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口径太阳能真空集热管压螺纹封口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55598发布日期:2019-08-17 01:34阅读:266来源:国知局
一种大口径太阳能真空集热管压螺纹封口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太阳能集热管封口设备,具体的说,涉及一种能够对大口径集热管进行封口、压螺纹、修整管口,使真空集热管的口径大小和螺纹规格统一的大口径太阳能真空集热管压螺纹封口设备,属于太阳能集热管封口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政府对建筑节能要求的不断提高,我国在高层建筑上强制安装太阳能热水器的省份不断增加,也取得了一定的节能效果,但是,由于安装在建筑物上的太阳能热水器多为阳台壁挂式太阳能热水器和屋顶一体机的太阳能热水器,他们最大的特征就是像膏药一样紧贴着建筑外立面安装,无论采取怎样的加固措施都难逃坠落伤人伤物的安全风险,同时由于安装在户外,带来了防冻难,维修难,维修费用高昂,影响市容市貌等一系列技术难题;与此同时,由于室内水箱的存在不但占据了用户的室内空间,而且室内各种管线无法隐蔽,造成了室内视觉效果很差;加之太阳能热水器受天气和容积的影响很大,经常出现热水不够用,洗浴不舒适的现象;故而,用户对安装太阳能热水器的积极性不高、甚至抵制。客观上造成了耗能大,污染大的电和燃气热水器的盛行不衰;也导致建筑开发商把安装太阳能热水器作为一个政治任务来完成,根本不顾及最终用户的使用效果和感受,政府通过在建筑上安装太阳能热水器来降低一次性化石能源,保护我国生态环境,造福子孙后代的政治任务彻底沦为一句空话,沦为走形式。

在这种背景下,窗式无水箱太阳能热水系统诞生了,它的出现,不但弥补了当今屋顶一体机和壁挂式太阳能热水器安装后带来的已坠落伤人伤物,冬季防冻难,维修难,维修保养费用高,市容市貌不美观等技术难题,彻底实现了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而且弥补了目前太阳能热水器受天气和容积影响大,不能及时提供不限量不限时的恒温生活热水的技术难题;使太阳能热水器使用的舒适性,快捷方便性赶上了目前的电或燃气热水器的标准,节能减排更是远远高于目前的电或燃气热水器,把我国的家用热水器节能效率提高到了80%以上;使建筑能最大限度使用太阳能光热,降低电或燃气等一次性化石能源的消耗,最大限度增加和提高建筑节能效率,为用户最大限度节省生活热水开支,增加用户使用的满意度和舒适度,以达到用户自觉购买和使用此种太阳能热水器的积极性,进而达到保护地球环境,造福子孙后代的终极目标。

但是,由于窗式无水箱太阳能热水系统的关键部件是加厚加粗的大口径真空太阳能集热管,并且具有螺纹口的,以便于密封和承压,增强太阳能热水器使用的舒适性;然而,现在的加厚加粗的大口径太阳能真空集热管是手工制作的,造成带有螺纹口的真空集热管口径大小不一,不但生产效率低下,而且安装速度慢,安装成本高,容易出现漏水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对大口径集热管进行封口、压螺纹、修整管口,使真空集热管的封口口径大小和螺纹规格统一的大口径太阳能真空集热管压螺纹封口设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大口径太阳能真空集热管压螺纹封口设备,包括机架,机架的一端按照太阳能聚热管的走向依次设置有定位预热机构、封合机构、压螺纹机构、修整管口机构,机架的另一端设置有与定位预热机构、封合机构、压螺纹机构、修整管口机构分别彼此对应、以及呈同轴心的机械手装置。

以下是本发明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

所述定位预热机构包括定位底座,定位底座的上方活动设置有转动轴,转动轴的前端固定连接有支撑盘,转动轴由移动装置支撑横向移动、由驱动装置驱动转动,转动轴的上方活动设置有定位组件,所述定位组件由定位移动装置支撑多方位移动,所述支撑盘的下方固定设置有预热装置。

进一步优化:所述定位组件包括活动安装在转动轴上方的第一管口定位板和第二管口定位板,所述第一管口定位板、第二管口定位板的下方均设置有与太阳能集热管的内管、外管直径相匹配的弧形凹槽。

进一步优化:所述封合机构包括封合底座,封合底座的上方转动设置有两个管状的空心轴,空心轴的前端设置有膨胀装置,所述空心轴由封合移动装置支撑横向移动,由封合驱动转动驱动转动,所述空心轴的上方活动设置有封合组件,所述封合组件由方位移动装置支撑横向纵向移动,所述空心轴的下方固定设置有加热装置。

进一步优化:所述膨胀装置包括固定设置在空心轴上整体形状呈圆锥形的固定涨紧椎体,固定涨紧椎体的外部间隔设置有多个涨紧垫,多个涨紧垫的外部组成圆柱形结构,所述多个涨紧垫由拉动组件拉动沿固定涨紧椎体的锥面移动实现调节涨紧垫组成圆柱形后的外圆直径。

进一步优化:所述压螺纹机构包括压螺纹底座,压螺纹底座的上转动设置有两个旋转轴,旋转轴上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辊、第二支撑辊,两个旋转轴的上方转动设置有压螺纹轴,压螺纹轴的前端固定连接有压螺纹辊,压螺纹轴由压螺纹移动装置支撑纵向移动,旋转轴和压螺纹轴由横向移动装置支撑横向移动,所述旋转轴的下方设置有压螺纹加热装置。

进一步优化:所述压螺纹辊的整体形状呈圆柱状,所述压螺纹辊的外表面上环形开设有螺纹形状的凹槽。

进一步优化:所述修整管口机构包括修整底座,修整底座上活动设置有对太阳能集热管管口的端面和外圆进行修整的端面修整辊和外圆修整辊,所述端面修整辊和外圆修整辊由修整移动装置支撑纵向、横向移动,端面修整辊的下方设置有定位板,定位板由定位移动组件支撑横向移动推动集热管移动对集热管进行定位。

进一步优化:所述机械手装置整体支撑于支架上,支架的下方设置有支撑机械手装置径向移动的机械手移动装置,机械手装置包括转动安装在支架上两个管状的转轴,转轴的前端固定连接有卡爪盘,卡爪盘上转动设置有多个均匀布设的卡爪,各卡爪的尾端以可滑动地抵靠在一与转轴滑动配合的锥轮的锥面上,锥轮与一可带动其作轴向前后移动且固定在机械手移动装置侧部的伸缩气缸相联动。

进一步优化:所述机架的上方还设置有传送装置,所述传送装置包括安装底座,安装底座上对称设置有两个间隔一定距离的立板,两立板相对的一侧分别转动设置有传动链条,所述两传动链条之间间隔均匀设置有多个且整体形状呈圆盘状的传送盘,所述立板的一侧上固定设置有用于驱动传动链条带动传送盘移动的第一电机。

本发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使用时,首选将待加工的太阳能聚热管放置在传送装置上,传送装置带动太阳能聚热管依次经过定位预热机构、封合机构、压螺纹机构、修整管口机构,实现对太阳能集热管的定位、预热、封合管口、压螺纹、修整管口工作,进而能够加工出管口直径统一,螺纹统一的太阳能聚热管。

本发明构思巧妙,结构合理,能够代替原有的手工制作大口径真空太阳能真空集热管,使制造出的真空集热管的封口口径统一,螺纹规格统一,大幅度的提高生产效率,每天生产的数量和品质远远高于手工生产的数量和品质,为大规模的生产和实现快速安装,降低成本推广到千家万户实现建筑节能奠定了基础。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总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传送装置的总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机械手装置的总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定位预热机构的总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定位组件的总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封合机构的总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膨胀装置的总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附图7的主视图;

图9为附图6中a处的局部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压螺纹机构的总体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压螺纹机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压螺纹辊的总体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修整管口机构的总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机架;2-定位预热机构;21-定位底座;22-转动轴;23-支撑盘;24-第二滑轨;25-第一移动座;26-第一安装座;27-第二气缸;28-第三电机;29-第三滑轨;211-第二移动座;212-第一连接座;213-第四滑轨;214-第一连接板;215-第三气缸;216-第一螺纹柱;217-第一手轮;218-安装架;219-第一管口定位板;220-第二管口定位板;221-第一灶台;222-第一燃烧盘;223-第一燃烧管;3-封合机构;31-封合底座;32-空心轴;33-第五滑轨;34-第三移动座;35-第二安装座;36-第四电机;37-固定涨紧椎体;38-涨紧垫;39-第二弹簧;311-拉杆;312-推动盘,313-第三弹簧;314-第四气缸;315-第五气缸;316-第四移动座;317-第二连接座;318-第六滑轨;319-第二连接板;320-第六气缸;321-第二螺纹柱;322-第二手轮;323-第一支撑座;324-轴承;325-支撑轴;326-第一封口辊;327-第二封口辊;328-第二灶台;329-第二燃烧盘;330-第二燃烧管;331-驱动气缸;332-连杆;4-压螺纹机构;41-压螺纹底座;42-旋转轴;43-第一支撑辊;44-第二支撑辊;45-压螺纹轴;46-压螺纹辊;47-第七滑轨;48-第五移动座;49-第三安装座;411-第七气缸;412-第五电机;413-第三连接座;414-第二支撑座;415-第四安装座;416-丝杠;417-第六电机;418-第七电机;419-第三灶台;420-第三燃烧盘;421-第三燃烧管;5-修整管口机构;51-修整底座;52-端面修整辊;53-外圆修整辊;54-定位板;55-第八滑轨;56-第六移动座;57-第八气缸;58-第四连接座;59-第三连接板;511-第三螺纹柱;512-第三手轮;513-第三支撑座;514-第九滑轨;515-轴承座;516-连接轴;517-连接板;518-连接架;519-转杆;520-第九气缸;521-第四弹簧;522-滑道;523-移动架;524-连接杆;525-推动气缸;6-传送装置;61-安装底座;62-立板;63-传送盘;64-第一电机;7-机械手装置;71-支架;72-机械手底座;73-第一滑轨;74-机械手移动座,75-第一气缸;76-转轴;77-卡爪盘;78-卡爪;79-锥轮;711-第一弹簧;712-拉伸弹簧;713-驱动架;714-传动轴;715-伸缩气缸;716-第二电机;717-吹气头;718-气管;719-中间杆。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如图1-3所示,一种大口径太阳能真空集热管压螺纹封口设备,包括机架1,机架1的一端按照太阳能聚热管的走向依次设置有用于对太阳能集热管的内管、外管进行初步定位和预热的内外管定位预热机构2、用于对太阳能集热管的管口进行封合的封合机构3、用于对太阳能集热管的管口进行压螺纹的压螺纹机构4、用于修整太阳能集热管管口的修整管口机构5。

所述机架1的另一端设置有与定位预热机构2、封合机构3、压螺纹机构4、修整管口机构5分别彼此对应、以及呈同轴心的机械手装置7,机械手装置7用于夹持管体同步转动。

所述机架1的上方还设置有多排用于支撑并传送太阳能集热管依次经过定位预热机构2、封合机构3、压螺纹机构4、修整管口机构5的传送装置6。

所述传送装置6优选为两排,两排传送装置6相互平行且间隔一定距离固定设置在机架1上。

如图2所示,所述传送装置6包括安装底座61,所述安装底座61上对称设置有两个立板62,所述两立板62之间间隔一定距离。

所述两立板62相对的一侧分别转动设置有传动链条,所述两传动链条之间间隔均匀设置有多个传送盘63,所述传送盘63的整体形状呈圆盘状。

这样设计,通过将传送盘63设置呈圆盘状,可以通过两传送盘63之间用于传送太阳能集热管,并且能够在传送时,使太阳能集热管自动定心,防止太阳能集热管乱动。

所述立板62的一侧上固定设置有第一电机64,所述第一电机64的输出端贯穿立板62的一侧并与传动链条传动连接,用于驱动传动链条带动传送盘63移动。

如图1-2所示,使用时,首先将待加工的太阳能集热管放在两相邻的传送盘63之间,两相邻的传送盘63自动对太阳能集热管进行定心,然后第一电机64转动驱动传动链条带动传送盘63移动,进而带动太阳能集热管依次经过定位预热机构2、封合机构3、压螺纹机构4、修整管口机构5,实现对太阳能集热管的定位、预热、封合管口、压螺纹、修整管口工作。

如图3所示,所述机械手装置7整体支撑于支架71上,所述支架71的下方设置有支撑机械手装置7径向移动的机械手移动装置。

所述机械手移动装置包括机械手底座72,所述机械手底座72上设置有两个间隔一定距离且对称设置的第一滑轨73,所述第一滑轨73上滑动设置有机械手移动座74。

所述支架71固定设置于机械手移动座74上。

所述机械手底座72上固定设置有用于驱动机械手移动座74移动的第一气缸75,所述第一气缸75的输出端与机械手移动座74的下端固定连接,用于驱动机械手移动座74移动。

这样设计,能够通过第一气缸75动作带动机械手移动座74沿第一滑轨73移动,进而带动支架71和机械手装置7移动。

所述机械手装置7包括转动安装在支架71上两个管状的转轴76,所述转轴76的前端固定连接有卡爪盘77,卡爪盘77上转动设置有多个均匀布设的卡爪78。

所述转轴76上位于卡爪盘77的后方滑动设置有锥轮79,所述锥轮79的后部位于转轴76上套设有第一弹簧711,所述第一弹簧711的两端分别与锥轮79和支架71相抵。

这样设计,可以通过第一弹簧711的弹力抵住锥轮79,使锥轮79靠近卡爪盘77的一侧一直接触卡爪盘77。

所述锥轮79的整体形状呈一体连接的两段式结构,其靠近卡爪盘77的一侧为圆锥台状,其靠近第一弹簧711的一侧为圆柱状,且该圆柱状的锥轮79上开设有环形凹槽。

所述各个卡爪78的尾部分别转动设置有滚轮,所述滚轮滑动的抵靠在锥轮79的圆锥面上。

所述两相邻的卡爪78之间连接有拉伸弹簧712,所述拉伸弹簧712分别固定设置在卡爪78靠近滚轮的一侧。

这样设计,可以通过拉伸弹簧712的弹力,拉动各个卡爪78使滚轮一直抵靠在锥轮79的圆锥面上。

所述锥轮79的下方位于机械手移动座74上固定设置有用于驱动锥轮79移动实现卡爪78张开或闭合的机械手驱动装置。

所述机械手驱动装置包括驱动架713,所述驱动架713的整体形状呈u形,所述驱动架713的上端两相对内侧分别固定设置有滑轮,所述滑轮位于锥轮79上开设的环形凹槽内。

所述驱动架713的下方固定连接有传动轴714,所述传动轴714通过转动座转动支撑在机械手移动座74上。

所述机械手移动座74的一侧部安装有伸缩气缸715,所述伸缩气缸715的输出端转动连接有中间杆719,所述中间杆719的上端与传动轴714的一端固定连接。

这样设计,能够通过伸缩气缸715伸出时带动中间杆719转动,中间杆719转动通过传动轴714带动驱动架713向后移动,驱动架713向后移动带动锥轮79向后移动并压缩第一弹簧711,锥轮79向后移动时,通过拉伸弹簧712的弹力,拉动各个卡爪78使滚轮沿锥轮79的圆锥面向下移动,进而实现张开卡爪78。

所述转轴76的后端分别固定连接有从动链轮,所述机械手移动座74上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716,所述第二电机716的输出端上固定连接有主动链轮,所述主动链轮通过传动链条分别驱动两从动链轮带动转轴76转动。

所述转轴76的前端上设置有吹气头717,所述转轴76的后端分别连接有与转轴76内孔相通的气管718,所述气管718的另一端接在气源上。

如图1-3所示,使用时,首先通过伸缩气缸715伸出带动中间杆719转动,中间杆719转动通过传动轴714带动驱动架713向后移动,驱动架713向后移动带动锥轮79向后移动并压缩第一弹簧711,锥轮79向后移动时,通过拉伸弹簧712的弹力,拉动各个卡爪78使滚轮沿锥轮79的圆锥面向下移动,进而实现张开卡爪78。

然后通过第一气缸75伸缩带动机械手移动座74沿第一滑轨73移动,进而带动支架71和机械手装置7移动,靠近传送装置6上的太阳能集热管的尾部。

然后通过伸缩气缸715回缩带动中间杆719转动,中间杆719转动通过传动轴714带动驱动架713、锥轮79向前移动,锥轮79向前移动带动各个卡爪78沿锥轮79的圆锥面向上移动,进而实现闭合卡爪78,夹住传送装置6上的太阳能集热管的尾部。

然后启动第二电机716,第二电机716通过主动链轮和传动链条驱动从动链轮带动转轴76转动。

此时太阳能集热管的尾部的通孔与吹气头717连接,气源输出的气流通过气管718的引导并通过转轴76的通孔和吹气头717吹进太阳能集热管内,防止太阳能集热在加热时产生的蒸汽进入管体内凝结成液滴影响集热管的使用。

如图1和图4-5所示,所述定位预热机构2包括定位底座21,定位底座21的上方活动设置有转动轴22,转动轴22的前端固定连接有支撑盘23,所述转动轴22由移动装置支撑横向移动、由驱动装置驱动转动,所述转动轴22的上方活动设置有定位组件,所述定位组件由定位移动装置支撑多方位移动,所述支撑盘23的下方固定设置有预热装置。

所述支撑盘23的整体形状呈一体连接的两段式结构,其远离转动轴22的一段为圆锥台状,其靠近转动轴22的一段为圆柱状。

这样设计,能够通过移动装置驱动转动轴22和支撑盘23径向移动时,能够使支撑盘23伸入太阳能集热管的内管内,并通过驱动装置驱动转动轴22、支撑盘23转动,配合机械手装置支撑太阳能集热管转动。

通过将支撑盘23设计成两段式结构,可以通过圆锥台状的支撑盘23方便的自动定心伸入太阳能集热管的内管内,通过圆柱状的支撑盘23,方便的支撑并带动太阳能集热管转动。

所述移动装置包括固定安装在定位底座21上两个对称设置的第二滑轨24,第二滑轨24的上方滑动设置有第一移动座25,所述第一移动座25的上方固定设置有第一安装座26,所述转动轴22的一端分别转动安装在第一安装座26上。

所述定位底座21上固定安装有第二气缸27,所述第二气缸27的输出端与第一移动座25的下端固定连接,用于驱动第一移动座25移动。

这样设计,通过第二滑轨24,能够支撑第一移动座25横向移动,通过第一移动座25径向移动能够带动转动轴22和支撑盘23横向移动,通过第二气缸27,能够自动化驱动第一移动座25横向移动。

所述驱动装置包括固定安装在第一移动座25上方的第三电机28,所述转动轴22靠近第一安装座26的一端分别贯穿第一安装座26的左右两侧面并分别通过传动组件与第三电机28传动连接。

所述传动组件包看固定连接在转动轴22上的从动链轮、固定连接在第三电机28的输出端上主动链轮,所述从动链轮、主动链轮通过传动链条传动连接。

这样设计,第三电机28输出动力通过传动组件驱动转动轴22和支撑盘23转动。

所述定位移动装置包括固定安装在第一移动座25上方两平行设置的第三滑轨29,所述第三滑轨29的上方滑动设置有第二移动座211。

所述第二移动座211的上方固定设置有第一连接座212,所述第一连接座212的前侧固定安装有两平行设置的第四滑轨213,所述第四滑轨213的一侧滑动连接有横截面呈l形的第一连接板214。

这样设计,通过第三滑轨29支撑第二移动座211横向移动,通过第四滑轨213支撑第一连接板214纵向移动实现调节高度。

所述第一移动座25上固定连接有用于驱动第二移动座211移动的第三气缸215,所述第三气缸215的输出与第一连接座212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连接座212的上方转动连接有第一螺纹柱216,所述第一螺纹柱216的上方固定连接有第一手轮217。

所述第一连接板214的上方开设有螺纹孔,所述第一连接板214通过螺纹孔与第一螺纹柱216螺纹连接。

这样设计,能够通过第一手轮217方便的转动第一螺纹柱216,第一螺纹柱216转动带动螺纹连接的第一连接板214上下移动。

所述第一连接板214的一侧固定设置有安装架218。

所述定位组件包括活动安装在安装架218下方,且分别位于转动轴22上方的第一管口定位板219和第二管口定位板220。

所述第一管口定位板219的下方设置有弧形凹槽,所述第一管口定位板219弧形凹槽的直径小于太阳能集热管外管的直径且大于太阳能集热管内管的直径。

所述第二管口定位板220的下方设置有弧形凹槽,所述第二管口定位板220弧形凹槽的直径小于大于太阳能集热管内管的直径。

所述第一管口定位板219和第二管口定位板220通过螺纹紧固件与固定架218固定连接,并能够实现固定第一管口定位板219和第二管口定位板220之间的位置。

所述预热装置包括第一灶台221,所述第一灶台221上位于转动轴22下方分别固定设置有第一燃烧盘222,所述第一灶台221上位于第一燃烧盘222的四周分别固定设置有第一燃烧管223。

所述第一燃烧盘222通过输气连接管与天然气源连接,所述天然气源输出天然气并通过输气连接管输送至第一燃烧盘222进行燃烧,所述第一燃烧盘222与天然气源接通后一直输出有明火。

所述第一燃烧管223通过输气连接管与天然气源连接,所述输气连接管上设置有电磁阀,电磁阀控制输气连接管的通断,所述电磁阀由位置检测传感器控制。

所述位置检测传感器固定安装在机架1上用于时刻检测支撑盘23上是否有太阳能集热管。

这样设计,可以通过位置检测传感器检测支撑盘23上是否有太阳能集热管,当有太阳能集热管时,控制电磁阀开启,使第一燃烧管223与天然气源接通,然后通过输气连接管将天然气输送至第一燃烧管223,第一燃烧管223内的天然气与第一燃烧盘222上的明火接触后,也进行燃烧,进而能够有效的节省天然气。

如图1-4所示,在使用时,首先通过第一手轮217转动第一螺纹柱216,第一螺纹柱216转动带动螺纹连接的第一连接板214上下移动,用于调节第一管口定位板219、第二管口定位板220与太阳能集热管内管和外管之间的位置;

然后传送装置6输送来的待定位、预热的太阳能集热管由机械手装置7夹住太阳能集热管外管的尾部。

然后通过第二气缸27驱动第一移动座25径向移动,带动转动轴22和支撑盘23移动伸入太阳能集热管的内管内,然后第二电机716、第三电机28同时启动驱动太阳能集热管的内管和外管同步转动。

然后第三气缸215驱动第二移动座211横向移动,带动安装架218和第一管口定位板219、第二管口定位板220接触太阳能集热管的内管和外管,对太阳能集热管的内管和外管进行初步定位,使内管和外管的管口之间间隔一定距离;

然后通过第一燃烧盘222和第一燃烧管223输出的火焰对定位好的太阳能集热管的内管和外管进行初步预热。

如图1和图6-9所示,所述封合机构3包括封合底座31,封合底座31的上方转动设置有两个管状的空心轴32,空心轴32的前端设置有膨胀装置,所述空心轴32由封合移动装置支撑横向移动,由封合驱动转动驱动转动,所述空心轴32的上方活动设置有封合组件,所述封合组件由方位移动装置支撑横向纵向移动,所述空心轴32的下方固定设置有加热装置。

所述封合移动装置包括固定安装在封合底座31上两对称设置的第五滑轨33,第五滑轨33上分别滑动设置有第三移动座34,所述第三移动座34上固定设置有第二安装座35,所述空心轴32的一端转动安装在第二安装座35上。

所述封合底座31上固定设置有第五气缸315,所述第五气缸315的输出端与第三移动座34固定连接,所述第五气缸315的输出端动作用于推动第三移动座34移动。

所述封合驱动装置包括固定设置在第三移动座34上的第四电机36,所述空心轴32靠近第二安装座35的一端贯穿第二安装座35并分别通过传动组件与第四电机36传动连接。

所述传动组件包括固定安装在空心轴32上的从动链轮、固定安装在第四电机36输出端上的主动链轮,所述从动链轮、主动链轮通过传动链条传动连接。

这样设计,能够通过第四电机36输出动力通过传动组件驱动空心轴32转动,进而带动膨胀装置转动。

所述膨胀装置包括固定设置在空心轴32上远离第二安装座35一端的固定涨紧椎体37,所述固定涨紧椎体37的整体形状呈圆锥形,所述固定涨紧椎体37的外部间隔设置有多个涨紧垫38,所述多个涨紧垫38的外部组成圆柱形结构。

所述固定涨紧椎体37的整体形状也可以为圆锥台形。

所述涨紧垫38的数量优选为4个。

所述涨紧垫38分别与固定涨紧椎体37的圆锥面滑动连接,能够实现随意调节涨紧垫38组成圆柱形后的外圆直径。

所述涨紧垫38的外部靠近两端分位置分别开设有环形凹槽,环形凹槽内安装有第二弹簧39。

这样设计,通过环形凹槽,用于安装第二弹簧39,并且还能限定第二弹簧39的位置,通过第二弹簧39,能够应用第二弹簧39的弹力,用于限定四个涨紧垫38的形状,并使四个涨紧垫38能够固定在固定涨紧椎体37上,实现涨紧垫38能够随空心轴32带动固定涨紧椎体37转动时一起转动。

所述多个涨紧垫38由拉动组件拉动沿固定涨紧椎体37的锥面移动实现调节涨紧垫38组成圆柱形后的外圆直径。

所述拉动组件包括在空心轴32内滑动套设的拉杆311,所述拉杆311靠近固定涨紧椎体37的一端延伸至空心轴32的外部并固定连接有推动盘312,所述推动盘312的一侧与涨紧垫38接触。

这样设计,能够通过推动盘312限定涨紧垫38位于固定涨紧椎体37上的位置,通过向右推动拉杆311时,带动推动盘312向右移动,通过第二弹簧39的弹力,能够拉动四个涨紧垫38沿固定涨紧椎体37的锥面向右移动,进而实现减少涨紧垫38的外圆直径。

所述拉杆311远离固定涨紧椎体37的的一端延伸至空心轴32的外部并套设有第三弹簧313,所述第三弹簧313的两端分别与空心轴32和拉杆311相抵。

这样设计,可以通过第三弹簧313的弹力,拉动拉杆311带动推动盘312向左移动,并顶动涨紧垫38向左移动,一直保持涨紧垫38的外圆直径最大。

所述第三移动座34上固定设置有用于顶动拉杆311向右移动的第四气缸314。

这样设计,能够通过第四气缸314动作,顶动拉杆311向右移动,压缩第三弹簧313,拉杆311向右移动,带动推动盘312向右移动,进而实现减少涨紧垫38的外圆直径。

当第四气缸314回缩时通过第三弹簧313的弹力,拉动拉杆311带动推动盘312向左移动,并顶动涨紧垫38沿固定涨紧椎体37的锥面向左移动,实现增大涨紧垫38的外圆直径。

所述方位移动装置包括滑动设置在第三移动座34上方的第四移动座316,所述第四移动座316的上方固定设置有第二连接座317,所述第二连接座317的前侧固定安装有两平行设置的第六滑轨318,所述第六滑轨318的一侧滑动连接有横截面呈l形的第二连接板319。

这样设计,通过第四移动座316与第三移动座34的滑动连接,可以实现第四移动座316相对于第三移动座34横向移动,通过第六滑轨318支撑第二连接板319纵向移动实现调节高度。

所述第三移动座34上固定连接有用于驱动第四移动座316移动的第六气缸320,所述第六气缸320的输出与第四移动座316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连接座317的上方转动连接有第二螺纹柱321,所述第二螺纹柱321的上方固定连接有第二手轮322。

所述第二连接板319的上方开设有螺纹孔,所述第二连接板319通过该螺纹孔与第二螺纹柱321螺纹连接。

这样设计,能够通过第二手轮322方便的转动第二螺纹柱321,第二螺纹柱321转动带动螺纹连接的第二连接板319上下移动。

所述第二连接板319的一侧固定设置有第一支撑座323。

所述封合组件包括固定安装在第一支撑座323上的轴承324,所述轴承324内套装有支撑轴325,所述支撑轴325远离轴承324的一端分别通过定位架安装有第一封口辊326、第二封口辊327。

所述第一封口辊326、第二封口辊327两轴线相互平行,且间隔一定距离,所述第一封口辊326、第二封口辊327均由石墨制成。

所述第一封口辊326、第二封口辊327的前端均设置呈圆锥台形状。

所述支撑轴325的后端延伸至轴承324的外部并分别固定连接有连杆332,所述两连杆332相对设置。

所述两连杆332远离支撑轴325的一端上方固定设置有驱动气缸331,所述驱动气缸331的输出端动作用于推动连杆332向下移动,进而带动支撑轴325转动。

这样设计,能够通过驱动气缸331动作推动连杆332向下移动,进而通过支撑轴325带动第一封口辊326、第二封口辊327向下转动,然后通过第一封口辊326和第二封口辊327接触加热软化的太能阳能集热管时,使太阳能集热管的内外管壁重合并黏贴在一起实现对太能阳能集热管的管口进行封合。

通过该圆锥台形状的第一封口辊326,能够使太阳能集热管的内管向外扩张接触太阳能集热管的外管,然后通过该圆锥台形状的第二封口辊327,能够使太阳能集热管的外管向内收缩接触太阳能集热管的内管,然后实现重合并黏贴在一起。

所述加热装置包括第二灶台328,所述第二灶台328上位于空心轴32的下方分别固定设置有第二燃烧盘329,所述第二灶台328上位于第二燃烧盘329的四周分别固定设置有第二燃烧管330。

所述第二燃烧盘329、第二燃烧管330分别通过输气连接管与天然气源连接,所述天然气源输出天然气并通过输气连接管输送至第二燃烧盘329、第二燃烧管330进行燃烧。

如图1-3和图6所示,在使用时,首先通过能够通过第二手轮322方便的转动第二螺纹柱321,第二螺纹柱321转动带动螺纹连接的第二连接板319上下移动,用于调节第一封口辊326、第二封口辊327与太阳能集热管内管和外管之间的位置;

然后传送装置6输送来的定位、预热好的待封口太阳能集热管由机械手装置7夹住太阳能集热管外管的尾部。

然后第四气缸314动作,顶动拉杆311向右移动压缩第三弹簧313,拉杆311向右移动带动推动盘312向右移动,然后通过第二弹簧39的弹力,能够拉动四个涨紧垫38沿固定涨紧椎体37的锥面向右移动,进而实现减少涨紧垫38的外圆直径。

然后第五气缸315动作,推动第三移动座34移动,实现带动空心轴32、涨紧垫38伸入太阳能集热管的内管内,然后第四气缸314回缩,并通过第三弹簧313的弹力,拉动拉杆311带动推动盘312向左移动,并顶动涨紧垫38向左移动,实现增大涨紧垫38的外圆直径,进而能够定接住太阳能集热管的内管,然后第五气缸315继续动作,并通过涨紧垫38带动太阳能集热管的内管向左移动,使之与太阳能集热管外管的管口处于同一平面内。

然后第二电机716、第四电机36启动同时驱动太阳能集热管的内管和外管同步转动;

然后通过第二燃烧盘329和第二燃烧管330输出的火焰对太阳能集热管的内管和外管进行加热使之软化。

然后驱动气缸331动作推动连杆332向下移动,进而通过支撑轴325带动第一封口辊326、第二封口辊327向下转动,使之与太能阳能集热管的管口相对,然后第六气缸320动作,推动第四移动座316移动,实现带动第一封口辊326和第二封口辊327接触加热软化的太能阳能集热管,使太阳能集热管的内外管壁重合并黏贴在一起实现对太能阳能集热管的管口进行封合。

如图1和图10-12所示,所述压螺纹机构4包括压螺纹底座41,压螺纹底座41的上转动设置有两个旋转轴42,旋转轴42上靠近前端的位置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辊43、第二支撑辊44,所述两个旋转轴42的上方转动设置有压螺纹轴45,压螺纹轴45的前端固定连接有压螺纹辊46,所述压螺纹轴45由压螺纹移动装置支撑纵向移动,所述旋转轴42和压螺纹轴45由横向移动装置支撑横向移动,所述旋转轴42的下方设置有压螺纹加热装置。

所述第一支撑辊43的整体形状呈一体连接的两段式结构,其远离旋转轴42的一段为圆锥台状,其靠近旋转轴42的一段为圆柱状。

所述第二支撑辊44的整体形状呈圆柱状。

这样设计,能够通过横向移动装置支撑并带动旋转轴42、第一支撑辊43、第二支撑辊44横向移动,进而能够使第一支撑辊43、第二支撑辊44伸入封合好管口的太阳能集热管的内管内;

并且使需要压螺纹的太阳能集热管的管口位于第二支撑辊44上,进而旋转轴42转动时能够通过第一支撑辊43、第二支撑辊44并配合机械手装置7支撑太阳能集热管转动。

所述压螺纹辊46的整体形状呈圆柱状,所述压螺纹辊46的外表面上环形开设有螺纹形状的凹槽。

所述压螺纹辊46、第二支撑辊44均由石墨制成,通过石墨制成的第二支撑辊44、压螺纹辊46,能够耐高温。

这样设计,通过压螺纹移动装置支撑并带动压螺纹轴45和压螺纹辊46纵向移动时,能够接触由第二支撑辊44支撑的太阳能集热管的管口,并且通过压螺纹辊46的转动,能够在软化的太阳能集热管的管口上压出规格统一的螺纹。

所述横向移动装置包括固定安装压螺纹底座41上两平行设置的第七滑轨47,所述第七滑轨47上滑动设置有第五移动座48,所述第五移动座48上固定设置有第三安装座49,所述旋转轴42的一端转动连接在第三安装座49上。

所述压螺纹底座41上固定设置有第七气缸411,所述第七气缸411的输出端与第五移动座48固定连接,所述第七气缸411的输出端动作用于推动第五移动座48移动。

所述压螺纹底座41上固定设置有第五电机412,所述旋转轴42靠近第三安装座49的一端贯穿第三安装座49并分别通过传动组件与第五电机412传动连接。

所述传动组件包括固定安装在旋转轴42上的从动链轮、固定安装在第五电机412输出端上的主动链轮,所述从动链轮、主动链轮通过传动链条传动连接。

这样设计,能够通过第五电机412输出动力通过传动组件驱动旋转轴42转动,进而带动转动第一支撑辊43、第二支撑辊44转动。

所述压螺纹移动装置包括固定安装在第五移动座48上方的第三连接座413,所述第三连接座413的一侧滑动连接有第二支撑座414,所述第二支撑座414的上固定连接有第四安装座415,所述压螺纹轴45的一端分别转动连接在第四安装座415上。

所述第三连接座413上转动连接有丝杠416,所述第三连接座413的上方固定连接有第六电机417,所述第六电机417的输出端与丝杠416传动连接,用于驱动丝杠416转动。

所述第二支撑座414的一侧与丝杠416螺纹连接,所述丝杠416转动带动第二支撑座414纵向移动。

这样设计,能够通过第六电机417输出动力带动丝杠416转动,丝杠416转动带动螺纹连接的第二支撑座414纵向移动,进而能够带动压螺纹轴45、压螺纹辊46纵向移动接触待压螺纹的太阳能集热管。

所述第二支撑座414上固定设置有第七电机418,所述压螺纹轴45靠近第二支撑座414的一端贯穿第二支撑座414并分别通过传动组件与第七电机418传动连接。

所述传动组件包括固定安装在压螺纹轴45上的从动链轮、固定安装在第七电机418输出端上的主动链轮,所述从动链轮、主动链轮通过传动链条传动连接。

这样设计,能够通过第七电机418输出动力通过传动组件驱动压螺纹轴45转动,进而带动压螺纹辊46转动。

所述压螺纹加热装置包括第三灶台419,所述第三灶台419上位于旋转轴42的下方分别固定设置有第三燃烧盘420,所述第三灶台419上位于第三燃烧盘420的四周分别固定设置有第三燃烧管421。

所述第三燃烧盘420、第三燃烧管421分别通过输气连接管与天然气源连接,所述天然气源输出天然气并通过输气连接管输送至第三燃烧盘420、第三燃烧管421进行燃烧。

如图1-3和图10所示,在使用时,传送装置6输送来的封合好管口的待压螺纹的太能阳能集热管,由机械手装置7夹住太阳能集热管的尾部。

然后第七气缸411动作,推动第五移动座48横向移动,进而带动旋转轴42、第一支撑辊43、第二支撑辊44横向移动,使第一支撑辊43、第二支撑辊44伸入封合好管口的太阳能集热管的内管内,并且使太阳能集热管的管口位于第二支撑辊44上。

然后第二电机716、第五电机412启动同时驱动太阳能集热管转动;然后通过第三燃烧盘420、第三燃烧管421输出的火焰对太阳能集热管的管口进行加热使之软化。

然后第七电机418输出动力驱动压螺纹轴45带动压螺纹辊46转动,然后第六电机417输出动力带动丝杠416转动,丝杠416转动带动螺纹连接的第二支撑座414纵向移动,进而能够带动压螺纹轴45、压螺纹辊46纵向移动接触待压螺纹的太阳能集热管。

压螺纹辊46转动与太阳能集热管的管口接触,进而能够在软化的太阳能集热管的管口上压出规格统一的螺纹。

如图1和图13所示,所述修整管口机构5包括修整底座51,修整底座51上活动设置有对太阳能集热管管口的端面和外圆进行修整的端面修整辊52和外圆修整辊53,所述端面修整辊52和外圆修整辊53由修整移动装置支撑纵向、横向移动,所述端面修整辊52的下方设置有定位板54,所述定位板54由定位移动组件支撑横向移动推动集热管移动对集热管进行定位。

所述端面修整辊52和外圆修整辊53由石墨制成,且整体形状均呈圆柱形,所述外圆修整辊53位于端面修整辊52的上方,所述端面修整辊52的轴线与外圆修整辊53的轴线呈空间垂直。

这样设计,能够通过移动装置支撑端面修整辊52和外圆修整辊53纵向、横向移动使端面修整辊52接触太阳能集热管管口的端面、使外圆修整辊53靠近太阳能集热管管口的外圆。

然后太阳能集热管转动,通过端面修整辊52和外圆修整辊53的限定对太阳能集热管的管口进行修整,使太阳能集热管的管口规格统一。

所述修整移动装置包括固定设置在修整底座51上方的第八滑轨55,所述第八滑轨55上滑动设置有第六移动座56。

所述修整底座51上固定设置有第八气缸57,所述第八气缸57的输出端与第六移动座56固定连接,所述第八气缸57的输出端动作用于推动第六移动座56移动。

所述第六移动座56上固定设置有第四连接座58,所述第四连接座58的前侧固定安装有两平行设置的第九滑轨514,所述第九滑轨514的一侧滑动连接有横截面呈l形的第三连接板59。

这样设计,通过第九滑轨514支撑第三连接板59纵向移动实现调节高度。

所述第四连接座58的上方转动连接有第三螺纹柱511,所述第三螺纹柱511的上方固定连接有第三手轮512。

所述第三连接板59的上方开设有螺纹孔,所述第三连接板59通过该螺纹孔与第三螺纹柱511螺纹连接。

这样设计,能够通过第三手轮512方便的转动第三螺纹柱511,第三螺纹柱511转动带动螺纹连接的第三连接板59上下移动。

所述第三连接板59的一侧固定设置有第三支撑座513,所述第三支撑座513上固定设置有轴承座515,所述轴承座515内套装有连接轴516,所述连接轴516远离轴承座515的一端分别通过连接板517与外圆修整辊53的后端固定连接。

所述端面修整辊52的后端通过连接架518与第三支撑座513固定连接。

所述连接轴516的后端延伸至轴承座515的外部并分别固定连接有转杆519,所述两转杆519相对设置。

所述转杆519远离连接轴516的一端上方固定设置有第九气缸520,所述两转杆519远离连接轴516的一端分别与第九气缸520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九气缸520动作带动转杆519向下移动,进而带动连接轴516转动。

所述转杆519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四弹簧521,所述第四弹簧521的下端固定连接于第三连接板59的一侧。

这样设计,能够通过第九气缸520输出端动作用于带动转杆519向下转动,进而带动连接轴516转动,连接轴516转动带动外圆修整辊53转动。

通过端面修整辊52对太阳能集热管管口的端面进行修整时,受挤压向外扩张的软化玻璃使太阳能集热管管口的外圆变形,进而再通过外圆修整辊53使受端面修整辊52挤压向外扩张的软化的玻璃向内挤压,使多余的玻璃挤压进太阳能集热管的管口内部,进而能够保证太阳能集热管的管口外圆直径统一。

所述定位移动组件包括固定安装在第六移动座56的上方两个对称设置的滑道522,所述滑道522的上方滑动连接有移动架523。

所述第六移动座56上固定设置有推动气缸525,所述推动气缸525的输出端与移动架523固定连接,所述推动气缸525输出端动作用于推动移动架523移动。

所述移动架523的上方固定连接有连接杆524,所述连接杆524远离移动架523的一端与定位板54固定连接。

这样设计,能够通过推动气缸525输出端动作用于推动移动架523横向移动,进而通过连接杆524带动定位板54横向移动并接触并推动由传动装置6传送来的压好螺纹的太阳能集热管,使太阳能集热管在传动装置6上位置统一。

如图1-3和图13所示,在使用时,首先通过第三手轮512方便的转动第三螺纹柱511,第三螺纹柱511转动带动螺纹连接的第三连接板59上下移动,用于调节端面修整辊52、外圆修整辊53与太阳能集热管管口的位置。

然后通过传送装置6输送压好螺纹的待修整管口的太能阳能集热管,然后推动气缸525动作推动移动架523横向移动,进而通过连接杆524带动定位板54横向移动接触并推动传动装置6上的待修整管口的太能阳能集热管,使太阳能集热管在传动装置6上位置统一。

然后机械手装置7动作夹持住太阳能集热管的尾部,并驱动太阳能集热管转动。

然后第八气缸57动作推动第六移动座56移动,第六移动座56带动端面修整辊52和外圆修整辊53横向移动,使端面修整辊52接触太阳能集热管管口的端面、使外圆修整辊53靠近太阳能集热管管口的外圆。

通过机械手装置7驱动太阳能集热管转动接触端面修整辊52后,端面修整辊52对太阳能集热管管口的端面进行修整,使软化的玻璃受端面修整辊52的挤压向外扩张使太阳能集热管管口的外圆变形。

然后第九气缸520动作推动转杆519向下转动,进而带动连接轴516转动,连接轴516转动带动外圆修整辊53向下转动接触太阳能集热管的管口外圆,然后通过外圆修整辊53使受端面修整辊52挤压向外扩张的软化的玻璃向内挤压,使多余的玻璃挤压进太阳能集热管的管口内部,进而能够保证太阳能集热管的封口外圆直径统一。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