尺寸为240mm*115mm*90mm的多孔砖,对焙烧处理得到的多孔砖进行修整,并码垛。

本实施例制得的多孔砖,其在使用过程中的开裂率≤1.9%。

实施例3

将煤矸石、炉渣和粘土进行多级破碎研磨处理,使其粒度减小,得到各原料的研磨粉末,对研磨后得到的煤矸石、炉渣和粘土研磨粉末进行筛分处理,去除其中颗粒较大的部分,将筛分后的煤矸石30%、炉渣18%和粘土15%的研磨粉末加入搅拌机中,并向其中加入赤泥35%和粘合剂2%,最后加入水,启动搅拌机对其内部的物料进行搅拌混合,转速为1.4m/s-1.7m/s,并将得到的含水量为13%-14%的混合后的物料导入陈化仓内进行3-5天的陈化处理,陈化处理的温度≥10℃,将陈化后的物料再次使用搅拌机进行搅拌后,通过挤压成型机挤出成型,得到多孔砖毛坯,将得到的多孔砖毛坯进行烘干处理,使其中的含水量≤5.5%,将烘干处理后的多孔砖毛坯送入烧结设备中在900℃-1100℃下进行焙烧处理45min±2min,得到尺寸为240mm*115mm*90mm的多孔砖,对焙烧处理得到的多孔砖进行修整,并码垛。

本实施例制得的多孔砖,其在使用过程中的开裂率≤0.8%。

实施例4

将煤矸石、炉渣和粘土进行多级破碎研磨处理,使其粒度减小,得到各原料的研磨粉末,对研磨后得到的煤矸石、炉渣和粘土研磨粉末进行筛分处理,去除其中颗粒较大的部分,将筛分后的煤矸石33%、炉渣19%和粘土16%的研磨粉末加入搅拌机中,并向其中加入赤泥30%和粘合剂3%,最后加入水,启动搅拌机对其内部的物料进行搅拌混合,转速为1.4m/s-1.7m/s,并将得到的含水量为13%-14%的混合后的物料导入陈化仓内进行3-5天的陈化处理,陈化处理的温度≥10℃,将陈化后的物料再次使用搅拌机进行搅拌后,通过挤压成型机挤出成型,得到多孔砖毛坯,将得到的多孔砖毛坯进行烘干处理,使其中的含水量≤5.5%,将烘干处理后的多孔砖毛坯送入烧结设备中在900℃-1100℃下进行焙烧处理45min±2min,得到尺寸为240mm*115mm*90mm的多孔砖,对焙烧处理得到的多孔砖进行修整,并码垛。

本实施例制得的多孔砖,其在使用过程中的开裂率≤2.2%。

实施例5

将煤矸石、炉渣和粘土进行多级破碎研磨处理,使其粒度减小,得到各原料的研磨粉末,对研磨后得到的煤矸石、炉渣和粘土研磨粉末进行筛分处理,去除其中颗粒较大的部分,将筛分后的煤矸石35%、炉渣17%和粘土13%的研磨粉末加入搅拌机中,并向其中加入赤泥33.5%和粘合剂1.5%,最后加入水,启动搅拌机对其内部的物料进行搅拌混合,转速为1.4m/s-1.7m/s,并将得到的含水量为13%-14%的混合后的物料导入陈化仓内进行3-5天的陈化处理,陈化处理的温度≥10℃,将陈化后的物料再次使用搅拌机进行搅拌后,通过挤压成型机挤出成型,得到多孔砖毛坯,将得到的多孔砖毛坯进行烘干处理,使其中的含水量≤5.5%,将烘干处理后的多孔砖毛坯送入烧结设备中在900℃-1100℃下进行焙烧处理45min±2min,得到尺寸为240mm*115mm*90mm的多孔砖,对焙烧处理得到的多孔砖进行修整,并码垛。

本实施例制得的多孔砖,其在使用过程中的开裂率≤2.5%。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